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22卷第3期 2010年9月 岩性油气藏 V01.22 No.3 Sept.2010 LITH0L0GIC RESERVOIRS 文章编号:1673—8926(2010)03—0106—04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刘鹏超 ,唐 海 ,吕栋梁 ,刘铁成 ,蒋作焰 ,王迪东 ,王 勇4 (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 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4.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摘要: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绝大多数方法,是基于时间来求取油井实际泄油面积,进 而利用容积法求取单井控制储量。如果测试数据波动较大,或者没有测得所需时间点.以上方法求取单井 控制储量就会受到极大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层压力来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避开了以上 基于时间求取控制储量的种种.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径向流直线段数据计算出油井实际泄油面积,从 而得到油井控制储量,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压力恢复曲线;泄油面积;地层平均压力;油井控制储量 中图分类号:TE3l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地质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 C.S.Matthews[ 曾提出了在考虑不同边界形状 和油井所处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油井以恒定产量生 产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压力公式为 + (1n +0.809 07+2S)(2) 的参数,其求解关键是油藏储量面积的圈定[1-5],而 求油井控制储量的关键是确定油井的泄油面积 ]。 Park Jones 在1956年首次提出利用压力恢复曲 线确定单井控制储量;董宪章[1s]在1981年提出了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油井控制储量的通式及应 用条件。多年以来,该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完 上式由C—G—S制单位表示。对其改为符合国内 试井分析的实用单位时为 ] 善隅 。但上述方法都基于压力恢复曲线稳态或拟 稳态阶段。在实际测试中如果测试时间较短.其应 用将受到极大。胡建国_14 在1996年引入了压 力恢复曲线半对数直线段结束时间,改进了上述求 解方法。但是,上述方法仍要从测试曲线上读出计 算所需时问,如果测试数据波动大,或者没有出现 所需的时间点,就无法应用。笔者提出了一种新方 r+ 来求解。 (1g寺+0.351 3+0.868S (3) 从上式可知,如果已知P,可求得 ,进而可求 解出Ⅳ。因此,将油井控制储量基于地层平均压力 H0ner在1951年提出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计 算方法为 法:将油井控制储量计算基于平均地层压力,利用 压力恢复曲线径向流直线段求出平均地层压力,进 而求取泄油面积,即可得到油井控制储量。 Pw ̄=Pi+ +一—丽_ g (4) 假设各向同性均质圆形弹性油藏的流体为单 1 公式推导 已知计算油井控制储量的容积法公式为 N=Ah ̄Soy。/B (1) 相可压缩流体,油井位于油藏中心,忽略重力等条 件,进行压力恢复测试[16-17]。 对于封闭边界: 收稿日期:2010—02一O1;修回日期:2010—03—10 第一作者简介:刘鹏超,1984年生,男,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地址:(610500)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 石油大学硕O8级2班。E—mail:pengchao3l6@163.corn 2010年 刘鹏超等: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107 = +0.87 南× [e ・ 坷 ‘ ・ ‘ ‘『 ‘ ‘‘ ”一e 一e] ll(5) 3  对于定压边界: p p +0.87i _ × [e q i‘。・ ‘ ”坷— q‘ ・ ‘ 一e]J (6)l o  其中. = ;Rq=3 600 K。 在外边界出现以前.圆形油藏中心生产井其定 压边界恢复特征和封闭边界一样,所以,联立式(4)、 式(5)、式(6)可以得到 1.70 9xlO-3q ̄B (7) p p一————— =p 一————一 , 联立式(1)、式(3)、式(7)可以得到 A:CAr。10 心m86 (8)= (8)  所以 , [ ! 157-0.868S] Ⅳ_ r= Ls。 10 /B(9) 由于Honer曲线半对数直线段的斜率:m= 圣: : K 。 将式(9)化简为 , [ = 一1旧一o.868s] Ⅳ-CArwh ̄S。y。10 /B。 (10) 从以上论述可知,通过压力恢复曲线可得到外 推压力P 和 ,即可求出地层平均压力P,再利用 其值可求出油井的泄油面积A。最后可得到油井控 制储量Ⅳ。 2 实例应用 某油井进行压力恢复试井,其油藏孔隙度为 36%,油层厚度为5.33 111,原油粘度为O.50 mPa・S, 原油体积系数为1.2,密度为0.84 g/cm ,综合压缩 系数为1.49x10 MPa一。该井以31.79 m3/d稳定生 产了100 h,井底半径为1O.80 cm,关井测压前井底 流压为33.66 MPa,圆形供给半径为400 in。具体测 试数据见表1。 根据表1测试数据绘制Honer曲线(图1),其中 横坐标为lg‘ ),纵坐标为测试压力ews。 表1压力恢复试井数据 Table 1 The pressure build up test data At/h /MPa At/h 只。