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但氧化铜没有除去,还把需要的物质除去了,选项A不正确;
B、通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钙,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虽然把碳酸钠除去了,但是带入氢氧化钠这种新的杂质,选项C错误;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蒸汽通过浓硫酸后会被浓硫酸吸收,选项D正确。故选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aCO3(CaO) H2O(植物油) CuO(铜粉) KC1(KC1O3) 试剂 无 洗涤剂 足量氧气 二氧化锰 操作方法 高温 振荡、搅拌 灼烧 加热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B.B
C.C
D.D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振荡、搅拌后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错误;
C、铜粉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硫酸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C KCl(K2CO3)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D CaO(CaCO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硫酸过量引进新杂质,选项A不正确;
B、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选项B不正确; C、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盐酸有剩余,但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挥发,从而得到氯化钾,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钙被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C。
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A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二氧化锰(氯化钾) 氯化钠(碳酸钠)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除杂试剂或方法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点燃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B
C.C
D.D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NaOH溶液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CaCO3) 加水、过滤、蒸发 D HNO3溶液(HCl) 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原则上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使用氢氧化钠不仅除不去一氧化碳,反而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所以A不正确;
B、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氮气不会,所以能将氧气除掉,故B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后再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将滤液蒸发即可得氯化钙,故C正确;
D、中混有盐酸,使用的银溶液只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和,再经过滤操作除去氯化银沉淀即可得,故D正确, 故选A.
6.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的除杂试剂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物质 Fe粉末(Fe2O3) FeCl2溶液(CuCl2溶液) 除杂试剂 足量的盐酸 足量锌粒
C D Na2SO4(CuSO4)溶液 CuSO4溶液 (H2SO4) 过量NaOH溶液 足量的氧化铜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Fe粉末中混有Fe2O3,加入足量的盐酸,稀盐酸不仅与氧化铁反应,还与铁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中的不减原则(原物质质量不减少),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FeCl2溶液中混有CuCl2溶液,加入足量锌粒,锌不仅与氯化铜反应,还与氯化亚铁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中的不减原则(原物质质量不减少),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Na2SO4溶液中混有CuSO4,加入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只与硫酸铜反应,不与硫酸钠反应,但因氢氧化钠过量,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中的不增原则(不引入新杂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中混有 H2SO4,加入足量的氧化铜,氧化铜与H2SO4生成硫酸铜和水,没有引入新杂质,而且原物质质量也增加,过量的氧化铜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除杂的考查,把握除杂的原则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明确除杂与鉴别的区别。
B.B
C.C
D.D
7.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用过量的稀盐酸 B.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C.鉴别稀盐酸、NaCl和KOH三种无色溶液:选用酚酞溶液
D.除去O2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和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过量的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是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利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能够分别吸收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CaO O2 C FeCl2溶液 杂质 CaCO3 CO2 CuO CuCl2 除杂试剂或方法 高温煅烧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O2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最终得到碳,不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B.B
C.C
D.D
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A B C D 除去CaCO3中的KCl 除去ZnSO4溶液中的H2SO4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实验方案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足量氧化铁粉末,过滤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将气体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A.A 【答案】A
B.B
C.C
D.D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除去碳酸钙中的氯化钾,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故A正确;
B、硫酸能与足量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可除去氢氧化镁,但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又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C不正确;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有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NaCl溶液(Na2CO3) KNO3(NaCl) N2(O2) 稀硫酸(稀盐酸) 试剂 Ca(OH)2溶液 H2O 足量铜粉 适量氯化钡溶液 操作方法 过滤 蒸发、过滤 加热 过滤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B.B
C.C
D.D
除杂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 【详解】
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入Ca(OH)2溶液,发生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虽然能除去Na2CO3,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选项A错误;
B、除去KNO3中的NaCl,应根据它们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来加以分离,由于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应先加水溶解,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再过滤,选项B错误;
C、除去N2中的O2,将气体通过足量铜粉,加热,发生反应:2Cu+ O2净的氮气,选项C正确;
D、除去稀硫酸中的稀盐酸,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除去了稀硫酸,选项D错误。故选C。
Δ2CuO,得到纯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CO2 (H2O) H2 (CO) NaCl溶液(NaOH) KNO3固体(NaCl)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通入生石灰 通入灼热氧化铜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烘干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氢气、CO均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NaOH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正确。故选D。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A B C D H2、CO气体 NH4NO3和NaOH固体 KNO3(CuSO4)溶液 CaCl2(NaCl)溶液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区分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鉴别 取样,加水溶解 除杂 加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分离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区分氢气和一氧化碳,用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来区分,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氢气,没有的是一氧化碳,A正确;
B、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取样,加水溶解,如果溶液温度下降的是NH4NO3,溶液温度上升的是NaOH,B正确;
C、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过量的Ba(OH)2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把沉淀除去,但引进过量的氢氧化钡,C错误; D、分离CaCl2(NaCl)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把碳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使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D正确。故选C。
B.B
C.C
D.D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l)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_g; (2) 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若所取样
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有”、“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g 0.3g 4.2% 没有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l)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图可知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2.2g;
(2) 设4.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OH2+CO2=CaCO3+H2O 7444100x2.2gy7444100==x2.2gy
x=3.7gy=5g
14.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请写出过程):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 (2)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答案】(1)佝偻病(2)0.5g(3)18.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1)缺钙老年人会引起骨质疏松、青少年会患佝偻病.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40g﹣55.6g=4.4g 设20片该药剂中含CaCO3的质量为x,40g盐酸中含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4.4g
100/44 =x/4.4g 100/73 y/4.4g x=10g y=7.3g
(2)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10g÷20片=0.5g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g/40g×100%=18.3% 答:略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5.化学兴趣小组欲用如图某胃药标签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取20片该药片研碎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药品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共消耗稀盐酸25g,待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30.6g. 请计算:
(1)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是0.1%)
【答案】(1)8.4%;(2)20.2% 【解析】
(1)每片0.5g,20片该药剂的质量为0.5g×20=10g.
