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九年级(上)物理综合练习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 A.千克 B.牛顿 C.瓦特 D.焦耳
2.下图中,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拦河大坝 C.
下水管道 D.
用吸管喝饮料
3.学校国旗杆的顶端装有定滑轮,如图所示.定滑轮的作用是(
A.省力 B.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功 D.提高机械效率
)
4.如图所示,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剪刀刃做的很薄
B.
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
C.
用钢丝切蛋器切鸭蛋
D.
用刀切苹果
5.如图所示,其中利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食物在冰箱中冷藏 B.
钻木取火
)
C.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D.
纸锅烧水
6.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中国铁路采用“和谐号”动车组开始了第六次大提速.高速列车经过时,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 D.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增大
7.如图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从高处无动力向下运行的过程中( )
A.机械能逐渐增大 B.内能转化为动能 C.势能转化为动能 D.动能转化为势能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处于静止状态 9.如图所示,小东赤脚行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而在海水里却感到海水很凉.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沙滩上的沙子和海水相比较( )
比热容c/[]J•(kg•℃) 沙石 水
﹣1
0.92×10
3
4.2×10
3
A.沙子的质量较大 B.海水的质量较大 C.沙子的比热容大 D.海水的比热容大 10.小静在实验室中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的过程中所记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
A.0.18m/s B.0.3m/s
11.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抬起手推车的情形,为了减轻工人师傅的用力,在不卸砖的情况下,应该( )
C.0.45m/s D.0.75m/s
A.只需要把砖尽可能向后码放
B.把砖尽可能向前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前移 C.把砖尽可能向前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后移 D.把砖尽可能向后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后移
1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剪指甲工具,小京在剪指甲时机械效率为90%,指甲刀口间的距离为0.2cm,指甲的厚度为0.2mm,剪断一次指甲时,刀口与指甲间的作用力为4.5N,则( )
A.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额外功是1J B.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有用功是1J C.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有用功是1×10J
﹣3
D.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总功是1×10J
﹣2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题3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3.小明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并阅读说明后,做出了如下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扩散最快
B.甲、乙和丙图说明只有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C.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
14.关于图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孩把橡皮筋拉长,势能转化为动能
B.乙图中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势能转化为动能与内能 C.丙图中人搓手取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液化气燃烧加热铁锅,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恰好为零 D.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相等
1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 )
A.乙的机械效率75% B.乙的机械效率80%
C.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 D.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
三、填空题(共14分,每小题2分)
17.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在A、B两点推门,手作用在A点比较容易把门推开,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 有关.
18.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 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
19.李昕是中学生,她的身高大约是165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20.如图,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等高的酒精、水、水银(ρ酒精<ρ水<ρ水银),比较各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可知:盛有水银的丙容器底部所受压强 .(选填“最小”或“最大”)
21.某汽车在一次行驶过程中消耗了5kg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J/kg.则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7
22.如图所示,从射击架上有高压水竖直向上喷水柱,可以将一个底面积为150cm开口向下的小铁盒顶在空中静止不动,已知高压水对小铁盒向上的压强为1000Pa.若高压水停止喷水,小铁盒将落到射击架上,小铁盒在下落到射击架上的过程中所受重力对它做的功是37.5J.则小铁盒射击架高度为 m.(g取10N/kg)
2
23.(2分)质量为8000t的潜水艇,在海面下150m处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搜索水下目标.完成搜索任务后停止前进,将水箱中的海水排出一部分,在关闭推进器的情况下匀速上升,匀
7
速上升时受到海水的阻力为3.2×10N,最后浮出水面静止在海面上.那么潜水艇在海面静止时,露出海面的体积是其总体积的 倍.(g取10N/kg)
四、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26、30题,每小题2分;27、31题,每小题2分;28、32题每小题2分;29题7分;33题5分)
24.如图,在图中作出木块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5.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26.请在图中,画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7.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表一进行分析判断,完成表二中的内容
.
表一:
材料 密度/kg•m
3
铅 11.3×10
3
铜 8.9×10
3
钢、铁 7.9×10
3
铝 2.7×10 表二:
333
金属块的质量g 水的体积cm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 金属块的体积cm 金属块
﹣3
的密度g•cm 构成金属块的可能物质 30 40 28.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要改变探头橡皮膜的 .
