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解析)
一、填空题
1.已知向量a(k,1)与b(2,k1)垂直,则实数k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垂直,得到数量积为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向量a(k,1)与b(2,k1)垂直, 所以ab2kk13k10,解得k.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向量垂直求参数,熟记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13131312.若矩阵A2021x0, B0,则AB________.
y【答案】2021 【解析】 【分析】
根据矩阵乘积的概念,可直接得出结果.
1【详解】因为A2021x0, B0,
y所以AB20211x00y2021. 故答案为:20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阵的乘积,熟记概念与运算法则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 1 -
43.行列式325k4的元素3的代数余子式的值为10,则a(k,8)的模为________.
112【答案】10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结合代数余子式的概念,得到(1)再由向量模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212k122(2)1k10,求出k6,
4【详解】因为行列式325k4元素3的代数余子式的值为10,
112所以(1)212k122(2)1kk410,解得k6,
22因此ak83610.
故答案为: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向量的模,熟记代数余子式的概念,以及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4.若n(2,1)是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则l的倾斜角是________. 【答案】arctan2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求出直线斜率,再记l的倾斜角为,进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n(2,1)是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k2, 记l的倾斜角为,则tan故答案为:arctan2
的2,则arctan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直线的法向量求直线倾斜角,熟记法向量的概念,以及斜率的定义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 2 -
2xmy5yx5.关于、的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变换,最后得到的矩阵为
nxy2103,则mn________. 011【答案】1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x32xmy5m1是方程组的解,求出,进而可得出结果. y1nxy2n12xmy5yx【详解】因为关于、的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经过变换,最后得到的
nxy2矩阵为x32xmy5103,所以是方程组的解, 011y1nxy26m5m1因此,解得,
3n12n1所以mn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系数矩阵的逆矩阵解方程组,熟记线性方程组与矩阵之间关系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6.若直线ax3y30与直线x(a2)y10平行,则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a(a2)310由直线平行,得到,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a1310【详解】因为直线ax3y30与直线x(a2)y10平行,
a(a2)310(a3)(a1)0所以有,即,解得a1.
a1310a30故答案为:1
- 3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两直线平行求参数的问题,熟记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7.直线l与圆(x5)2y24相切,且l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这样的直线l共有________条. 【答案】6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圆心坐标与半径,根据l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分别讨论:截距相等(不为0),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过原点,三种情况,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列出等式,分别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圆(x5)2y24的圆心坐标为5,0,半径r由l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
(1)若截距相等(不为0),可设l:xya,因为直线l与圆(x5)2y24相切,
2
则有5012a12r2,解得a522,此时直线有两条;
(2)若截距互为相反数,可设l:xya,
则有51201a2r2,解得a5y22,此时直线有两条;
0,
(3)若直线过原点,可设:l:kx则有5kk2012r2,解得k221,此时直线有两条; 21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6条. 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判断圆的切线条数,熟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用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8.直线l过点(4,7), 且被圆(x1)(y2)25截得的弦长为8,则l的方程为_____. 【答案】x4或4x3y50 【解析】
- 4 -
22【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圆心坐标与半径,根据弦长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分别讨论直线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结合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圆(x1)(y2)25的圆心坐标为(1,2),半径r=5, 又直线l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r2423 当直线l斜率不存在时,由l过点(4,7),得l:x4,满足题意; 当直线l斜率存在时,可设l:y22(7)k(x4),即kxy4k70,
所以有k2k24k14(x373,即kk23141,解得k,
3因此l:y4)7,即4x3y50.
故答案为:x4或4x3y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已知弦长求直线方程,熟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3xy0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O0,0,A3,3,点Px,y的坐标满足x3y20,
y0则OA在OP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3,3 【解析】 【分析】
5AOP,;根据向量投影公式可知所求投影为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可知66OAcosAOP,利用AOP的范围可求得cosAOP的范围,代入求得所求的结果.
【详解】由不等式组可得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 5 -
由题意可知:AOB6,AOC5 6OA在OP上的投影为:OAcosAOP93cosAOP23cosAOP
5AOBAOPAOC AOP,
6633cosAOP, OAcosAOP3,3
22本题正确结果:3,3
【点睛】本题考查线性规划中的求解取值范围类问题,涉及到平面向量投影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够根据可行域确定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来求解.
