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姓名参赛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以下各题给出多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题选对得分,选错不得分)
1. 按照GB/T483中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下列四组数字修约(保留小数后两位)中,修约错误的是()。
A.8.5451→8.55B.8.5349→8.53C.8.7350→8.74D.8.5250→8.53
2. 在某次测定煤的发热量时,自动热量计内筒排水阀不严密,其测定值()。 A.存在负偏倚B.存在正偏倚C.不存在偏倚D.不确定偏倚 3. 煤的恒容低位发热量与恒压低位发热量之差()。 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小于或等于0 4. 下列不须作废的试验是()。
A.快速灰化法测定某煤样灰分时,煤样着火发生爆燃;
B.艾士卡法测定某煤样全硫时,灼烧物洗液中发现有未烧烬的煤粒漂浮; C.测定某煤样发热量后,观察到氧弹内水中有黑色炭粒; D.测定某煤样挥发分时,观察到坩埚内表面有黑色釉光物质。 5. 二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时,应选用的水分吸收剂是()。 A.无水硫酸钙B.无水高氯酸镁C.水合硫酸D.变色硅胶
6. 判定多次测定值平均值与标准煤样认定值是否有显着差异,可以选用统计检验中的()来推断。
A.Grubbs检验B.F检验C.t检验D.Dixon检验
7. 二等量热标准苯甲酸在标定热量计热容量时要压成饼状使用的目的是()。 A.便于称量B.防止受潮C.保证燃烧完全D.防止氧化 8. 根据国标,有关煤的挥发分定义,正确的是()。 A.煤中挥发性有机物
B.煤样燃烧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
C.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D.煤中固有的挥发性物质
9. 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氧化钙(CaO)平均含量为30.70%,而真实含量为30.35%,则30.70%-30.35%=0.35%为()。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 10. 11. 12. 13.
库仑定硫仪使用的热电偶材质是()。
国标中,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方法采用()与碳酸盐反应析出二氧化碳。 用缓慢灰化法测定煤的灰分后,煤灰中的硫称为()。
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下列计算为最终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镍铬—镍硅B.镍铬—考铜C.铂铑—铂D.镍铬—康铜 A.硫酸B.磷酸C.盐酸D.
A.固定硫B.可燃硫C.硫酸盐硫D.硫铁矿硫
A.0.23+25.5+1.051=26.926B.0.23+25.5+1.051=26.93 C.3.14×18.54×1.055=61D.3.14×18.54×1.055=61.5 14.
以下不属于国标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为()。 A.硫酸钡质量法B.艾氏卡法C.库仑滴定法 D.高温燃烧中和法E.红外光谱法 15.
现行国标规定,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选用()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
A.甲苯蒸馏法B.通氮干燥法C.空气干燥法D.微波干燥法E.光波干燥法 16. 17. 18.
GB/T213-2008规定每次试验内筒水量与热容量标定时相差不应超过()g。 DL/T661-1999规定,氧弹应定期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 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时,吸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0.2B.1C.2D.0.5E.0.1
0.20.20.20.20.2A.2.00.0MPaB.2.80.0MPaC.20.00.0MPaD.25.00.0MPaE.30.00.0MPa
A.SO2+H2O→H2SO3和SO3+H2O→H2SO4 B.SO2+H2O2→H2SO4和SO3+H2O→H2SO4
C.SO2+2NaOH→Na2SO3+H2O和SO3+2NaOH→Na2SO4+H2O D.SO3+2NaOH→Na2SO4+H2O E.SO2+2NaOH→Na2SO3+H2O 19.
根据现行国标,自动热量计的热容量不需重新测试的是以下()情况。 A.更换了测温传感器B.更换了氧弹头C.更换了氧弹的O型橡胶垫 D.热量计经过较大的搬动E.改变了点火方式
20. 下列混合煤的煤质特性指标中不能由参与混配的各种煤的相应煤质特性指标
按煤量加权平均计算的是()。
A.碳B.挥发分C.发热量D.对密度E.煤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21.