﹣3
29.如图(A)(B)所示,让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
下.
(1)甲、乙两辆小车刚运动到水平表面时, 图中的小车速度大. (2) 图中的木块被小车推动后移动的距离长,由此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 . (3)图(C)(D)是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实验表明(D)图中的小车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 (选填“大”或“小”)些.
(4)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和物体的 都有关系.
30.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该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 液体温度升高较快(选填“A”或“B”);B液体的比热容比A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
31.有一个金属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0cm,圆柱体的高是 cm(如图甲所示).若将该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求出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g取10N/kg)
3
2
3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同学将六个不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压力N 3 3 3 受力面积(cm) 下陷深度(cm)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N
22
2 2 4 4.5
10 1 5 4.5
20 0.5 6 4.5
受力面积(cm) 10 20 30 下陷深度(cm) 1.5 0.75 0.5 表三: 实验序号 7 8 9 压力N 6 6 6
2
受力面积(cm) 10 20 40 下陷深度(cm) 2 1 0.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3.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比较光滑的水平桌面,带有凹槽的木板及木块、小钢球、条形磁铁. 实验过程:
(1) .
(2)把条形磁铁放置在水平桌面的适当位置,并在图中画出条形磁铁. (3)将小钢球再次放在凹槽顶端自由下落,观察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16分,34、35题每小题3分;36、37题每小题3分) 34.如图所示的漫画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位汽车驾驶员在开车时,因未使用安全带造成的严重后果.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35.某辆汽车的水箱有冷却水4kg,若要使这些冷却水的温度从10℃升高到60℃,则水至少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J/(kg•℃)].
36.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m,火箭及其配件质量为480t,由4个液体火箭助推器和芯一级、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组成.用自身质量为120t的特大平板卡车把火箭运往发射基地.由于火箭很重、体积大,路面弯曲,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平板卡车只能在夜间封
5
闭路段后缓慢地匀速行驶运输.若水平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8×10Pa,平板车每个车轮
2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9m,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特大平板卡车和火箭及其配件总重的0.25倍.(g取10N/kg)求:
(1)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卡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牛?
(2)为了防止行驶过程中损坏路面,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车卡车的车轮最少要多少个?
(3)如果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卡车匀速行驶2.4km,用时20min,求平板卡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7.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如图所示,蓄水前水箱有部分水,浮子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当向水箱中蓄水时,水箱中的水达到图乙所示的1m深时,浮子A恰好堵住进水管口,此时浮子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浮子A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进水管口水深H,管口横截面积为25cm,贮水箱底面积为
2
0.8m,浮子A重10N.(g取10N/kg)求:
2
3
(1)浮子A的体积.
(2)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m时,贮水箱中水的质量. (3)进水管口水深H.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九年级(上)物理综合练习卷(三)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题2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 A.千克 B.牛顿 C.瓦特 D.焦耳 【考点】质量的单位换算.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焦耳是一切形式的能和功的单位;瓦特是功率的单位.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单位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下图中,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拦河大坝 C.
下水管道 D.
用吸管喝饮料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有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纸片托水实验等,生活中的现象有塑料挂衣钩、用吸管吸饮料等.
【解答】解:A、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A错误;
B、拦河大坝建造的上窄下宽,是为了能够承受住水给它的更大的压强,故B错误; C、下水管道,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用管子吸饮料时,嘴里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学校国旗杆的顶端装有定滑轮,如图所示.定滑轮的作用是( )
A.省力 B.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功 D.提高机械效率 【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解:由图可知,旗杆上的滑轮轮轴是固定的,所以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4.如图所示,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剪刀刃做的很薄
B.
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
C.
用钢丝切蛋器切鸭蛋
D.
用刀切苹果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再判断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A、剪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正确. C、用很细的钢丝切鸭蛋,即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用刀切苹果,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刃对苹果的压强,容易切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
5.如图所示,其中利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食物在冰箱中冷藏 钻木取火
B.
C.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D.
