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教案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教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教案

伤害事故是青少年成长的“大敌”。意外伤害虽然是偶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但并非不可避免。本节教学从识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人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如何消除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预防意外伤害的方法。在这部分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着重介绍了导致初中学生意外伤害死亡主要原因的溺水和交通事故的预防方法。通过模拟练习如何拨打急救报警电话,学习面对意

外伤害事件,如何呼救求援。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安全意识,运用基本方法预防意外伤害。

2.举例说出应对危急情况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尝试模拟拨打急救报警电话,练习意外伤害的简单紧急处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预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识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

(一)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有关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害、残废或死亡,包括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中毒、烫伤等。意外伤害引发的伤残和死亡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大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意外伤害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青少年致伤残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大多数国家青少年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我国也不例外,意外伤害也是导致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罪魁祸首。

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受害者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有关。初中学生活动范围大,好奇心强,好冲动,办事不计后果的特点容易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性别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男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于女生。

除受害者本人的原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遭受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例如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火灾、触电和被动物咬伤等都与外部环境有关。而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则是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如家庭成员不和睦、亲子关系紧张均会导致青少年情绪低落,产生厌世,甚至自杀。学习压力过重、与老师关系紧张,恐惧考试失败等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预防意外伤害的原则

1.加强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各种意外伤害的特点、危害和预防方法,

提高防范意外伤害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等。

2.善于发现隐患。主动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例如,在车辆密集的马路上嬉戏打闹,互相追逐;在没有大人陪伴下,外出郊游;到非游泳区游泳;逗弄宠物等。

3.主动消除隐患。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对于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要设法消除,对于危险的行为要加以矫正。例如,远离车辆密集道路;不骑摩托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上学、放学要做到在人行道上按序通行,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靠公路右行。

(三)危急时刻,科学救助

1.冷静判断。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把精力集中在思考怎么解决和应对问题上面,想办法控制局面,而不是一味让负面情绪控制你。不要急于采取措施,冷静判断意外伤害的现场环境和伤员受伤的情况,这时不妨动作慢一点,想清楚,再行动,防止乱中出错,错上加错,不可收拾。根据事故的严重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合理应对,或向有关人员和机构紧急求救。对于仍处于危险境地之中的伤害现场,要尽快远离危险,避免更多意外伤害的发生。

2.呼救求援。根据《未成年人保》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面对意外伤害事件,在冷静判断之后,初中学生应该主动向成年人寻求支持,如大声喊“来人啊,救命啊”,从而获取周围人员的帮助;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求援。在拨打急救报警电话时,应尽量提供各种必要、有用的信息,以利于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迅速派出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拨打急救电话小提示

拨打急救电话求助,救护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呼救地点。报警求助电话,是争分夺秒的,最忌语无伦次。因此,报警者一定要保持镇定,抓紧时间把事情说清楚,无关的话不要讲。报警时,该怎样说才能做到清楚、准确呢?

当你拨通急救电话后,要把以下情况尽可能说清楚:

(1)伤员或病人的数量、年龄、人数、大概病情和打算前往的医院。

(2)拨打电话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

(3)伤员或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如建筑物和公交车站等,以便救护车寻找。

(4)伤员或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呕吐不止、大出血等。

(5)现场是否采取了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或者询问相关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

(6)电话接通后,如果由于紧张忘了自己该说什么,一定要清楚准确地回答电话接听者的问话。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7)在急救中心派出救护车之后,应安排人手在小区入口或路口迎接和引导救护车准确到达现场。

3.现场救护

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意外伤害事故现场之前,对于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伤员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对于大量出血的伤员设法止血;对于有骨折的伤员进行固定;对于没有心跳和呼吸者采取心肺复苏的办法进行急救。

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六次吹气,然后每分钟15~20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让溺水者仰卧,用拳头叩击心前区l—2次,用力要适当。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80—100次/分,深度3~4厘米(儿童为2~3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可先吹两口气,再进行30次心脏挤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