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基础张聚敬王⽟⽂⾃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放射卫⽣与放射病防护科《放射防护基础》讲解内容放射防护基本⽅法医⽤诊断x
射线防护放射防护的⽬的⼈们在应⽤电离辐射获得利益的同时会使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
或减少这种危害,就是我们⼈类花费⼈⼒和物⼒进⾏放射防护的⽬的。电离辐射效应可分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所以
具体地说放射防护的⽬的:防⽌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并随机性效应的发⽣概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平。
放射防护三原则放射防护三原则是指: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剂量限值。
这三项基本原则构成了⼀套放射防护体系。为达到充全防⽌确定性效应发⽣,并将随机性效应到可以接受的⽔平,应当灵活运⽤这三项
原则。实践的正当化为防⽌不必要的照射,在引⼊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前,都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利益⼈于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那么该实践为正当化实践。若引进的某种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益,则不应采取此种实践.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平。但并不是
说剂量越低越好,⽽是在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条什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程度。个⼈计量限值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与辐射源有关,它们涉
及的是对某项辐射源的引⽤和防护是否适宜。⽽个⼈剂量限值涉及的是职业性⼈员和公众个⼈,所以个⼈剂量限值与⼈有关。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
前提,个⼈剂员限值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放射防护基本⽅法⼀、外照射防护基本⽅法⼆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外照射防护基本措施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1、时
间防护受照剂量正⽐于受照时间,受照时间愈长,所受累积剂量愈⼤。因此,时间防护就是缩短受照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的。在
—切接触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要求⼯作前做好充分准备,操作时务求熟练、迅速。在特殊情况下,⼯作⼈员不得不在
⼤剂量环境中⼯作时,应采取轮流、替换办法,严格控制每个⼈的受照时间,使每个⼈的受照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位以下。 2、距离防护
增加⼈体到辐射源的距离,可减少其受照剂量,即为距离防护。对点状源,在不考虑空⽓对电离辐射的散射和吸收时,⼈体受到的照射剂量与
距离的平⽅成反⽐,即距离增加⼀倍,剂量即减少到原来的1/4。在实际⼯作中,常⽤远距离操作⼯具,如长柄钳⼦、机械⼿,隔室操作等,以增
⼤⼈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3、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与⼈体之间设置能够吸收辐射的屏障物,
以减少辐射对⼈体的照射剂量。这种屏蔽物称为防护屏蔽。虽然依靠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可以减少⼈体受照剂量,但是客观条件有时不允许⽆限地缩
短受照时间和增⼤距离,此时屏蔽防护是更可取的防护措施。在实际⼯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时间防护、距离防护
和屏蔽防护这3种基本⽅法。⼆、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因放射性核素的理化性质或操作不当,难免造成⼯
作场所的空⽓污染或各种⼯作器具的表⾎污染,导致⼈体受到内照射危害。内照射的基本防护措施综合来讲主要有下列⼏个⽅⾯:1、降低空