10.如图,光线从P(a,0) (a0)出发,经过直线l:x3y0反射到Q(b,0),该光线又在Q点被x轴反射,若反射光线恰与直线l平行,且b1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先记经过点P的入射光线与直线l的交点为M,由题意得到直线MQ的斜率为:kMQ1,3与直线l:x3y0垂直的直线斜率为:k3;设直线PM斜率为kPM,由到角公式求出
kPM13,再由直线MQ与直线l联立求出点M坐标,表示出kPM,求出a、b关系,进而9 - 6 -
可得出结果.
【详解】记经过点P的入射光线与直线l的交点为M, 由题意可得:直线MQ的斜率为:kMQ1, 3与直线l:x3y0垂直的直线斜率为:k3; 设直线PM斜率为kPM,
kMQkkkPM3kPM由到角公式可得:,即
1kkPM1kkMQ13kPM解得kPM1343,
1133313, 91y(xb)1bb又直线MQ的方程为:y(xb),由解得M,, 3326x3y0b01356,解得ab, b13a92因此kPM又b13,所以a5b5. 13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应用,熟记直线方程,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1.当实数x、y满足xy1时,|x2ya||a6x2y|的取值与x、y均无关,
2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56,5]
- 7 -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设xcos、ysin,得到5x2y5,再由
a65yx|x2ya||a6x2y|的取值与、均无关得到,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a5【详解】因为实数x、y满足xy1,
22可设xcos、ysin,则x2ycos2sin5sin,其中tan所以5x2y1, 25,
因为|x2ya||a6x2y|的取值与x、y均无关,
所以只需|x2ya||a6x2y|(x2ya)(a6x2y)6,
a65即,解得56a5. a5故答案为:[56,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熟记圆的参数方程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2.已知A(a1,1),B(a1,1),若在曲线
|xa||y1|1上恰有4个不同的点P,使43PAPB,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分析】 先由
119}(8,15) 25|xa||y1|1得2y4,设P(x,y),得到PA(a1x,1y),4322523119,2y1y25259,令PB(a1x,1y),进而得到PAPB27311925y,1y492525 - 8 -
22523119,2y1y92525t27311925y,1y492525,由题意得到,函数
22523119,2y1y92525t与tλ只需有两个交点,结合函数图像,即可得出结果. 259y7321192525,1y4【详解】由
|xa||y1||y1|431得31,解得2y4; 因为点P在曲线|xa|4|y1|31上,可设P(x,y),又A(a1,1),B(a1,1), 则PA(a1x,1y),PB(a1x,1y),
2所以PAPB(ax)21(1y)2124y19(1y)21
2523211925(y1)296y19y2525,2y191, 257321199y2525,1y425y232119,2y1令t92525, 259y7321192525,1y4因为在曲线
|xa|4|y1|31上恰有4个不同的点P,使PAPB, 252y23119,2y1则函数t92525与2573tλ只需有两个交点; 29y2511925,1y4作出函数大致图像如下:
- 9 -
由图像可得:故答案为:{119或815. 25119}(8,15) 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与曲线方程的综合,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先将问题转化为函数图像交点问题,熟记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二、选择题
13.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若abab,则ab B. 若ab,则abab
C. 若abab,则存在实数,使得ab D. 若存在实数,使得ab,则aba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A若abab,则ab2abab2ab,得
22 - 10 -
abab0,则ab不成立,所以A不正确.对于B,由A解析可知,abab0,
所以B不正确.对于Cabab,则ab2abab2ab,得
22abab0,则cos1,则a与b反向,因此 存在实数,使得ab,所以C
正确.对于D,若存在实数,使得ab,则aba,aba,由于不能等于0,因此abab,则abab,所以D不正确.故选C. 考点:平面向量的综合题
14.设Aa1,a2,Bb1,b2,Cc1,c2点均非原点,则“OC能表示成OA和OB的线性组合”是“方程组22a1xb1yc1有唯一解”的( )
axbyc222B.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坐标公式,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若OC能表示成OA和OB的线性组合,则OCxOAyOB, 即c1,c2xa1,a2yb1,b2,
a1xb1yc1即,则方程有解即可,不一定是唯一解,
axbyc222若a1xb1yc1有唯一解,则OCxOAyOB,
a2xb2yc2即OC能表示成OA和OB的线性组合,即必要性成立,
