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001年第25卷 第l期 石油走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n31emn.China Ⅷ.25 No.1 F_eb.2001 文章编号:1000—5870(2001)0l一0001—03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吴花果,戴俊生,杨国杈, 王学彩 (石油走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柴达木盆地主要发育背斜构造,根据其成因可将盆地中的背斜构造归纳为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 和滑脱背斜等4种基本类型。受区域掏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的控 制,上述背斜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展布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生长背斜是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反冲断层控制下的断 展背斜是重要的古油气构造;生油范围内的纵弯背斜可形成油气藏;坳陷中部地区的纵弯背斜为含气构造。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油气藏;含油气构造 中围分类号:TE 121 1 文献标识码:A 1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南邻昆仑山, 北接祁连山,西北界为阿尔金山.在大地构造位置上 属于亚洲中轴构造域, ,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 于背斜型油气藏【 。因此,搞清背斜构造的基本类 型、成因机制、晨布规律和含油气性,对柴达木盆地 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2背斜构造的基本类型 从成因角度来考虑,柴达木盆地的背斜主要有 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具有明 显的三分性.北部祁连山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特 征,称北部块断带;南部昆仑山山前地区也表现为冲 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带;中部发育巨厚的中新生界, 以褶皱构造为特点,称为坳陷(图1)。 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和滑脱背斜等类型。 从背斜的形成时间尺度来考虑,纵弯背斜、滑脱背斜 和部分断展背斜属于褶皱幕背斜,部分断展背斜属 于生长背斜。 (1)生长背斜。指在沉积过程中发育的背斜,在 同一地层中,核部薄两翼厚。柴达木盆地内生长背斜 的成因主要是沉积过程中持续挤压作用导致岩层的 递进弯曲。如冷湖五号背斜上干柴沟组(Ez一 s)和下 油砂山组(NIx)核部厚度小于1600 rfl,翼部厚度大于 2400 m,说明该背斜在始一渐新世上干柴沟期和中新 世下油砂山期为生长背斜发育时期(图2)。 (2)断展背斜。指冲断层终端扩展而形成的背 图1柴选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A。一赛昆凹陷;A2—大虹诲凸起{ 一鱼卡虹山凹陷; A广德令哈凹陷iBI——里坪凹陷;岛一大风山凸起i 马—茫崖凹陷; 一黄石凸起;B广兰湖凹陷; B广霍布逊凹陷i c|一尕切凹陷;cr一铁木里克凸起i 巳一东柴山斜埴 c4~塔尔丁斜坡; 一诺木洪斜坡 斜,其形成与冲断层密切相关_3J。如拎湖五号构造 I号断层的上盘是核部被强烈剥蚀的断展背斜(图 2(a)),该断展背斜形成于喜玛拉雅晚期,并受I号 反冲断层的控制。有些断展背斜具有同生性。 (3)纵弯背斜。纵弯背斜是水平挤压作用形成 的。柴达术盆地喜玛拉雅晚期经历了强烈的挤压, 形成了一系列纵弯背斜,如位于霍布逊凹陷北部的 全吉背斜(图3)等。 褶皱构造发育是该盆地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之 目前已发现地表背斜140个,地震发现并落实 背斜构造78个,已发现的22个油气藏中有l2个属 收藕日期:2000-02-28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九五 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970208一fJ2—02) 作者简介:吴花果(1966一】,女(汉族).河北任县人.讲师.硕士.从事油藏描述和石油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月 3背斜构造的展布特点 3.1平面展布 目前已发现的柴达木盆地的背斜构造主要分布 在北部块断带、昆北断阶带和坳陷的西部, 坳陷的中部和东部发育较少。不同类型背斜的平面 (a)下油砂山组沉积前 展布具有地区性特点,生长背斜主要发育在北部块 断带、昆北断阶带和坳陷的西部;断展背斜主要 埘 鲢 发育在北部块断带、昆北断阶带和坳陷西部的 阿尔金山的山前地区;滑脱背斜主要发育于茫崖地 区;纵弯背斜在坳陷中广泛发育。 造成背斜构造有规律展布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构 (b)上油砂山组沉积前 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物理性 质的差异。受特提斯洋中新生代周期性俯冲削减和 图2冷湖五号背斟古构造匍面 Nl 一中新统上油砂山组: x一中新统下油砂山组; 始渐新统上干柴拇组; x一始新统下干柴沟组 EH__古始新统路乐河组;c_石炭系; J一徕罗系;@—断层编号 现夸 闭合作用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最终碰撞和向北 楔人的远程效应的控制,昆仑山和祁连山对柴达木 盆地可产生强烈的挤压作用,阿尔金山也有明显的 挤压作用。因此,在三大山系的山前地区发育了一 系列的冲断层和断展背斜。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柴达 木盆地具有稳定的基底①。