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心理辅导试卷

学习心理辅导试卷

来源:宝玛科技网
《学习心理辅导》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代币制:(P30)

答:即当个体的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去换取种种优待,作为强化目标行为的强化物,以改进个体行为。

2、同化与顺应:(P34)

答: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与环境的在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组成单元是图式,其机能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3、行为主义学习论:(P40)

答:是以个体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控制、预测的方法,从动物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推论性地解释人的行为。

4、学习动机:(P76)

答: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自我实现预言:(P281)

答:是指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期待或真实信念,将有可能导致这些期望成为现实。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期待,他就会把这个信念当成真实的,从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最终使信念变为现实。也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学习动机

7、( D )是马斯洛动机理论的中心思想。 A、基本要求 B、极为困难的 C、难度适中的 D、自我实现

8、有些学习困难学生能力并不偏常,但在态度、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属于( C )。 A、暂时性困难学生 B、能力型困难学生 C、动力型困难学生 D、整体型困难学生

9、划出课文重点,记笔记,集中注意等属于( B )。

A、基本学习策略 B、支持性学习策略 C、自我策略

1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B )。

A、组织策略 B、精细策略 C、复述策略

三、填空题:(共10分)

1、人生发展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求知 、 学会做事 、 学会共同生活 、 学生生存 。 2、桑代克在尝试错误学习中总结出 效果律 、 练习律 、 准备律 三条规律。(P25)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分阶段是 动作表征 、 映象表征 、 符号表征 。 1、中小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C )。

A、学生失败 B、恐学症 C、厌学 4、 强化 是操作性条件学习的重要概念,有 正D、学习焦虑 强化 和 负强化 之分。(P26) 2、课堂管理模式效率高,教师控制性强,而学生自主性差的是( A )。

A、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恐吓型

5、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即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 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 过程。(P41) 6、陈述性知识表示 事实性 知识,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含有 概念、规律和规则 系统。(P49)

3、提出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C )。

A、苛勒 B、皮亚杰 C、布鲁纳 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 D、奥苏伯尔 包括 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高内驱力 以及附4、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倾向方面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或结果是( A )。

A、学习 B、学生的学习 C、成绩 D、学业绩效

5、威特罗克学习模式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分是( A )。

A、生成 B、动机 C、注意 D、先前的知识与知觉

6、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等而努力学习属于( A )。

A、外在动机 B、内在动机 C、普遍型

1

属内驱力 三种内驱力成分。(P84)

8、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具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 力求成功 的倾向,另一种是 避免失败 的倾向。(P82)

9、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归因训练 、自信心训练 和 角色转换 等 。 10、学习策略的特点有 主观能性 、 有效性 、 过程性 、通用性 。(P114) 四、简答题:(共30分)

1、终身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P4) 答:(1)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需要。

(2)终身教育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3)终身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

2、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哪些方面良好的学习心理品德?

答:(1 )有助于开发利用学习者的潜能; (2)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3)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的方法; (4)有利于记忆保持。

3、简述信息加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启示?(P54—55)

答:(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余地,结果会适得其反;

(2)根据组块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减少机械学习;

(3)信息编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4、有效奖赏应遵循哪些原则?(P100—101) 答:(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2)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 (3)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

(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5)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5、教师如何在课堂里建立适当的期望?(P283—284) 答:(1)教师不应划一地、无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 (2)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 (3)教师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五、论述题:(共30分)

1、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成就归因训练。

答:在学校中,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是人们普遍关心,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当学习结果出现时,尤其当这种结果是失败的或预料之外的时候,无论学生本人还是教师往往都要寻找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即进行成就归因。

韦纳归因模式在教育情境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自己情绪和言行的控制,达到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自我归因,从而提高成就行为的目的,具体的手段就是进行成就归因训练。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改变原来的归因倾向,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归因训练有多种方法,在教育上应用较多也较为方便的是教师对学生归因的强化矫正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归因的正

