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第 1 课时 第9单元 总复习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备课教师 梁青花 授课黄思华 教师 成红玲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材第105页.教材第107页。 课时安排 1 成红玲 备课时间 .201812 授课时间 修正备注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加法(进位加)能脱口而出,熟练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课件;班班通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知识 链接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一、拍手数数,复习数序 (板书课题:20以内的数的认识) 1. 0 → 20 2 → 16 20 → 0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的第(1)~(5)小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复习基数与序数。 1.说一说,每个数都有几种含义,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2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2.学生举例说明,如:教室里有4个小组,××在第4排。 三、复习数的组成及读写 1.口答: 5个一是( ),写作( )。 2个十是( ),写作( )。 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同桌互相玩游戏:一人说数,另一人说组成。 3.说说:读数、写数要注意什么?从哪位开始? 四、复习加减法 1.列式计算。 (1) (2) 先算再订正,并着重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3.算一算: (1)同桌互相出题,对方算。 (2)师生共同回顾,加法怎样想得数能又准又快?减法呢? 4.回顾一下:进位加法是如何算的?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2)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3)十四写作( ),16读作( )。 (4)与15和17都相邻的数是( )。 (5)比19多1的数是( ),比19少1的数是( )。 (6)18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2.判断。(正确的画“√”,错的画“×”) (1)11是由1个一和1个十组成。( ) (2)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只有3种分法。( ) (3)11后面的第四个数是15。( ) (4)十八写作108。( ) (5)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 ) 1. 填上合适的数。。 + 8 = 10 12 - = 2 3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 7 = 14 + 4 = 6 8 - = 0 9 + =15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4题。 3.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5题。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梯子图,梯子的每一个格子都写一个算式,算对了,小熊就往上爬一格。5分钟时间,看哪一组的小熊爬得最快。 4. 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第6题。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板书 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4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第 2 课时
用数学
备课教师 梁青花 授课黄思华 教师 成红玲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知识 链接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一、基本练习 1.数数。 2.对口令,说组成。 3.口算:9+4 3+6 10-5 18-7 20-0 11+4 二、复习用数学 (板书课题:用数学) 出示教材第108页第10题。 教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根小棒,5个圆片。 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108页。 课时安排 1 成红玲 备课时间 201812 授课时间 修正备注 1.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1) (2) 学生先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1)、(2)两题做法不一样 2.讨论: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3.出示教材第108页第8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根据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该怎样列式?列式:9+5=14(条)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出9、5和14表示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同步训练 板书 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6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第 3 课时
认识钟表 备课教师 梁青花 授课黄思华 教师 成红玲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对钟面上的时刻的辩认。 2.做一个爱惜时间、爱学习的好学生。 教材第105、107页 课时安排 1 成红玲 备课时间 201812 授课时间 修正备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知识 链接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 时钟一个 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一、课前复习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复习“认识钟表” 1.学生利用学具钟,拨整时刻,并说一说是怎样拨的。 师:再拨一个半时。 整时和半时,在拨钟时有什么不同?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第(6)小题。 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数,并用两种写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请说一说分别是几时。 7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8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第 4 课时 位置和图形
备课教师 梁青花 授课黄思华 教师 成红玲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知识 链接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一、课前复习 (板书课题:位置和图形) 二、复习“位置” 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 三、复习“图形” 出示教材第106页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6题。 2.认识立体图形。 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概念;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多媒体、班班通 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概念;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教材第105、106、110页 课时安排 1.进一步加深对位置概以及所学的物体和图形的认识 1 成红玲 备课时间 201812 授课时间 修正备注 9 城北湘威人文实验学习
(1)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2)圆柱有( )个,球有( )个。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复习了认识位置和认识图形。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