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g+25g-30.6g =4.4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58.5 x 4.4g y 84/x=44/4.4g x=8.4g 117/y=44/4.4g y=5.85g
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g/10g×100%=84%.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8.4g+25g﹣4.4g=29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g÷29g×100%≈20.2% 答: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6.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克.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_.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
【答案】盐 2.65 1.1 HCl、CaCl2 30g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属于盐。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g26.5%=2.65g。 (3)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104 2.65g104= 2.65gxx=1.1g
故a点的数值是1.1。
(4)由图象可知: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化学式为HCl、CaCl2。 (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xCaCl2+Na2CO3=2NaCl+CaCO3106100
y106100= y5gy=5.3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5.3g26.5%=20g b点质量应标20g+10g=30g
5g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测定:取稀硫酸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2%的氢氧化钡溶液并振荡,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滴加Ba(OH)2溶液50g时,烧杯内溶液的pH_____7(填“>”“<”或“=”)
(2)求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答题过程)。_____。
(3)滴加Ba(OH)2溶液至150g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 3.92% 195.34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参加反应的Ba(OH)2质量共有3.42%×100g=3.42g。当滴加Ba(OH)2溶液50g时,此时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的pH<7。故填:<
(2)解: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y。
H2SO49850xg+BaOH21713.42g==BaSO4+2H2O233y
98171233= 50xg3.42gyx3.92%;y4.66g;故填:3.92%
(3)滴加Ba(OH)2溶液至150 g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的求法是,先看往烧杯中加入了多少物质,再看以什么形式从溶液中出来。共加入了150g+50g=200g;由(2)可知有4.66g硫酸钡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出来,故200g-4.66g=195.34g;故填:195.34g 【点睛】
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18.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1)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答案】90.5% 10.22g 【解析】
(1)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即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2)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 2NaOH=Mg(OH) 2↓+2NaCl 95 58 117 x 0.58g y
9558117 x0.58gyx=0.95g 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0.95g=9.05g 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9.05g ×100%=90.5% 10g(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0.95g+1.17g=10.22g 答:(1)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90.5%;(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22g。
19.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计算: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答案】84.1% 5.7% 【解析】 【分析】 【详解】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8g÷分数为10.6g÷12.6g×100%≈84.1%;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10.6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 10.6gxy1067344== 10.6gxy
x=7.3g
y=4.4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37g+4.4g-12.6g)×100%≈5.7%
20.元明粉(Na2SO4)常用于配制印染织物的促染剂,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在3%-5%范围。 (1)元明粉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2)配制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促染剂,需要_____mL(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g。(已知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密度为1.2g/cm3)
(3)将某促染剂逐滴滴入100g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质量为8g。而氯化钡是由木炭在高温下还原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得到BaS,向其中再加入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得到的。
①写出硫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通过滤渣质量计算需要这种含杂质20%的重晶石_____g。 【答案】23:16 166.7 800 BaS+2HCl=BaCl2+H2S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Na2SO4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3:16;故填:23:16; (2)设需20%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x:
x20%=1000g4%x=200g
m200g3V==166.7cm=166.7mL3ρ1.2g/cm所需水的质量=1000g-200g=800g。
答:需20%的硫酸钠溶液166.7mL,需水800g;
(3)①氯化钡是由硫化钡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得,所以硫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硫化氢气体,方程式为:BaS+2HCl=BaCl2+H2S; ②设100g氯化钡溶液中含氯化钡质量为y:
BaCl2Na2SO4208x208x=2338g=BaSO42NaCl2338g
BaS+2HCl=BaCl2+H2S169169x208208x
2C+BaSO4233233169x208169高温BaS+2CO2169169x208
综合以上可以计算出重金石中硫酸钡质量为:
2331692088g233=8g
208169需要含杂质20%的重晶石的质量为:
8g=10g 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