在挤压作用下,盆地边 缘构造变形强烈,而内部变形较弱,导致北部块断带 和昆北断阶带以断裂变形为特征,褶皱变形以生长 背斜和断展背斜为主;坳陷以褶皱变形为特征, 主要发育生长背斜和纵弯背斜。柴达木盆地构造变 形造成西部强东部弱是与祁连山和昆仑山挤压强度 0 4h L 一l——— ≥  图3柴选术盆地东部全吉背斜构造剖面 (4)滑脱背斜。是指发育在顺层滑脱面上或冲 断面上褶皱中的背斜,柴达木盆地新生界中的滑脱 褶皱与塑性岩层有关,是喜玛拉雅晚期强烈挤压作 的东西差异有关,阿尔金山的走滑挤压也起重要作 用,同时盆地基底稳定性的东西差异也是一个重要 因素。茫崖地区是第三纪的沉积中心,塑性泥岩和 盐岩的发育为滑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垂向展布 从背斜构造的发育层位上看,生长背斜发育在 第三系;纵弯背斜和滑脱褶皱主要发育在第三系上 部和第四系中;断展背斜可跨越新生界各个层位。 导致背斜构造垂向规律性展布的主要原因是构造演 化的阶段性。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两 个阶段,喜玛拉雅早期和中期为压缩阶段,晚期为强 用的结果,如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地区的土林堡、凤 凰台、油墩子等背斜。参与褶皱变形的地层是第四 系和上新统狮子淘组( s)上部,狮子淘组下部没有 参与这种褶皱变形(图4)。说明在狮子淘组内部存 在滑脱面,喜玛拉雅晚期的强烈挤压作用使滑脱面 以上的地层发生滑脱褶皱变形。 烈压缩阶段l4J。压缩阶段发育生长背斜部分和断 三 展背斜;强烈压缩阶段发育纵弯背斜、滑脱背斜和部 分断展背斜。 姑 4背斜构造的含油气性分析 图4茫崖地区浅层裙皱剖面 4 1生长背斜 柴达木盆地已发现的背斜型油气藏主要以生长 ①汤良杰.张岳山.刘池阳.等柴选木盆地板块演化研究(研究报告).1998.13—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l期 吴花果等: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合油气性 3 背斜为圈闭条件,如尕斯库勒、冷湖五号等油藏 生 长背斜发育时间较早,通常在第三系烃源岩大量排 烃之前已开始发育.为聚集油气提供了圈闭条件。 另外.生长背斜发育时间较长(在整个第三纪均处于 生长状态),变形程度较弱,构造形态完整.为油气的 保存提供了保证。尕斯库勒油田是一个以生长背斜 为圈闭条件的大油田。临近生油洼陷中心的昆北断 阶带北部边缘,主要发育时期是始一渐新世下干柴沟 期和上干柴沟期,与油气的运移有着很好的配置关 系f ](图5)。 NE 4 3生油范围内的纵弯背斜 坳陷西部的茫崖地区是第三系生油区,其 内部和周围发育一系列纵弯背斜,是喜玛拉雅运动 晚期的产物。其中尖顶山、南翼山、油泉子等为已发 现的油气藏。在背斜发育过程中可伴有断裂和微细 裂缝的产生,作为生油层的泥灰岩和钙质泥岩也进 A成熟期,所形成的油气部分残留于溶洞性的孔隙 中,并为裂隙所串通,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缝洞性含 油层段;部分油气通过裂隙进人生油层段的薄层或 中层砂岩和粉砂岩中.从而形成油气藏。 4.4坳陷中部地区的纵弯背斜 在坳陷中部的三湖地区已发现台南、涩北 二号、盐湖、驼峰山等天然气田,属于第四系生物 成固的天然气。其成固是在寒冷的气候和高盐度的 沉积水体中,以及在快速的沉积条件下抑制了甲烷 菌在浅表层的活动,而使有机质因生物气的生成逸 散而消耗,从而对气源岩起到了保存作用。当气源 岩达到一定埋深时.由于温度的升高.部分地层水被 拙气运穆方向 油层 储层 生油层 排出.并解除甲烷菌的抑制作用而开始生气 从 图5尕斯库勒油田生储运聚形式 (据扬绍清等,1997修改) 盆地的演化来看.上述含气构造主要形成于第四纪, 4 2反冲断层控制下的断展背斜 柴达木盆地有两条重要的反冲断层,一条是位 属于喜山运动晚期的产物,并在水平挤压作用下使 岩层纵弯变形而形成的。就第四纪本身来讲.这些 背斜构造发育在沉积过程之中,具有一定的同生性 参考文献: [1]王鸿祯.刘本培,李思田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 构造发展阶段[A]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 地理[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3—34 于昆北断阶带北部边缘的油砂山断层及其延伸部 分,另一条是位于北部断块带西部冷湖构造带中段 的I号断层。两条断层的上盘发育了一系列的断展 背斜。受油砂山断层控制的断展背斜有油砂山背斜 和狮子沟背斜;受I号断层控制的断展背斜有冷湖 四号和冷湖五号的浅层背斜。这些断展背斜均含有 油气,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柴达木盆地的断展背 [2]顾树松,徐旺,薛超,等.中国石油地质志(青藏油气区)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260 【3]MCCLAY K R.Glccs ̄-,y oi St Tectonics Terms. 斜形成时期较晚,是喜玛拉雅运动晚期的产物.它们 可以俘获喜山晚期排出的油气,也可以通过对先存 油气藏的改造而形成次生油气藏。 油砂山油藏存在于断展背斜中,含油层为上油 砂山组下部和下油砂山组上部,油源来自下油砂山 组和上干柴沟组。冷湖四号油藏的I号断层上盘部 分归属于断展背斜,储油层为下干柴沟组和上干柴 ThrustTectonics[M].London:Caprnan&Hal1.1992. 419—433. [4:戴俊生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研究[D]东营:石油大 学.1999 104—106 [5]扬绍清,骆静尕斯库勒油田中国陆相大油田[M]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919—931. [6]顾树松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气田[M]中国陆相大 油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932—945 沟组,油源为中下侏罗统,属次生油藏。 (责任编辑刘艳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