按国标半微量开氏法测定煤中氮元素用的混合碱液组成是()。 A.氢氧化钠和氧化钙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C.氢氧化钠和硫化钠 D.氢氧化钠和硫酸钠E.氢氧化钠和氧化镁 22. 23.
下列酸碱指示剂,pH变色范围处于碱性区的是()。
以下关于标准煤样认定值及扩展不确定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基橙B.甲基黄C.甲基红D.百里酚酞
A.扩展不确定度与不确定度的含义相同,其包含因子等于3; B.扩展不确定度就是测定值与认定值的允许差;
C.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为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倍,而标准不确定度就是采用统计学的实验标准偏差来表示。
D.标准煤样认定值就是被测量的真实值。
E.标准煤样认定值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扩展不确定度指认定值取值区间的半宽,该区间表征了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24.
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称得某煤样110mg;pH值为2.12,其有效数字位数分别是()。
A.3位和3位B.2位和2位C.3位和2位D.2位和3位 25.
按现行国标,某煤样全硫测定值依次为2.55,2.68,2.65,2.54,则应按()式算出平均值报出。 A.(2.55+2.54)/2 B.(2.65+2.68)/2
C.(2.55+2.65+2.68+2.54)/4 D.(2.55+2.65+2.54)/3 26.
工业分析中测定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是()。 A.存在于煤表面的水分 B.存在于煤大毛细孔中的水分
C.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平衡时保留的水分 D.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平衡时失去的水分 27.
按现行国标,艾氏卡试剂的质量组成为()。 A.2份碳酸钠和1份氧化镁B.4份碳酸钠和1份氧化镁
C.1份碳酸钠和2份氧化镁D.1份碳酸钠和4份氧化镁 28. 29. 30.
依据GB/T30733-2014,以下能够作为校准物质的是()。 用缓慢灰化法测定煤的灰分后,煤灰中仍存在的物质有()。 测定标准苯甲酸的发热量时,要从测定值中()。 A.苯甲酸B.苯丙氨酸C.甲苯D.苯乙酸 A.碳酸钙B.碳粒C.硫酸盐D.硫铁矿 A.减去校正热B.加上校正热 C.减去硫酸校正热D.减去和硫酸校正热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0.8分,共16分。以下各题给出多个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选项,每题全部选对得分,否则不得分)
1. 国标中,适用于6mm全水分煤样(褐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有()。 A.方法A1B.方法A2C.方法B1D.方法B2E.方法C
2. GB/T5751-2009规定,煤炭分类时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有()。 A.干燥无灰基挥发分B.干燥无灰基氢C.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D.低阶煤透光率E.烟煤的粘结指数
3. GB/T291-2012规定,使用煤炭标准物质对测量仪器进行性能评价的方法有()。 A.单个标准物质多次重复测定法B.单个标准物质2次重复测定法 C.多个标准物质2次重复测定法D.多个标准物质多次重复测定法 4. GB/T291-2012规定,煤炭标准物质的用途有()。 A.仪器的标定或校准B.仪器设备性能评价 C.试验方法研究和确认D.测试质量监控
5. 国标规定,煤的工业分析(仪器法)测试过程中炉内气氛控制所用到的气体有()。 A.空气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E.氦气
6. DL/T567.6-95中,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B需要的仪器装置有()。 A.马弗炉B.通氮干燥箱C.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装置D.空气干燥箱 7. DL/T568-2013中,燃料元素快速分析仪需要的填充试剂有()。 A.燃烧催化剂B.氮催化剂C.铜丝D.高氯酸镁E.碘化钾 8. 开氏法测定煤中氮所使用的混合催化剂中包括()。
A.无水硫酸钠B.铬酸铅C.硒粉D.高锰酸银热解产物E.硫酸汞
9. 发热量测定时,使用瑞-方公式进行冷却校正,试验过程需记录以下信息()。 A.点火时内筒温度B.外筒温度C.终点时内筒温度
D.主期内第i分钟时的内筒温度E.点火后1′40〞时的温升F.点火到终点的时间 10.