纸锅烧水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其中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转移到低温的过程,二者的本质不同. 【解答】解:A、食物在冰箱中冷藏,食物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外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A错误;
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
C、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纸锅烧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电流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等,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6.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中国铁路采用“和谐号”动车组开始了第六次大提速.高速列车经过时,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 D.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增大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根据流体速度和压强关系,分析人与车之间的压强变化是关键.
【解答】解:人离列车比较近,列车提速,列车的速度很大,造成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大大减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受到一个推向列车的力,会造成事故. 故选C.
【点评】流体的流速影响压强,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危害,正确掌握两者关系,在生活中加以利用和防止.
7.如图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从高处无动力向下运行的过程中( )
A.机械能逐渐增大 B.内能转化为动能 C.势能转化为动能 D.动能转化为势能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过山车从高处向下运动行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而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时过车山还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会减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化,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变化的,再确定能量的变化.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处于静止状态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只有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才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 【解答】解:物体只有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才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选B.
【点评】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因为这是我们学好物理的基础. 9.如图所示,小东赤脚行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而在海水里却感到海水很凉.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沙滩上的沙子和海水相比较( )
比热容c/[]J•(kg•℃) 沙石 水
﹣1
0.92×10
3
4.2×10
3
A.沙子的质量较大 B.海水的质量较大 C.沙子的比热容大 D.海水的比热容大 【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此类问题都是考查比热容的具体应用.要知道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水的比热容最大. 【解答】解:沙子烫,海水凉,跟它们的质量和照晒表面积都无关,而是和物体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最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小静在实验室中测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的过程中所记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
A.0.18m/s B.0.3m/s C.0.45m/s D.0.75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由图示求出校车的路程及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车的路程s=0.90m, 小车的运动时间t=5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v===0.18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小车的平均速度,由图示情景求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1.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抬起手推车的情形,为了减轻工人师傅的用力,在不卸砖的情况下,应该( )
A.只需要把砖尽可能向后码放
B.把砖尽可能向前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前移 C.把砖尽可能向前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后移 D.把砖尽可能向后码放,同时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后移 【考点】杠杆的应用.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L动=GL阻,为了省力,可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增大动力臂来减小动力.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阻力一定时,阻力臂越短越省力.由此可确定放砖的位置. 【解答】解:(1)手握车把处尽量向后移,这样使动力臂增大,由FL动=GL阻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可以减小动力;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阻力一定时,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因为砖向前码放时,阻力臂较小,所以为了省力应该将砖尽可能向前码放. 综上分析,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道好题!
1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剪指甲工具,小京在剪指甲时机械效率为90%,指甲刀口间的距离为0.2cm,指甲的厚度为0.2mm,剪断一次指甲时,刀口与指甲间的作用力为4.5N,则( )
A.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额外功是1J B.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有用功是1J
C.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有用功是1×10J
﹣3
D.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总功是1×10J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指甲剪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剪指甲时克服指甲和刀口间的阻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用剪断指甲时刀口与指甲间的作用力乘以指甲剪刀口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
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已知有用功和机械效率即可求出总功.
﹣2
【解答】解:(1)剪指甲时做的有用功W有用=FS=4.5N×0.2×10m=0.009J,故BC错误; (2)总功W总=
=
=0.01J=1×10J,故D正确;
﹣3
﹣2
(3)剪断一次指甲的过程需要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用=0.01J﹣0.009J=0.001J,故A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相关的计算公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题3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3.小明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并阅读说明后,做出了如下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扩散最快
B.甲、乙和丙图说明只有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C.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 【考点】扩散现象.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温度越高,分子扩散的越快. 【解答】解:甲、乙和丙图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存在扩散现象,气体扩散速度最快,固体最慢.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4.关于图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孩把橡皮筋拉长,势能转化为动能
B.乙图中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势能转化为动能与内能 C.丙图中人搓手取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液化气燃烧加热铁锅,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
【分析】首先要明确此题中这四个图所包含的物理过程:甲是将橡皮筋拉长、乙是滑滑梯、丙是搓手取暖、丁是燃料燃烧.然后再分析能量的减少或增多,能量是由减少的向增多的转化.
【解答】解:A、拉长橡皮筋,使橡皮筋具有了弹性势能,需要消耗人体的化学能.此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A错误.
