关注 工 仲 好:IT运维大本营
交换机部分
交换机的定义:一种能在网络里转发数据帧的设备,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 2 层。
全双工与半双工: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这样就没冲突啦。
交换机端口类型:有访问端口(Access)、中继端口(Trunk)、混合端口(Hybrid)。
VLAN(虚拟局域网):把物理网络分成好几个逻辑网络,能把广播域给隔离开。
802.1Q协议:VLAN 的标记标准,能在中继端口上给数据帧标记所属的 VLAN。
STP(生成树协议):防止交换网络里出现环路的。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STP 的加强版,能让拓扑收敛速度变快。
链路聚合(LACP):把好几个物理链路绑成一个逻辑链路,能提高带宽,还更有冗余性。
交换机堆叠:把多台交换机合成一个逻辑设备来管理。
多播通信:交换机能通过 IGMP Snooping 来把多播流量优化一下。
POE(以太网供电):交换机能通过网线给设备供电。
端口镜像:把特定端口的数据流量复制到另一个端口来监控。
QoS(服务质量):能优先处理重要的数据包,让网络性能变好。
ACL(访问控制列表):能根据端口、IP 或者 MAC 来过滤流量。
三层交换机功能:把路由功能结合起来了,能在不同 VLAN 之间通信。
堆叠带宽:交换机之间堆叠连接的传输能力。
广播域与冲突域:交换机能把冲突域隔开,但是广播域隔不开,除非用 VLAN 才行。
路由器部分
路由器的定义:在网络层(第 3 层)工作的设备,专门用来转发 IP 数据包。
工作原理:按照路由表选个最好的路来转发数据。
路由表:存着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对应关系的。
静态路由:管理员自己动手配置的路由条目。
动态路由协议:能自动学习和维护路由信息。
RIP协议: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动态路由协议,用跳数当度量值。
OSPF协议: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 Dijkstra 算法。
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用在跨自治系统的路由上。
EIGRP协议: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这是 Cisco 专有的。
ACL功能:用来或者允许数据流通过路由器的。
默认路由:当路由表里头没有能匹配的,数据包就发到默认网关去。
子网划分:通过调整子网掩码来划分出更小的网络。
WAN接口:路由器用来连接广域网的端口。
内置防火墙:能根据规则保护网络流量。
VPN支持:能实现远程安全连接。
路由聚合:能让路由表变小,把路由效率提高。
路由优先级:通过协议度量值或者管理员配置来决定哪条是最好的路。。
关于这两者都有的一些知识要点
OSI模型:交换机主要在第 2 层(也就是数据链路层)干活,路由器是在第 3 层(网络层)工作。
接口类型:这俩都支持光口、电口连接,不过用的地方不一样。
网络分段:路由器能把广播域隔开,交换机能把冲突域隔开。
硬件性能:交换机通常包转发率更高,路由器更看重路由计算的能力。
防环机制:交换机用 STP/RSTP,路由器不用操心环路的问题。
多协议支持:高级点的设备都支持 IPv4、IPv6、MPLS 这些协议。
配置方式:都支持 CLI、Web 界面或者 SNMP 管理。
堆叠与集群:交换机堆叠是为了管理更简单,路由器集群是为了实现冗余。
设备选型:得按照网络规模、流量类型还有预算来选合适的交换机或者路由器。
安全特性:这俩都支持基于端口或者 IP 的安全策略,像 ACL、DDoS 防护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