2

负强化,引导学生把对失败的稳定——不可控制归因(能力)转变为不稳定——可控性归因(努力),以使其提高成功期望,努力学习。例如,有人在研究中,对一些没有认识到努力重要性的经常失败的学生加以训练,先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然后让他们对成败结果进行归因。对那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的学生予以正强化,而对那些未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的学生予以引导,甚至明确指出他们失败是由于努力不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生改变了原来的归因倾向,经常在失败时使用努力归因,增强了成功的自信心并坚持努力学习,改善了学习成绩。国内外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证明了这种归因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把这种方法结合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通过言语反馈和奖励惩罚对学生进行训练。当然,教师也不应该使学生形成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而应使他们既对自身能力有现实的认识,又认识到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必要时还要考虑任务难度的影响。 2、试述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策略的重要方法。 答:从自我学习的六个维度即动机、方法、时间、表现、环境与社会等方面指导学生主动地自己的学习。

(1)从学习的动机过程来看,指导学生运用一些自我激励的方法如目标设定和自我奖惩的策略。这些措施对保持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十分有益的。

(2)从学习的方法维度看,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比较笼统的一般性策略,如计划、监察、评价、反馈与调节。一个是比较具体的策略,如复述、背诵、划重点、列提纲等。

(3)从学习的时间维度来看,指导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计划与管理。

(4)从学习的表现维度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瓜。对自己的表现与目标的差距进行监测,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距时,会分析原因并作出调节。

(5)从学习的物质环境维度看,指导学生能够选择适宜的学习场所以及主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的各种设施去学习。

(6)从学习的社会维度看,引导学生意识到他人可以帮助自己学习,从而学会合作。 六、案例题:(共10分)

案主:肖平,男,某重点高中三年级学生。肖平进入重点高中后,平

时学习成绩不错,作业和练习卷子总是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一到期中、期末的重要考试,总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平时不成问题的问题,考试时怎么也答不出来,

或者答得漏洞百出,或出现计算马虎、看错题等现象;一到考试如临大敌,心神不定,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请通过分析这一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肖平所表现的是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答:肖平所表现的是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 (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

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 (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

(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 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学习心理辅导》模拟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问题解决:(P143)

答:安德森将问题解决定义为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序列,其有三层含义:

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目标的,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序列: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步骤。

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活动必须进行认知操作。 2、解码:(P157)

答:所谓解码是指阅读者译解印刷符号的过程。解码有两种方法,全词法和语音法。 3、课堂行为分析:(P230)

3

觉,担心考试考不好。

(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 (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生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答:利用事先设计的课堂行为观察记录所获得的资料,可以分析学生如下行为:对教师讲课的反应、课堂作业时的反应、不安定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表现,等等。教师要善于归类,找出症结所在。 4、学习障碍:(P187) 答:最初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的,是指这样一个异质群体,这些人在获取和利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这些异常起因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5、教师效能:(P269) 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的一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师效能的评估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若教师的行为能使学生成绩提高,就表明具有教师效能。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心理学家对问题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问题应包含三种成分( A )。 A、①给定 ②目标 ③障碍

B、①目标指向 ②操作序列 ③认知操作 C、①提出问题 ②问题分析 ③形成假设 2、最早用实验方法探讨问题解决过程的是( C )。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3、伊耐特等人曾主张训练阅读者将课文内容转译成自己语言的( B )阅读方法。

A、SQ3R B、REAP C、DRTA 4、据研究发现,( C )是学习困难学生比较普遍的动机障碍。

A、焦虑 B、注意力缺损 C、习得性

5、按照德威克的成就目标理论,自弃性儿童与自主性儿童的动机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B )。 8、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是 算术 障碍与 A、①抱负与志向 ②求知欲 ③好胜心 运算能力 障碍。 ④焦虑 9、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有人B、①期望 ②信念 ③情绪 将其分为客观性变量和 主观性变量 两个方面。④归因

C、①记忆 ②注意 ③问题解决 ④知识背景

6、采用漠视、不理睬等方法来减少和消除个体不

(P291)

10、大量研究表现学习困难学生在 感觉记忆 、 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等系统存在不少障碍。(P195)

良行为的方法是( C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A、正强化法 B、负强化法 C、消退法 30分) D、代币制

7、产生式系统是( C )的表征。

A、命题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8、反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方法 ,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给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的心理学家是( A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艾里克森 D、弗洛伊德

9、由于儿童从小学高年级直至中学阶段,要经历一个被称之为“暴风骤雨”、“断乳期”、“突变期”的发展阶段,心理辅导在这个特殊阶段相应的对策是对学生进行( C )。

A、自我意识辅导 B、情绪辅导 C、青春期辅导 D、人际交往辅导

10、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哪种类型占的比例最少( B )。

A、暂时性困难学生 B、能力型困难学生 C、动力型困难学生 D、整体型困难学生 三、填空题:(共10分)