⽓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采取隔离措施,如在⼿套箱或通风柜内操作,防⽌⼯作场所空⽓污染的发⽣;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引⼊室外新
鲜空⽓以降低⼯作场所中空⽓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2、降低表⾯污染⽔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积操作,防⽌或减少表⾯污染的发⽣;
对已发⽣的表⾯污染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去污措施去除表⾯污染,防⽌污染扩散。3、防⽌放射性核素进⼊⼈体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
要穿戴合适的个⼈防护⽤品,讲究个⼈卫⽣,防⽌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肤和伤⼝进⼊⼈体内。4、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对体内已有的放射性核素污染要尽快应⽤合适的促排药物等措施,加速其排出,以减少其辐射危害。医⽤诊断x射线防护医⽤诊断x
射线防护原则⼀、施⾏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所谓正当化,就是合理应⽤X射线。那些盲⽇的、对病情诊断价值不⼤的或单纯为
增加经济收⼊所进⾏的放射实践活动都是不正当的。⼆、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
任何必要的照射必须保持在合理达到
的尽可能低的⽔平。三、不超过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在实施x射线诊断检查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同时,必须保障放射⼯作⼈员
和公众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x射线机防护性能要求X射线机处于⼯作状态时,在X射线辐射场中有三种射
线,即从X射线管防护套中射出的漏射线,从x射线管窗⼝射出的有⽤射线,以及这些射线经散射后产⽣的散射线。x射线机本⾝固有的防护性能的
好坏直接影响了放射⼯作场所的辐射安全与受检查者的受照剂量。我国卫⽣部总结多年放射防护实践经验,组织制订了《医⽤诊断X射线卫⽣防护标
准》(GBZl30-2002),其中对不同⽤途的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下列要求:⼀、透视⽤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够当量的防护层,以使距焦点1m处漏射线空⽓照射量率不⼤于2.58×10-5C·kg-1·h-1(100mR
·h-1)。(2)X射线管头窗⼝处必须装有适当的铝过滤板,使有⽤线束进⼊受检者⽪肤处的空⽓照射量率不⼤于1.29×10-3
C·kg-1·min-1(5R·min-1)。(3)荧光屏铅玻璃应有⾜够的铅当量,屏周、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
护措施,以便⽴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上的空⽓照射量率分别不⼤于0.29×10-6C·kg-1·h-1(5mR·h-1)和3.8
7×10-6·kg-1·h-1(15mR·h-1)。(4)焦⽪距⼩得⼩于350mm。(5)在任何远视⼯作位置,X射线管焦点
、遮光器,集光筒和荧光屏的中⼼均应在⼀直线上。(6)透视曝光开关应是常断式开关,否则应加透视限时装置。(7)X射线机诊视床
床板的铅当量不应超过1mm。⼆、摄影⽤X线机的防护性能(1)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够铅当量的防护层,以使距焦点1m处漏射线
空⽓照射量率不⼤于2.58×10-5C·kg-1·h-1(100mR·h-1)。(2)X射线管头窗⼝处应装有铝过滤板,以使固
有过滤的铝当量不⼩于表的规定值。200mA以上X射线机遮光器(或集光筒)应设有更换附加过滤板的装置,每个X线管头应配备有下列
规格的附加过滤板:①0.5mm铝当量1块;②1.0mm铝当量1块;②2.0铝当量1块。(3)必须提供能调节有⽤线束矩形照射野
的装置。固有过滤铝当量的要求三、⽛科⽤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1)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够铅当量的防护层,以使距焦点1
m处的漏射线1h累积测量不得超过6.45×10-6C·kg-1(25mR)。(2)X射线管头窗⼝处应装有铝过滤板,以便固有过滤
不⼩于1.5mm铝当量。(3)最⾼管电压为60kV(峰值)及其以下的X射线机,焦⽪距不得⼩于100mm;60kV(峰值)以上的