下列试验项目,需要用到马弗炉的项目有()。 A.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B.挥发分C.艾氏卡法测定煤中全硫 D.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E.煤灰熔融性 11.
在试验中,使用三氧化钨做催化剂的有()。 A.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B.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 C.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D.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 E.库仑滴定法测定灰渣中硫F.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测定煤中碳氢氮 12. 13.
可能需要使用碳酸盐二氧化碳校正的指标有() 可用于煤灰熔点测定时炉内气氛控制的气体有() A.煤的挥发分B.灰(渣)可燃物C.煤中碳D.煤中氢E.煤中氧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氮气D.氢气E.空气
14. 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时,燃烧管中需要用到的填充试剂有()。 A.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B.氧化铜
C.粒状二氧化锰D.铬酸铅E高锰酸银热解产物
15. 成煤的条件包括()。
A.地球气候B.地理环境C.时间
D.开采方式E.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生长速度匹配 16. 17.
煤岩学中无机显微组分有()。
下列方法属于在氧化气氛下快速加热的方法有()。 A.粘土矿B.硫化物C.硅酸盐D.碳酸盐E.氧化物 A.库仑滴定法测硫B.水分测定中的方法B
C.挥发分测定D.快速灰化法方法BE.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 18. 19.
下列与煤化程度有相关性的指标是()。 下列测定结果不须作废的是()。 A.Qgr,dafB.St,dC.HdafD.HGI
A.因试样内在水分较低,未进行检查性干燥 B.用天平称量试样时,样品勺中的样品洒落
C.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同时使用两台同一型号的仪器设备分别测定同一试样的发热量,两次结果未超过重复性限 D.自动热量计打印的弹筒发热量未扣除点火热 20.
国标规定进行重复试验的目的是()。
A.减小随机误差B.减小偏倚C.发现粗大误差D.提高结果准确度
三、 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每题判断正确得分,否则不得分。填写其他符号均不得分)
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错误)
5. (错误) 6.
(正确)
7.
(错误)
8.
(错误)
9.
(错误)
10. (正确) 11.
(错误)
12. (错误) 13. (错误)
14. (错误) 15. (正确)
16. (错误) 17. (错误) 18. (错误)
19 (正确) 20
(正确)
DL/T520-2007规定:天平室室温在15℃~30℃范围内、湿度为85%以下为宜且应尽可能保持稳定,避免强烈空气对流,以减少对称量结果的影响。
按GB/T17608-2006规定,煤炭产品按其用途、加工方方和技术要求可划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依据GB/T291-2012,可溯源到SI单位、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量值的煤炭标准物质可用于仪器的标定。
按DL/T1030-2006标准法要求测定挥发分时称取的样品质量范围与按GB/T30732-2014要求测定挥发分时称取的样品质量范围是一致的。
按GB/T19227-2008规定,可用开氏法和蒸气法测定褐煤中的氮。
GB/T213-2008规定:氧弹充氧用的压力表和各连接部分禁止与油脂接触或使用润滑油。如不慎沾污,应依次用苯和酒精清洗,并待风干后再用。
GB/T214-2007规定,库仑滴定法中的库仑积分器电解电流(0-350)mA范围内积分线性误差应小于0.2%。
GB/T25214-2010规定,多点标定法标定测硫仪时,应用硫含量能覆盖被测样品硫含量范围的3个有证煤标准物质进行标定。
按GB/T30732-2014规定,灰分测定灼烧过程中,仪器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进行称量,直至10min间隔下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GB/T212-2008、DL/T1030-2006和GB/T30732-2014对灰分测定的精密度要求是一致的。 GB/T476-2008规定,电量-重量法测定煤中氢时,直接消耗电量的物质是偏磷酸。 因为无烟煤的变质程度比烟煤的高,所以无烟煤的焦渣特征序号也比烟煤的高。
