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学策略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杨婷 摘要:住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怎样转化学困生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但他们往往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 和及时的帮助,变成了问题学生。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缺乏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不强,意 志 力不坚定。 2.信心不足,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学网生的感情脆 弱,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长期处于闲惑、苦闷或失望自卑之中, 情绪沮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 畏惧,甚至放弃学数学的想法。 3.初高中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很多学生进人 高中后,转变不了以前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产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 不适应。 4.基本功不扎实,尤其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表现f“速度慢,出 错率高,没有掌握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 5.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表现在课前不会预习,上课听课 效率不高,课后不知如何加深理解巩固,不会进行方法上的总结。 二、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 就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 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因此,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 容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的内容,其学习效果就会大 幅度地提高。比如,教师导人新课时要注意创设“教学情景”,布设 “悬念”。可以讲古今中外数学成就、数学史上的趣闻轶事导人新课,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也可以提出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有效地 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和探索欲望。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学 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 学,实现最佳状态。 2.调节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改变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必须从调节他们的学习心理人手,在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困生的 学习情感往往处于冬眠状态,必须想方设法来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 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愉快之情。比如,在解题 教学中,我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原则。先让学 生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评讲,我经常说: “你有什么创意?”“谁 还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好,谁知道他失误在哪里?”不 断地鼓励学生讲出他的想法,无论对错,只要他思考了就总有值得 肯定的地方,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此外,在教学中 要帮助学困生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来增强学生学习 数学的信心。 3.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得当。“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直接影响学 习效率的高低。所以,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多去根据题 型总结解题方法。比如,我在讲参数方程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掌握 消参数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方法:①表示数的t为参数时,可 以从一个等式中解出t,然后代人另一个式子中消去参数;②表示角 的8为参数时,可以从两个式子中分别解出sLq9和COS臼,再利用 siI1 +cos 臼:1消去参数。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展示计算 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4.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会使学生的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预习)、专心上课、及时 复习、作业、反思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 惯,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 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 效果。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 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眭循环。在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 问,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 方法是怎样产生的?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陛, 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5.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数困生的学习和发展, 慢慢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这里提到的分层教学有以下几个方 面。 (1)教学目标层次化。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 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理解能力相对高,学习的目 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根据己定的 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 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南易到 难,以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 大。要保证数困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 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布置作业层次化。布置多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学生选择,使 数困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感到吃力,并以此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细心呵护学闲生,比起 其他学生,更要小心对待。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 务,更有能力帮助这些孩子,给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使他们不比 别的孩子差。 浆 中华少年2013.11(下)2013 ̄总第22期I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