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糖 料 Sugar Crops of China 42 2008年 第2期 文章编号:1007—2624(2008)02—0042—03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王海风 ,王俊斌 ,新楠,,李晓东 ,邵金旺j (1.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实验室,天津300384;2.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系,天津300384;3.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4.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1;5.内蒙古农业大学甜菜生理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丛根病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叶期叶面喷施水杨酸后,甜菜抗、 感病品种叶片、块根中i ̄_gt,451@f@(POD)、多if),-gt,415f@(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病情指数 下降,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都有所增加。不同的水杨酸处理浓度相比较.抗、感病品种适宜浓度均为3mmol/L。 关键词:水杨酸;甜菜丛根病;防御酶系 中图分类号:¥435.663 文献标识码:A 水杨酸f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简单的酚类物质。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激活植物抗病防 卫反应的内源信号分子。可诱导植物对多种病毒、真菌及细菌病害产生抗性lll。许多研究证实。SA不仅是植物 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和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所必需, 而且也是病原物侵染植物后活化一系列防卫反应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SA预处理可以增强植 物多种防卫反应机制,包括植保素(Phytoalexin,PA1及其有关合成酶类、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1和各种活性氧(Active Oxygen。AO1的产生 。SA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 来.对SA进一步研究得出.SA是诱导抗性产生的重要因素。SA和乙酰水杨酸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的 PPO、POD活性,用不同浓度SA处理花生植株,可明显诱导花生PAL、PPO和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提高 。 丛根病是危害甜菜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但外源施用SA对甜菜抗丛根病的机理及应用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SA对8叶期的甜菜进行叶面喷施.通过测定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明确其诱导作 用,探讨sA对甜菜丛根病抗性的作用机制;并寻求适宜的sA处理浓度,为防治甜菜丛根病提供新的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甜菜品种(系)2个:抗(耐)丛根病品种(以下简称抗病品种):农华9808;感丛根病品种(以下简称感 病品种):甜研303。 1.2试验地设置 试验地设置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毕克齐镇甜菜丛根病三级病地上进行.试验全部采用小区设置.品种分 区种植.4次重复。后期调查病情指数,收获时测产、检糖,田间管理一致。 1.3 SA处理 在8叶期(块根分化形成期)用SA进行叶面喷施。SA用少量95%的乙醇溶解.用NaOH调pH值近中性 后加水定容,配制成50ramol/L母液。喷施前将母液稀释至lmmol/L、2mmol/L、3mmol/L浓度梯度的处理液,用 清水喷施为对照 1.4取样及测定方法 1.4.1取样叶面喷施后两周(叶丛快速生长期)取样,各取1O株,将样品放在冰桶内带回实验室,用水冲洗 净表面泥土。用干净吸水纸吸干表面残留水分,立刻进行处理,分别取各处理植株上位置相同的叶片5片,取 其上、中、下等宽部分剪碎混匀,块根切碎混匀后进行各指标的测定。 1.4.2测定方法(1)酶液的提取:分别称取混合好的叶片和块根鲜样各0.5g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加入5mL 预冷的0.1mol/L的TBS缓冲液(pH8.8.内含5ramol/L巯基乙醇和lmmol/L的EDTA)和少量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在冰浴中研磨,4℃下离心(6000r/min,20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用于PAL的活性测定。另分别称取 混合好的叶片和块根鲜样各0.5g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加入5mL 0.05 mol/L的PBS缓冲液(pH6.5)和0.05g PVP,冰浴中研磨,4℃下离心(4000r/rain,15ra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用于PPO和POD的活性测定。(2)酶活 性测定:POD、PPO酶活性测定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l 7l、邻苯二酚法[81,PAL酶活性测定参照文献『9]的方法。 收稿日期:2008—0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59)。 作者简介:王海凤(1978一),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实验室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植物抗逆生理生 化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王海风,等: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甜菜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43 1.4.3病情指数4级:植株死亡 试验通过病情指数评价病地上甜菜被危害的严重程度,分为0~4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地上部无病症;1级:叶直立、黄化;2级:叶直立、黄化、矮化且伴焦枯;3级:许多叶焦枯、死亡; ∑in 病情指数DI ×100(i为级数, 为对应级数的病株数,Ⅳ为被调查的总株数) 相对防效:f对照病情指数一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450 2.1 8叶期喷施SA对抗、感病品种PoD活性的影响 试验表明,8叶期喷施不同浓度sA后甜菜抗、感病品种 叶片及块根POD活性较对照均有所增加.但增加程度不同 . 4.00 (图1)。由图可以看出,经lmmol/L、2mmol/L、3mmol/L的SA 处理后对于叶片来说抗病品种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0.16、 0.55、0.54 A0D47o/(min・g FW),而感病品种分别增加0.19、 要2∞ i 1.50 藿1・00 0.32、0.75 A0D47o/(min.g FW):对块根而言抗病品种分别增 2 片及块根PPO活性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片及块根PPO活 性.这说明PPO活性的变化还与品种本身的抗病性有关 2.3 8叶期喷施SA对抗、感病品种PAL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8叶期喷施不同浓度SA对不同品种、不同 圈2 部位PAL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对于叶片来说,抗 病品种酶活性在lmmo1/L SA处理后最大.感病品种则在 2mmo1/L SA处理后最大;对于块根来说.抗病品种差异不显 著,而感病品种在lmmo1/L SA处理后酶活性反而比对照降低 了,在2mmol/L和3mmol/L SA处理后较对照又有很大提高. 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总体来看,SA处 . … 踟 60 0.40 鹾。2f】 R一1 f S-leaf R—m毗 s_ 理后甜菜叶片和块根的PAL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升高。 2.4 8叶期喷施SA对抗、感病品种产质量的影响 从表1中的试验结果可知,经不同浓度SA处理后抗、感 病品种病情指数较对照都有所下降.