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京汇文中学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 语文
2017.04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 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纸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 基础·运用(共20分)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选段,完成1-2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 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甲】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乙】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气氛(fēn)郝叟(shǒu) 膝头(xī) ...B. 气氛(fèn)郝叟(shǒu) 膝头(qǐ) ...C. 气氛(fēn)郝叟(sǒu) 膝头(xī) ...D. 气氛(fèn)郝叟(sǒu) 膝头(qǐ) ...
2. 应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 安静/忧愁 B. 肃静/忧愁 C. 安静/懊悔 D. 肃静/懊悔
阅读《土地的誓言》中的选段,完成3-4题。
1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______。秋天,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______……没有人能够忘记她。夜夜我听见马蹄______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______之下,是我的家乡。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有删改)
3. 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里”字的第六笔是:竖 B. “里”字的第六笔是:横 C. “里”字的第六笔是:竖 D. “里”字的第六笔是:横 A. 漂起 B. 漂起 C. 飘起 D. 飘起
丰饶 丰娆 丰娆 丰饶
“为”字的第一笔是:点 “为”字的第一笔是:点 “为”字的第一笔是:撇 “为”字的第一笔是:撇
光茫 光茫 光芒 光芒
4. 填入文章横线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奔弛 奔弛 奔驰 奔驰
5. 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 ....A. 动词 形容词 介词 连词 B. 动词 形容词 连词 介词 C. 介词 动词 形容词 连词 A. 宝贵 C. 角色
光荣 语文
骄傲 经常
D.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连词
B. 制造 D. 非常
报答 偶尔
提高 清楚
寻找 风景
6. 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战友 兴趣
7.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和《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都是唐代哲学家。 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D.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
2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8. 默写(1空1分,共6分)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8分)
9. 小说《红岩》塑造了众多烈士的形象。下面两个语段分别写到两位烈士在与敌人面对面斗争时说出的话。请你从每个语段后面的括号中选择一位烈士的名字,分别填写在横线处。(2分)
(1)______面对敌人的威遇利诱,高声说道:“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毐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成岗 刘思扬)
(2)烈士______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 许云峰 齐晓轩 )
10. 小说《红岩》里既有者自己创作的诗歌,也有用作暗号、方便者接头而引用的古诗。下面这首诗是刘思扬得知①(填亊件)后所作,该诗赞美了者② 的精神。(2分)
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凉水灌进鼻孔, 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 ……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3
11.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4分)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
“ 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 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 “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李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
“同志们,再见!” “江姐!李……”
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取材于《红岩》,有删改)
小说中画线出的人物描写,表现了两节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共8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1),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
4
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4)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
(1)本:根 (2)体:体悟 (3)感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1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 ○..2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 ○.
13.将下面的橘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甲】文冲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6题。(共5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媚,也有那种“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确立【甲】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沉下心来读书,正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 ”的韧性,才帮助他们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5
使他们的人生熠熠生辉。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乙】的心态。在湖南一师求学时,他特意到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读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的心绪不受外界干扰,养成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读书的习惯。可见,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外界喧嚣,追求内心的充实,守住崇高的灵魂。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用心读书,我们才能收获有价值的人生。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丙】这一信念,处顺境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15. 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帮助同学将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2分)
1 第一段:○
第二段: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
第三段: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 第五段:总结全文, 2 提出主要观点:○
第四段: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 16. 根据文艺,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处应填______【乙】处应填______【丙】处应填______ (二)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7-18题。(共5分)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6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 的特点,衬托出“我们”在有了夜宿的可17.选文第5端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 ○2 变为 ○3 。能后心情由 ○(3分)
18.选文中多次学到“梨花”,这样些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2分)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
7
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19.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对关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概括出“嫂子”对主要性格与主要品质,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中一个性格或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尾画线对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弓因箭而弯”想表达什么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章主旨和你实际生活中对点滴,谈谈对亲情对感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习作40分+提纲2分):
23.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500~600字对作文。
(1)题目:《对话_______》。横线傻姑娘请填人物名,如《对话甫志高》。请你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红岩》中任选一个任务进行对话。 (2)《我的良师益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