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一节初中英语导入课的设计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一节初中英语导入课的设计与反思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l2期 2010年12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 学 设 计 ——一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节初中英语导入课的设计与反思 潘 洁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江苏南京21001 1)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平时的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平,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英语;导入课;设计;学生主体 一、引言 当代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币咔t新型的师生关系,那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足“方便学习的人”, 学生是主动的“自我实现者”。教师不再只是管理学生的 师长,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指导者、 引路人、帮助者。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构建知 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 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此理念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 过程,最终收到较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这正是“以学 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立足点。笔者拟通过对比和反思 一节导人课的教学设计,与同仁分享在新课程实施的过 程中如何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内容与设计简介 本课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的第一课时。本 单元是有关慈善活动的主题,通过对Oxfain Trailwalker这 一活动的介绍,要求学生学会组织一场慈善活动,去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本课为本单元的导人课,课文由两部分组 成,一部分是comic strip,讲的是Hobo想参加慈善行走, Eddie表示支持;另一部分是Welc0me lo the unil,讲的是 社会上有一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 本节课的实施分为5部分,即新闻导入一图片呈现一 情境设置一分组讨论一巩固练习。在输入的过程中设计 不同的任务,层层递进,如听新闻报道、采集信息、看图片、 处理词汇、讨论问题、感知情境,为下一步的输出奠定基 础。输出的任务同样也有梯度:根据对新闻和图片的理解, 先预知世界_l卜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具体认知这些群 体,这是浅层输出;然后假设情境,组织讨论:如果你是这 些弱势群体,你有什么感受?你需要哪些帮助?此时,学生 要经过阅读、思考、发现和整理信息的思维过程来完成问 题,这是较深层次的语言输出;之后,学生主动表达出帮助 他们的愿望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是 一些具体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支持或参加一些国际性慈 善组织,这是本课的升华;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初 步了解慈善行走。 三、主要教学环节修改与分析 本着“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修改一再尝试”的理念,每 一次的循环,既加深了笔者对新课程的认识,也是重新认 识学生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体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经历 了“无从下手”到“思路清晰”的过程,教案中每一个细节的 修改都是教学观念提升的结果。 环节一:听力的呈现 【原始设计1 在原始的听力活动中,设计了艾滋病、无家可归和波 川地震3个素材,由教师口头朗读,学生填写部分是百分 比、具体数字及单词。 【最终设计】 仍然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但选用了暴风雷来代替 艾滋病,并将材料录在磁带里,通过播放磁带,完成信息采 集的任务。 [分析】 (1)要使学生刘‘听力活动感兴趣,就要从学生的生活 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找出话题与学 生生活的联系。艾滋病相对于去年发生的雪灾,离学生的 生活实际远了点。学生对2008年的大雪以及大灾面前有 大爱的情景仍然刻骨铭心,并且和本课的关爱弱势群体 的主题相一致。只有找准了切人点,才能激活学生头脑中 相关的背景知识与信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之后的信 息输出做好铺垫。 (2)听力材料的呈现,由教师口头朗凑改为播放录音 磁带,增加了活动的真实性。任务型教学法所提倡的真实 性原则,除了指语言输入的真实性,还包含对语青学习有 益的练习活动的真实性(praelice aulhenticity)。通过反思笔 者认识到,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 于他们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提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 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节二:问题的设置 【原始设计1 前面的听力热身,学生在潜意识里有了帮助人的愿 望。此时通过图片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弱势群体:盲人、 无家可归的人、残疾人、聋哑人、穷人和老人。接着,让学 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这种设计看似顺理成章, 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生也很快能说出诸如帮盲人过马 路、给老人让座等句子,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到此为止了。 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说 出一些不落俗套的句子呢? [最终设计】 (1)在展示图片后,先不急于讨论怎样帮助他们,而是 通过填词,提问“What kind ofpeople they are'?” The deaf person is unable to hear wel1. hTe blind person is withoul lhe power to see. The disabled person is unable Io use the anns and legs. 此步骤,一方而对生词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调动学生对相 关活题的词汇储备;另一方面,对德一种弱势群体的特征进 行强化,对后面教学内容即从哪些方丽帮助他们打下了基础。 (2)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人到角色之中去,并 提问“If you are the homeless person,hoW do you feel?”此问 题一抛出,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各抒己见。 [分析】 (1)此次修改,增加了一个“Ifyon are a…pet・SOI1.how do 41 第l2期 2010年12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nmary and Middle Schools 教 学 随 笔 错题——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张立新 (海门市能仁中学,江苏学生解数学题,特别是做一些计算题,差错多,准 确率低,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多数教师将这一问题归 咎为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不然。