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训练(一)
24.先秦诸子百家中有思想家主张“国无君不可以为治”的“有君论”,将“立天子以为天下”的政治正义追求建立在以君主为代表的政治秩序上。上述主张( )
A.说明君主治理能够形成良好秩序 B.强调君主的职责是维护政治正义 C.奠定了君主制度的思想基础 D.说明周王室受到各个学派的尊重
25.有学者指出,至唐玄宗时期,整个决策制度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宰相在决策中的谋议权转变为议决权,即实现了对最高决策权的分割。这一变化( ) A.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B.进一步完善了决策机制 C.有利于集权的加强 D.弱化了的权威
26.宋明理学家将儒学强调的礼仪规范推进到了广大的平民阶层之中,也把长期以来浮在上层政治结构中的儒学影响扩展和深入到了广泛的下层社会结构之中。这种观点强调宋明理学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是( )
A.思辨化、系统化 B.世俗化、平民化 C.开放化、普及化 D.道德化、实用化
27.雍正初年提出“就食京师流民,清查口数,资送回籍”。此后又规定:“闲散游荡,立宜摈逐。惟候补、候造之入,读书之人,贸易生理之人,方可听其在北京居住。”上述旨在( ) A.改善流民生活处境 B.减轻京城人口压力 C.鼓励京城发展贸易 D.加强京城政治职能 28.魏源认为“时务莫切于当代,万事莫备于六官”,“然昨日之历,今日不可用;高、曾器物,不如祖、父之适宜,时愈近,势愈切”。这表明魏源主张( ) A.效仿西方改革时政 B.因时变革奋发图强 C.废旧布新全面变革 D.健全官制稳步发展 29.1941年6月,阎锡山曾对他的手下说,“以后、党与汪伪三方面之成败,则为六分之三,汪逆则为六分之二,则仅有六分之一之希望”。阎锡山认为将来党获胜希望最大的依据是,党( )
A.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增强了力量 B.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增强战斗力 C.实行的路线赢得了民众拥护 D.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
30.下表是1948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工业资本中所占比重统计表。下表所示状况表明( )
经济部分 银行 70% 纺锭 40% 织布机 钢 60% 90% 煤 33% 电力 67% 糖 90% 石油和有色金属 100% 铁路公路运输 100% 轮船吨位 43% % 产业资本 A.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 C.国家资本控制经济命脉 D.工业经济比重大幅增加
31.据统计,1950年前后,私营进出口经营额约占全国外贸进出口额的1/3,其中出口额约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一半,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方面,其所占比重较大。到1952年,主要从事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私营进出口经营额仅占全国外贸进出口额的7.2%。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B.苏联大力援助经济建设 C.私营经济已被国营取代 D.西方国家对华封锁禁运
32.丹麦古典人口学家摩根斯·赫尔曼·汉森指出,公元前4世纪,雅典将立法权和司法权交到法律委员会和陪审员手中,法律委员和陪审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并且宣誓忠于法律。雅典政治制度的这项改革( )
A.使民主政治逐步走向保守 B.有利于弥补雅典民主缺陷 C.缩小了雅典决策权的范围 D.提高了获得公民权的资格
33.德国统一后,国内自由派主张向英国学习,搞议会民主制。对此,作为死硬保守派的德意志宰相俾斯麦采取的对策是,向英国占有殖民地最多的非洲扩张,激化与英国的矛盾,刺激德国国内的反英情绪,孤
立自由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时德国还不具备民主政治形式 B.德国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市场 C.英国因德国扩张的打击走向衰落 D.德国殖民扩张与政治的需要有关
34.下图是“战时主义”与“斯大林模式”的比较。据此分析,两者都( )
A.在工业和农业中建立了公有制 B.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实物配给制 C.实行国家全面控制经济的 D.奠定了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基础
35.2000年,美国经济在世界中的比重达到30%左右,小布什在第一任期内积极推行以实力为后盾的单边主义。几年过后,美国不再认为那是一个能够可以实现的目标。上述变化折射出( ) A.美国已经丧失了影响世界局势的能力 B.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新兴国家形成了制约美国霸权的力量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美国的被动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明证。在家庭伦理方面,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观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有序,而且具有尊老抚幼的社会保障功能。它成功实现了把家庭伦理同人际伦理、政治伦理的对接和统一。 宋代进士袁采在《袁氏家范》中提出:“子弟有愚缪贪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清代监察御史蒋伊在《蒋氏家训》中明文规定:子孙如果“有败类不率教者,父兄诫谕之。谕而不从,则公集家庙责之。责乏而犹不改,甘为不肖,则告庙换之,终身不齿”。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午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
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黄炎培手书“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32字家训”相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黄炎培家庭教育的主要观念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1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其目标是建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其结果,一方面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新的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引发了国家层面的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斗争。
——摘编自《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自由主义的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太祖时,茶、盐等的榷利仍像唐代一样首先表现为由金银、缗钱、绢帛等构成的财政收入,与沿边购买军需粮草的关系是间接的。从宋太宗雍熙年间开始,允许商人将粮草运至边关换取现钱或茶盐等专营品的经营许可证,异地领取现金或茶、盐等实物获利,形成了“交引法”,宋人习惯的说法即“折中法”。这种制度自雍熙年间确立后,经历了多次变革。
北宋支偿入中的榷货与货币比重变化表 年代 籴法 创改者 刘式 杨允恭 王嗣宗 王嗣宗 寇缄 范雍 李谘 — 李谘 — 范祥 董沔 韩琦 薛向 偿值之物所占比例/% 缗钱或茶盐 茶100 香药40、犀象30、茶30 香药犀象60、茶40 缗钱25、茶30、香药象牙45 缗钱25、茶30、香药象牙45 缗钱100 缗钱35、茶40、香药象牙25 缗钱100 缗钱30、南盐35、香药象牙35 缗钱100 缗钱20、茶40,香药象牙15、南盐5 缗钱1 00 缗钱100 雍熙二年 折中法 至道二年 折中法 成平五年 三分法 成平六年 四分法 天禧三年 三说法 乾兴元年 三说法 天圣元年 见钱法 天圣八年 三说法 景祜三年 见钱法 庆历中 三说法 庆历八年 陕西见钱法 庆历八年 河北三说、四说法 皇祜二年 见钱法 至和二年 见钱法 ——据《宋代工商业经济与干预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营制度改革的原因并归纳“交引法”实行的类型。(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榷场交易改革的影响。(6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28年,统一了中国,日本担心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若要行动,就要趁早。当时全球正处于经济危机中,日本估计萧条的美国无暇帮助中国,苏联和英国也不会干涉。
