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研新模式。
探索教研新模式。
观摩了衡中的教研活动现场,我们才感知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多么的肤浅。
一是衡中的教研活动都有教研案,每次教研活动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评课。针对上周的两节pk课,各位教师分别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评课,评课时优点略谈,甚至不谈,重点谈不足。令我们最感叹的是,授课老师都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或批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评课的形式。而不是像我们有些教师只能听得表扬声,听不得批评声。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2、下周授课内容集体备课。
这一环节中,主讲人将自己设计的学案思路,习题选用,讲解中的重难点处理技巧先做一个大体介绍,然后其他教师讨论补充或修订,最后形成统一的学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衡中的学案命制和我们不同。我们编制学案是组长安排,让你编哪一个专题你就编哪一个。而衡中则不。衡中的学案编制是人尽其才,各尽其用。比如,你在诗歌鉴赏方面有造诣,那么你负责本学期诗歌鉴赏方面的学案编制;如果你对现代文阅读教内行,那么你负责本学年的现代文阅读学案系列的命制。这样的好处就是学案命制避免了随机化,不能充分利用老师的才能。而衡中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学案命制的计划性、序列性,同时还成就了老师们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不少的诗歌专家、现代文阅读专家……
二是衡中的听课与众不同。
同样是听课,我们的教师大多侧重于讲课人所讲的知识内容,听课本上所记的一般都是授课老师讲了哪些题目,布置了些什么作业。衡中老师的听课则不是这样。他们每次听课每人都有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由教研组长在听课前布置到个人,两人一组有的负责观察教师基本功,有的负责观察答题规范性指导,有的负责观察重难点处理方式,有的负责观察学生的课堂思维量,有的负责观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这样评课时人人都有侧重点,人人都有花要说,避免了评课的重复。同时也给这些负责观察的教师在教研探究、创新思索方面搭建了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