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2、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李贽和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简单的评价。 3、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情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预习案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主张
①李贽是 ___ 后期的思想家,自称“异端”,指出 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 而变化,反对以 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 __ , _ __ ”的虚假学说,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 ”,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 的抨击 (1)主张 :
①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 __ 的腐朽,对 ___ 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 _ ”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_______ ”取代皇帝的“ ________”,从而 __ ,保证 ______ 的基本权利。
(2)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制度,对以后 ___ 斗
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
导学案
(1)主张: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 _____ 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 ___ 中求真知。
②提出“ _______ , _________ ”名言。
(2)评价:顾炎武以他的____________的学风和__________ 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______ 的先河。 3、王夫之的 ________ 思想 (1)主张: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 _____ 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在认识论方面: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 _____ 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_________ 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认为静止是 ____ 的,运动是 ___ 的,具有朴素的 __ 思想。 (2)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评价:①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 ,促使我国传统 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三位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对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一定影响。
预习自测
1.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相似: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魏源 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 D.批判农工商皆本
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探究案
导学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难点是对这些思想进行评价。请用5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探究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探究二 读材料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探究三 研究学习
(一)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导学案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探究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当堂检测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集权 B.主张“工商皆本”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 D.反对君主的制度
3.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7、学习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