a1xb1yc1则“OC能表示成OA和OB的线性组合”是“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必要不
axbyc222充分条件,
- 11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结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判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已知点M(a,b)与点N(0,1)在直线3x4y50的两侧,给出以下结论:①
3a4b50;② 当a0时,a2b有最小值,无最大值;③ a2b21;④ 当a0且a1时,A.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3a4b50450,推出3a4b50,根据题意,作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分别由a2b,a2b2,
b193的取值范围是(,)(,);正确的个数是( ) a144B. 2
C. 3
D. 4
b1的几何意义,结合图像,即可得出结果. a1【详解】因为点M(a,b)与点N(0,1)在直线3x4y50的两侧, 所以3a4b50450,即3a4b50,故①错误; 当a0时,3a4b50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 令ta2b,则b截距越大,t越大;
atat,显然t表示直线b在b轴截距的2倍, 2222
由图像可得,t无最大值和最小值;故②错误. 设坐标原点到直线3x4y50的距离为d,则d53(4)221,
- 12 -
又a2b2表示3x4y50对应的平面区域内的点与原点距离的平方, 因此a2b21;故③正确;
3a4b50b1因为表示a0对应平面区域内的点M(a,b)与定点P(1,1)连线斜率,
a1a13a4b50作出a0对应的平面区域如下:
a1
539由图像可得:或, k4PMkPMkPA4104b193即的取值范围是(,)(,),故④正确. a1441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会分析目标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作出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即可求解,属于常考题型.
16.已知A、B为平面上的两个定点,且|AB|2,该平面上的动线段PQ的端点P、Q,满足|AP|5,APAB6,AQ2PA,则动线段PQ所形成图形的面积为( ) A. 36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3 -
B. 60 C. 72 D. 108
先由题意,以A为坐标原点,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B的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A(0,0),B(2,0),设P(x,y),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得到动点P的轨迹,求出AP扫过的三角形的面积;再推出动点Q轨迹,求出AQ扫过的三角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B(2,0), 设P(x,y),所以AP(x,y),AB(2,0),
由|AP|5得x2y225;又APAB6,所以2x6,即x3, 所以y216,解得4y4;
因此,动点P在直线x3且4y4上,即PC8, 则AP扫过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28312; 设点Q(x0,y0),因为AQ2PA,所以(x0,y0)2(x,y), 所以x02x6,y02y, 因此,动点Q直线x6且8y08上,所以QD16,
则AQ扫过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216648; 所以动线段PQ所形成图形的面积为124860. 故选:B
- 1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以及轨迹问题,熟记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模的计算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三、解答题
17.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m,n)、B(2,1)、C(2,3). (1)求BC边所在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2)BC边上中线AD的方程为2x3yc0,且S△ABC7,求点A的坐标. 【答案】(1)【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进而可求出结果;
(2)先由(1)得到直线BC的一般式方程,根据题意求出中线AD的方程,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出三角形的高为:h方程,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因为B(2,1)、C(2,3),所以BC边所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为:BC(4,2), 因此,BC边所在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为:
x2y1;(2)(3,0)或(3,4). 422S△ABC1475,结合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以及直线AD的BC525x2y1; 42(2)由(1)得,直线BC的一般式方程为:x2y40;
