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国海洋大学

关于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意见

为了强化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适应学科、本科专业、研究生学位点的快速发展,满足教学需要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需求,改善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实验支撑条件,学校决定结合教学评估迎评建设和校区调整工作,在前一阶段若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教学实验室进行梳理,集中力量进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合理调配资源,保障教学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

现阶段教学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轮建设,系统构建满足本科实践教学需求的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构建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实验平台。教学实验室建设,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互补,共同构筑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功能完善、体系优化的实验室系统。

二、建设管理

(一)院系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各实验室建设方案,并作为项目承建单位,负责规划实施,承担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各院系制定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负责组织规划论证和实施,承担实验室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建设经费管理工作。

(三)规划实施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各院系总体规划的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各具体实验室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为各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及相关教师。

(四)教学实验室依托院系建设、管理和运行,学校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及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的需要统一规划布局和资金投入。

三、建设布局

(一)学科布局

教学实验室建设,在力求实现各学科硬件支撑能力普遍提高的原则下,不同学科专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重点及建设步骤。

1、对于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师资力量较强、实验条件较好、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时间较长、科学研究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成熟稳定的优势学科,整体优化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面向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公共需要拓展功能,建设完善的本科实践教学平台,适当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

2、对于一般学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以满足本科实践教学需求为目标,建设布局合理、设置科学的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在场馆规划、环境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选型、台件数确定等方面适当兼顾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

3、对于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师资力量较弱、实验条件较差、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时间较短、科学研究尚未形成规模和优势、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处于形成中的弱势学科,以满足本科实践教学需要为建设方向,按从公共需求到专门需求、从基础层次到专业层次、从基本条件到较高条件的顺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逐步构建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4、对于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实验条件较差,但师资、本科专业、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富有成效、科学研究初露规模和优势、学科和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年轻学科,学校将予以强化建设,扶持其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二)院系规划

1、各院系应综合分析本单位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学位点建设状况、科学研究开展状况、现有师资及实验资源条件,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程度,合理确定建设和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2、各院系应根据本单位学科分布及性质、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学位点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研究领域及方向,科学设计实验室体系结构,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符合学科内在联系、符合实验室二级管理原则的实验室体系。

3、院系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除考虑满足本单位内部及计划内工作需要外,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拓展实验室功能,面向其它院系开设实验课程,面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并为面向其它学科和社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服务创造条件,实现

资源共享。

(三)实验室设置原则

教学实验室体系由院系设计,设置实验室应遵循如下原则: 1、功能划分原则

实验室及其分室设置应遵循学科的自然属性和实验室运行服务的社会属性,按学科性质、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决定的功能进行设置。

2、工作量饱满原则

实验室应具有饱满的教学、科学研究工作任务和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 3、仪器设备共管原则

用途相同、相近或指向同类功能的仪器设备,如量较大,应集中管理,建立分室。 4、中心化原则

教学实验室设置,应在便于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集成化建设和管理,设置规模较大、功能全面的中心化实验室。

四、建设原则

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定及实施,应遵循如下原则:

1、基础优先原则

制定及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应遵循基本条件建设优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教学优先的原则,优先保证基础条件的建设。

2、实验科学优先原则

规划实施过程中,实验科学、应用科学学科的实验室优先予以建设。 3、协调发展原则

实验室建设,除需进行仪器设备配备、环境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外,还应制定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课程建设等的规划并同步进行建设。

4、整体建设原则

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系统建设、先面后点原则,力求院系实验支撑条件的整体改善,构建院系实验平台及学科实验体系,在此前提下再进行单元实验室的规格提升性建设。

5、教学改革原则

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应制定实验教学改革计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把科学研究过程及成果、科技前沿及生产应用性的内容、新技术等及时引进实验教学,设计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6、分步实施原则

学校根据院系制定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年度经费预算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院系、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及建设顺序,分步组织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

五、建设程序

(一)院系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各院系以院系为单位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实验室体系结构设计、个体实验室建设方案等内容。

1、实验室体系结构设计

实验室体系结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院系学科布局、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学位点设置状况、科学研究领域及方向、师资状况、实验室设置及运行状况等基本情况描述;

(2)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开展情况及实验支撑条件评价; (3)学科、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发展方向、建设思路和指导思想论述;

(4)实验室体系结构表、建设目标、各实验室功能及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述;

(5)各实验室经费预算、建设顺序及时间安排;

(6)实验室管理改革、运行机制改革计划,实验室日常管理及运行规划; (7)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实验室建设方案

个体实验室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对于需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建和扩容的实验室,需对目前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师资队伍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并对其本科及研究生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开展状况、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和评价;

(2)实验室功能、建设目标及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

(3)教学改革方案、实验课程建设方案及开设计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开展计划;

(4)经费预算、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房舍安排及环境设施建设计划; (5)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教师安排,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6)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计划,实验室日常管理及运行规划; (7)实验室建设进度安排。 (二)初审及论证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受理实验室建设规划并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经专家论证通过的实验室,需根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查意见和专家论证意见对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修改。

(三)复审及审批

经院系修改完善并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查通过的实验室建设规划,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提请主管校长审批,批准规划并确定年度建设项目及投资经费金额。

(四)立项建设

经主管校长批准建设的实验室,学校为其立项、分配经费指标并下达建设任务。院系作为建设单位,负责规划实施及年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要负责组织设备采购及环境建设,负责经费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

(五)监督检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以书面报告、实地检查等方式,对规划实施及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和纠正。

(六)建成验收

实验室建设完成后,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评价实验室建设情况,形成验收意见,并提出后续建设、实验室管理及运行建议。

(七)实验室设置

通过专家验收的实验室,由学校正式发文设置实验室及聘任实验室主任。 (八)效益评估

实验室运行一定时间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运行效益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为学校及院系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深化实验室管理和运行

机制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六、本意见从2006年教学实验室建设始实施,本意见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