煤灰熔融性特征温度与测定时炉内气氛有关,同一样品弱还原性条件下测定值要高于氧化性气氛下的测定值。
(1:4)的硫酸是指1体积相对密度为1.84的硫酸与4体积水混合成的硫酸溶液。
对于高煤阶煤,用空气干燥法测定一般分析试样水分与通氮干燥法的测定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一致性。
试验证明,煤的灰分(Ad)与发热量(Qgr,d)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增加测定次数至无穷,可使系统误差趋近于0。
国标GB/T483-2007规定,凡需要根据水分测定结果进行校正或换算的分析试验,应同时测定水分。如不能同时进行,两者测定也应在尽量短的期限内进行,最多不超过5天。
按照空气干燥基准,煤的工业分析组成包括内在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微波干燥法测得的煤中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与结晶水三项,适用于测定烟煤和褐煤中
全水分。
四、 填空题(每题0.7分,共14分。每题填写正确得分,否则不得分) 1. 当全水分样品水分损失大于1%时,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不进行水分损失补正,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补正”,并将(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一并报告。
2. GB/T211-2007规定,对某些特殊煤种,若测定的全水分低于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应采用(两步法)测定全水分,并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代替(内在水分)。 3. GB/T291-2012指出,标准煤样的发热量和碳含量一般随煤样的氧化变质逐渐(降低),但一年内的变化率不会超过(标准值的不确定度)。 4. 根据GB/T3715-2007,煤热分解后残渣中的硫称为(固定硫)。
5. 根据GB/T3715-2007,有证煤标准物质,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6. 根据GB/T5751-2009,煤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相应的灰分产率(小于或等于50%)。目前国内用于煤炭储量计算时所统计的煤炭灰分上限为(40%)。
7. 根据GB/T18666-2014,当合同约定值或产品标准(或规格)规定值为一数值范围时,灰分和全硫取合同约定值或规定值的(上限值)为出卖方报告值,发热量取(下限值)为报告值。
8. 按照国标规定,自动工业分析仪测定水分、挥发分时通入气体的流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测定项目 水分 通入气体 (氮气或空气) 换气次数/(次/h) (≥30) 9. DL/T1030-2006规定,采用自动仪器法测定煤的水分,进行检查性干燥,每隔(10min)称量一次热态样品,样品温度应保持在(105℃~110℃)。 10. 11. 12. 13.
DL/T520-2007规定,对于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钢瓶应远离试验区,单独存半微量开氏法采用混合催化剂和硫酸,将煤中氮转化为(硫酸氢铵);半微量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B适用于(锅炉机组性能考核)及(热力计算)等精煤炭分析试验方法的精密度,一般以(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街差)表示。 放,并有相应的(气体泄漏监测器)。
蒸汽法采用氧化铝做催化剂和疏松剂,用水蒸气将煤中氮转化成(氨)。 密测量。
14. 15. 16. 17.
称量标准物质时,称完后应立即盖紧容器盖,避免(标准物质氧化)和(水分的煤是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根据国标规定,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对于(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根据国标,采用恒温式热量计测定样品时,若终点时不能观察到温度下降,
显着变化)。
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成宽度约3mm的小块。
可以随后连续(5min)内温度读数增量(以1min间隔)的平均变化不超过(0.001K/min)时的温度为终点温度。 18. 19.
使用硅碳管时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试验结束后,应待炉温降至900°C后再
写出煤中硫铁矿硫在灰分测定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4FeS2+11O2切断电源。
2Fe2O3+8SO2)。 20.
