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经济体科研人员的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编译
2016年11月5日
便利的流动性能拓宽科研人员学术资源的获取渠道,也能通过不同的科研氛围更好地激发他们去思考和发现问题。2015年12月,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体科研人员流动性研讨会上发表了由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与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高等学位办公室共同完成的《APEC经济体科研人员流动性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APEC成员国科研人员的流动性特点,指出了科研人员的流动对促进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益处,总结了促进科研人员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这一报告做简要介绍。
一、高技术移民比重明显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在APEC经济体各国中,高技术移民一般按照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来定义,高等学历人口的移民数据可以为研究科研人员的流动性提供些参考。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平均人口移民比例为2.4%,而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口中移民的比例则为5.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高技术人才移民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见图1)。
1
图1 高等学历人口对外移民人口比例(APEC,2010)
注:蓝色—高等学历人口;橙色—高等学历女性人口。国家或地区自左至右: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中国、新西兰、菲律宾、智力、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秘鲁、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美国。
二、联合署名作者的比例不断提高
研究论文的合著情况可以作为衡量科研人员流动性的一个有效指标。例如,2014年中国地区发表的研究论文中66%来自国际合作的成果,合作的论文引用率也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图2显示了全球五大地区发表的研究论文合著情况。其中太平洋地区论文署名的比例自2004年超越拉丁美洲地区以来一直处于最高,而亚洲地区的论文署名比例最低。整体而言,全球科研成果合作发表的情况呈增长趋势。
2
图2 研究论文署名比例按地区分布情况
注:深蓝色—太平洋地区,淡蓝色—西欧地区,黄色—拉美地区,红色—北美地区,绿色—亚洲地区
图3进一步显示了5个APEC经济体主要国家1996—2014年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署名情况。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美国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情况,其中加拿大在此期间一直保持着最高比例,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位居第2名。与此同时,中国在2004—2014年期间的合著论文比例出现了下降,虽然2006年后重新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2014年的比例(17.6%)仅略高于2004年数据(17.4%)。
3
图例:深蓝色—加拿大、橙色—澳大利亚、绿色—美国、红色—日本、淡蓝色—中国
图3 APEC经济体国家研究论文署名比例分布情况
三、APEC经济体各国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差异较大 以2010年为例,APEC经济体国家或地区有超过10%的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移民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6个,包括文莱、中国、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越南。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科学家中超过60%有过海外工作经历,超过40%移民自其他国家。在日本,近40%的科学家有过海外工作经历,但仅有5%有移民背景。在美国,近19.2%的科学家有过海外工作经历,但近40%的科学家来自其他国家。留学生方面,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招收的研究生中约有1/3来自海外。
报告还收集了一些有关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流动性的专题研究。例如,一项研究考察了全球16个国家在生物、化学、材料、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其中包括4个APEC经济体国家的数据(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美国)。表1显示了各国科研人员中移民背景人口比例(第1栏)、目前在海外工作的科研人员比例(第2栏)、有海外经历的科研人员比例(第3栏)以及流动科研人员的归国比例(第4栏)。其中,日本的科研人员流动模式与其他三国形成了较大差异。
表1 科研人员流动性比例
注:自上而下APEC经济体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
4
2013年,欧盟委员会曾发表《欧盟科研人员流动性与职业路径报告》,调查了10000名目前在欧盟工作的科研人员、4000名在欧盟以外45个国家和地区工作的科研人员(包括8个APEC经济体国家)。图4展示了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
图4 2013年欧盟委员会研究的主要发现
图例自上而下:STEM学科流动科研人员;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流动科研人员;医学与农业科学领域流动科研人员;女性流动科研人员;男性流动科研人员;从未流动过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更换雇主的流动;10年前有过3个月以上流动经历的科研人员;近10年有过3个月以内流动经历的科研人员;近10年有过3个月以上流动经历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流动状态的科研人员;在攻读博士期间有过3个月以上流动经历的研究生;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四、促使科研人员增加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报告对科研人员流动性的跟踪和研究表明,科研人员流动不仅有益于个人科研事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派出国和派入国带来了益处。科研人员在国际间科研合作中的流动对于提高APEC经济体的研究质量、创新研究能力与影响力发挥着核心作用。
5
研究显示,科研人员的流动时间越长,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意愿和可能性越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流动不断增多,为塑造未来高技术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总结了4个促使科研人员增加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全球化及其带来的研究与创新的界组织形式。全球科研人员的知识产出越来越多,超越了国家的界限,为全球知识库做出了贡献。2.研究基础设施投资巨大,需要研究机构组织联合投入,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3.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使学生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在本科阶段就有过海外交流经历的科研人员更有意愿在科研生涯中增加流动性。4.很多经济体都从依赖初级产品、工业与服务业转向知识经济,这种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将导致高技术知识人才的短缺。
此外,科研人员的地区分布和创新能力不平衡是促使人员流动的主要动力。造成不平衡的因素众多,包括:新兴经济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吸引力、的因素、一些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明显高于另一些国家等。在APEC环境下,各国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提高科研的协作力度,以帮助APEC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技术合作的目标。为此,研究呼吁APEC经济体各国应加深彼此的经验分享,推动更多的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同时研究也呼吁区域组织、研究机构等通过手段、行动计划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增加流动。
联系人:高晓巍
电子邮箱:gaoxiaowei@cast.org.cn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