防治效果增强.感病品种 病情指数均高于抗病品种,且抗、感病品种均在3mmol/L的 SA处理后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14.47%、25.62% 品种部位 图3喷施SA甜菜叶片及块根PAL活性变化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后,抗、感病品种在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方面均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规律:经 lmmol/L、2mmol/L、3mmol/L的SA处理后,抗、感病品种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 增加。抗、感病品种的块根产量均在3mmol/L SA处理后达到最高,分别为56.89t/hm2、40.49 t/hm2,分别比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国 糖 料 照提高15.70%和23.29%:两品种的含糖率均 表1 8叶期喷施SA对甜菜抗、感病品种产质量的影响 在2mmol/L SA处理后达到最高.分别为 16.37%、14.44%,比对照增糖0.58度和0.93 度:两品种的产糖量均在3mmol/L SA处理后达 到最高.分别为8.75t/hm2.,5.56 t/hm ,比对照增 产12.76%和25.23% 由以上分析得出.叶面喷 施不同浓度SA对抗、感病品种的块根产量、含 糖率及产糖量均有一定作用.且对感病品种的 作用大于抗病品种 3讨论 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过程的POD、PPO、PAL与植物的防卫反应及抗病性密切相关【t0,u】。POD在诱 导抗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酶活性的增加与木质素类物质的积累、叶片中病原菌数量的降低以及过敏反应的启 动有关,而木质素能加固细胞壁。作为一种结构性防御屏障,来抵御病菌的侵入和扩展,从而抑制发病。PPO 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除可直接杀死病原物外,其酶活性的增加也可激活寄主潜在的 抗病基因的表达,使寄主植物表现出抗病性。POD、PPO还参与酚的形成。PAL是木质素与植保素沿苯丙烷类 代谢途径合成的关键调节酶。这3种酶通常用作衡量植物体内防卫反应的重要指标.并将其称为防御酶系。 大量实验表明,SA对植物体内POD、PPO、PAL活性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5,6,111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A后甜菜叶片、块根中的POD、PPO和PAL酶活性较对照都有不同程 度的增加,表明SA可诱导甜菜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增强.从而增强其抗丛根病性,尤其是对感病品种的作用更 大。其次,用不同浓度的SA叶面喷施甜菜,通过对降低病情指数、提高其产量、含糖率的结果表明,SA喷施的 适宜浓度,抗、感病品种均为3mmol/L。对糖用甜菜来说,最终的生产目的是得到较高的产糖量。3mmol/L SA处 理后抗、感病品种的产糖量最高,说明在所设浓度范围内,对于抗、感病品种的最适宜浓度均为3mmol/L,这也 为SA在甜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1丁秀英,张军。苏宝林.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Ⅱ1.植物学通报,2001,18(2):163—168. 【2】林忠平,胡鸢雷.植物抗逆性与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J].植物学报,1997,39(2):185—188. [3]Van Loon LC,Antoniw J F.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and ethephon with virus—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in tobacco[J】.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982,88(6):237-256. [4]Delaney TP,Uknes S,Veruooij B et a1.A central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plant disease esristance叨.Science,1994,266:1247-1250. [5]胡彦江,张茹琴,王瑞荣,等.水杨酸、乙酰水杨酸对番茄幼苗叶片中PPO和POD的诱导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 262—266. [6]鄢洪海,赵志强,王琰,等.水杨酸处理对花生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6,35(4):20—22. [7] 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8] 薛应龙.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91薛应龙,欧阳光察,澳绍根.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报,1983(9):301—305. 『101李靖,利容千,袁文静.黄瓜感染霜霉叶片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J1.植物病理学报,1991,21(4):277—282. 『111李淑菊,马德华,庞金安,等.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J1.华北农学报,2000,15(2):118—122. Induced Effects of Applying SA on Sugarbeet Defense Enzymes WANG Hai—feng 。WANG Jun—bin2,XIN Nan3,LI Xiao—dong ̄,SHAO Jin—wangs .Laboratory ofAgricultural Analysis,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2.Department fBaosic Science, Tianjin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ifn 300384,China;3.Departentm ofAgriculture,Tianjin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 China,.4.Insitute ofsugarbeet,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agricultural and Animal Sciences,Huhhot 010031,China;5.Sugarbeet Ys g Institut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onner Mongoli,Huhhota O1O0l8,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n the activities of defense enzymes to rhizomania by applying salicylic acid(SA)on sugarbeet leaves were studied. 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pplying SA on sugarbeet leaves at 8-leaf stage.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POD),polyphenol oxidase(PP0)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of sugarbeet leaves and roo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The disease index was declined,whereas,the root yield, sugar content and sugar yield were increased.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eatment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salicylic acid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to the resistant or susceptible varieties was at 3mmol/L. Key words:Salicylic acid;Sugarbeet rhizomania;Defense enzym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