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习体会和心得
园林植物是指在城市绿地及风景园林中栽培的和应用的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减轻噪音、净化空气、形成良好景观、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不仅是城市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学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了园林病虫害这门课。这门课主要讲两部分——总论和。病害部分,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病害的病原,着重介绍了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主要涉及的病害有整株发病和叶、枝、根发病等。虫害部分主要是同学们自己讲,学习了食叶类害虫、吮吸性害虫和蛀杆类害虫等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方法等。
我记得在第一堂课老师说过:“环境需要绿化和美化,园林植物是三分靠种,七分靠养。”而养的大部分是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管理。那么怎么样才能管理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对病虫害起到防治的作用呢?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其基本原理概括起来为“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实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植物保护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基于害虫防治基本途径,采取了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手段。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植物检疫、园林技术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五类。这些防治措施各有其特点,有的侧重于危险性害虫的传播;有的是利用植物的抗虫性及其他方法,恶化害虫的生存条件;有的是通过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有的是直接消灭害虫。因此,在害虫综合防治体系中,必须从园林生态系全局考虑,根据害虫种类、园林植物的抗虫特性、园林植物的栽培制度、天敌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防治技术,充分发挥其优点,相互补充,彼此协调,才能经济、有效的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保证园林生态系统的安全。
一、 预防为主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导致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变色、坏死、枯萎、畸形、形态残缺不全、落叶等现象,降低园林植物质量,甚至引起死亡,使其失去观赏及绿化效果,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为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防治方面我们可以做的有:
(一)、 园林栽培植物检疫:
1.禁止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国内输出。 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清除。
3.当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传入新的地区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就地消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园林花卉产品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机会也越来越大,因而要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切实做到“既不引祸入境,也不染灾于人”,以促进对外贸易,维护国际信誉。
(二)、 园林栽培措施防治:
主要做到三点:一、选用无病虫的种苗及繁殖材料。二、选择及处理苗圃地。选择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多的地段作为苗圃地,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三、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如轮作、合理密植,配置得当,科学间作,合理修剪、整枝,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合理施肥浇水等。
(三)、 园林栽培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法。主要方法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激素治虫和以菌治病等。以虫治虫可以是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直接杀死虫害,也可以是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通过寄生使寄主死亡。而以菌治虫是利用病虫害的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害虫。激素主要是起引诱剂的作用扰乱昆虫内环境,达到防治的效果。以菌治病是利用微生物的颉抗作用。
(四)、 园林栽培机械和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种苗、土壤的热处理,近代物理技术的应用。 园林栽培化学防治: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适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杀病虫范围广。缺点:污染环境、毒性大、易杀伤天敌,经常使用会
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和药害,产生”三R”效应,即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度猖獗(resurgence)和环境污染(residue)
二、 综合治理
害虫综合治理(IPM)或称为害虫综合防治(IPC)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环保学观念而形成的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所谓综合治理是指:
①从园林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②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③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
④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准则。