/MPa At/h 只 /MPa 0.o0 33.66 0.04 33.87 2.33 34.33 O.O0 33.66 0.O5 33.91 2.95 34.34 0.OO 33.67 0.07 33.96 3.73 34-35 0.0O 33.67 O.o9 34.0O 4.7l 34-36 O.0o 33.67 O.11 34.o5 5.96 34_37 O.OO 33.67 0.14 34.09 7.54 34.38 O.OO 33.68 0.18 34.13 9.54 34-38 0.00 33.68 O.22 34.17 12.07 34-39 0,01 33.69 O.28 34.20 15.26 34.40 O.O1 33.7O 0-36 34.23 19I31 34.41 O.O1 33.71 0.45 34.25 24-42 34.41 0.O1 33.72 0.57 34.27 30.89 34.42 0.01 33.74 0.72 34.28 39.07 34.43 0.02 33.76 O.91 34.29 49.42 34.43 O.O2 33.78 1.15 34-3O 62.50 34.44 O.O3 33.81 1.46 34.31 79.O6 34.44 O.O3 33.84 1.84 34.32 皇 、 lg/(At-(tp+At) ) ——径向流回归直线 +霍纳曲线径向流段+霍纳曲线 图1 Honer曲线 Fig.1 Horner plot 从图1可知:Honer曲线半对数直线段斜率m= 0.093 2,外推压力P 34.48 MPa。 利用已知数据就可以方便地求出K=81.40 mD, S=1.84。 因油井为圆形供给边界,所以选取Ditez形状 系数CA=31.6,设定原始含油饱和度S =80%。 将数据代人式(1o),可得N=48.35xl04t。 董宪章H。 计算油井控制储量时,得出了3个不 同公式,其核心是求出泄油面积,然后利用容积法 计算控制储量。胡建国_14 引人半对数直线段结束时 间,改进了油井地质储量公式,最后依然是利用容 积法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108 岩性油气藏 第22卷 第3期 因此,笔者同样利用容积法来检验计算结果。 设定原始含油饱和度S =80%。将所需数据代入 式(1),利用容积法计算储量结果为:N=53.70 ̄10 t。 从表2可见,容积法计算的储量较大,其原因 是利用容积法计算储量时.泄油面积是以400 1TI圆 形供给半径进行计算的,而对于一口生产时间只有 100 h的油井而言,将供给半径作为该井的实际泄油 半径显然是不合适的。 表2储量结果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erves results 如果以油井实际泄油半径380 in进行计算,利 用容积法所得储量为:Ⅳ=48.46x10 t。 这与笔者方法所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3 结论 (1)容积法计算油井控制储量属于静态计算方 法,其关键在于油井的实际泄油面积的确定,而该 值恰恰是静态法难以确定的。笔者利用压力恢复曲 线.通过地层平均压力确定油井实际泄油面积,进而 求取油井控制储量。 (2)该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不需要从测试曲 线上读取时间值。减少了误差,并可单独计算出油 井的实际泄油半径,对井网设计及后期的井网调整 具有积极意义。 符号说明: Ⅳ_一油井控制储量,xlO t: A——泄油面积,1TI ; ——油藏孔隙度,%; S。——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油地面脱气密度,kg/m ; Pw ——关井时间为△ 的井底压力,MPa; ——原始地层压力,MPa; ——关井时井底流压,MPa; P——平均地层压力.MPa; P ——霍纳曲线外推压力.MPa: t。——油井生产时间,h; ——边界因子,无因次; q——油井产量(地面),m3/d; I—一原油粘度,mPa・S; 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地层渗透率,mD; ^——油层厚度,1TI: △£——油井关井时间.h; m——霍纳曲线半对数直线段斜率: cI——综合压缩系数,MPa一; rw——油井半径,ITI; re——油井供给半径,ITI; 5——表皮系数,无因次; Ditez形状系数,无因次。 参考文献: [1]周永炳,刘志国,俞静.大庆低渗透油藏探明储量面积圈定的 几点认识[J].岩性油气藏,2007,19(4):111-115. [2]赵应成,王天琦,田光荣,等.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 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 (1):21—24. [3] 张巧凤,王余庆,王天琦,等.松辽盆地薄互层河道砂地震预测 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7,19(1):92—95. [4]李君,黄志龙,李佳,等.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期隆起下的油 气藏成藏模式[J].岩性油气藏,2007,19(1):57—61. [5]冯义娜.经济可采储量评价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 106—109. [6]史玉成,陈明强,张审琴,等.低渗透气田单井控制储量计算的 流动单元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4):106—110. [7]Jones Park.Reservoir limit test[J].Oil and Gas Journal,1956,54 (59):184—196. [8]JonesPark.Reservoirlimittest on gaswell[J].Journal ofPetroleum Technology,1962,14(6):613-619. [9]Jones L G.Reservoir reseYve test[J].Journal of Petroleum Teeh— nology,1963,15(3):333-337. [10]Cunningham R D,Nelson R G.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well’S in—place hydrocarbons from a pressure buildup Test[J]. JoumalofPetroleumTechnology,1967,19(7):859—866. [11]童宪章.压力恢复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M].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82:97—113. [12] 陈元千.