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8期 2002年8月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iCnese Materia Medica V01.27.NO.8 Aug.,2002 服龙胆泻肝丸引起肾毒性1例 张印,窦永起 (总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853) 患者男,52岁,1997年5月因反复口腔及阴囊 部溃疡2个月余、双下肢结节性红斑20余天,来我 院风湿科就诊。患者偶有关节疼痛,不伴发热、结膜 炎及视力障碍,查血沉快,CRP偏高,IgA,IgG,IgM 等免疫指标均升高,诊断为白塞氏病。经左旋咪唑 50 mg,tid,2 Et/N,治疗2个月余效果不明显,继而 先后间断服用养阴清热凉血或益气健脾利湿中药汤 剂治疗半年余,溃疡及红斑交替出现,时好时坏,常 因进食苹果、西瓜等水果而诱发溃疡。 1998年6月来诊,中医症见口腔及阴囊反复溃 疡,双下肢暗红色硬斑,口苦纳少,大便溏软,每Et 2 ~3次,舌苔白腻略黄,脉细。诊断为狐惑病,辨证 属肝经湿热,兼脾虚湿盛。给予益气健脾、利湿清热 解毒中药汤剂治疗3个月余,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发 作明显减少。但因煎药不便,要求服用中成药巩固 治疗。根据辨证和汤剂组成,给予参苓白术丸与龙 胆泻肝丸治疗,结节性红斑为主时用连翘败毒丸代 替龙胆泻肝丸,疗效基本能够维持,其间曾复查血常 规、血生化及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连续服用15个 月,共服龙胆泻肝丸约6 g x 280袋。 2000年6月查体时发现尿中红细胞,15~20个 /HP,蛋白阴性,血BUN,Cr正常,血沉不快,CRP不 高,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正常,考虑可能与 服用中药有关。停用龙胆泻肝丸2个月后复查,尿 中红细胞减少至3~5个/HP。后因口腔、阴囊部溃 疡发作增多,继续服用龙胆泻肝丸2周,尿中红细胞 15~25个/HP,并出现蛋白尿300 mg・L~,停用该 药2个月后复查,尿中红细胞又减少,蛋白尿消失, 遂认为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 讨论 白塞氏病是以细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 的慢性进行性损害,好发于眼、口腔粘膜、生殖器、皮 肤等部位,治疗上西医以激素类药物及免疫制剂治 疗为主。中医学属狐惑病范畴,以肝肾阴虚和湿热 [收稿日期]2001.11-30 蕴毒证为多,临床常以当归六黄汤等方加减治疗,属 肝经湿热者则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患者具有典 型的白塞氏病表现,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兼脾虚湿 盛,经益气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汤剂治疗取得较好效 果,为便于长期治疗,改用参苓白术丸配合龙胆泻肝 丸或连翘败毒丸相结合治疗,符合辨证论治原则。 患者服药1年余出现镜下血尿,甚至少量蛋白 尿,而白塞氏病本身很少引起肾功能损害,查血沉、 CRP、免疫球蛋白等指标亦未见疾病进展征象,故不 象因病情发展导致肾脏损害。根据《中国药典》 (1995年版)记载,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栀 子、泽泻、关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 10味药组成。查询资料发现,近几年有关服用关木 通过量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关木通的主要 成分为马兜铃酸,动物或人体实验证实马兜铃酸具 有肾毒性,且其在人体内有积蓄 l一,病理上以持续进 展的肾小管间质病变为突出特点,光镜下可见不同 程度肾小管损伤。患者治疗期间未曾服用其他肾毒 性药物。因此,推测患者出现的肾脏损害为长期服 用龙胆泻肝丸所引起,属药物不良反应。特此报道, 望临床医师在今后使用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或汤剂 时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曾美怡,李敏民,赵秀文.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性反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2):48. [责任编辑古云霞] 服三七总甙片引起药疹1例 张文虎 ,张文相2 (1.南京市江浦县药品监督管理局, 江苏南京211800; 2.南京市张接骨医院, 江苏南京218800) 三七总甙片为骨伤科常用药,其主要功能是散 瘀止血,消肿止痛,此药以临床疗效可靠而被广泛应 用。笔者通过临床调查发现1例因服三七总甙片引 起药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以提请临床注意。 [收稿日期]2001.07.10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