- 15 -
因为D点为B(2,1)、C(2,3)的中点,则D(0,2), 由中线AD方程为2x3yc0,所以c6,因此2m3n60
又BC(22)2(13)225,S△ABC7, 所以三角形高为:h即点A(m,n)到直线BC的距离为:所以m2n11或m2n3,
m2n11m3m2n3m3由得;由得,
2m3n60n42m3n60n0即点A的坐标为(3,4)或(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直线的方程,以及由直线方程求点的坐标问题,熟记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以及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8.已知a4,b3,2a3b2ab61. (1)求向量a与b的夹角;
(2)若cta1tb,且bc0,求t及c. 【答案】(1)
2. 3的的2S△ABC1475, BC525m2n41475, 5(2) T
363,c. 55【解析】
分析:(1)要求向量a与b的夹角,根据夹角公式应先求cosab。由已知aba4,b3,可求得ab12。 将2a3b2ab61.展开变形可得ab6。进
而可得cosab12,根据夹角的范围可求得。(2)已知向量a与b的模及夹ab232角,故将cta1tb代入bc0,可得bctab1tb15t90,。进而
- 16 -
332223解得t。进而可得cta1tb=ab。所以cab,展开可得5555522108633。 cab,进而可得c5525522详解:(1)因为2a3b2ab61, 所以4a|4ab3b|61。 因为a4,b3,,所以ab6, 所以cos22ab61?, ab1222。 3因为(0,),所以(2)因为cta1tb,且bc0,
所以bctab1tb6t91t15t90,
2解得t3。 532ab, 553229212491241082aabb216(6)9所以|c|(ab) 所
5525252525252525所以cta1tb=以c63. 5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夹角、数量积、模等知识。
ax1,y1,bx2,y2
⑴求向量的夹角的方法:cosababx1x2y1y2x12y12x22y22。
⑵求向量的模:aa2x12y12 19.某校兴趣小组在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ABCD内举行机器人拦截挑战赛,在E处按EP方向释放机器人甲,同时在A处按某方向释放机器人乙,设机器人乙在Q处成功拦截机器人甲,若点Q在矩形区城ABCD内(包含边界),则挑战成功,否则挑战失败,已知AB18米,E为AB中点,机器人乙的速度是机器人甲的速度的2倍,比赛中两机器人均按匀速直线远动方
- 17 -
式行进.
(1)如图建系,求Q的轨迹方程;
(2)记EP与EB的夹角为,[0,],如何设计AD的长度,才能确保无论的值为多少,总可以通过设置机器人乙的释放角度使之挑战成功?
(3)若EP与EB的夹角为60,AD足够长,则如何设置机器人乙的释放角度,才能挑战成功?
【答案】(1)(x12)2y236;(2)AD6;(3)25.7. 【解析】 【分析】
(1)先设Q(x,y)(y≥0),由题意得到A(0,0),E(9,0),AQ2EQ,列出等量关系,化简整理,即可得出结果;
(2)由(1)的结果,得到点Q的轨迹是以(12,0)为圆心,以6为半径的上半圆在矩形区域
ABCD内的部分,进而可得出结果;
(3)根据题意得到AQ2EQ,AEQ120,根据正弦定理求出sinQAE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1)设Q(x,y)(y≥0),由题意可得:A(0,0),E(9,0),
又机器人乙的速度是机器人甲的速度的2倍,比赛中两机器人均按匀速直线远动方式行进, 所以AQ2EQ, 即22; x2y22(x9)2y2,整理得:(x12)y36(y≥0)
3,进4(2)由(1)知,点Q的轨迹是以(12,0)为圆心,以6为半径的上半圆在矩形区域ABCD内的部分,
- 18 -
所以当AD6时,就能确保无论的值为多少,总可以通过设置机器人乙的释放角度使之挑战成功;
(3)由题意,在AEQ中,AQ2EQ,AEQ120,
由正弦定理得:
EQAQ,
sinQAEsinAEQ33,因此QAEarcsin25.7, 44所以sinQAE即应在矩形区域ABCD内,按照与AB方向夹角为25.7的方向释放机器人乙,才能挑战成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熟记正弦定理,以及轨迹方程的求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0.如图,已知直线l1:kxy0和直线l2:kxyb0(b0,k0),射线OC的一个法向量为n3(k,1),点O为坐标原点,P(4,2),Q(4,4),点A、B分别是直线l1、l2上的动点,直线l1和l2之间的距离为2,PMl1于点M,PNOC于点N;
(1)若k1,求OMON的值; (2)若|PAPB|8,求PAPB的最大值;
(3)若k0,ABl2,求|PA||AB||BQ|的最小值. 【答案】(1)42;(2)32;(3)452. 【解析】 【分析】
(1)先由k1得到射线OC的方程为:yx(x0),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PN,
PM,由勾股定理求出ON,OM,进而可求出结果;
- 19 -
B(n,knb),(2)根据题意,得到b24(k21),设A(m,km)、得到PA(m4,km2),
PB(n4,knb2),由|PAPB|8,结合柯西不等式得到
(mn8)2(kmknb4)22(m4)(n4)2(km2)(knb2),进而可求出结果;
(3)先由题意,作出点P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M(4,4),得到PABM,设B(x,2),
22得到PAABBQBMBQ2(x4)4(x4)42,进而可求出结
果.
