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探究物体受力师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认识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
1.理解“运动状态”。
教 法:
演示实验、观察、讨论
教 具:
两端有定滑轮的光滑木板、小车、细绳、钩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
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联系
二、新课引入:
叙述: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那么物体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呢?--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板书)
三、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二力平衡
1.师生共同阅读课本P56图7-37.
2.学生分析小鸟、女杂技演员、降落伞和人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教师引导、指正、作结。
3.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或二力平衡。(板书)
4.补充:
(1)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或多个)力。
(3)平衡状态包括:①静止状态 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学生阅读“活动1”,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
2.按“活动1”的步骤进行实验,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3.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课本填空:(板书)
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4.学生完成“活动2”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活动1,归纳出结论:(板书)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三)非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1.设问:物体不受力、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怎样?
2.教师演示课本P58图7-41的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
3.学生根据经验,回答“活动3”B和C的问题。
4.分析“活动3”,归纳出结论:(板书)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四、巩固练习:
学生回答课后习题,师集体订正。
五、小 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 业:
完成基训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物体受平衡力时怎样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难点是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认识到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区别。本节内容是希望学生在对二力平衡的认识中感受处于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从作业情况看,本节的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而重点却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总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