11c(H2SO4)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为(H2SO4),其与NaOH反应时的摩尔比为22(1:1)。
五、 问答题(共20分)
1. (本题5分)煤中氢测定的标准方法有哪些?至少给出其中2个标准方法概要? 答:
GB/T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三节炉和二节炉法 碳 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用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的含量 氢 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用吸水剂吸收,由吸水剂的增量计算煤中氢的含量 GB/T30733-2014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 碳 煤样在高温和氧气流中燃烧生成CO2、H2O和氮氧化物混合物。由特定处理系统滤除对测定有干扰的影响因素,煤中碳含量以CO2的形式由特定检测系统定量测定 氢 煤样在高温和氧气流中燃烧生成CO2、H2O和氮氧化物混合物。由特定处理系统滤除对测定有干扰的影响因素,煤中氢含量以H2O的形式由特定检测系统定量测定 DL/T568-2013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 高温燃烧红外检测法 碳 煤高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红外检测池,由检测池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通过吸光度来计算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煤中碳的含量 煤样在高温下燃烧,燃烧产物氢 煤高温燃烧产生的水分经过红外检测池,由检测池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通过吸光度来计算水分含量从而计算出氢的含量 1分 电量-重量法 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高温燃烧-吸附解析-热导检测法 煤样在高温下燃烧,燃烧产物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来计算碳的含量 1分 成的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偏磷酸,电解偏磷酸,根据电解消耗的电量计算氢含量 1分 1分 1分 中除CO2,H2O和氮氧化物的其余产物经化学反应去除,最后CO2通过吸附柱后进入热导池被检测 1分 中除CO2,H2O和氮氧化物的其余产物经化学反应去除,最后H2O通过吸附柱后进入热导池被检测 1分 2. (本题5分)请按下表示例,识别表中所列煤质分析标准方法中的存在的主要系统误差来源及消除或校正方法。
分析试验名称 例: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 艾氏卡法测定煤中全硫 仪器法进行煤的工业分析 两节炉法测定煤中总碳 恒温式热量计测定煤的发热量 系统误差来源 主要是方法缺陷引入线性系统误差 消除或校正方法 通过测定标准煤样作工作曲线进行校正 答:
分析试验名称 例: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 艾氏卡法测定煤中全硫 仪器法进行煤的工业分析 两节炉法测定煤中总碳 系统误差来源 主要是方法缺陷引入线性系统误差 试剂和水引入固定性系统误差 消除或校正方法 通过测定标准煤样作工作曲线进行校正 通过空白试验得到所使用试剂和水有关的修正值 主要是试验条件(浮力效应)引入固定通过空白试验得到与坩埚大小材质相性误差 关的修正值 主要是硫、氯、氮元素的干扰 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在炉内消除硫氯的干扰,在炉外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氮的干扰。 按要求进行冷却校正(热交换改正)。 恒温式热量计测定煤的发热量 主要是仪器缺陷即测量过程中内外筒间存在热量交换引入的固定误差。 3. (本题4分)请按下表中示例,指出测定煤的发热量时由于操作不当对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及预防或纠正措施。(应指出至少四种操作不当的情况)
序号 例 1 2 操作 称量后样品溅出未复称 对结果影响 使弹筒热值降低。 预防或纠正措施 复称或重新称样。 3 4 。 答:
