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吴佩衡医案选(下)

吴佩衡医案选(下)

来源:宝玛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lO期 1465· 吴佩衡医案选(下) 张存悌 (沈阳市大东区医院,辽宁沈阳110042) 关键词:昊佩衡;医案;肝硬化;慢性肾炎;缩睾证;闭经;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7)lO一1465—02 20胁痛(肝炎)——茵陈四逆汤加昧 3诊:服上方6剂后,肝脾已不肿大,胁痛若失,小 魏某,男,25岁。患“肝炎”已半年余,右胁疼痛, 便清利如常。面足浮肿及腹水鼓胀已全消退,饮食精 gT.目白睛发黄,色晦黯。面色亦黄而带青色,大便时溏, 神倍增。皮肤及巩膜已不见发黄,黄疸指数降至3单 小便短少,其色如茶,右胁肋下触之有硬块作痛。脉缓 位。脉象和缓,舌苔白润,厚腻苔己退。此水湿已除, 弱,舌苔白而厚腻,舌质边夹青色。此系里寒内盛,土 元阳尚虚,再拟扶阳温化调理,促其正气早复:附片 湿木郁,肝木不得温升所致。法当温化寒湿,疏肝达木 150g,干姜9Og,砂仁15g,郁金lOg,薏苡仁30g,肉桂 以治之,拟茵陈四逆汤加味:附片60g,干姜30g,佛手 (研末,泡水兑入)15g,佛手20g,甘草lOg。服上方七 lOg,败酱草lOg,薏苡仁20g,川椒(炒去汗)3g,上肉桂 八剂后。患者基本恢复健康。1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研末,泡水兑入)5g,茵陈lOg,甘草5g。 原按 以上病证,实由阳虚水寒,寒湿内滞,肝气 3剂后,脉象沉弱而带弦长,厚腻舌苔已退其半, 郁结不舒所致。阳虚则水邪泛溢,肝郁则易克伐脾土, 舌已转红,小便色转消,较前长,胁下疼痛大有缓减。 脾虚不能健运,湿从寒化,而至肝脾肿大、腹水、黄疽诸 继上方加减主之:附片lOOg,干姜80g,青皮lOg,北细 证丛生。余所拟用各方。旨在温暖肾寒,疏肝解郁,健 辛lOg,茵陈15g,桂枝30g,茯苓30g,上肉桂(研末,泡 运脾湿,化气行水。寒湿内滞之证,施以温化之剂.犹 水兑入)6g,甘草6g,川椒(炒去汗)6g。 如春和日暖,冰雪消融,故能治之而愈。 4剂后,胁痛肝大已减去十之六七,脉转和缓,舌 22肝硬化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 质红活苔薄白而润。面、目黄色退净,小便清长,饮食 胡某,男,53岁。因肝硬化腹zk住昆明某医院.,邀 如常。继服下方8剂,即告痊愈:附片lOOg,干姜40g, 吴氏会诊:患者始因患红白痢证1月余,继后渐感腹 延胡索lOg,茯苓36g,广木香5g,上肉桂(研末,泡水 胀,发展而成腹水肿胀之证。面色黄黯,神情淡漠..卧 兑入)lOg,北细辛lOg,甘草lOg。 床不起,腹部鼓胀膨隆,已有腹zk内积,肝脏肿大,触之 21慢性胆汁性肝硬化——四逆茵陈五苓散加减 稍硬,小腹坠胀,小便短少,饮食不进。脉缓弱,舌苔白 方某,男,28岁。肝脾肿大,全身发黄已8年。先 滑,舌质含青色。此系下痢日久脾肾阳虚,寒湿内停, 后在军区、省市医院治疗,疗效不显。继而出现腹水, 肝气郁结而致肝脏肿大,肺肾气虚,不能行司通诞}水 腹围98cm,黄疸指数100单位,剖腹探查,诊为“胆汁 道、化气利水之职,寒水内停而成腹zk臌胀证。法当温 性肝硬化”。初诊:身体赢瘦,面黄,身黄晦滞无光,巩 中扶阳化气逐水,拟四逆五苓散加减主之:附片8Og, 膜深度黄染,周身皮肤干枯瘙痒而见抓痕。精神倦怠, 干姜30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8g,败酱草15g,猪 声低息短,少气懒言,不思食,不渴饮,小便短少,色黄 苓15g,茯苓30g,’H-草lOg。