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护士的防护措施

护士的防护措施

来源:宝玛科技网


护士的防护措施之马矢奏春创作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而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1 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接种传播,经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较HIV的致病性强,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剌伤带来的后果认识缺乏,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纵台上,然后做清洁时失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意外的发生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服安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服安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3.2 改善医疗操纵环境,国外研究标明平安的操纵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取平安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自己的平安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合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3.4建立医院职业流露陈述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流露后要向有关部分陈述,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分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流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 发生后的处理

当失慎发生时,应尽早陈述,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受伤护士应配合进行各项检测,需要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为医院、部分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减少医务人员的发生。护士在针

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应及时向HIV职业流露平安药品储备点陈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需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分陈述,流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