X射线机,焦⽪距不得⼩于200mm。(4)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不得⼩于2m。四、携带式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携带式
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要求与透视、摄影机中的相关参数相同,但由于携带式X射线机的漏射线较⼤,在防护上采取屏蔽措施较困难,不得⽤于常规透
视或拍⽚。医⽤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设施医⽤诊断X射线防护设施包括X射线机房、固定式或移动式辅助防护设施以及个⼈防护⽤
品等。我国颁布的国家标淮《医⽤诊断X射线卫⽣防护标准》GBzl30—2002,明确规定了医⽤诊断X射线防护设施标准。⼀、X射线机
房1、机房地址X线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还要⽅便病⼈的检查。⼀般可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端或单独设置,并要
靠近各临床科室。2、机房布局X射线机房的整体布局应遵循安全、⽅便、卫⽣的原则。x射线机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合理,有⽤线束
不能朝向门窗和暗室;X射线机应安装在机房距后墙壁稍远的位置,机房内不得堆放与诊断⼯作⽆关的杂物,以减少散射线对操作者和受检者的
影响。根据医院放射科的规模⼤⼩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可因地制宜采取下列布局:(1)全分隔式布局此种布局适合于规模较⼤的放射科。
整个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为⼯作⼈员的通道和操作间,有铅玻璃观察窗进⾏隔室操作;中层为两侧的x射线机房及辅助房间(更⾐室、休
息室、储⽚室等);外层为外⾛廊,供患者候诊、通过担架床或X射线设备。这种布局的特点是x射线机房与操作间分开,⼯作⼈员与患者分开,便
于防护与管理(图2—1)。图2-1全分隔式布局⽰意图1公⽤⾛廊;2放射科⾛廊;3病⼈侯诊⾛廊;4业务活动通道与操作
室;5⾮放射⼯作室;6X线检查室;7更⾐室;8患者使⽤⼩门;9患者使⽤⼤门;10⼯作门;11操纵台;12观察窗;1
3放射科正门;14厕所(2)半分隔式布局全分隔式布局去掉外层的患者⾛廊,患者与⼯作⼈员共⽤
⼀个⾛廊,只将操作室与x射线
机腐分开,进⾏隔室操作。这种布局适合于中等规模、建筑⾯积的放时科。(图2—2)。(3)随意分隔式布局X射线机房与操作
室不作统⼀的分隔。根据X射线机房的⽤途、⾯积⼤⼩,在每间x射线机房内作不同形式的分隔,进⾏隔室或同室操作。此种布局适合于中⼩医院的
放射科。(图2—3)。3、机房⾯积机房应有⾜够的使⽤⾯积。新建x射线机房,⼀般200mA以上应不⼩于24m2;双管双
床机应不⼩于36m2。⽛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4、机房的防护厚度x射线机房的防护厚度,应保证在最⼤⼯作负荷
条件下,其周围区域⼈员的受照剂量不超过其相应的剂量限值。透视机房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的防护厚度均应有1.0mm铅当量。
摄影机房中有⽤线柬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和地板,天花板(多层建筑)应有1mm铅当员的防护厚度。
机房的建筑材料以普通砖墙为宜。⼀般24cm厚的实⼼砖墙,只要灰浆饱满,不留缝,即可达到2mm铅当量,那些为增加保险系数,
额外在上⾯加防护涂料的⽅法反⽽会增加散射线。如果旧房屋改建成的X射线机房,原墙壁防护厚度不够,可加抹⼀层含钡、铅、铁等
⾦属元素的混凝⼟防护涂料,⼀般5⼀10mm的此种防护涂料约相当于1mm铅当量。5、机房门窗采⽤机械通风、灯光照明的X
射线机房可不留窗户,在⽆直射线投照和门窗外⽆⼈停留的情况下,门窗的防护厚度应有0.5mm铅当量。设于建筑物底层的机房,窗下缘⼀般以
离地⾯2m为宜。机房门外要安装⼯作指⽰灯。6、机房通风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机械通风装置的机房,应加强⾃
然通风。机房通风对消除射线与空⽓作⽤产⽣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体和保持正负离⼦平衡等有重要作⽤。机房内通风应保持每⼩时换⽓3—4
次。⼆、防护设施1、固定式防护设施x射线应⽤单位要因地制宜采⽤各种防护措施,如0.5mm铅当量的透视隔室、摄影防护室等
。2、移动式防护措施在没有固定式防护设施的X射线机房内,可配置移动式防护设施,如各种类型的移动式防护室,防护屏、防护椅
等。3、个⼈防护⽤品X射线应⽤单位对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品,如0.2mm当量的铅橡胶⼿套
铅橡胶围裙、铅防护⾐、铅坐椅等。供胃肠及其他特殊检查⽤的各种辅助防护⽤品应有较⼤铅当量。对受检者应配备铅防护帽、防护