同时以大戟、芫花、甘遂各 如浓茶水,腹胀如鼓,四肢瘦削,颜面及足跗浮肿,两胁 等量,研末和匀(即十枣汤粉剂),日服6~lOg。服后 疼痛,尤以肝区为甚。肝肿大肋下2指,脾肿大肋下3 次日,每日畅泻稀水大便数次,腹水大减,精神稍欠,.继 指。脉沉取弦劲而紧,舌苔白滑厚腻而带黄色,少津。 服上方。 辨为阳虚水寒.肝气郁结不得温升,脾虚失其运化,湿 2诊:腹水已消去一半多,体重减轻lOkg。脉来沉 浊阻遏中焦,胆汁失其顺降,溢于肌肤,故全身发黄。 缓,右脉较弱,系脾湿阳虚脉象;左肝脉带弦,系肝寒郁 阳虚则湿从寒化,肤色黄晦不鲜,似阴黄之候,即“阴 结,寒水内停之象。舌质较转红润,白苔已退去其半,再 瘅证”。法当扶阳抑阴,舒肝利胆,健脾除湿,以四逆 照上方加减与服之:附片80g,干姜4Og,川椒(炒去汗) 茵陈五苓散加减主之:附片lOOg,干姜50g,肉桂(研 6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lOg,吴茱萸lOg,茯苓30g, 末,泡水兑入)15g,吴茱萸(炒)15g,败酱草15g,茵陈 苍术15g,公丁香5g。如前法再服十枣汤粉剂2日。 30g,猪苓15g,茯苓50g,北细辛8g,苍术20g,甘草8g。 3诊:服药后又水泻十多次,吐一二次,腹水消去 2诊:服上方l0余剂后,黄疸退去十之,肝脾 十分之八,体重又减轻lOkg。面色已转为红润,精神 肿大已缩小,小便色转清长,肿胀渐消,黄疸指数降至 不减,舌苔退,舌质亦转红活。小便清长,饮食转佳,已 2O单位,面部黄色减退,渐现红润之色,食欲增加,大 能下床行动。唯口中干,思热饮而不多。系泻水之后, 便正常,精神转佳。患病已久,肝肾极为虚寒,脾气尚 肾阳尚虚,津液不升所致。继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 弱,寒湿尚未肃清,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150g,干 80g,干姜40g,砂仁lOg,枳壳8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 姜80g,茵陈80g,茯苓30g,薏苡仁20g,肉桂(研末,泡 人)8g,猪苓10g,茯苓3Og。服此方10余剂后,腹水、 水兑人)15g,吴茱萸(炒)10g,白术20g,桂尖30g,甘草 肝肿全消,食量增加,即告痊愈。 10g。 原按 寒水内停为病之标,脾肾阳衰为病之本。 标实本虚治以攻补相兼之法,皆相得宜。所治之法一 收稿臼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一),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 如离照当空,一如凿渠引水,寒水坚冰何得不去焉!如 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疑难病症研究。 不放胆用此峻猛之剂,姑息养奸,于此危证,终不免肿 胀癃闭,衰竭而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66· 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lO期 23 慢性肾炎合并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 沈某,男,3O岁。患慢性肾炎1年余,后因发生腹 水肿胀,体虚弱极而送昆明某医院治疗,其效不显,于 1958年l2月l2日邀吴氏会诊:面部浮肿,目下浮起 如卧蚕,面色苍白晦滞,口唇青乌,欲寐无神,神情倦怠 已极,腹内水鼓作胀,其状如匏,下肢浮肿,胫跗以下按 之凹陷而不易复起,身重卧床,难于转侧。语声低弱, 腹中撑胀,腰背酸胀痛楚不止,小腹亦坠胀作痛,口淡 不思食,不渴饮,小便短少。