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越过小水洼》含反思
一、 教学内容: 《越过小水洼》 二、 教学目标:
1、听懂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通过故事情节,初步认得环境,加强环保意识; 3、培育幼儿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1、故事《越过小水洼》 2、幼儿园教室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游戏
幼儿自由活动,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幼儿注意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如仿照小动物奔跑、跳动等活动。
2、主题导入
老师与幼儿共享一段趣事:
小明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青蛙,便想去捉住它。但是小青蛙一直跳动,小明追了好久也没有成功,最后放弃了。
小明感受到了什么?小蛙又是怎么逃脱的呢?(等待幼儿回答) 拓展问题:
小蛙为什么选择跳过小水洼呢?假如小水洼变成一滩污水,它还能否安全地跳过去呢?
通过问题导入,切入到本次教学主题:《越过小水洼》。
3、讲故事、感悟激励
老师向幼儿讲解故事《越过小水洼》,并引导幼儿自动加入到故事中,在合适的地方互动。
老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告知幼儿污染的危害,并与幼儿一起协商如何保护环境,进一步引导幼儿养成环保意识。
4、互动游戏
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来让幼儿通过大量的实际体验,深入地加深对环保学问的理解,并加强幼儿环保行为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如大家一起来扫拖教室;每个小组比赛收集垃圾。
5、思维导图
老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与环保有关的图形,并将孩子们的思考整合在一起,以此激发幼儿的制造力,把环保学问深入人心。
6、个性化提示
老师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画图等教学案例,把环保意识深刻地刻在幼儿的思维中。也要多方面关注幼儿,引导幼儿渐渐养成践行环保的好习惯,比如,提示幼儿关灯、节省用水等等。
五、教学反思:
环保意识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幼儿在学习中习得好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习惯,对将来的生活和进展都有紧要影响,更有助于培育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情景引入、讲故事、游戏、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味,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表现欲和爱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幼儿,老师应做到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推广环保学问,令他们在自然而然地学习、游戏中,渐渐养成懂得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为此,老师需要不断反思本身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探究、总结最有效的教学
方法,不断提升本身的教育水平,为幼儿的教育成长供给最好的阅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