颈套、防护⼱、防护三⾓⼱和⾼领坎肩式防护围裙等防护⽤品。三、医⽤诊断x射线防护操作要求(1)X射线⼯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
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范围,正确、合理地使⽤X射线诊断。(2)除了临床必须的透
视检查外,应尽量采⽤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作⼈员的受照剂量。(3)X射线⼯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
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照射野进⾏⼯作。(4)⽤X射线进⾏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
复照射,对受检者和⼯作⼈员都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5)摄影时,X射线⼯作者必须根据使⽤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6)摄
影时,X射线⼯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线柬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7)摄影时,X射线⼯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共他⼈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8)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机摄影时,x射线⼯作者必须离管头和受检者2m以上,并对周围⼈员采取防护措施。(9)进⾏X
射线摄影检查时,X射线⼯作者应注意合理选择胶⽚,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10)进⾏X射线检
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孕妇⼀般不宜做X射线检查,以减少对胎⼉的照射。(11)在X射线检查中,当受检查
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2)在放射科临床教学个,对学员必须进⾏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并注意他们
的防护;对⽰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X射线⼯作⼈员的防护⼀、剂量限值为保护放射⼯作⼈员免受过量的照射,在认真贯
彻辐射实践正当化与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还必须满⾜职业性照射剂量限值的要求。⼯作场所的放射性表⾯污染控制⽔平单位:Bq/cm
⼆、个⼈防护措施为了减少辐射危害,进—步提⾼X射线⼯作的安全性,x射线⼯作者需要运⽤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的原理,对⾃⾝采取有
效的防护措施。1、尽量缩短接触射线的时间x射线透视操作者要不断提⾼⾃⼰的诊断技术和操
作技能,以便缩短透视检查时
间。在暗室时,做好眼睛的暗适应⼯作,提⾼视觉灵敏度,缩短曝光时间。采⽤⼩照射野,间断曝光,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减少废⽚率,避免
重复照射。2、尽量增加与X射线管间的距离尽量延长操作⼈员与X射线管间的距离。⼝腔科摄⽛⽚时,要让患者⾃⼰⽤
⼿指固定胶⽚,X射线⼯作者在距X射线管与患者2m外进⾏曝光。3、运⽤各种防护设施与个⼈防护⽤品尽量采⽤隔室操作
。不能隔室操作时,应利⽤铅邢风或室内铅房避开X射线。不得已必须在机器旁时,应该穿铅橡胶防护⾐。避免裸⼿进⼊有⽤线柬内进⾏触诊,必须
⽤⼿触诊和压迫检查时应使⽤不⼩于0.25mm铅当量的铅橡胶⼿套。4、坚持个⼈剂量监测x射线⼯作者应该佩带个⼈剂
量胶⽚或热释光剂量计,及时了解实际受照剂量情况,改善⼯作环境的辐射防护⽔平。受检者的防护重视受检者例防护,减少
⼀切不必要的照射,可以预防或减少由X射线检查给公众及其代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对于降低来⾃X射线诊断的公众剂量负担,提⾼X线诊断的效应
有着重要的意义。⼀、受检者医疗照射的剂量⽔平 ⼀般的x射线诊断检查受检者个体受照剂量并不⼤,但接受检查⼈数很多,
即检查频率很⾼,致使全体居民的剂量负担很⼤。因此,欲降低x射线诊断对全民的辐射危害,应从合理降低每次检查的个体受照剂量和减少不必要
的X射线检查两个⽅⾯加以控制。国际原⼦能机构(IAEA)在1997年出版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简称BB
S)中。⾸次提出⼀些诊断检查的医疗照射指导⽔平,在实践中可参照这些指导⽔平,并结合不同受检者的年龄、⾝材等具体条件,进⾏合理的放射
