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爸爸的胡子》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 听懂故事并能通过画画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对父爱的感悟。
• 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如毛巾、刮胡刀等。 二、教学内容 1. 故事讲解
讲解故事《爸爸的胡子》,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爸爸的形
象特征。故事内容:小熊想玩爸爸的胡子,爸爸在小熊刮胡子时唠叨了很久,但小熊依然玩得很开心,最后爸爸摸了摸他的头发,让小熊觉得爸爸的爱与温暖。
2. 绘画活动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在画纸上画出小熊和爸爸的形象,并画出爸爸的胡子和小熊的表情等。
3. 生活常识教育
通过故事中爸爸使用的物品(毛巾、刮胡刀)等,引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简单介绍物品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故事讲解(10分钟)
• 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征。 • 问一下幼儿“你们有没有玩过爸爸的胡子”,并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做出简单的回忆和总结。
2. 绘画活动(15分钟)
• 给每位幼儿发放画纸和颜料。 • 引导幼儿画出小熊和爸爸的形象,并画出爸爸的胡子和小熊的表情等。
•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在画纸上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
感悟。
3. 生活常识教育(5分钟)
• 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简单介绍物品的使用方法,并问一下幼儿是否使用过类似物品。
4. 反思(5分钟)
•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教学内容,巩固幼儿对故事和物品的理解和学习。
• 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
四、教学评价
• 观察幼儿的听故事、绘画和交流表达等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对其进行评价和展示。 五、教学材料 • 画纸、颜料、毛巾、刮胡刀等。 六、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简单明了,较容易被幼儿所理解。然而,在故事讲解
中,应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加入一些寓教于乐的元素,比如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画出水、火等物品的形象。总之,教学过程应该是有趣的、富有启发性的,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