【详解】(1)因为k1,所以n3(1,1),所以射线OC的方程为:yx(x0); 所以PN4222,OP422225,所以ON422OPPN2232;
又直线l1:xy0,所以PM因此OMON42;
32,所以OMOPPM222,
(2)因为k0,b0,直线l1和l2之间的距离为2,所以设A(m,km)、B(n,knb),因为P(4,2), 则PA(m4,km2),PB(n4,knb2), 所以PAPB(mn8,kmknb4),
b1k22,即b24(k21);
又|PAPB|8,所以(mn8)2(kmknb4)2,
因为(mn8)2(kmknb4)22(m4)(n4)2(km2)(knb2), 所以PAPB(m4)(n4)(km2)(knb2)32, 故PAPB的最大值为32;
(3)因为k0,所以l1:y0,l2:y20,如图所示:
- 20 -
作出点P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M(4,4),则PABM, 设B(x,2),
22所以PAABBQBMBQ2(x4)4(x4)42,
同理,可由对称性得:当且仅当B(0,2)时,BMBQ取得最小值22045,
因此|PA||AB||BQ|的最小值为45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以及直线的综合应用,熟记向量数量积运算,模的计算公式,柯西不等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即可,属于常考题型,难度较大. 21.已知平面上的线段l及点P,任取l上一点Q,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线段l的距离,记作d(P,l).
(1)求点P(1,1)到线段l:xy30(3x5)的距离d(P,l);
(2)设l是长为2的线段,求点的集合D{P|d(P,l)1}所表示的图形的面积为多少? (3)求到两条线段l1、l2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C{P|d(P,l1)d(P,l2)},并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轨迹.其中l1AB,l2CD,A(1,3),B(1,0),C(1,3),D(1,2). 【
答
案
】(
1
)
5;(2)
4;(3)
{(x,y)|x0,y0}{(x,y)|x【解析】 【分析】
12y,y0,0x1}{(x,y)|yx1,x1}. 4(1)设Q(x,3x)是线段l:xy30(3x5)上一点,表示出
- 21 -
PQ(x1)2(x4)2,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出结果;
(2)因为d(P,l)1表示Q在线段AB上时,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不超过1,由此得到点集所表示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进而可求出其面积; (3)根据题意,得到两直线方程,确定直线之间关系,进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1)设Q(x,3x)是线段l:xy30(3x5)上一点,则
59PQ(x1)2(x4)22x,(3x5),
22因此,当x3时,d(P,l)PQmin5;
(2)由题意,设l的端点为A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B垂直平分线所在直线为y轴,、B,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1,0),B(1,0), 则点的集合D{P|d(P,l)1}由如下曲线围成:
2l1:y1(x1);l2:y1(x1);C1:(x1)2y21(x1);
C2:(x1)2y21(x1),
其面积为:S22124;
(3)因为l1AB,l2CD,A(1,3),B(1,0),C(1,3),D(1,2), 所以l1:x1;l2:x1;
因为到两条线段l1、l2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C{P|d(P,l1)d(P,l2)},根据两条直的方程可知,两条直线间的关系是平行,
所以得到两条线段距离相等的点是y轴非负半轴,抛物线x12y(y0,0x1),直线4yx1(x1),如图所示:
- 2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的应用,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熟记直线的方程,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以及二次函数性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 2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