舌虽润而色淡夹青,苔滑 而灰黑,脉沉迟无力。此系脾肾阳虚,水寒土湿,寒水 泛滥所致,法当扶阳温寒化气利水主之,方用四逆五苓 散加减:附片lOOg,干姜40g,花椒(炒去汗)7g,猪苓 药时滴酒少许为引,以促其温行血脉之效。告知患者, 服药后诸证均见好转,惟腰及少腹又复酸胀痛者,为月 经欲潮之兆,幸勿疑误。 上方连服8剂,果如所言。原方中去赤芍加川芎 9g,阿胶(烊化兑服)15g,药炉不辍连服5剂,经水即潮, 先行者为黑色血块,继则渐红。次日,腰腹疼痛随之缓 解,行经5日而净。继以八珍汤加香附、益母、炒艾等调 补气血。连服1O余剂后,面色毛发润泽,精神眠食转 佳。其后经信通调,应时而潮,1年后顺产一子。 按6年闭经之症,判为“元阳不足,冲任俱虚,血 寒气滞,胞宫寒冷所致”,从温扶下元,温经活血,散寒 暖宫着眼,调理月余而愈,确是火神派风格。所拟益元 l5g,茯苓30g,条桂15g。 服4剂,小便遽转清长畅利,面足浮肿消退,腹水 消去十之六七,体重减轻lO.5kg,腰背痛已大为减轻, 仍有酸胀。稍能食,精神较增。舌苔灰黑已退,呈现白 滑苔,脉转和缓。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lOOg,干姜 50g,吴茱萸10g,桂枝30g,薏苡仁10g,猪苓10g,茯苓 30g。 连服4剂,腹水消去十之七八,面色转好,精神、饮 食较增,舌质青色已退,淡红而润,苔薄白滑,脉和缓有 神根。大病悉退,阳神尚虚,余邪未净,唯有增强心肾 之阳,始能效奏全功,上方加减治之:附片150g,干姜 50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人)10g,砂仁10g,黑丑20g, 茯苓50g,公丁香10g。服4剂后,寒水邪阴消除殆尽, 善后调理1周,病愈出院。 24厥阴病缩皋证——当归四逆汤加昧 马某,男,27岁。右侧睾丸肿痛2月余,治疗后肿 痛逐渐消退。某日夜间,右侧睾丸突然收引回缩至少 腹,拘挛疼痛不已,牵引腰部,痛不能伸,痛剧之时,连 及脐腹,直至四肢挛急难以屈伸。颜面发青,冷汗淋 漓。腹痛呻吟,愁容不展,两目无神,白睛发蓝,唇、舌、 指甲均含青色。舌苔白腻,手足冰冷,脉来沉细弦紧。 已两日水米不进。此系肝肾阳虚,厥阴阴寒太盛,阳不 足以温煦筋脉,所谓“寒则收引”之意。法当温扶肝肾 之阳,温经散寒,经脉之挛急自能舒缓,方用当归四逆 汤加味:当归15g,桂枝12g,杭芍9g,细辛6g,通草6g, 大枣5枚,干姜12g,吴茱萸6g,川I椒(炒黄)5g,乌梅4 枚,附片60g。 1剂后,疼痛缓解。再剂则阴囊松缓,睾丸回复。 面目、唇舌青色俱退。手足回温,诸痛皆愈。唯阳神尚 虚,照原方去川I椒,加砂仁9g,连服2剂,精神、饮食均 恢复正常。 25 经闭——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 宋某,女,27岁。禀赋素弱,婚后多年未孕。初始 月经参差不凋,需用药凋治方能应期而潮。但每次行 经量少而黑,少腹坠胀冷痛,如是两三年后,经血渐少 以至闭结,迄今已经6年之久。证见面色萎黄不泽,神 情倦怠,5-"气懒言,毛发稀疏而焦黄。自月经闭止以 来,常感头昏耳呜,心中烦闷。日间困倦思睡,入夜又 不能安眠。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腰膂酸痛,腿膝酸软 无力,手足厥逆,少腹亦感冰冷不适。脉象沉涩,舌质 淡嫩,色黯夹瘀,苔薄白而润。此系元阳不足,冲任俱 虚,血寒气滞,胞宫寒冷所致。治当温扶下元,温经活 血,散寒暖宫,自拟益元暖宫汤治之:附片lOOg,当归 15g,丹参15g,桂枝12g,吴茱萸9g,炙香附12g,细辛 6g,赤芍9g,炒艾叶12g,干姜15g,甘草9g。 服上方3剂后,腹部疼痛减去七八,少腹冰冷感觉 减轻,尚有坠胀感。食思增进,手足四肢回温,心中已 不烦闷,夜已能熟寐。