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

常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

来源:宝玛科技网
常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 The Design Idea of Common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白永生 (北京市科技建筑设计院) BAI Yong—sheng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l介绍综合布线的概念、设计深度和设计思路;对综合布线常用系统图和设计中需注意事项着重进行说明,实现对建筑 物智能控制集成化的需求o [Ab 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wiring,design depth and design way of thinking;Of common integrated wiring diagram and the design of common system needs attention emphatically,to realize the demand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关键词】综合布线。9光纤;网络:布线 [Keywords]integrated wiring;optical fiber;network;cabling 1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统一及便捷的方式将建筑物 (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及控制线路,如网络、电话、 监控、电源和照明等系统在一个平台上管理的系统。因此,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随着科技与 经济发展,民用及工业建筑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不 断提高,综合布线系统逐步从单一对数据,电话信号的传输, 业厂家进行二次设计,所以电气专业施工图设计主要依据《建 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4.5.11条,其中 对于其他系统设计图深度要求如下: 1)各系统的系统框图; 2)说明各设备定位安装、线路型号规格、及敷设要求; 3)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筑设备情况及要求,对承包方提供 的深化设计图纸审查其内容。 其中第一、第二点为设计点,第三点为配合点,针对设 发展到对保安监控、等多种分散控制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综 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 计点的要求下文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点位统计、线材选型、 子系统构架模式、网络设备选型等进行重点介绍。 2)水平子系统; 3)垂直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常用设备 3.1配线架 配线架是用来方便管理的设备,常用的配线架有双绞线 5)设备间子系统; 6)建筑群子系统。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建筑群子系统,除此外 其余5个系统为常设子系统。 配线架(MDF和IDF)和光纤配线架(LIU)。双绞线配线架 的作用是在管理子系统中将双绞线进行交叉互换改变地址端 口,光纤配线架的作用是在管理子系统中将光缆进行连接。 通过配线架跳线避免了在交换机上插拔时可能引起的交换机 端口损坏,通常在主配线间设置主配线架(MDF)和各分配 本文将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的介绍,针对目前 几种常规的布线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让读者对综合布线系统 有初步的认}只并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线间设置楼层配线架(IDF),位置设置在交换机之后。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深度 不同厂家网络设备特点会略有不同,系统的深化需要专 3.2路由器 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 Intelligent Building&City Information 2015 1 No.218 73 技术与应用l Technology and ̄,pplication 的路由功能来完成判断网络地址和信息交换,因此路由器一 般设于网络进户处,通俗理解其作用就是连接不同网段或网 络之间进行翻译的设备,且功能比交换机更加丰富,价格也 更昂贵,但相应端口较交换机少,速度较慢。 3.3集线器(HUB)和交换机(Switch) 这两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基本是一样的,原理完全不同。 集线器(HUB)是一种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它并不提供数 据交换的功能,它相当于一根线缆把各个网络用户连接起来, 各用户共享带宽,所有设备相互交替使用,常用于局域网, 由于设备间通信会发生冲突,所以网速较惺。交换机是工作 在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的一种设备,它根据地址对数据帧进 行转发,能够在任意两个网络用户之间提供一条数据通道, 即交换的功能,防止了冲突的产生,能够满足目前用户对数 据高速交换的需求。交换机可以通俗理解为仍然是一根网线, 但实现多个用户分别使用自己的地址上网,一般设置于路由 器之后配线架之前。 4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构架 总体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 星型拓扑结构。