B、人从高处滑下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增加(动能增加)的同时,与滑梯接触的部位也发热,内能也增加.故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故B正确.
C、搓手取暖,是一个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燃料燃烧,消耗了化学能,发热增加了内能,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从图中提炼出其中所包含的物理过程,明确每个过程前后物体所含能量的变化是此题的关键.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恰好为零 D.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恰好相等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如果v﹣t图象平行于时间轴,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做变速运动; 两速度图象相交,表明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乙做变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图象可知它们的速度并不为零,故C错误;
D、甲、乙图线相交时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速度图象,分析清楚图象即可正确解题,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特点.
1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 )
A.乙的机械效率75% B.乙的机械效率80%
C.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 D.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①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至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的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总功就是拉力F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
滑轮所做的功,故W有用=Gh,W总=FS,W额外=G动h;
②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拉力和物重的关系F=(G轮+G物)比较拉力大小关系; ③甲图有三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S=3h,乙图有二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S=2h; ④机械效率用η=
=
来分析比较.
【解答】解:
①A和B、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至相同的高度, 由公式W有用=Gh可知,甲、乙两个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甲图有三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故S=3h, 乙图有二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故S=2h, 而拉力F1=F2,
则甲、乙两个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 W总1=F1S1=FS1=F3h, W总2=F2S2=FS2=F2h, ∴甲的机械效率为η1=
=
=
=50%,
乙的机械效率为η2=由
=50%可知,=,
==,
则乙的机械效率为η2=
=×=75%;
所以A正确,符合题意,B错误,不符合题意. ②C、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为:
=
=
=,所以C正确,符合题意.
③D、∵η1=
∴化简得:G动1=G,
==50%,
∵η2=
==75%,
∴化简得:G动2=,
则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
所以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n的确定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和机械效率大小的比较,关键知道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F=(G+G物),W额=G轮h.
三、填空题(共14分,每小题2分)
17.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在A、B两点推门,手作用在A点比较容易把门推开,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 作用点 有关.
轮
【考点】力的三要素. 【专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以及力的作用点; 根据此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用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在A、B两点推门,手作用在A点比较容易把门推开;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定的,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也就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作用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
18.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 做功 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利用课本中有关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汽油机得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工作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并且这四个冲程的顺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 故答案为:做功.
【点评】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每个冲程中,曲轴转半周,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要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9.李昕是中学生,她的身高大约是165 cm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解答】解: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李昕是中学生,身高接近成年人,应该是165cm. 故答案为:cm.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0.如图,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等高的酒精、水、水银(ρ酒精<ρ水<ρ水银),比较各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可知:盛有水银的丙容器底部所受压强 最大 .(选填“最小”或“最大”)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顺推法.
【分析】液体对容器底存在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解答】解:
由图知,三种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公式P=ρgh可以得到: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密度成正比,由于水银的密度最大,所以盛有水银的丙容器底部所受压强最大. 故答案为:最大.
【点评】此题是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比较压强大小的基本题目,难度较小,只要熟悉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就能解决.
21.某汽车在一次行驶过程中消耗了5kg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J/kg.则这些汽油
8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3×l0 J.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7
【分析】知道汽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Q放=mq求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5kg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5kg×4.6×l0J/kg=2.3×l0J.
8
故答案为:2.3×l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理解和运用,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
7
8
22.如图所示,从射击架上有高压水竖直向上喷水柱,可以将一个底面积为150cm开口向下的小铁盒顶在空中静止不动,已知高压水对小铁盒向上的压强为1000Pa.若高压水停止喷水,小铁盒将落到射击架上,小铁盒在下落到射击架上的过程中所受重力对它做的功是37.5J.则小铁盒射击架高度为 2.5 m.(g取10N/kg)
2
【考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已知水对小铁盒的压强和小铁盒的底面积,可以得到水产生的压力;小铁盒静
止在空中,所以重力等于水的压力;已知物重和重力做的功,利用公式h=得到射击架高度.
【解答】解: ∵p=,
∴小铁盒受到的压力为F=pS=1000Pa×0.015m=15N, ∴小铁盒的重力为G=F=15N, ∵W=Gh,
∴射击架的高度为h==
=2.5m.
