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430期
2017年第16期(6月 上)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的安全特性研究
周竹叶
(贵州省铜仁高速公路管理处,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
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的安全问题,首先从整体角度论述养护施工区的安全特征,然后在明确养护施工区危险因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及相关统计结果,对养护施工区事故发生概率影响因素及不同事故类型对应的防控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性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B
0 引言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作业安全影响整个公路的通行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在交通量日益增多的时期,其对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征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10万人左右,致死率可以达到30%。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养护需要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公路交通流与复杂的施工环境决定了养护作业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和行车道邻近的车道中进行养护施工,大型施工机械、作业设备等的移动和转场会对现场的施工安全组织造成极大影响,容易产生道路拥堵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引发交通意外。
就目前来看,国内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施工区的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在养护施工区产生的交通事故具备如下特征:车辆追尾是主要事故类型、车辆行驶中容易和原车道脱离、多车辆以特定的角度产生碰撞、施工区中行驶车辆和施工设备产生碰撞、脱离原车道的车辆与施工现场标志等设施发生碰撞、车辆未能按照规定进行转向而产生事故、车辆撞伤现场施工人员、同向车辆发生刮擦与碰撞。
1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征分析
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进程中,养护施工区是非常重要的,在确保各类养护设施与现场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的路面养护作业。对于养护施工区而言,其主要是指集施工、养护与改造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养护施工区通常需要设立标志标线、渠化构造、障碍设施与路面表现,同时根据施工要求配置相应施工车辆。在开展路面养护工作时,一般要临时封闭一条或多条行车道,在确保养护工作正常执行的同时,施工区作业必然会对既有车辆运行造成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堵塞现象加剧、道路实际通行能力降低、车辆燃油耗量增大、尾气排放量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升高时,在这些影响中,由施工区作业带来的交通延误现象最为严重,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1]。
某高速公路施工养护资料如表1所示,根据表1数据可得:伴随公路实际通车时间的不断延长,路面损坏程度增大,占用车道实施养护作业的时间被迫延长,车道养护已变成该公路养护主要形式。
表1 某高速公路施工养护资料
年份20152016增长率
养护长度(km)13439460+605%
占一条车道(km)752511658+55%
占两条车道(km)42575622+32%
占半幅车道(km)96597166-26%
2 养护施工区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为提升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性与行车效率,需对施工区实际通行水平、交通效率、安全性与交通优化等实施深入分析。此外还要从大幅提升交通效率方面入手,对施工区组织安排和布置等进行优化。
养护施工过程中,施工区会对道路交通流造成干扰,在两个区域的分界面上容易产生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为车辆纵向冲突,如追尾等;其二为车辆横向冲突。在养护施工区中,由于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突发性与随机性,所以其环境特性方面的要求逐渐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Hargroves等侧重探讨施工区中产生的各类事故,经过多年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养护施工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占总事故死亡人数1.5%的结论,同时还对事故发生主要时段、路面现状、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事故的因素包括:交通管理混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车辆超载超速现象普遍、饮酒或醉酒驾驶等。据统计,82%的事故是由于车辆驾驶人操作不当导致、11.4%的事故是由于超速行驶导致,而在施工区中发生的追尾事故中,约有40%是由于车流速度缓慢造成的[2]。
在此之后,我国东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对高速公路的养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而伤亡的总人数在
收稿日期:2017-01-4
作者简介:周竹叶(1986—),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48护施工区交通特点进行了研究,划分出施工区主要控制范围,明确不同控制范围的基本职能与特性。在做好交通调查的前提下,对施工区的超车道实际分布、车速分布、空间分布以及车道的占有率等进行了研究。布设安全设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现场养护人员自身安全提供保障,为切实提升施工区安全程度,强化安全意识与防控意识,我国交通部针对一部分安全设施给出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如《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以及《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GA 182-1998)等[3]
。
3 养护施工区交通事故概率研究与对策
国内某公路养护公司针对36处养护路段实施调研和统计,重点研究养护施工区的事故发生特性,以此明确事故内在规律与有效的防控对策。表2、3分别为模型1与模型2的交通事故统计结果。
表2 模型1事故统计结果参数类型评价结果e
交通量(万辆·d-1
)
12.700.07工期(d)1.110.10施工总长(km)
0.670.05事故性质(直接死亡为1,受伤为0)-0.510.09施工区性质(常规施工区为1,准备区为0)
0.200.15常数
-17.770.90a
0.18
0.03
表3 模型2事故统计结果参数类型评价结果e
交通量(万辆·d-1)
4.310.19工期(d)0.990.39施工总长(km)
0.630.13事故性质(直接死亡为1,受伤为0)-0.510.09施工区性质(常规施工区为1,准备区为0)
0.200.15常数
-17.502.90a
0.24
0.07
表2、3中的a表示和泊松分布相比,二次型分布具有更好拟合性,二次型分布的表示形式为:
Y=x112.66·x21.11·x30.67·exp(-0.51x4)·exp(0.20x5)·exp
(-17.77) (1)
针对模型2统计结果,也可得出相应的二次型分布形式:
Y=x14.31
·x20.99·x30.63
·exp(-0.51x4)·exp(0.20x5)·exp(-17.50) (2)
在施工区中产生的交通事故概率如果和工期、施工总长、交通流量为正比关系,则概率和对数值完全相等,比如工期增大1%,则会使概率增加1%;而交通量增大1%,会使概率增加10%,这一特征对实际交通量相对较大的公路有重要作用,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施工组织管理[4]。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分别对养护施工区的不同事故类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型,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追尾。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车速、车道临时封闭,在夜间施工时机械设备应开启指示灯。
(2)车辆行驶中和原车道脱离。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做好车速。