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信息点的连接网络称为 接入层,与之对应的交换机称之为接入层交换机;接入层的 目的是允许用户信息点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 成本较低和端口数量多的特性。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 网络部分称为汇聚层,与之对应的交换机称之为汇聚层交换 机,一般中小型工程入户交换机即为汇聚层交换机,与建筑 群子系统的核心层交换机进行星型拓扑连接:汇聚层是多台 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能够处理来自接入交换机的所有通 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接,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 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要求更少的端口。建筑群 或一个大型网络的主干部分称为核心层,与之对应的交换机 称之为核心层交换机,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通信, 提供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拥有最高的 可靠性和通讯量。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综合布线系统。 4.1主干铜缆加光纤类型系统 目前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 4.1.1设备间予系统 语音及数据千线由外线引入至网络机房内,引入处设置 74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年第1期总第21 8期 避雷器,防护雷电流的入侵。入户的数据网络设置路由器, 进行内络的数据交换,在路由器后设置防火墙,为防护 阻止来自Internet的入侵。电话进线的语音信息进入程控交 换机进行本地交换,网络进线的数据信息进入核心交换机进 行本地交换,交换后信号经跳线分别配入数据总配线架和语 音总配线架。 4.1.2垂直手系统 该系统数据部分采用多模光纤设计,主干速度最高可达 10G,根据其应用及传输距离等因素,采用2×6芯或2×8 芯多模光缆。垂直干线子系统语音部分采用大对数UTP线缆, ~般采用三类25对、50对、100对等大对数铜缆。 4.1.3管理予系统 楼层配线设备,设于各层弱电竖井内。楼层光纤配线架 如进线为6芯或8芯光纤则采用12口光纤配线架即可,若考 虑允余的情况如进线为2×6芯或2×8芯光纤则采用24口光 纤配线架即可。 4.1.4水平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采用超五类以上的4对UTP非屏蔽铜芯 双绞线,由各信息点自信息插座引至楼层弱电竖井处的楼层 配线架(IDF),建议至语音及数据点均采用同种介质进行布 线,以可以达到语音与数据点的灵话互换的功能。 4.1.5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室外在各建筑物间传输一股采用6芯或8芯的室外 单模光缆传输,也可以支持未来l0G以上的网络应用,与楼 内传输速度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 4.2设备网系统 设备网系统为综合布线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型公共 建筑项目尤其是商业写字楼等,由于内部的系统众多,一般 会将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两个的网络——信息网络和设 备网络部分,将电话网络和安防楼控等分别组网,设置两套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网部分一般由通信运营商宴施,施工图 设计时预留管线和设备位置即可,由运营商进行深化设计及 安装;而将数字视频监控、数字广播、信息发布、楼宇自控 等物业自己控制的综合布线内容单独组成设备网,更便于管 理和维护。设备网的综合布线系立设置交换机及配线架, 系统图构架如图2所示。 4.3无源光网络(PON)系统 一种新兴的布线系统,主要特点是全光纤系统及光纤到 蓬 1xXYY2x】 图例 互联网插座游靼话插座 1xCat6-1 lxXYY2xl IxCat6一I 运营商机房 COF配线架 一 —...^】A ov● 三 机 直线电话进线(由运营商提供) 光模进线(由运营商提供) OLT 光纤线路终端 l “ “r—葛 图4住宅无源光网络系统(F1vrH) 5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的要求 5.1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楼层接线问 按0.6m×0.6m 1个机柜的外形尺寸计算,考虑到 背后开门检修的0.6m空间,桓前0.8m规范要求,设备 宜不小于5O ,中心管理机房由通信运营商完成二次设计和 布置,一般项目按只有一家运营商来设计。 5.4机柜设置 每个42U机柜一般可以按不超过配出240个数据点进 行估算,如一个区域有400点的数据设备,需考虑两个普通 间按尺寸为:0.6m+0.6m+0.6m+0.6m=2.4m的宽向尺寸, 0.6m+0.6m+0.8m=2.0m的进深尺寸。所以设备间净面积建议 大于2×2.4=4.8m ,同规范要求的不小于5m 接近。所以其 建议尺寸是2×2.5=5m ,设备间的净高度建议不低于为2.4m, 门的大小建议高为2.1m,宽O.7~lm,向外开,如为双扇门 建议为宽2.5m。在设备间尽量将机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 48cm(19英寸)42U机柜。 5.5设备问数量 以半径90m和不超过500点来考虑设置一个设备间,如 在柜子上方宜装有通风口,用于设备通风;PON系统所需的 OLT光交换机房面积一般不宜小于10m ,宽度不小于3m, 机房梁下净高不低于2.4m。 果超过上述要求增设一个。 5.6通风要求 一般可以按每小时换气5次给通风专业提供条件。 5.2电源配置 在配线间内应至少设置2个为本系统专用的220V电压, 10A电流单相三孔电源插座。