2
故答案为:2.5.
【点评】此题考查了压强变形公式、二力平衡条件、功的变形公式的应用,根据二力平衡关系得到重力与水压力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3.(2分)质量为8000t的潜水艇,在海面下150m处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搜索水下目标.完成搜索任务后停止前进,将水箱中的海水排出一部分,在关闭推进器的情况下匀速上升,匀
7
速上升时受到海水的阻力为3.2×10N,最后浮出水面静止在海面上.那么潜水艇在海面静止时,露出海面的体积是其总体积的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浮力.
倍.(g取10N/kg)
【分析】根据匀速上升时受到海水的阻力为3.2×10N,由平衡力知识可得F浮1=G总+f=ρ水
gV总,浮出水面静止在海面上根据F浮=G排列出等式,两式联立即可求得结果. 【解答】解:
潜水艇的重力G总=m总g=8000×10kg×10N/kg=8×10N, 在水下匀速上升时,F浮1=G总+f=ρ水gV总…(1)
露出海面静止时,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2=G总=ρ水gV排, 则:F浮1﹣F浮2=f
3
7
7
即:ρ水g(V总﹣V排)=f…(2) 于是由(1)(2)可得到:
=
=
=,
即:V露=V总.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拔高难度,要求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26、30题,每小题2分;27、31题,每小题2分;28、32题每小题2分;29题7分;33题5分)
24.如图,在图中作出木块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专题】作图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木块重心沿重力方向做出木块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2)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向下,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解答】解:(1)从木块的重心竖直向下做出木块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向下,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
从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作用线做出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力的示意图,作力的示意图的方法:一定点,二画线,线段末端画尖尖.即作力的示意图时,注意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要全部表示出来.
25.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考点】力臂的画法.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根据力臂的正确画法作图,即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解:过支点O作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臂的作法,关键是要作出支点到力所在的直线的垂线段.
26.请在图中,画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要最省力,则需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此题可从动滑轮挂钩开始绕起. 【解答】解:由动滑轮的挂钩绕起此时是3段绳子承担物重,最省力,如图所示:
.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绕线,在此类题目中: 1、可根据承担物重绳子段数确定绕线的起点; 2、或根据拉力方向确定绳子的末端,依次绕线.
27.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表一进行分析判断,完成表二中的内容
.
表一: 材料 铅
密度/kg•m
3
11.3×10
﹣3
铜 8.9×10
3
钢、铁 7.9×10
3
铝 2.7×10 表二:
333
金属块的质量g 水的体积cm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 金属块的体积cm 金属块
﹣3
的密度g•cm 构成金属块的可能物质 27 30 40 10 2.7 铝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金属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金属的体积等于石块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知道金属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然后根据密度表判断.
【解答】解:金属块的质量:m=20g+5g+2g=27g,
3
金属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
3
金属密度:ρ===2.7g/cm.
3
由密度表查得,金属块可能是铝. 故答案为:27;10;2.7;铝.
33
【点评】铝块密度一定等于2.7g/cm,但是物体的密度是2.7g/cm,物体不一定是铝,可能是合金. 28.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密度 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要改变探头橡皮膜的 方向 .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方向有关,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2)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解答】解:(1)1、2、3三组数据液体的深度不同,液体的密度相同,压强不相等,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压强也不相等,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要研究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需要改变探头橡皮膜的方向.
故答案为:(1)增大;密度;(2)方向. 【点评】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29.如图(A)(B)所示,让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
下.
(1)甲、乙两辆小车刚运动到水平表面时, A 图中的小车速度大.
(2) A 图中的木块被小车推动后移动的距离长,由此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 大 . (3)图(C)(D)是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 质量 的关系.实验表明(D)图中的小车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 大 (选填“大”或“小”)些.
(4)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 和物体的 质量 都有关系.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小车从斜面上下滑,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相同小车从相同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初位置的高度越大,小车到达水平面上时获得的动能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大;
(2)小车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的动能越大. (3)分析图示情景,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分析答题;小车动能越大,推动木块的距离越大.
(4)综合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影响物体动能的因素. 【解答】解:(1)由图(A)与(B)可知,图(A)中,小车的初位置高度大, 甲、乙两辆小车刚运动到水平表面时,A图中的小车速度大.