尽管实际争斗始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如果将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看成战争的一方,其他国家是战争的另一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肯定始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我认为在亚洲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1年——正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将美国、英国和苏联卷入亚洲战场,导致了世界大战。
材料二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火。这一年,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合并在一起,成为世界大战。到1940年,德国占领了法国和欧洲其他几个国家,欧洲主要国家只剩下
英国和苏联没有被征服。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占领了中国东部大片领土。1939年,日本开始进攻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它们曾是法国殖民地。到1940年,日本试图建立新秩序,成立一个新的日本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初期的形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郡、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
18牟,奉荣禄调令驻防长辛店的甘军,路过保定时纵火烧毁保定北关外法国教堂,时任保定知府的沈家本迅速调处,法国教士愿意以保定城中划出一块地方重建教堂作补偿了事。后清派查办,法国教士趁机提出苛刻条件,沈家本据理力争,最后取得胜利,尽其所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 1900年以后,英、日、葡诸国在与中国续订商约时曾表示,如果中国律例与东西各国改为一律,即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1901年,沈家本凭借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丰硕的研究成果、深厚的法律经验及劳怨敢任的个人品格,与伍廷芳一起被保举修订法律,升任刑部侍郎。1904年修订法律馆开馆,同时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并于1906年正式开办京师法律学堂,任该校事务大臣。他以“会通中外”为指导方针,成为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创举。沈家本正视急遽变化的现实,坚持以“会通中西”为修订法律的原则。在他主持修律的短暂时间里,大兴研究西法的风气,是清代立法的活跃阶段。沈家本政治上倾向改良,思想体系属于资产阶级新学的范畴。在输入资本主义法律、改革中国封建旧律的过程中,他对中国旧律的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沈家本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修订法律的原因和影响。(9分)
参
CBBBB,CCDBD,CB
40.(1)特点: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家庭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机构;以“孝悌”为核心内容;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8分)
影响:保障了社会教育的有效性和长久性;实现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6分,言之成理即可)
(2)观念:严复倡导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黄炎培强调事业进取心、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既有主见又和谐交融。(4分)
评价:严复、黄炎培的家庭教育观念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民族危机沉重的社会现实;对优秀文化传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珍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映出先进中国人自觉的文化复兴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7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四点徭7分,言之成理即可)
41.以下示例仅供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 论题:新自由主义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2分)
阐述:新自由主义主张建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使国际经济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新自由主义主张扩大全球资本市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新自由主义扩大了发达国家的生存空间,压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自由,不利于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之,新自由主义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如从新自由主义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的角度组织观点,论证要从新自由主义对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影响、对发达国家自身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回扣观点。
44.(1)原因:宋代面临并立政权的威胁,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匮乏;茶、盐等是边关贸易的主要货物;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类型:全部以茶、盐等榷货经营许可证支付;全都采取现金支付;并用榷货与现会共同支付。(3分) (2)有效解决了边关粮草供应问题,减轻了的财政负担;提高了商人经营的积极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推动了货币制度改革和信用制度的发展;扩大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45.(1)原因:日本侵华是其明治维新以后的既定国策;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法西斯主义抬头并加紧对外扩张;中国内战为其提供有利时机;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干涉中国事务,苏联关注自身发展,国际阻力小。(3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中日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标志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将世界大国逐步卷入亚洲战场,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6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形势: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张,征服欧亚大批国家,占领大片领土。(2分)
原因:世界大国推行绥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气焰;法西斯国家蓄谋已久,积聚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形成统一力量,难以单独阻止法西斯侵略。(4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46.(1)及时处理保定教案,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以“会通中西”为原则主持修订、法律;开办京师法律学堂,以“会通中外”为指导思想,培养法律人才。(6分)
(2)原因:西方列强要求中国实行西方法律,作为放弃领事裁判权的条件;清实行新政,修订法律是其重要内容;沈家本个人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优秀品质。(3分)
影响:推动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近代法律人才;提高了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水平。(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