序号 例 1 2 3 4 5 操作 称量后样品溅出未复称 充氧压力严重偏低 氧弹漏气未被发现 样品燃烧时喷溅 样品燃烧后坩埚中有炭黑· 点火丝埋入煤样中太深 对结果影响 使弹筒热值降低。 预防或纠正措施 复称或重新称样。 可能使样品燃烧不完全,使充氧压力恢复到(2.8~3.0)MPa 使弹筒热值降低 使弹筒热值降低 使弹筒热值降低 使弹筒热值降低 每次试验进行漏气检查,更换密封圈(垫)消除漏气 压饼后切成2~4mm小块或用已知热值擦境纸包裹。 称量前坩埚加石棉垫或或用已知热值擦境纸包裹,或提高充氧压力。 样品燃烧时喷溅,使弹筒调整点火丝与煤样的距离或按上述3 热值降低 样品不完全燃烧,使弹筒进一步研磨,使其达到0.2mm以下。 热值降低。 6 试样太粗 4. 用氢氧化钡滴定法测弹筒洗液中硫含量实验:(6分)
已知c[1/2Ba(OH)2]=0.1010mol/L,c[1/2Na2CO3]=0.1008mol/L,c[HCl]=0.1006mol/L 称取1.0005g试样测定弹筒发热量结束后,用蒸馏水充分冲洗氧弹内各部分、放气阀,燃烧皿内外和燃烧残渣。①把全部洗液(共约100mL)收集在一个烧杯中。煮沸收集到的洗液(3~4)min;②稍冷,以酚酞为指示剂,趁热用氢氧化钡标准溶液滴定洗液至红色,记下所用的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V1=15.80ml。③准确加入20.00mL碳酸钠标准溶液,摇匀后放置片刻。过滤,洗涤三角瓶和沉淀。④以甲基橙-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滤液由绿色变为浅紫红色(忽略酚酞颜色的变化),记下所用的盐酸溶液的体积V2=9.96ml。
1)请写出上述①~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2.5分)
2)计算弹筒洗液中硫酸和物质的量n(1/2HSOHNO),以及物质的量n(HNO)。(2.5分)
24333)计算试样中弹筒硫的质量分数。1分 解:1.)①~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H2CO3==⊿=H2O+CO2↑
Ba(OH)2+H2SO4=Baso4↓+2H2O Ba(OH)2+2HNO3=Ba(No3)2+2H2O Ba(NO3)2+Na2CO3=BaCO3↓+2NaNO3 2HCL+Na2CO3=H2O+CO2↑+2NaCL 各0.5分
2)弹筒洗液中物质硫酸与的量n(1/2H2SO4+HNO3)=0.1010×15.80=1.596(mmol) 1.5分
的量n(HNO3)=20.00×0.1008-9.96×0.1006=2.016-1.002=1.014(mmol)1分 3)
试样中弹筒硫的质量分数(%)=(1.596-1.014)×1.6/1.0005=0.9307=0.93
六、 计算题
1. (本题9分)南方某电厂收到一批火车运煤共982吨,过衡后立即使用机械采样装
置采样、制样,并将样品立即送所化验室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全水分Mt=6.5%,一般分析试样水分Mad=1.65%,灰分Aad=25.68%,全硫St,ad=1.05%,氢Had=3.5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21.74MJ/kg。根据该械采样装置性能试验报告,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水分偏倚为(-0.9%)。该电厂要求对此水分偏倚校正。问: 1)进行水分校正后的全水分是多少?(2分)
2)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又是多少?(2分) 3)其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又是多少?(3分)
4)全硫按合同约定应不大于1.00%,按国标GB/T18666,该批煤全硫是否合格(2分) 解:1)水分校正后的全水分:(2分) Mt=0.9+(100-0.9)/100×6.5=7.3(%)
2)水分校正后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分)
Qnet,ar=(21740+23×6.5)×(100-7.3)/(100-6.5)-23×7.3=21534(J/g)=21.53(MJ/kg) 3)干燥基高位发热量:(3分)
Qgr,ad=(21740+23×6.5)×(100-1.65)/(100-6.5)+206×3.50=23746(J/g)
Qgr,d=23746×100/(100-1.65)=24144(J/g) 4)全硫验收:(2分)
St,d=1.05×100/(100-1.65)=1.07(%)