(2)A图中的木块被小车推动后移动的距离长,由此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小车具有的动能大. (3)由图(C)(D)所示可知,两小车的初位置相同,小车质量不同,
它们是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表明,(D)图中的小车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大些.
(4)由图示实验可知,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都有关系. 故答案为:(1)(A);(2)(A);大;(3)质量;速度;(4)速度;质量.
【点评】该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所以在探究一个因素时,必须保证另一个影响因素不变.
30.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该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 A 液体温度升高较快(选填“A”或“B”);B液体的比热容比A液体的比热容 大 (选填“大”或“小”).
【考点】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由图象可找出液体温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在相等时间内温度变化大的液体升温快;
在相等的加热时间内,A和B吸热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液体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液体A温度变化量大,则A液体温度升高较快;
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A的温度升高的快,B液体温度升高慢;
由公式Q吸=mc△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小,温度升高慢的液体比热容大,所以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 故答案为:A;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由图象获取知识的能力,考查比热容相关知识的应用,属于常考热点,也属于简单题目.
31.有一个金属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0cm,圆柱体的高是 15.0 cm(如图甲所示).若将该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6 N(如图
33
乙所示),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求出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 1.7×10 kg/m.(g取10N/kg)
2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密度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1)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知,圆柱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
则圆柱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等于圆柱体的高度;
(2)确定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由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对金属圆柱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的重力,进一步求出圆柱体的质量,
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金属圆柱体的高度h=35.0cm﹣20.0cm=15.0cm;
(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
(3)由题意知,金属圆柱体的体积V=Sh=20cm×15.0cm=300cm=3×10m, 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kg/m×10N/kg×
3
3
23﹣43
=1.5N;
金属圆柱体在水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F浮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G=F+F浮=3.6N+1.5N=5.1N,金属圆柱体的质量m==
=0.51kg,
3
3
则金属圆柱体的密度ρ==
3
=1.7×10kg/m.
故答案为:15.0;3.6;1.7×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求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求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本题的难点,通过受力分析求出金属圆柱体的重力,进一步求出其质量是解最后一问的关键. 3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同学将六个不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压力N 3 3 3
受力面积(cm) 2 10 20 下陷深度(cm) 2 1 0.5 表二: 实验序号 4 5 6 压力N 4.5 4.5 4.5
2
受力面积(cm) 10 20 30 下陷深度(cm) 1.5 0.75 0.5 表三: 实验序号 7 8 9 压力N 6 6 6
2
受力面积(cm) 10 20 40 下陷深度(cm) 2 1 0.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2)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序号 2、4、7或3、5、8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实验所控制的变量与对应的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1)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的实验数据可知,字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不同,细沙下陷的深度不同,受力面积越小细沙下陷深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2、4、7或3、5、8的实验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2、4、7或3、5、8.
【点评】本实验考查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3.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比较光滑的水平桌面,带有凹槽的木板及木块、小钢球、条形磁铁. 实验过程:
(1) 将小球放在凹槽顶端自由滚下,观察小钢球的运动状态 . (2)把条形磁铁放置在水平桌面的适当位置,并在图中画出条形磁铁.
(3)将小钢球再次放在凹槽顶端自由下落,观察 小钢球运动状态的变化 .
实验分析与结论: 在步骤(1)中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在步骤(3)中小球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且知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2)在不受磁铁吸引力时,铁球应沿直线运动,若受磁铁的引力,则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在实验中应该将磁体放在与其运动方向垂直的地方; (3)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答】解:(1)首先将小球放在凹槽顶端自由滚下,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然后将磁铁放在与其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如图所示:
让小球再次从凹槽顶端自由滚下,观察小球运动状态的变化;
结果发现,放上磁铁后,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将小球放在凹槽顶端自由滚下,观察小钢球的运动状态;(3)小钢球运动状态的变化;
实验分析与结论:在步骤(1)中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在步骤(3)中小球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此题是探究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运动状态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器材磁铁,可以想到用磁铁对小钢球的吸引力使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16分,34、35题每小题3分;36、37题每小题3分) 34.如图所示的漫画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位汽车驾驶员在开车时,因未使用安全带造成的严重后果.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考点】惯性.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惯性知识和安全带的作用.图中客车急刹车.运动状态的急剧改变由惯性导致了该现象的发生.