脉仍沉涩,舌质淡,瘀黯稍减,苔 薄白。继以上方加红花5g以助温经活血之功,并嘱服 暖宫汤似由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艾叶、炙香附、丹参 等而成,用治妇科宫寒所致各症,当有效验。 26气虚便秘——温脾汤加昧 张某,男,32岁。便秘年余,初起大便难解,二三 日一行,干结不爽。头昏食少,脘腹痞闷不适,时常哕 气上逆。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连续治以清热 苦寒、滋润通下之剂。每服1剂,大便通泻1次,其后 又复秘结如故,脘腹痞闷终不见减。如此往复数月之 久愈见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口苦咽干,纳呆食 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舌苔厚腻,色黄 少津,口气微臭,思饮不多。如此并非肠胃燥热之证, 乃是气虚之便秘。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 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 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当以温下之法, 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方用温脾汤加味:附片 45g,大黄(后下)9g,明党参15g,厚朴9g,杏仁(捣) 9g,干姜12g,甘草6g。 煎服1次后,则腹中肠呜,气窜胸胁,自觉欲转矢 气而不得。再服2次,则矢气频作,便意迫肛,旋即解 出大便许多,黑硬结如粟,其臭无比。顿觉腹中舒缓, 如释重负,呕哕已不再作。连服2剂后,大便隔日可 解。口苦咽干已愈,食思转佳,腹中痞胀消去。厚腻黄 苔已退,呈现薄白润苔,脉仍沉缓。遂照原方加肉桂 9g增其温化运转之力,连服4剂后,大便通调如常,精 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呈润泽。为巩固疗效,继以吴 茱萸汤加肉桂、甘松温中健胃,调理20余日,并嘱其常 服桂附理中丸。3年后相遇,迄未复发。 27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真武汤加昧 刘某,年过六旬。病已月余,咳嗽哮喘而多痰。腹 胀且痛,不思食,大便秘结20日不更衣,小便赤而长, 喜热饮,夜难入寐,精神极弱。六脉沉迟无力,舌苔白 腻。查前所服方药,均以清热消食降气为主,且以硝、 黄峻剂通下之,仍不能便,其势较危。此系脾肾阳虚, 中土失运,痰湿水饮阻逆于肺,清肃不降,致痰喘咳嗽, 传导失司,无力输送。加之阳虚则气不化津,无以滋润 肠道,致成气虚寒凝之便秘不通。宜扶阳温化主之,拟 真武汤加味:附片lOOg,茯苓30g,白术20g,杭芍lOg, 干姜30g,北细辛6g,五味子5g。 1剂见效,2剂后喘、咳约去十之六七,3剂照原方 去杭芍,服后痰喘咳嗽若失,略进饮食。第3日以四逆 汤加茯苓、上肉桂、砂仁、口芪:附片lOOg,干姜50g,茯 苓50g,砂仁lO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lOg,北芪 60g。 上方服1剂后,是晚便意迫肛,解出干结黑色粪便 半痰盂许,腹中顿觉舒缓。然因年老气虚,解便时用力 过盛,旋即昏晕不省人事。急诊之,气短欲绝,脉沉迟 无力,但见白苔已退,唇舌已转红润,此乃气虚下陷之 故。当即以煎好之汤药喂服,俄顷人事已省,脉转有 神。原方连服3剂,食增神健,咳喘不作,二便通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