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建设用地论文:科学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探讨

农村建设用地论文:科学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探讨

来源:宝玛科技网
 农村建设用地论文:科学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与日俱增,这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建设用地的浪费和盲目扩张问题。如何科学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 居民点建设 土地整理 土地规划

2005年6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三农问题与村镇建设高层研讨会”上有组数据:截至2004 年底,我国共有320.7万个自然村、63.4万个行政村、2.2 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我国的自然村犹如天上繁星点点,到处散落。显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和盲目扩张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农村建设用地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居民点多、小、散的状况没有改变

受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影响,我国农村自然村布局零乱分散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居民点建设在主要干道两旁,呈现出线状沿路紧追的零散分布,形成所谓的“马路经济”,公路修到哪,房子就建设到哪。

这不仅带来许多交通安全问题,而且直接导致了村庄功能不完善,基础和公用设施投资分散得不到合理利用,占用大量耕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1.2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

据统计,全国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180m,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50m人均用地的标准,土地粗放使用严重;绝大部分农村居民点是以低层、单户房为主,农村居民点建筑物密度与建筑容积率低。以邹平县为例,农村居民点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存在一户多房,建新不拆旧、乱搭乱建和超占闲置等现象,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造成土地的巨大浪费。

1.3住宅建筑落后

绝大部分农村住宅都是以低层建筑为主,没有什么正规的设计模式,靠的是农村“土建筑师”技术,缺乏科学性指导,致使新建住房很难达到美观及质量要求。另外由于村内缺乏统一规划,辅助设施建设随处可见,“见缝插针”等现象严重,造成居住环境混乱无序。

1.4居住环境差

在许多农村,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住宅通常跟畜、厕连建在一起,而且生活垃圾随处乱弃,没有统一的处置措施和统一的污水排放管道,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秽气难闻,

农村居民点生活环境状况堪忧。

2.原因分析

2.1农村土地规划工作不到位

村镇体系规划是农村居民点建设宏观控制的依据,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村镇规划管理相当薄弱。乡镇以下部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足,宣传和贯彻的力度不够,存在许多村庄建设无规划、无指导、无约束、随意性大的问题,造成居民点建设杂乱无章,土地破坏、浪费严重,村镇土地管理混乱。农村干部换届频繁,难以持续实施。甚至有些基层干部为了一时的利益,默许非法占地搞建设,村民毁田建设和开发商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农村土地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职能部门执法不严,难过“人情关”,甚至置法律不顾。

2.2珍惜土地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农民通过各种途径富起来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存在攀比住房的心理。新房拔地而起后,旧房弃之不顾却又不愿意出让,乱建乱占之风愈演愈烈。另外,村民受“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受传统居住观和风俗习惯的驱使,每户建设用地面积都比较大,但实际利用却并不多,土地浪费严重。

2.3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农村土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只享有使用权,但在广大农村,农民普遍把建设使用的土地当成自己私有财产,任意支配买卖、祖祖辈辈继承;竭尽全力维护各家地盘不受侵犯,导致土地闲置和废弃严重,并引发用地纠纷和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3.对策与措施 3.1加强村镇规划

农村建设用地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必须由村委会统一规划,以村庄原址为依托,充分利用村内各种旧房、弃房用地和各种闲置用地。在规划过程中,村委会应严格控制农户建设面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方案,同时也应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基础设施用地;既要考虑村容的整体性,又要注重农村住户从事农、林、牧、副、渔等各种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因地制宜地编制农村建设用地规划,避免农村居民点无规划、随意性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合建和共建高层住房,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利用率,节约用地。

3.2加大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力度

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彻底整治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提高农村的人居环

境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

3.3加强土地法规的宣传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必须加大土地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国土法制观念,增强农民节约用地的意识,从根本上让广大农民认识到乱占土地和随意性建设的危害。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了解整个工作的运行过程,明确自己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行动和发挥的作用,促使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土地管理工作,使得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4.结论

农村建设用地改革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有步骤地推行农村土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用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和耕地的有效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农村建设用地随意性、无约束性。

参考文献:

[1]朱蕾.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3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