实践活动。⼆、贯彻X射线应⽤正当化的原则,合理应⽤X射线受检者在X射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实践的正
当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平。(1)有关临床医师必须掌握
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特点及适应证。在医学实践中,应根据受检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化验等进⾏正确的临床判断,在⽐较可供选挥
的各种检查技术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提出X射线检查申请。(2)对任何受检者均不得盲⽬申请x射线检查。同时必须注
意防⽌提出价值不⼤的重复性X射线检查中请。(3)有关临床医师必须在X射线检查申请单中写明受检者的主要病史和已有的检查结
果,指出x射线检查的⽬的和检查部位等,以便x射线⼯作者复核并正确实施检查。(4)X射线⼯作者对所有X射线检查申请,均应认真复
核,对不符合正当化判断的申请,有权退回。(5)群体X射线检查,必须根据地区性有关疾病的流⾏情况、预期检查效果和X射线检查远期
效应的危险等进⾏正当性判断,以确定群体检查是否值得进⾏及进⾏的范围。(6)以医学监护为⽬的的群体X射线检查,必须针对不同群体
实际,恰当控制X射线检查⼈数、部位和频率。少年⼉童的群体X射线检查尤须慎重。(7)对育龄妇⼥和孕妇中请X射线检查,必须符合G
816349—1996《育龄妇⼥和孕妇的X射线捡查放射卫⽣防护标准》的要求(8)对婴幼⼉中话X射线必须从严控制。(9)⽤于
科学研究⽬的的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判断,应在放射卫⽣防护部门指导下进⾏。针对每项研究计划必须制定适当的管理限值。⽤于科学研究的X射线
检查,必须坚持受检者⾃愿的原则。并让受检者明了所估计的照射危险。此类照射需有关单位负责⼈批准⽅可由训练有素的⼈员施⾏。三、减少
受检者受照剂量的主要技术措施(1)各种医⽤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作场所防护设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须符合GBzl30—2002
《医⽤X射线诊断卫⽣防护标准》的要求。(2)决定施⾏X射线检查时,应通过最优化分析,选择合适的检查⽅法,制定最佳的检查程序。⼒
求在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者所受照射减少⾄最低限度。(3)确定需要进⾏的x射线检查,除了专科需要以外,宜尽量采
⽤X射线摄影检查。(4)必须根据检查对象和⽬的,选择最佳⼯作条件。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般应采⽤“⾼电压、低电流、
厚过滤”原则进⾏⼯作。(5)X射线摄影应使⽤能够调节有⽤线束矩形照射野的准直系统并恰当调节,同时注意准确对位,控制使⽤最⼩照射
野。照射⾯积⼀般不应超过胶⽚⾯积10%。(6)必须根据投照⽅向恰当选择受检者体位,尽员避免⾮检查部位受到有⽤线柬的照射。(7
)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投照部位进⾏屏蔽防护,特别应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髓、⼥性乳腺、胎⼉及⼉童⾻髓等辐射敏感器官。(8)必
须根据诊断要求尽可能选⽤灵敏度较⾼的胶⽚与增感屏组合,并配合使⽤合适的滤线栅及移动
缝隙技术。(9)施⾏X射线透视检查,必须⼗分
注意缩短曝光时间。没有条件使⽤带影像增强器并遥控操作的设备进⾏透视时,操作者事先要经过充分的暗适应。必须注意及时更换性能不合要求的
光屏。(10)需要借助x射线透视进⾏⾻科整复和取异物时,不得连续曝光,并要尽可能缩短累积曝光时间。(11)施⾏X射线检查前
,X射线⼯作者必须认真检查各种设备和⽤品性能,仔细复核检查⽅案和⼯作条件,注意受检者的正确体位和固定等,避免发⽣错误的照射。同时必
须⼗分注意胶⽚处理技术,避免重复摄⽚。四、妇⼥和⼉童X射线检查的防护为了保障育龄妇⼥、孕妇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
我国于1996颁布了《育龄妇⼥和孕妇的X射线检查放射卫⽣防护标准》(GB6349—1996),严格对⾏龄妇⼥进⾏X射线普查,如
X射线摄影等,降低集体受照剂景。严格控制对孕妇进⾏腹部X射线检查,以减少胚胎、胎⼉的受照危害。⼉童X射线检查所受的医疗
照射,必须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获得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平。
对⼉童施⾏x射线诊断检查,必须注意到⼉童对射线敏感,其⾝躯较⼩⼜不易控制体位等特点,采取相应有效防护措施。⼉童x射线群检必须
加以控制。CT的放射防护与影像质量管理CT(ComputedTomography)是近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与X