(3)多车辆以特定的角度产生碰撞。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入先进管理系统,对线路的尺寸进行科学设计。
(4)施工区中行驶车辆和施工设备产生碰撞。做好车速,布置必要的路标对现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保护,设计车道渐变区,合理布置警戒标志。
(5)车辆撞伤现场施工人员。积极使用先进的交通和施工管理系统,优化标志技术,做好车速,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设施。
强化养护区施工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配置统一安全防护工具,如橙红色套装、安全帽等。养护工作人员要使用专车进行接送,施工人员不能在现场随意活动,对于那些特殊路段,在开始施工前要安排专人进行勘察。
另外,在陡坡、高路堤等路段进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防滑措施避免上方岩块滑落造成人员伤亡。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而言,其路面坑槽处理需要尽量在当天内完成,如果工期较为紧迫,不能如期完成,则要对养护施工区进行重新布置。
在高速公路中的养护施工区中,施工作业一般是在不对交通进行封闭的条件下实施的,高速公路较大的交通流量与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决定了养护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此外由于养护施工需要占用一条或多条车道,容易造成车辆拥堵等现象,如果现场标志与安全设施等放置不合理或车辆驾驶人没有提高警惕,极易产生交通事故。公路养护作业是面对大交通量局势下的快速行车环境,在开展养护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良好的安全与时间意识,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以便尽早恢复通车。
4 总结
(1)高速公路是快速、封闭的行车通道,设计时速较高,养护施工必须遵循规范的操作规程,按规定划分安全管制范围,但针对已经完成改扩建的公路,安全标志的设置和拆除、安全作业范围的划分以及人员管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2)养护施工区是集建设、维修与养护等活动为一体的施工区域,为确保施工区作业不会对其他道路正常行车造成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布置信号标志、护栏与渠化标志等。
(3)通过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事故概率的统计分析,明确事故内在规律与防控对策。此外,基于二次型分布特性,可得出事故概率和交通量、工期及施工总长等因素有关。最后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给出合理可行的预防对策。
(下转第51页)
49交通世界TRANSPOWORLD在碾压过程中,横向压实通常采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从跨缝开始到新铺的层面依次进行压实,以有效处理裂缝问题并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
格检测和控制前期材料的使用,实时监督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对工程方案和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比对,才能及时对各个环节的施工项目进行指导和纠正。由此可见,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发挥质量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其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通过专业的工作技能来对每一项工作加以落实并对一系列工作做好记录。同时,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文件,对具体施工情况加以深入了解,以保证整个沥青路面质量有效提升。3.5 沥青路面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应注意的事项有:①沥青路面的基层,在正式使用前应当对下层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则不能对沥青面层进行铺筑。②高程控制的有效落实,以对基层的强度和厚度加以确保。③沥青路面的放样和测量,其需要通过样桩的方式,对混合料松铺的厚度进行确认,以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
3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的策略研究
3.1 施工材料质量的有效保证
施工材料对整个建筑工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所以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过有效检测来严格选择。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需求采购和管理原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材料的性价比来进行综合考虑,以对施工的整体成本加以控制。施工材料的类型、单位和数量都必须按照工程设计采购,需要厂商提供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当材料在实际运用到工程前,应当先对其进行抽样检查,以避免由于材料问题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当原材料到达施工所在地时,必须对其进行妥善保管,避免其性能受到破坏。3.2 严格检查施工所需设备
施工设备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顺利完成的主要工具,必须对其设备进行相关检查,确保其最佳性能,以保证能满足沥青路面施工工程需要。首先,每台使用设备都应当有详细的检查记录和维修记录,如果发现设备中有配件磨损较大的情况,必须将其加以替换,确保机械保养能在施工前有效完成。其次,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沥青路面工程的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3.3 合理调制沥青材料的比例
基于施工材料的实际情况,其调制工作应当在施工前进行,将沥青的温度按照实际施工需求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其能符合最佳使用效果。在对材料进行调制时,应当有专门人员对整个工程进行记录,以为后期开展的工作留下参考作用。另外,调制比例可以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来加以判断和调制,保证最终比例能够符合实际工程所需。
3.4 质量管理和评估的有效执行
沥青路面质量管理能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所以应该严
4 结语
总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想要保障沥青路面的质量,必须要有系统性的观点,因为其过程相对复杂,对技术标准提出有更高要求,需要对每个施工环节加以严格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确保路桥施工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同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和施工要求等执行,需要确保施工所需的材料质量,通过对设备的严格检验和严谨的施工质量管理等多种途径,才能真正确保沥青路面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振强. 市政路桥施工常见质量问题浅析[J]. 科技与创
新,2015(14):66.
[2] 甘红梅. 路桥施工出现的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分析
[J]. 科学与财富,2016(Z1):165.
[3] 吕绍煌. 关于路桥施工中出现的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
因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175.
(编辑:钱宇宁)
(上接第49页)
参考文献:
[1] 于英,王敏,金明新,等.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
性的研究[J]. 中外公路,2015,10(6):186-1.[2] 杨传鲁.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性[J]. 交通世界,
2016,11(12):32-33.
[3] 汪洋.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性的研究[J]. 河南科
技,2015,10(21):96-97.
[4] 古丽米娜·吐尔逊.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的安全问题研究
[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0(6):129-131.
(编辑:钱宇宁)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