1、问题解决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将问题解决策略分为 算法 和 启发法 两类。

2、信息加工论综合了桑代克的 试误论 和格式塔的 顿悟说 的观点,认为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探索,以建立一种与问题对应的心理模式。

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方面的差异在哪些方面?(P154—156) 答:(1)专家比新手拥有的知识结构更有序、更丰富;

(2)家比新手在表征问题方面更为深入; (3)比新手采用的策略更为有效;

(4时更多的时间是用在分析与计划方案,而新手更多的时间是搜索记忆的信息与公式、尝试错误。 2、简述五步自学阅读法的基本步骤与要求。(P165—166) 答:张庆林借鉴上述理论,提出了五步自学阅读法。 概览:先看文章的题目、大小标题,并发问; 初读:主要审查自己是否具备深入课文所必需的条件;

细读:主要任务是保证自己能把课文的语句、段落前后联系思考,达到连贯理解水平;

提要:防止自己在阅读时浅尝辄止和走马观花; 检测:即提醒自己,学完了以后需要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必要时再采取补救措施。

3、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的一般策略是哪些?(P249—250)

答:①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②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估;

③设计针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课程; ④结合实际,一题多解。

3、解码有两种方法: 全词 法和 语音 4、教师效能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70—272) 法。(P157) 答:(1)教学时间合理分配; 4、阅读解码模式有两种:一种叫 自下而上 加工,另一种叫 自上而下 加工。

5、社会适应不良行为有外部 行为 失调和内部 个性 失调之分。 6、学习障碍鉴别的标准有: 差距 标准、 排

(2)教学活动组织化;

(3)师生双方积极的语言沟通;

(4)反馈的有效运用。

5、谈谈学习困难学生的青春期辅导从几方面着手?(P265)

他 标准和特殊教育标准。(P221) 答:(1)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性发育情况; 7、学业不良学生的鉴别标准有 智力 标准、 (2)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学业不良 标准和学习过程表现异常标准。(P223)

4

(3)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4)了解生理变化;

(5)引导学生进行正当的异性交往; (6)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认知加工特点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答:①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明显的注意缺陷,学习困难学生认识特点不能很好地协调注意的保持集中选择与分散。

②记忆缺陷,信息编码、提取慢、复述策略水平低。 ③问题能力差,缺少问题意识及解题步骤。 ④知识贫乏、知识结构紊乱。 ⑤元认知能力差。

2、学习困难学生情绪与动机的特点。

答:如期望值很低、消极情绪、缺乏学习动力、错误归因。求知欲、好胜心低、焦虑水平高,普遍存在动机障碍,缺乏自信、习得性,不良的学习行为。

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特点: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失调、社会适应不良、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较差,如说谎、逃学、暴力等。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案主:小A,男,XX市某初中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

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经常不带书本和作业本,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多次劝告、批评都有不起作用。请通过分析这一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厌学有何表现?如何对此案主进行辅导?

答:小A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会勉强动笔。 辅导方法:在辅导过程中,可以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蕴藏着积极的资源,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开发这些内在资源,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同时在一步步建立起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辅导,解决因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以减少当事人的压力,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等,来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学习心理辅导》模拟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5

1、归因:(P86)

答: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的原因知觉或判断。

2、习得性:(P97)

答: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为力的心理状态。这一术语最初是由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 3、元认知策略:(P114) 答:又称为自我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对其使用的基本的或支持性学习策略的监控、评价与调节。

4、阅读理解:(P160)

答:是指为了一个特殊目的使用信息和知晓印刷符号意义的过程。成功的理解需要理解概念、基本技能自动化水平和有效使用策略。

5、课堂管理模式:(P279)

答:是指有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为中介构成的教学系统,教师是领导者、管理者。课堂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上。勒温将之归纳概括为三种领导方式:民主型、型与权威型。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通过让学生自己叙述有关自己的事实和想法的教学形式是( A )。

A、自述法 B、讨论法 C、情景法 D、综合法 2、下列哪种课堂管理模式工作无成效,但人际关系较好?( B )

A、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恐吓型 3、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为( B )。

A、相对学业不良 B、绝对学业不良 C、学习障碍 D、成绩不足

4、我国鉴别弱智儿童的智商下限为( D )。 A、90—95 B、80—85 C、75—80 D、70—75

5、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下列哪种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问题?( D )

