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姓名 任教年级 所在学校 性别 任教学科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起点自我分析 一、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情况 (一)硬件操作技能情况:我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幼儿园整体信 息化工作的发展。 (二)软件使用技能情况:我会使用办公软件……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我能熟练应用简易多媒体和交互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四)存在的问题 结合诊断测评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 1.要善于把信息教育设备与主题有机的整合和利用。 2.深入班级组织幼儿开展不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 3.人工智能时代,需学习使用多种智能设备,如 AR\\机器人编程、运动智能测查等。 二、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情况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 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我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 我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除此之外,我还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资源筛选能力、资源组合能力、需要的新资源。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我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比如:QQ、微 信、Office 办公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UMU、腾讯会议等, 并很好地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到主题教学活动中。 (四)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 我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幼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五)网络环境下的活动驾御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主题课程有机地整合主要在活动室或功能室,网络环境下的活动环境对幼儿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平台上对我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对幼儿项目式学习进行管理方面的。 (六)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幼儿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我能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七)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能利用QQ、微信、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在网上进行交流, 但不同地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现在地微信能根据不同的语言进行翻译,有效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 (八)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所以,我能自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创建网络文明从我做起。 (九)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首先,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继续教育作为自身的需要,不断学习。 (十)存在的问题 结合诊断测评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以下方面需要 提高: 1.信息加工的能力。 2.课件制作精美的能力。 3.信息利用的能力。 4.我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制定能力提升目标,阐明目标能力点及其达标后的效果。 制定能力提升目标 目标能力点达标后的效果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 A1技术支持的学情1.学情分析方案:方案 要素完整,表述情,包括幼儿经验、分 析 清晰;方案能够有效知识储备、学习能 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力、学习风格以及学成;工具设计/选用习条件等精准确定 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结果易于导教学的适切目标。为出使用;技术支持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式富有创新性,有学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 教习与借鉴价值。 学活动的设计提 供科2.学情分析报告:讲学依据。 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应用图阐明目标能力点 能力提升目标 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 设计与制作演示文 稿,从而 1. 灵活组织、应用 多种媒体素材,提升 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2. 采用可视化方式 清晰地展示知识结 构和逻辑关系,促进 学生认知发展 3. 有序推进课堂教 学环节的展开 4.丰富师生互动的 方式 A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 制作 1.主题说明:教学主题 能描述其主要内容、面 向对象、教学环境等。 2.演示文稿制作:内容 科学准确,重点突出,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演示文稿逻辑清晰;采 用图像、图表等可视化 的表达方式提升内容 表现力,有效促进学生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注 重采用多种方式与学 生进行互动;课件设计 美观大方、配色合理、 排版简洁;演示文稿具 有创新性。 3.演示文稿制作说明 视频:演示文稿制作工 具选取合理,设计与制 作的技巧娴熟;清晰、 有条理地说明了内容 组织以及媒体优化的 过程;结合教学主题和 教学情景对演示文稿应用过程进行了清晰 地设计,考虑了课堂教 学环节的展开以及师 生互动的需要;视频清 晰流畅,画面稳定,解 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 息。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 技A5 术手段设计并实 施课技术支持的课堂导 入 堂教学的导入 环节,从而 1. 引起学生兴趣,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 2. 让学生感到切身 相关,认同学习目标 3.建立所学内容与 学生已有知识间的 关联4.帮助建立学习信 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5.奠定良好的课堂 学习基调 1. 问题描述:主题能针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 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 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 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 的必要性。 2.课堂导入设计:给学 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导入目的明确清晰,阐 释充分,契合教学主题 和学习需要;导入环节 设计科学合理,媒体资 源的应用符合学科特 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能 够很好引入教学内容, 有效支持导入目标达 成;媒体资源/工具的 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 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 价值。 3.课堂导入片段:导入 片段清晰完整,与课堂 导入设计充分对应;针 对教学主题选用的媒 体资源/工具恰当,具 有创新性;学生学习注 意力与兴趣得到充分 激发,奠定了良好的课 堂学习基调;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的 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 学习价值;教师技术操 作娴熟,媒体应用准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从而 1.提升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2.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3.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4.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5.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6.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提升评价科学性 7.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 用 在多技术环境下,合 G1 备 充分。 1.量规:量规要素完 整、格式规范美观;量规中的指标体现了学习重点和评价要点;分级描述具体、准确、区分度高,操作性强;能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2.量规设计与应用思 路:量规设计依据和过程科学合理,充分关注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学习需要;应用计划设计合理、流程清晰;量规使用贯穿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过程和策略、评 价和反思学习成果;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量规设计过程中;应用计划考虑周全,对应用环境、资源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设计了实施策略,并预见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 位,无冗余信息。 3.教师/学生反思:教师或两位学生能针对该评价量规使用过程与效果的总结与反思。 1.工具介绍:结合图 理使用多种教学工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 具,充分利用现有教 方法与策略 学资源,有目的、有 计划地开展教学,从 而 1.根据前期教学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做好教学设计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评价与指导信息 3.根据学生学习情 况,合理调整教学内 容,推动学生认知发 展 4.记录学生学习过 程数据,推动教学大 数据的沉淀和挖掘 文,介绍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包括基本功能以及特点,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 2.线上教学视频:截取部分教学视频片段,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3.幼儿体会:两名学生对课程过程进行回顾,说明他们在该课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1.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网络研修; 2. 备课组定期召开工作坊; 研修内容及方式 3. 利用科组公开课机会进行观课磨课评课,促进信息化教研; 4. 积累线上学习期间课程资源,进行课例开发。 对照所选能力点,阐明预期的成果、各成果的名称、形式等。 应用能力点 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 A1 技术支持的 学情分析 预期成果 1.学情分析方案:提1.学情分析方案 交一份针对某一教PDF 文档。 学主题的学情分析2.学情分析报告 方案,包括学情分解读视频。 析目的、内容(教学 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2.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 A3 1.主题说明:教师演示文稿的设计与 自主选择一个教学制作 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教学环境等。以 PDF 形式提交。 2. 演示文稿制作:针对上述教学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制作支持课堂教学的演示文稿。请转换成视频后提交。 A5 1.问题描述:针对技术支持的课堂导 日常教学中的某一入 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以PDF 形式提交。 2.课堂导入设计:针对选定的主题,请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须清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媒体资源/工 具。以 PDF 形式提交。 A11 1.量规:提交一份1.教学主题说明 PDF 文档。 2.教学主题演示 文稿制作视频。 3.演示文稿制作 说明视频。 1.问题描述 PDF 文 档。 2.课堂导入设计 PDF 文档。 3.课堂导入片段 视频。 1.评价量规 PDF文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 量规,要素至少要用 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指标的分级描述。以 PDF 形式提交。 2.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结合教学主题、评价目标和应用对象,讲解量规设计的依据、设计过程以及应用计划。以视频方式提 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3.教师/学生反思:请提交教师或两位学生针对该评价量规使用过程与效果的总结与反思,用 视频或音频格式提交,每份反思不少于 2 分钟。 档。 2.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视频。 3.教师/学生反思视频或音频。 G1 1.工具介绍:选择多媒体融合教学的 一种你常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建 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2.线上教学视频:截取部分教学视频片段(需出现教师本人形象和有关授课过程、讲义或资源),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1.工具介绍图文 进行呈现 2.线上教学视频 3.学生体会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 3.学生体会:两名学生对课程过程进行回顾,说明他们在该课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回顾时间 不超过 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