射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x射线管环绕⼈体某⼀层⾯的扫描,测得该层⾯中各点吸收X射线的数据,然后利⽤电⼦计算机的⾼速运算
能⼒及图象重建能⼒,获得该层⾯的横断⾯或冠状⾯的图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型螺旋CT和超⾼速CT的诞⽣,使CT临床应⽤更为⼴泛。
⼀、CT机的防护CT为⼈类带来巨⼤利益的同时,也能对⼈体产⽣⽣物效应⽽造成⼀些损伤。CT检查和普通x射线检查(透视和拍⽚等),虽
然都是利⽤X射线,但在量和质以及能量转移⽅式等⽅⾯却有明显的区别:(1)CT检查的X射线束为窄束X射线,⽽普通检查是宽束X射线
。在同样的照射条件下,宽束X射线要⽐窄束X射线的线量⼤。这是因为窄束X射线散线少,宽束X射线散射量⼤,宽束x射线线量等于原发X射线
光⼦加上散射X射线光⼦。(2)CT检查⽤的X射线,kV⼀般都是在120kV以上,⽽普通X射线检查⽤的X射线,kV⼀般为50—1
00kV(⾼电压摄影除外)。这样,CT所⽤X射线质硬,穿透⼒强,防护较普通X射线要困难⼀些。由于以上两点,在对CT检查的
防护上就提出了更⾼的要求。除了CT机本⾝的防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点:(1)CT机应单独设置机房。⽆条件单独设置机房的,应设
在建筑物底层⼀端。其墙壁、天花板和门的防护厚度应达到3mm铅当量。窗户下距地⾯不应⼩于2m。窗外对⾯有建筑物或公众驻留的,应根据其
距离合理设备防护厚度机房门⼝要安装⼯作指⽰灯,机房内要经常通风换⽓。(2)加强防护意识,做到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3)做好扫描前的准备⼯作,取得病⼈的合作,从⽽取得CT检查的预期效果,避免重复照射。(4)在CT扫描时,⼯作⼈员和陪护者都应
离开扫描室,确实需要陪护时,要穿上防护⾐,尽量远离X射线球管。(5)受检者⾮照射部位应⽤铅⼱、铅帽等防护⽤品遮盖防护。(6
)定期检查CT⼯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CT的影像质量管理CT属⼤型医⽤设备,在设备管理应⽤⽅⾯,国家卫⽣部于1
995年7⽉发布了第43号令《⼤型医⽤设备与应⽤管理暂⾏办法》,旨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型医⽤设备,进⼀步加强对⼤型医⽤设备的应⽤
质量管理,更好地为保障⼈民健康服务。职业照射的剂量控制限值(1)正常照射的剂量控制:5年年均有效剂量20mS
v;任何⼀年50mSv;眼晶体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或⽪肤年当量剂量500mSv。(2)特殊照射的剂量控制:如果
实践是正当的,辐射防护按本标准要求优化,其职业照射仍超正常照射限值,但预计经合理努⼒可使有关职业照射剂量处于正常照射限值之下,经申
请,审管部门认可,可对剂量要求作某种临时改变:10年年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年50mSv;⾃延长平均齐开始受照剂量达到
100mSv时应对情况进⾏调查。临时变更期限不得超过5年。(3)表⾯放射性污染的控制(见下页表):区
除外。污染⼦⑴:该区内的4×10-14×10-24×10-2⼯作袜⼿、⽪肤、内⾐
44×10-14×10-1控制区监督区⼯作服、⼿套、⼯作鞋444×10-1监督区4×104×104控制区⑴⼯作台、设备、墙壁、地⾯物质其他极毒组β放射性性物质
α放射类型表⾯⼯作待遇:不得以特殊补偿、缩短⼯作时间或以休假、退休⾦或特种
保险等⽅⾯的优待安排代替为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所需要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孕妇的⼯作条
件:⼥性⼯作⼈员发现⾃⼰怀孕后要及时通知⽤⼈
单位,以便必要时改善其⼯作条件。孕妇和授乳妇⼥应避免受到内照射。⽤⼈单位不得把怀孕作为拒绝⼥性⼯作⼈员继续⼯作的理由。⽤⼈单位有责
任改善怀孕⼥性⼯作⼈员的⼯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平。未成年⼈的⼯作条件:年龄⼩于16岁的⼈员不得接
受职业照射。年龄⼩于18岁的⼈员除⾮为了进⾏培训并受到监督,否则不得在控制区⼯作;他们的受照剂量为: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
体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和⾜)或⽪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作岗位的调换: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
⼯作⼈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作时,⽤⼈单位应为其调换合适的⼯作岗位。检查部位投照