全硫(St,d)报告值-检验值=1.00-1.07=-0.07>-0.17/√2=-0.12(%) 所以合格。
2. (本题8分)某实验室采用多点标定法对库仑定硫仪进行标定。6个标样各进行标定试验三次,仪器三次不超差的平均结果如下: 项目 平均称样量(mg) 仪器显示平均电量(mC) 1号 标样 52.0 4393 1.40 1.50 2号 标样 50.0 1569 0.50 0.54 3号 标样 48.0 86 2.24 2.37 4号 标样 49.8 9700 3.23 3.39 5号 标样 53.0 14110 4.21 4.47 6号 标样 51.2 5030 1.63 1.70 1)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写出仪器显示的全硫含量St,ad与对应的电解
……………………………..装…………………………..订…………………………..仪器对应显示的平均全硫含量(未校正)(St,ad/%) 全硫标准值(St,ad/%) 电量Q、试样量m之间的数学关系式。(4分) 2)利用带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根据上述标样测定结果建立线性校准方程?(2分) 3)利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对上述线性校准方程进行回归显着性检验?已知显着性水平α=0.05,自由度f=4时线性相关系数临界值为r0.05,4=0.811。(2分) 解:1)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知,每消耗96500mq的电量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硫为16mg。据此可按下式计算出每一次试验中仪器显示全硫含量St,ad(未校准)与对应的电量Q、试样量M的数学关系式为: St,ad(%)=(Q×16×100)/(96500×M)=0.01658×Q/M 2)令仪器显示的全硫含量(未校准)为x(%),相应的全硫实际值为y(%),则有线性校准方程为y=a+bx,利用计算器有:y=0.0029+1.0562x 3)利用计算器有:r=0.9999>r0.05,4所以仪器显示的全硫含量(未校准)与全硫实际值线性相关显着。计算过程如下: LXX66单位:姓名:准考证号: X12i16(Xi)26138.0415-1/6×174.5041=8.95751LYYYi2(616Y1i)2=42.5215-1/6×195.1609=9.99468 6LXY616XiYi(Xi)*(Yi)6111=40.2182-1/6×13.21×13.97=9.4609 r=Lxy/LXXLYY0.9999 3. (本题8分)用标准物质评价仪器设备:已知某标准煤样空干基水分Mad=2.24%,
空干基灰分Aad=26.88%,干燥基挥发分认定值Vd为19.95%,用户使用的参考不确定度即认定值与试验室进行2次重复测定平均值的合成扩展不确定度Uc为0.41%。按国家标准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用一新买的马弗炉重复测定挥发分14次,结果如下(Vad,%):19.45,19.34,19.66,19.33,19.43,19.65,19.24,19.23,19.41,19.51,19.33,19.67,19.53,19.47(重复试验结果已经离群值检验)。另测得焦渣样品中二氧化碳(CO2)质量分数为3.25%,空气干燥基煤样中二氧化碳(CO2)的质量分数为5.32%。
1)请按照GB/T291-2012,对该设备进行精密度评价。(2分) 2)请按照GB/T291-2012,对该设备进行准确度评价。(4分)
3)计算空气干燥基挥发分Vad中二氧化碳(CO2)占Vad的质量分数。(2分) 注:干燥基和空气干燥基的Sr,GB的视为相同,(F0.95,13=2.58,t0.95,13=2.16)。 解:1)精密度检验:(2分)
14次重复试验结果平均值及标准差如下: , 国标规定的重复性标准差: ,
<
所以设备精密度与国标规定的方法精密度无显着性差异。 2)准确度检验(4分) 认定值扩展不确定度
实测干基挥发分Vd=19.45×100/(100-2.24)=19.90(%)
真实偏倚95%置信范围:-0.05±2.16×0.15/√14=-0.05±0.09即-0.14~0.04未超出认定值的变动范围。所以准确度满足要求。
3)焦渣中二氧化碳(CO2)占空气干燥基试样质量分数:(1分) (100-19.45-2.24)×3.25/100=2.55(%)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Vad中二氧化碳(CO2)的质量分数:(1分) (5.32-2.55)/19.45×100=14.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