A、课堂行为分析 B、能力诊断 C、出声思维诊断 D、教育会诊

6、鉴定学习困难学生的必要条件是( A )。 A、智力标准与学业不良标准 B、智力标准与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C、学业不良标准与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D、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7、提出“恋父”、“恋母”情结的是( B )。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贝克 D、罗杰斯

8、行为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下列哪一实验不属于行为主义实验?( D ) A、儿童恐惧实验 B、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C、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D、儿童守恒实验 9、家庭环境因素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

A、家庭居住条件 B、家庭氛围 C、家庭结构 D、父母职业

10、学生为了得到长者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努力学习的需要,这表明学生受到________的驱动。(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动机 三、填空题:(共10分)

1、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有期望过高、保护过度、 功能错位 和方法不当等。

2、长时记忆的表征类型: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 表象系统 和言语系统。(P47—48)

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划分为: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和动 机 四个阶段。(P58)

答:(1)提高教育干预的针对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2)保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3)分类才能更有效地诊断与干预。 3、观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1)观察学习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反应。 (2)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包含着重要的认知过程,认知因素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生成学习模式的要素分析。 答:(1)生成—威特罗克学习模式最重要一个因素。 (2)动机—成就归因是生成学习中重要的动机。 (3)注意—生成条件不是始于对信息的感知,而是始于对信息的注意。

(4)先前的知识与知觉—人们是通过把新来的信息与以前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来理解新信息的。 5、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1)确定问题、了解问题的情绪; (2)综合问题各种可能的状态; (3)选择最佳问题解决方案;

(4)有效地监控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 (5)反馈与评价,根据解决问题的初步结果调整策略以求达到目标。 五、论述题:(共30分)

1、 试述青春期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及特征。

4、归因理论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 海 德 答:伴随着身体生理的急剧变化,少年的心理亦经

提出的。(P86) 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归纳起来,这一阶段常见5、学生的学习是 因经验而使行为 _或行为潜能产生较为持久变化的过程。

6、学习策略形成的步骤:分析、 计划 、 实施 、 监控 、调整和元认知知识。(P112) 7、 驱力理论 是以生理学观点为基础的早期动机理论。(P77)

8、 解码 与 理解 是阅读的两大核心成分。(P185)

9、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是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P13) 10、韦纳成就归因的三维度是: 因素来源 、 稳定性 和 可控性 。 四、简答题:(共30分) 1、如何训练学生的自信心? 答:(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 2、学习困难的分类意义是什么?

6

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

(1)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疾患的过分夸大。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情绪的两极体验瞬息转化,心境低迷。

(3)性别角色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

(4)人格冲突。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矛盾重重,产生了人格冲突。

(5)人际冲突。父母等成人此时发现他们处于青少年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

(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缺乏,青少年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混乱、性保障意识薄弱、性罪错、性行为异常、性偏离等。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答:(1)人际交往辅导要与学生的现行交往实践结合,辅导的成效应从实践中寻求。

(2)人际交往辅导可利用有关的社会关系测量来探查学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对具体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处理后,教师心中有数,为辅导提供基础。

(3)在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组织、协调和指导者的作用,与学生协商建立适当的活动规则。

(4)人际交往辅导可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学过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示范效应,学校管理者应在校风、校园、管理机制上营造良好的气氛,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相应辅导。 (6)对少数有严重交往障碍和人际适应不良的学生,辅导教师应予以个别辅导。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初一年级的张华平时学习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最后考试总考不好。请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过度焦虑。

答:1、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2)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甚至头脑一片空白。(3)当事人一般都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4)当事人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消除学习的过度焦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知辅导。让当事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有害的。

(2)松弛训练。运用暗示方法,自己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双手—双脚的顺序。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 (3)自我暗示。让当事者自己编一名提高自己

7

信心的话,在重大考试前5—7天,每晚临睡前默念三遍。平时在脑海中有担心考不好的念头出现时就用这名话来压倒它。

(4)劳逸结合。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在重大考试前要休息3—5天,要复习的内容在3—5天前复习好。考试前要适度放松、休息,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 上述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一个统一整体,要综合运用。运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考试的基础。运用上述方法,一般的考试焦虑都能消除,个别实在严重要用催眠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注: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