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材:两面针

中药材:两面针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药材:两面针

药材名称:两面针

别名:蔓椒、入地金牛、红心刺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根

产地: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科:芸香科

原植物:两面针

植物情况:常绿木质藤本

高1-2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软着生在叶轴最下端的小叶片短;小叶柄长1-4mm;小叶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1cm,宽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圆锯齿,无毛,革质而有光泽。

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8cm;花柄长1-2mm;萼片4,宽卵形,长不及1mm;花瓣4,卵状长圆形,长约2mm;雄花的雄蕊4,药隔先端有短的突尖体,退化心皮先端

常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小,心皮4。成熟心皮1-4,紫红色,干时表面皱褶。

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5-6mm,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两面针药材性状:根圆柱形,稍弯曲,直径0.7-5cm或更粗,表面深黄棕色至浅棕色,具粗纵皱纹,有时具横向裂隙,皮孔突起,类圆形,鲜黄色或黄褐色。横断面栓皮薄,皮部浅棕色,有稍具光泽的浑黄色斑点;木部灰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商品多切成不规则的块片或段,厚1-4mm。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优等品以根皮厚、味浓者为佳。

两面针药性: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歴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生川谷及丘冢间。一名豕椒。

【性味】 苦、辛,平;有小毒。

【归经】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 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 (1)中毒后常引起腹痛、下痢。解救方法:导泻、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

【附方】

①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本草求原》)

②治风湿骨痛:两面针根皮三钱,鸡蛋一只。水煎服。(《陆川本草》)

③止牙痛:㈠两面针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冲服。(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㈡两面针四两,了哥王一两。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用棉花蘸药水塞入患处。(《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跌打劳伤,风湿骨痛:两面针根一两,泡酒一斤,七天后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日三次;或用两面针根三至五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烫伤: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广

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⑥治对口疮: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⑦治蛇咬伤:㈠鲜两面针根一两。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外敷。㈡两面针干根研末,每次三钱,开水送服;另取末调米泔水外敷。(《福建中草药》)

【注意】 阴虚火亢、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慎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

2.《千金方》: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痒,以汁洗之。

3.《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

4.《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5.《本草求原》:治痰火疬核,并急喉痰闭危笃,去外皮,煎水饮。

6.《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漱。

7.《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并治蛇伤。

8.《纲目》:此椒蔓生,气臭如狗蔓,故得诸名。蔓椒,野生林箐间,枝软如蔓,子叶皆似椒,山人亦食之。《尔雅》云,椒、蔓、丑蔓,谓其子丛生也。陶氏所谓蔓子,当作蔓子,诸椒之通称,非独蔓椒也。

9.《名医别录》:蔓椒,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

10.陶弘景:(蔓椒)山野处处有。俗呼为蔓,似椒小,不香尔。一名蔓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11.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治腰肌劳损,破伤风,汤、火烫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