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院 体育 学院 2008 级( 2012 届)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对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专 业 社会体育 学生姓名 杨俊 指导教师 舒川 本文章以“大学生”“体育锻炼”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查询,共计检索到文章100余篇,但关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文章相对而言较本 少,只有3篇。在陈轶艺的《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活动调查分析》的文章中,他题 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目 求,有效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坚持终身体育研 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刘香花的《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究 分析》的文章中,他认为“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的 体育锻炼,树立其终身体育的思想。”而在李培顺的《对淮南师范学院普通大学生现 参加课外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文章中,他明确指出了“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仍是状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加大经济投入,改善活动条件,是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因此,国内外的部分学者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的一定的调查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跟体育系大学生相比而言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相对的不足,但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学 而且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趋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他们进去课外体育锻炼的术 价 值 和 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身心良好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一种良好补充形主要动机。并且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都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一定现 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实 的途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使其身体素质和意 义 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它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15个非体育专业学院中随 论 文 提 纲 机抽取200名学生(男100名,女100名)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3.2.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 3.3.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地点 3.4.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否有人指导 3.5.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3.6.赣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分布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5.结语 [1].周 洁.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2004(4) [2].郭建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和动机调查与分析[J]2004(4) [3].王荣森.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2002(4). 主 要 [4].鲁国斌.大学生课外体育生活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J].2004(1) 参 考 [5].陈轶艺.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调查分析[J].2008(6) 文 献 [6]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2005(7) [7]赵梅.影响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J]2000(4) [8]孙璞,王桂香,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2008(5)
指 导 教 师 审 核 意 见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学院院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