利用矿场不稳定试井方法确定断块油藏的储量及其 边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7,4(2):42—45. [13]董宪章,陈元千.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确定油井控制储量的通式 及其应用条件[J].石油学报,1981,2(1):49—55. [14]胡建国.应用压力恢复曲线中期段确定油井的地质储量[J].油 气井测试,1996,5(1):17—20. [15]Mattbews C S,RussellDG.Presure buildup andflowtestsinwells [M].Dallas,Texas:StormPrintingCorp.,1967:109—110. [16]Dietz D N.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reservoir pressure from build surveys[J1.JournalofPetroleumTechnology,1965,17(8):955— 959. [17]马水龙,尹洪军,吴世旗.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藏平均压力 的新方法[J].油气井测试,2002,ll(2):7-9. 2010年 刘鹏超等: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取油井控制储量的新方法 109 A new method for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 by using pressure build up curve LIU Peng—chao ,TANG Hai ,LV Dong—liang ,LIU Tie~cheng ,JIANG Zuo-yan , WANG Di—dong .WANG Yong (1.State Key Labortaory of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050,China; 2.No.1 Drilling Company,Zhongyuan Petroleum Explortaion Bureau,Sinopec,Puyang 457331,China; 3.The Exploitation Department ofYanchangPetroleum Co.Ltd.,Yan’an 716001,China; 4.Ⅳ0rtheast Sichuan Gas Mine,Southwest oilifeld Company,Dazhou 63500,C ina) Abstract: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 by pressure build up curve are mostly using time to calculate the single well drainage area,and then apply volumetric method to obtain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If the test data is undulatory or not determined。it will be hardly to get the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A new method for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 based on pressure is proposed,which can avoid the limits of the methods based on time.It uses Homer straight line to calculate the single well drainage area,and then obtain the 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 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Key words:pressure build up curve;drainage area;formation average pressure;single well controlled reserves (编辑 杨琦) 《岩性油气藏》英文摘要写作须知 1.由于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主要是国外人士或检索机构,因此建议作者将英文摘要写得比中文摘要更加 详细。 2.英文摘要内容可基本与中文摘要一致,但不应按中文摘要简单地翻译,而应采取英摘规范合理结构 (具体按论文内容确定),开始就应点出主题,阐明总体结论,然后再介绍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具体结果。 3.本刊所涉及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专业领域较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专业词 汇、组合词被创生和应用,因此要求作者对英文摘要中所用的词汇严格把关,精选能确切表达中文词义的规 范专业词汇,文责自负。 4.准确地标明作者所在单位以及联系地址(包括通信地址与电子信箱),以供有兴趣的国外读者与作者 联系。 5.其它注意事项: ①动词时态: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采用一般过去时;阐述客观事实等采用一般现在时;如非必要,切勿 使用完成时态、进行时态或其它复合时态; ②代词:应以客观事实作主语,尽量不用人称代词,禁止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必要时以分词或动名词作 主语: ③语态:谓语动词尽量使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主动句型有时可用分词或动名词作主语; ④句型:尽量使用简单句,可用分词短语或介词短语来代替从句,但分词短语中的逻辑主语要与主句的 主语相同,特别是采用修饰语时更要注意,以免引起混淆: ⑤简化物理量单位和通用词,如“five kilometers”应为“5kin”等。 英文摘要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被检索与否,而且也会对刊物的总检索率产生较大影响。为此, 编辑部特别强调,对于摘要质量较低的论文,将请作者重新编写或不予接受,敬请作者周知。 《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