⽅式1)每次摄影⼊射表⾯剂量2)(mGy)腰椎AP10LAT30LSJ40腹部,胆囊造影、静脉尿路造影AP10⾻盆AP10髋关节?10胸PA0.4LAT1.5胸椎AP7LAT20⽛齿⽛根尖周7头颅AP5PA5LAT3注1)AP:前
后投照,LAT:侧位投照,LSJ:腰骶关节投照,PA:后前位投照。典型成年患者CT断层摄影的剂量指导⽔平检查部位多层扫描
平均剂量1)(mGy)头50腰椎35腹部2592mR0.5mR0.03mR性腺处的照射量照射野和体位对
受检者性腺剂量的影响受检者和患者的防护防⽌发⽣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平。‘线形⽆阈’假设–
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任何⼩剂量的照射,都会引起癌症危险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可由⼤剂量引起的危险度,按线性模型外推得到。‘
ALARA’原则–要尽量避免⼀切不必要的照射。我们接受的辐射剂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平(AsLowAsReas
onableAchievable)。电离辐射的医学应⽤X射线诊断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传统数字化诊断近距放疗远距放疗治疗透视摄影造影CRDSADRX-CT断层PETSPECT?
像机扫描机敷贴腔内插植放射性药物?射线X射线电⼦束中⼦后装腔内组织间模技术朮中重粒⼦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影像医学介⼊放射学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医⽤辐射各分⽀学科的发展概况和放射医学与防护X-CT即X射
线计算器断层摄影装置;DSA即数字减影⾎管造影;DR即数字摄影;CR即计算器摄影;SPECT即单光⼦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P
ET即正电⼦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放射医学与防护MRIB-USCDIinterventionalradiologyPTCA医⽤诊断X线的防护X射线也叫X光,这是有⼀定道理的。因为X射线的本质与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完
全相同,都属于电磁辐射。由于光⼦的能量不同,⼜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有些辐射如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由于光⼦能量⼩,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称为⾮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由于光⼦能量⼤,能使物质产⽣电离,故称为电离辐射。⼈体受到⼀定量的电离辐射的照射,可致组织损伤,故应⽤电离辐射时,必须有⾜够的安全防护。X射线机处于⼯作状态时,在X射线辐射场中有三种射线,即从X射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从X射线管窗⼝射出的有⽤线束,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射体(诊视床板和受检者等)后产⽣的散射线。X射线机本⾝的防护性能主要体现在辐射场内漏射线、散射线以及⽤于诊断的有⽤射线束能量、⾯积、发射时间的有效控制⽅⾯,同时还与影像记录系统(如荧光屏、影像增强器等)的灵敏度有关。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关系到⼯作⼈员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与安全。医⽤诊断X线的防护X射线装置的防护为保障医⽤诊断X射线⼯作者、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X射线机⽣产和X射线技术的应⽤和发展,国家已于1987年制定了《医⽤诊断X射线卫⽣防护标准》(GB8279-87)。2002年⼜制定了《医⽤X射线诊断卫⽣防护标准》(GBZ130-2002)和《医⽤X射线诊断卫⽣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其⽬的是从根本上改善医⽤诊断的防护,保障X射线诊断职业⼈员和受检者的健康与安全。管电压E,kV(峰值)铝当量,毫⽶铝E<500.570>E≥501.5100>E≥702.0E≥1002.5图2-2半分隔式布局1⾛廊;2防护墙;3操纵台4观察窗;5操作间;6X射线检查室;7⾮放射⼯作室;8门;9放射科⾛廊⼤门图2-3随意分隔式布局1照相室;2暗室;3观察窗;4操纵台;5操作室;6防护门;7透视室8候诊处;9x射线管;10⾛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