英国心理学家贝 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 原谅的”,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和纠正,使学生对所学的 概念、方法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知识掌握得更牢 海门226100) 一、普遍错误进行集体纠错,达成正确辨析共识. 由于初中学生形式逻辑思维占主导,还不能理解 抽象概念的本质,很容易发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 如: 若Ixl=l一51,则x=——。错填一5。 针对他们认识上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 教师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首先,一起回顾绝对值的 固,另一方面,结合错误的产:生原因积累经验,增强对 错误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所以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 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其次,再做这样一题 说,错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笔者就如何利用好 这一教学资源,作了一些探索,把其中的点滴体会写下 来,以求抛砖引玉。 you feel?”的环节,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 “若Ixl=5,则X=——。”最后,再问l-51=一,本题 就转化为“若Ixl:5,则X=——。”通过对此错题研 怎样帮助弱势群体有关。例如:I tried to understand d思维,让他们产生了想说的欲望。学生们发言踊跃,出现 了很多精彩的句子。如:“I don’t want to be laugl ̄ed at.”“If I'm the blind person.I'll be very sad.”“If I'm a homeless per— people by their gesture to give them some help.When I f0und that a dman was climbing up the steps,I helped son,t'11 be verylonely.”当然,也出现了一点小意外,当我问 到“Ifyou live in a dark world,how do you feel?”学生回答:“ 1 wani to live in a colorful world.I don’t want Io live in a dark him by pushing his wheelchair.要求学生将正确的词填在横 线上并再次口头叙述怎样帮助聋哑人和残疾人。 【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导人课,属热身练习,意 在激活已有的知识并介绍新知识。最初的设计,虽然也是 world.”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并没有说出老师想要的答 案,但这却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笔者立即趁势说到: “Yes,nobody wants to live in a dark world.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10 help them.”要想培养学生正确选 要求学生回归单词,但给出的句子重点在弱势群体的特点 上,是“为了单词而单词”,不能体现本单元“帮助人’:这一主 题思想。相比之下,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不但使生词有了合 理的依托,降低了难度,更加突出了怎样去帮助弱势群体,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完成填词的同时,口头叙述此 句,再次加深印象。笔者认为,单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不 择词汇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创造性地 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句和语篇的能力,只靠教师一味地灌 输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语言 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 充足的思考、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上一步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讨论填补 相互间的信息沟的同时,扩大了信息输入量,提高了课堂 效率,既为下一步的“How eaD we help hem”做好了充分的 t语言输入,也使得接下来的语言输出更加精彩。如:“1 will help the poor lnan ifnd a job.”“We should speak to the elderly politely and slowly. ‘I'll take the blind person to the park to listen to the water and feel the wind.”“I’11 organize a basketball 是重心所在。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 和发展的过程,并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实践后的感悟 (1)新课标把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放在了首位,体现出 更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 要学会从“主角”转换为“导演”,让学生“唱大戏”。教师要 不断学习和研究,加强自我认同与完善。有好的教师才会 有好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不一定要在难度和技巧上做文章,而是 match and play with them.”能够想到组织一场残疾人篮球 赛,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如果省略了 “How do you feel”这一步,而让学生直接讨论我们将怎样 帮助他们,就会蜻蜓点水,停留在表面。 环节三:词汇的处理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 学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3)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 经验和心理感受,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 以教材为载体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4)教学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课 堂活动的实施有时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进行,在 问题中成长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原始设计】 最初的设计是给出本课出现的6个单词,做“match” 练习,即根据所给释义找出相应词汇,如“the person who is unable to hear well”对应“a deaf person”。 [最终设计】 基本上还是这些词,但采用了根据句子提示完成单 总之,教师应在遵循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投入自 己更多的智慧,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在细节处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的理念。 一 ’ 词填空的形式,并且这几个句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和 42 (责任编辑:符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