【解答】解:在刹车时,驾驶员下半身随座椅紧急制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为他没有使用安全带,所以发生图中情况.
【点评】对于情景题的解答,认清情景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关键.
35.某辆汽车的水箱有冷却水4kg,若要使这些冷却水的温度从10℃升高到60℃,则
水至少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3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Q吸=cm△t=cm(t﹣t0)
3
=4.2×10J/(kg•℃)×4kg×(60℃﹣10℃)
5
=8.4×10J.
5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J.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了(△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36.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m,火箭及其配件质量为480t,由4个液体火箭助推器和芯一级、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组成.用自身质量为120t的特大平板卡车把火箭运往发射基地.由于火箭很重、体积大,路面弯曲,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平板卡车只能在夜间封闭路段后缓慢地匀速行驶运输.若水平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8×10Pa,平板车每个车轮
2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9m,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特大平板卡车和火箭及其配件总重的0.25倍.(g取10N/kg)求:
(1)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卡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牛?
(2)为了防止行驶过程中损坏路面,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车卡车的车轮最少要多少个?
(3)如果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卡车匀速行驶2.4km,用时20min,求平板卡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根据卡车的质量和火箭及其配件质量可分别求出其重力,此时特大平板卡车对路面的压力即为二者重力之和;
5
(2)根据平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9m;利用压强公式变形可求得大平板车卡车的车轮个数n;
(3)根据平板卡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求出牵引力,利用W=FS可求得牵引力做功,再根据P=可求出平板卡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卡车队路面的压力F=G=mg=m1g+m2g=(480+120)×10kg×10N/kg=6×10N;
2
(2)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nS1=n×0.09m; ∵p=, ∴S=,
3
6
2
n==≈83.3,
即特大平板车卡车的车轮最少要84个.
(3)由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以F牵=f阻=0.25mg=(480+120)36
×10kg×10N/kg×0.25=1.5×10N.S′=24km=2400m,t=20min=1200s
69
牵引力做功W=F牵S′=1.5×10N×2400m=3.6×10J,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
=3×10W.
6
6
答:(1)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卡车对路面的压力是6×10N; (2)装有火箭及其配件的特大平板车卡车的车轮最少要84个;
6
(3)平板卡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3×10W.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速度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计算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的是公式的灵活运用和注意计算结果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7.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如图所示,蓄水前水箱有部分水,浮子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当向水箱中蓄水时,水箱中的水达到图乙所示的1m深时,浮子A恰好堵住进水管口,此时浮子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浮子A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进水管口水深H,管口横截面积为25cm,贮水箱底面积为
2
0.8m,浮子A重10N.(g取10N/kg)求:
2
(1)浮子A的体积.
(2)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m时,贮水箱中水的质量. (3)进水管口水深H.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运动和力;浮力.
【分析】(1)首先对甲图A进行受力分析,浮子漂浮,F浮=G,根据F浮=ρgV排公式变形可求得浮子A的体积;
2
(2)已知贮水箱底面积为0.8m,根据水箱中的水达到图乙所示的1m深时,浮子A恰好堵住进水管口,此时浮子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水的质量. (3)首先对乙图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列出等式【解答】解:(1)浮子漂浮,F浮=G, ∵F浮=ρ水gV排, ∴F浮=ρ水gVA=10N,
=GA+FN,然后求得H.
则VA=
﹣3
=
3
,
VA=6×10m,
(2)m水=ρ水V水=ρ水(Sh水﹣VA)
m水=1.0×10kg/m×(0.8m×1m﹣×6×10m)=796kg. (3)对乙图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 则有
=GA+FN,
3
3
2
﹣3
3
即ρ水gVA=10N+ρ水gHS管口, 解得H=1.2m.
答:(1)浮子A的体积为6×10m.
(2)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m时,贮水箱中水的质量为796kg. (3)进水管口水深H为12m.
﹣3
3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压力、浮力和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应用,难点是利用力的合成来解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