三、 园林病虫害中的病害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外部或内部形态上表现病态,从而降低了其产量、质量及观赏价值,造成了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害的病原有病原菌物,病原细菌,病原病毒和植原体,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其他生物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病害的病状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等。变色包括黄化和花叶,花叶是边界清楚的斑驳。坏死包括斑点、穿孔、溃疡、疮痂、猝倒与立枯。腐烂病包括湿腐、干腐、流胶、流脂。畸形病包括肿瘤、丛枝、矮缩、变态。萎蔫包括青枯和枯萎。
病害的病症有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脓胶状物、菌核与菌索等。
了解病害的病症和病状,是园林病虫害诊断的首要条件。知道了病症就能都推断出病害的病原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的阻止病害的蔓延和扩散,快速的做到防御措施,而且能够对症下药是治理病害的最好方法。另外除了看病症和病状诊断病害,我们还可以通过显微镜的镜检和人工诱发试验来进一步的确定病害,诊断病害。在园林植物病害诊断时我们应注意一下的几个问题
①不同的病原可导致相似的症状;
②相同的病原在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发育期、不同的发病部位表现的症状不同;
③相同的病原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表现不同的症状; ④环境条件可影响病害的症状;
⑤缺素症、黄化症等生理性病害与病毒、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病害症状类似;
⑥在病部的坏死组织上,可能有腐生菌,容易混淆误诊。
四、 园林病虫害中的虫害
除了园林植物的病害外,园林植物的虫害也很严重。当虫害大面积爆发是对园林植物来说是毁灭性的的。而且虫害的为害面很广,不论是地上部分的花、果、茎、叶,还是地下部分的根都可以为害。不仅这样,有些虫害的治理只能通过人工治理,药物防治对他作用不大。这样对引起虫害的昆虫的了解,对于虫害的治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园林植物的食叶害虫众多。其形态、习性、发生规律等各有差异。防治方法也各有不同。我们主要学习的食叶类害虫有枯叶蛾类、尺蛾类、毒蛾类、夜蛾类、舟蛾类、螟蛾类、卷蛾类、刺蛾类、蓑蛾类、天蛾与大蚕蛾类、灯蛾类、蝶类、叶蜂类、甲虫类。
园林植物上的吸食性害虫种类繁多,造成的为害严重。有些种类不仅吸食汁液造成为害,而且能传播植物病原引起病害。主要学习了的吮吸性害虫有蝉类、蚜虫类、介壳虫、粉虱类、蓟马类、蝽类、螨类、木虱类。
蛀干害虫是园林植物昆虫的主要种类之一。为害隐蔽,防治困难。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蛀杆类害虫有天牛类、蠹虫与吉丁虫类木蠹蛾与透翅蛾类。针对性学习其分布为害、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做重点介绍。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种类多,数量大,适应性强,分布广,食性杂,发生隐蔽,为害重,是园林植物害虫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类群。作为地下害虫的有地老虎类,蛴螬类,叩头甲类,蝼蛄类。
草坪害虫的地上害虫有蝗虫类,蜗牛,蛞蝓等。
五、 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方面,我们学习了波尔多液的配置,通过观看图片对主要病症和症状进行辨认和巩固,在野外观察具体的病虫害两次,并且最后一次是小组自己采集病虫害进行诊断并且写好标签汇报给老师。
波尔多液的配置:
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CuH2O8S2) 该制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
我们是用下面四种方法配置1%的等量式:
①两液同时注入法:用1/2水溶解硫酸铜,另用1/2水溶化生石灰,然后同时将两液注入第三个容器内,边倒边搅即成。
②稀硫酸铜溶液注入浓石灰水法:用4/5水溶解硫酸铜,另用1/5水溶化生石灰,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石灰水中,边倒边搅即成。
③石灰水注入浓度相同的硫酸铜溶液法:用1/2水溶解硫酸铜,另用1/2水溶化生石灰,然后将石灰水注入硫酸铜溶液中,边倒边搅即成。
④浓硫酸铜溶液注入稀石灰水法:用1/5水溶解硫酸铜,另用4/5水溶化生石灰,然后将浓硫酸铜倒入石灰水中,边倒边搅即成。
在配置的四种波尔多液中,四种溶液的颜色,酚酞试纸检测颜色和铁钉的置换反应的现象都不明显,但是溶液的沉降系数相差较大,沉降系数从小到大是③
①④②,所以1%等量式的波尔多液中质量最好的是:③号石灰水注入浓度相同的硫酸铜溶液法。
野外观察到得病虫害有:
桃穿孔病、蚜虫,樟树炭疽病、樟巢螟,梨锈病(锈孢子器),泡桐丛枝病(病毒),构骨冬青介壳虫,柳毒蛾,法国梧桐星天牛,光叶海桐蚜虫、煤污病,早樱细菌病,枸杞虫瘿。
在野外观察园林植物病虫害时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病症、病状、虫害、为害状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病害,这样在以后自己看到的时候才能够辨别出,诊断出具体的病害。
自己采集病虫害的诊断:
杜鹃花冠网蝽,早樱穿孔病,紫薇芫青,柳毒蛾,柳树虫瘿,柳树瓢虫,垂丝海棠虫害,粉虱,红花继木白粉病,白玉兰麻皮蝽,梨锈病,桂花虫害,枸骨冬青介壳虫、煤污病。
在诊断过程中,如果是病害,都是先根据病症判断病害的病原什么,在根据病原及书本和网络知识推断病害名称;如果是虫害,是先根据虫子所属的类型是食叶害虫,还是吮吸性害虫,还是蛀杆类害虫,再通过查书或者资料确定具体是什么虫害。最后把自己的诊断结果回报给老师,判断是否正确
六、 学习感悟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园林植物的植物保护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认识,从预防,综合治理,病害,虫害和实验中的实践等,全面了解这门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园林植物栽培这门课》,它主要讲的是园林植物栽培,管理,防护等内容。而这学期学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的是园林植物栽后的,病虫害管理防治。我觉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学习了解园林植物。
因为我们不是专门学习植保的专业,所以我们在没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很多专业名词都是第一次碰到,不能理解也是正常事,在自己讲课时就要花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准备。但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学习新东西的和展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这门课让我们每个人都上台讲了一次ppt,同学之间也互相提意见。让我们学习了讲课技巧,表达能力等。这些技能在将来的职场中对我们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这门课,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实验和课堂相结合的学习。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光听那些专业名词和术语的定义不一定能理解,但是结合实验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就很容易理解了。
以上就是我这一个学期以来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