如果配线间内放置其他网络设 备,则应根据接线间内放置设备的供电需求,配有另外的 6综合布线系统数据语音点位估算 估算主要依据建设方要求或设计任务书,如无类似的建 设方要求,作为概算条件或系统设备选择依据可按下述条件 估算: 10A单相三孔电源插座的专用线路。此线路不宜与其他设备 合用,且优先采用UPS电源直接供电,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 及电源的质量。 1)商业类型:(1)商铺范围包括零售商铺、餐厅、咖 啡厅、健身、美容、娱乐等,可按一个商铺设置4个语音、1 个数据点,可分隔出售的商铺按建设方设计标准预留点位, 5.3综合布线或电信主机房 应综合考虑楼宇自动化fBA)、监控安防等系统的传输要 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线总机房面积 但预留至商业内部的弱电箱体内即可,不需单独绘制到末端: (2)商场收银台设置4个语音3个数据点;(3)展示区设置 1个语音1个数据点:(4)促销区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 Intelligent Building&City Information 20 1 5 1 No.2 1 8 77 技术与应用!Tochno{oOy and Application (5)消防控制室内除满足设备使用功能外,另外设置1个语 音1个数据点:(6)顾客咨询台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7) 后勤办公区区内工位设置1个语音1个数据点:(8)复印区 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9)办公区会议室设置2个语音 2个数据点;(10)停车场收费处设置1个语言和1个数据点: (11)在餐厅、咖啡厅及商场大堂及休息厅内按覆盖半径设置 为无线网络阶级接入点,方便顾客进行无线上网;(12)大面 积商业用房按每50m 间2个电话点、1个数据点预留。 2)住宅公寓类根据JGJ 242—20 1 l《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 范》中相关要求设计点位即可。 3)信息中心等数据设备密集场所:每3~5前设置1个 数据点。 4)会议、展览等建筑:每16~25 设置1个数据点。 5)体育场馆、火车站、候机楼等建筑:每100 rIf左右设 置1个数据点。 6)医院类型建筑:诊室一般按每人1个数据点,每房间 分配1个电话点;候诊区设置两组以上双口网络电话信息插 座:挂号、收费、取药窗口一般每个窗口分配1个数据点和 1个电话点:手术、重症监护等区域,每间设置4个以上数 据点;病房一般床位分配1个数据点,每房间分配1个电话点。 7)普通办公类建筑:每5~10m 为一个工作区,每个 工作区按1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双出口信息插座)预留。 7布线 1)根据TIA一568标准,由配线架至信息插座布线系统 基本线路的最大长度为90m,算上跳线距离的最大长度为 100m,从插座到工作区可以有3~5m的距离。 2)光纤的选择,以常规铜缆加光纤系统为例,如果水平 子系统采用网线,配线架之前的垂直子系统建议采用多模光 纤;如果系统只有数据和语音一般可以按照1对使用、1对 备用、l对冗余来考虑。l对光纤为一进一出两芯,所以仅设 置数据语音系统时,则最少要采用6芯多模光纤。对于重要 的数据网络需要考虑双重冗余备份,即两倍冗余,则需采用 8芯多模光纤。如果系统除了数据语音的要求还要考虑视频 监控、数字广播、信息发布等系统的要求,则一般是在6芯 光缆的基础上翻倍使用,即最少采用两根6芯多模光纤,同 理考虑两倍冗余,即选择两根8芯多模光纤,此种做法比较 有前瞻性和且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3)线缆槽盒的估算:按设计末端的口根之和(网线或光 纤截面之和)×50%(大对数电缆)或30%(单芯光纤线)取整 78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年第l期总第218期 数选取线槽即可。 4)干线大对数电缆及多模光纤的选择:(1)语音部分可 以按1对线1个号码来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增加l0%~20% 的备用余量。(2)数据部分可以按:集线器(HUB)或路由 器(SW)每4组设置为1群,每l群采用1根8芯网线或是 1对光纤输入,同时设置备用线1根。每48个数据信息插座 需要配置2根光纤。例如,1条4芯光缆通过HUB可以连接 96个数据信息插座。 8设备布置 1)信息及语音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30cm的 距离,如果信息或电源有一方采用了钢管,则距离可以缩 小。信息及语音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距地板水平面一般为 30cm。 2)CP集合点的设置,用于大开间办公一般采用设置CP 集合点的做法。CP集合点可以为区域交换机也可以为网线过 线盒,采用光纤配入内置区域交换机或大对数电缆配入过线 盒内预留即可,一般设置于吊顶内,待二次装修时另行敷设 配出管线至末端即可。 9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综合布线系统图的设计思路和设 计中一些注意事项。由于目前综合布线技术发展太快,施工 图设计单位很难紧跟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一般需要弱电厂 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故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综合布线系 统的设计深度和理念,对于一些设计中常用的预估点位、线 缆选择、建筑条件做了一个概述。技术日新月异但常见系统 的设计骨架变化并不大,所以望本文对设计师综合布线系统 的总体设计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回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措施(电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措施【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余明辉,陈兵,何益新.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