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来源:宝玛科技网
历史复习提纲

二年五班 张鹏泽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3月23日率领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p2 2七届二中全会最重要的是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5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6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7 10月1日,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领导人宣布就职,决定以“共同纲领”为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

8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9“共同纲领”注释

10新中国成立时与如今的制度

11开国大典标志 p3 12 10月1日下午,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并宣读公告;宣布本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

13 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为什么?

15新中国诞生的标志 p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影响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外影响 18中国党队问题的态度 19和平的意义

20党对的策略:一方面向进军,一方面力争和平。

21 1951年地方派出阿沛·阿旺晋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达到北京。 22和平后,1915年人民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背景 p7 2抗美援朝的目的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4抗美援朝的结果

5“雄赳赳,气昂昂,过鸭绿江”写的是什么 6“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写的是什么 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9 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第一战,第一捷)

10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附近。

1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制鸭绿江边------不参战损害极大—— 1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 p8 13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

14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p9 15黄继光事迹 16邱少云事迹

17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p10 18 抗美援朝这一战争胜利原因 p11 第三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标志 p12 2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3土地改革的目的

4土地改革办法(做法) 5土地改革结束标志 6土地改革根本目的 7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

8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 10土地改革的成果

1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的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3 1959年,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地区 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1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 工业化的进步

1中国落后的程度(水平) p18 2导致中国长期落后的原因 3一五计划主要任务(内容) 4一五计划的原因 5体悟计划的成就 7一五计划的影响(意义)

8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9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10 1953年底,岸上钢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的一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11 1956年7月13日一辆崭新的深绿色牌汽车出现了。 P19 12在五年几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项目为中心,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3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化迈进。 14共和国第一部的规定 p20 15共和国第一部的性质

16共和国第一部意义(评价)(地位)

17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8我国政治(国家)性质 p2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五课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社会性质 p23 2农业改造是什么 3三大改造根本原因 4三大改造历史影响(意义) 5三大改造存在问题 6农业:方式:合作社 手工业:方式: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公私合营 7三大改造性质 8农业改造根本原因

9农业改造通过的方式

10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进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P24 11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公私合营的方式 13赎买的评价

14从1954年期,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5实行赎买,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16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5% 17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 18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p25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P27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的背景(1956年~1966年) 3解决的矛盾问题 4内容

5历史意义(评价) 6探索中失误的原因 7“左”的错误主要标志

8 1956年,中国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9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0 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 路线

11党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大跃进”的问题 13“左倾”错误的教训

14“大跃进”的环境破坏 p28 15大跃进的危害 16大跃进的评价(性质)

17 1916年春,党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8政社合一的注释

19大庆油田建成的意义 p29 20建设的成就 21建设的模范人物 22王进喜评价

23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24焦裕禄临终前对女儿的嘱咐: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 ------只有一套《选集》

25通过“大跃进”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P31 26雷锋的评价

第7课 “文化大”的十年

1背景 p32 2目的 3标志 4全面内战的表现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错误的认为,党出了修正主义。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 6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风暴”

国家刘少奇,被致死。这是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7 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抑和打击。

8小组的注释

9林彪,一伙,在“文化大中”中,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发集团。 p33

10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趁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11林彪,反集团的主要成员

12林彪反集团被粉碎后标志着什么? P34 13四五运动评价(运动性质)

14 1976年,周恩来、相继逝世后,反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5在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五四运动” 16粉碎四人帮的意义

17反集团的粉碎标志着结束。 18 1976年10月,、叶剑英等代表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反集团。

19经验教训 p35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 p38 2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愿望(要求) 3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讨论结果 4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5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里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

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6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的基础。

7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p39

8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积极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9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10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贡献

11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

12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3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14 1980年,决定撤销“文化大”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15加强法制建设的表现 p40 16 1979年颁布了《中户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评价: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等》

17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

18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那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p41 第九课 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说明了什么? P42 2整体改革的目的

3农村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4农村改革目的 5农村改革作用 6农业生产三化

7改革开放先由农村开始 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党领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8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p43 9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10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1对外开放格局的内容

1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3 1984年,决定开放的14个城市是:

14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5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攻坚战 p45 16国有企业的改革步骤

17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18改革开放但在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的闯。——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P48 2 1987年,全国人民第十三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立国资本 强国之路 中心任务

3改革开放的背景 4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内容 5 1982年十二大内容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奋斗

————十三大报告 7新中国思想运动1 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南巡讲话 p49 8 1980年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 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9南巡讲话背景 10南巡讲话内容 11南巡讲话评价(意义) 12理论的评价

13 1992年,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他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4南方讲话和当时四大以后,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5 1997年,逝世后,召开了中国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P50 16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

17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1民族团结实行的,国策的原则 p56 2民族团结的基本国策 3实行民族自治的意义

4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少聚居的的格局 5五个自治区的注释

6民族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71.拨乌云见日,和平。 2.翻身农奴把歌唱,土地改革。 P57 8少数民族取得的成就

9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

10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1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P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