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三地理选修试卷
命题人:汪建辉 审题人:蒋洪涛
第Ⅰ卷 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阴影部分表示_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是_年元月1日17时的是
据广东天文学会预测:_年农历八月十八的浙江杭州钱塘江大潮,不仅比去年壮观,而且其壮观程度为廿一世纪以来之冠.据分析,钱塘江大潮除了气象(台风.暴雨)因素外,还与天文周期有关.由于月亮〝近地点〞具有8.8475年的周期,因此,钱塘江涌潮的强弱.潮峰的高低,具有9年的变化周期.根据这周期的变化,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涌潮,上一次极大值出现在1997年前后.据此回答2~3题.
2.钱塘江口位于( )点附近
A.30°E,30°N B.50°E,30°N
C.120°E,30°N D.90°W,30°N
3.以下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大潮的形成最为有利 B.河口的形状与大潮的成因无关
C.西北季风的盛行加剧了潮势 D.下一次极大值出现的时间可能在_年前后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我国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4~5题
4.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 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5.将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
建设节水型社会
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
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
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图1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申甲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玄武岩
7.最有利于图示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A.岩石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B.地面平坦
C.气候干燥
.①③④⑤⑥ D D.植被稀少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乡海拔3500米,年雨量约300毫米,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_年5月某科技公司捐赠计算机给该乡的黄羊川职业中学,通过因特网师生接触到各种外界信息及教学资源,学生还设计了网页,登载农民委托出售农特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财源.阅读材料回答8~9题.
8.中国西部偏远农村过去在农业产销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
①劳动力不足 ②市场信息封闭 ③交通不便 ④耕地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以学校作为地方电子商务中心行销农特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以校领乡〞,其产生的原因是
A.学校的空间面积较大 B.学校为农村人才所在地
C.学校的交通位置适中 D.学校师生薪资较低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图示区域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1.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
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2.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多,原因可能是
A.c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c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c点气温高,多对流雨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晨线的组合图〞,读后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中河段有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14.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A.南部非洲的草原一片葱绿
B.华北平原盐碱地中盐分向下运动
C.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图2为台风〝韦帕〞的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9月18日13时,台北市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6.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
B.台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
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风暴潮
读下图,回答17-20题
17.图中P为地的地形是: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海迹平原 D.高原
18.图中Q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自由水面 B.有自由水面
C.水流速度慢,污染后最难治理 D.位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
19.右图是①.②两地的河流水量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a b B.b c C.c d D.d b
20.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图中虚线表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回答21-23题.
21.有关甲地的正确说法是
A.年降水量多于400mm
B.年降水量少于400mm
C.位于祁连山地
D.可能是河套平原
22.甲地降水主要来自
A.西风带 B.西南季风 C.太平洋 D.东南季风
23.离甲地较近的灌溉农业区
A.有〝塞上江南〞之称 B.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谷子
C.有第二亚欧桥经过 D.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
24.〝逆水行舟,船靠岸边行;顺水行舟,船在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B.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C.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
水深方向增加
D.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减小
右图为120度经线的一段,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经线经过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C.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6.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平原面积广大 B.季风气候显著
C.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 D.都位于东部沿海
27.在我国,柑橘一般只能生长在亚热带中部和南部,但位于亚热带北部的苏州郊区也有柑橘种植.下列措施中对苏州郊区柑橘种植有且必要可行的是
A.种植于向阳坡 B.种植于背阳坡
C.种植于太湖边 D.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
28.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A.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读我国两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回答29-30题
29.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缺水的月份是
A.2月 B.9月 C.10月 D.11月
30.关于和地区水分盈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
B.受大峡谷暖湿气流影响时拉萨水分有盈余
C.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D.蒸发量越大,阿克苏水分亏损越多
把正确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综合题(80分)
三.非选择题(80分)
3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示概括自然环境容量的含义.
(2)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列举一例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3)③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别列举一例②阶段与④阶段的主导产业,并比较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何不同?
(5)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
3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根据图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M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从发挥地区优势来看,M城市今后可以发展的优势产业有哪些?
(2)如果图中所示水库的蓄水位保持在海拔900米,水库蓄水后的回水淹没的干流河段大约是__________米.在此修建该水库大坝可以带来哪些效益?
(3)下图是M城市3月21日北京时间13:00时某楼房HM的日影图,该楼房的影子MA正好指向正北方.请问该地区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该地(云贵高原)建水电站可能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如果该水库位于山西省(黄土高原),当地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河.b河流域采取了不同的植树造林模式(如图a,图b).判断能够产生更大环境效益的模式并叙述其理由.
33.读图11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_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34.读图16和1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若关联图17发生在图16中的A处,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关联图17发生在图16中的B处,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哪些?
(3)判断下列措施中,哪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不符合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_〞.
A.①地区退耕还草 ( )
B.②地E大力推广水稻种植 ( )
C.③地区积极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 )
D.④地区依靠科技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 )
E.⑤地区全面建设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 )
F.⑥地区建设商品粮棉基地 ( )
35.下列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本小题共11分)
(1):用以上材料可做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的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填运动形式的名称)的演示实验.
(2):实验步骤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胶合板的小孔应对着装热水的盆还是装冰的盆?为什么?
(4):实验可得出结论是什么?
(5):举出地理环境中这种运动形式的两个实例.
高三地理选修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A A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B A D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C CD CD AC
AC BD AC CD BC BC 综合题:
31.(共10分)
(1)自然环境依靠其自净能力,容纳和清除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最大限度.(2分)
(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增长;例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全球变暖.欧洲的酸雨.臭氧层破坏等.(2分)
(3) 变化: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水平逐步下降,环境质量稳步提高;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由观念走向实践;增加环保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2分)
(4)②阶段: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建立在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④阶段:微电子工业.生物工程等;知识和技术.(2分)
(5)与②阶段相符;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搞好生态建设,加强污染治理.(2分)
32.(共22分)
(1)自然资源(铝土矿.水能资源)的开发.(2分)铝矿开采.炼铝.铝产品加工.化工.旅游等.(2分)
(2)750米(2分) 环境效益: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轻下游洪水的危害,增加下游枯水期的流量(1分);调节库区局部地区的气候(1分)经济效益: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能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1分);还可以利用广阔的水域发展养殖,增加收入(1分).(还有灌溉.旅游等也可酌情给分)
(3)105°E.25°N(2分) 该地为石灰岩地区,不利于蓄水,可能会发生水库漏水的现象(2分);石灰岩地区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后,可能会发生诱发性地震,从而导致大坝坍塌的危险(2分)
(4)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涵养水原,防止水土流失(2分)图B的模式环境效益更大(2分),b河流域绿化带平行于等高线与坡面径流方面垂直,因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更大一些.(2分)
33.(共19分)
(1)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1分)
两者油气资源丰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1分)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1分)
(2)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地震,火山发生(2分)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2分)
(4)产量及排名下降(2分).马来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泰国和印尼,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加大,导致产量下降(2分)
(5)海洋运输(1分).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1分),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1分);橡胶运输时限要求不高(1分)
(6)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2分).常年受西北带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分)
34.(共18分)
(1)土地沙漠化(2分) 过度放牧(2分)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两点2分)
(2)水土流失(2分) 破坏植被等(2分) ①压缩农业用地 ②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 ③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任两点2分,合理即可)
(3)√ _ √ √ _ _
35.(共11分)
(1)大气(1分),热力环流(1分)
实验步骤:1).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1分)
2).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1分)
3).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1分)
(3)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2分)
(4)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2分)
(5)海陆风 山谷风 热岛效应(城市风)(任答两个)(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