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资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私资项目蓬勃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的明显特征。其中,国资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切实管好国有投资,合理地分配投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行国资项目造价精准管理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造价管理
一、国资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基本上采用分阶段控制,而建设项目是一个生产周期较长、资源消耗大的过程,造价各阶段控制必须相互衔接,相互验证。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有效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以实现国有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所以,国资项目造价管理具有非常地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资项目造价控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对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应用主要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造价控制,而对项目其他阶段的造价控制不够重视也无有效的控制方法,忽视了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导致工程造价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
究其原因投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有的国资项目法人缺乏专业人才,又未委托专业机构,闭门造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先天不足,结果上马了不少垃圾工程,造成国资浪费。有的地方部门只考虑政绩,故意夸大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套取国有资金,结果造就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聋子工程”。有的项目决策机关刚愎自用,拍脑门,把关不严,为以后的实施埋下了隐患。
2、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缺乏约束机制
在工程设计中,不以批准的可研报告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重视社会经济分析与评价结果,随着施工不断变动;设计人员轻经济,重技术,忽视了经济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的考虑,造成了设计阶段造价的失控现象。
3、施工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承发包制和监理制尽管较完善,但项目往往继续沿用临时筹建机构,而并非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承包商往往利用合同疏漏,背离合同承诺,设法造成变更,进而索取追加价款。而项目监管人员职责不明,建完即散,有负无责,造成疏漏,甚或与施工单位沆瀣一气,谋取非法利益。
4、造价管理多为静态管理和事后管理,缺乏动态管理
造价控制中资金管理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缺乏动态性。注重于造价超额后的控制,很少在事前进行分析,实现预控,使得造价控制的效果不佳。
三、加强国资项目造价管理的措施
加强国资项目造价管理要抓两个关键点:首先,投资管理程序要合法、透明,严格进行项目审批。其次,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即在建设过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完整而有效的控制过程造价,及时纠正工程进展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取得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的最优化。
1、重视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到80-90%。该阶段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此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对整个项目来说,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最大。随着项目的实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不断减少。但在该阶段会有以下控制难点:
1)项目规模不清晰,估算难以准确
2)业主为了项目快速上马,长官意志,冲动决策,无视投资估算的严肃、科学、合理性,人为压低投资额。
3)投资估算所选用的数据资料信息误差较大,一般误差在20-30%之间。
该阶段控制要点:一是业主或委托专业编制可研报告,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二是优化设计方案,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真正实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为避免项目实施中出现超支和补充投资的情况,应由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经验累积的工程数据,结合市场行情进行调整,避免“钓鱼”项目的发生。
2、抓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合理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更能体现事先性和主动性。
设计阶段造价失控具体表现:
1)不以批准的可研报告作为初设依据
2)设计深度不够,随施工不断变动
3)设计严重超标
4)设计方案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结合不密
目前,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力度不够,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大量国有资金的浪费,因此应该加大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实行主动控制,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采取设计招标制度,限额设计,实行设计质量奖罚制度,推行设计监理制度,加强施工图的审核工作。
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一)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
1)违背基本建设程序
目前,我国有的项目匆忙建立项目指挥部实行行政指令直接管理,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三边”工程(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2)淡化了监理在项目中的造价控制作用
监理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项目管理工作,代表建设单位实现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进行合同、信息管理,不仅有工程质量的认可和否定权,而且有付款的认可和否决权。但是目前,大部分业主对监理服务的认识不足,加上有的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主不敢完全放权监理,而承包商对监理也报对立的态度。因此,很多项目在施工实施阶段,凡涉及到工程价款的变更问题,均由业主代表说了算,监理往往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言权。
3)现场签证管理混乱
有些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盲目签证,有的签证单竟然由承包商填写,监理工程师疏于审核,有的承包商为获取高额利润,设法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或者将签证化整为零,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
4)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
A、加大工程量
B、巧立名目,高套定额
C、拔高设计变更,提高工程造价
D、伪造隐蔽工程签证或其他签证,抬高工程结算价款。
E、建筑材料中,装饰和安装工程材料,低价购进,高价结算,或以次充好进行最终结算。
F、低价中标,随后扩大工程量和单价,高价结算。
(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1、施工招投标阶段的管理措施
A、严格规范招投标行为,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B、实现量价分离,强调风险分担,促进参建各方提高管理水平。
C、改革招投标程序,增强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淡化标的作用。
2、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
3、加强工程变更与索赔控制。
4、实行全方位合同管理。
5、切实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
四、国资项目造价管理的改革建议
我国的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出现的“三超”工程,“钓鱼”工程、投资无底洞现象,豆腐渣工程、工程,很值得人深思。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资项目管理中多实行“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存在管理分散,决策随意,实施过程中投资控制不严、监管不力等现象。“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各负其责”又“不知谁最后负责”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目前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对国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流程再造和创新,采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即选择专业化、职业化、的第三者来实施项目管理。
四、结论
国资项目的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项目管理、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组合,从而保证国资项目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涛,王小凤.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浅谈[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3)44-46
[2]麻聪.国有资金投资中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06):29-31
[3]姚靓.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