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溶解氧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前言
目前,我国很多河流存在较严重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问题,河水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和去除技术成为河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1]。悬浮载体SBR复合工艺是在传统的SBR反应器中投加悬浮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形成悬浮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复合微生物体系。目前对于悬浮载体SBR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对于污染河水的处理研究较少。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到好氧、厌氧微生物比例,从而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效率。因此,在一个涉及硝化反硝化系统中,控制适合的DO浓度极为重要。本文通过控制好氧阶段DO浓度,考察DO对悬浮载体SBR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
1.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与运行条件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反应器,总容积为10L,运行过程液体容积为6L,反应器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头,采用空压机供气,气体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量,用叶轮搅拌以提高固液混合程度。反应器内投加塑料多面空心球,构成悬浮载体SBR工艺,载体填充体积占反应器内液体体积的20%。
载体挂膜结束后开始试验,采用间歇式运行模式,瞬时进水,一个运行周期为12h,每个周期缺氧搅拌2h,曝气搅拌6h,再缺氧搅拌3h,沉淀排水1h,每周期换水量为3L,每天运行两个周期。反应器初始C/N为4.8,通过气体转子流量计控制好氧阶段溶解氧分别为1mg/L,2 mg/L,4 mg/L,考察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反应器氨氮和总氮去除情况。
1.2接种污泥
接种污泥取自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反应器接种污泥后,进行好氧挂膜培养,经过30天运行生物膜培养成熟,正式开始试验。试验过程中定期排泥,以保持反应器悬浮态活性污泥浓度为3g/L。
1.3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用自来水配制,模拟污染河水水质。自来水中加入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配制后水质为:化学需氧量 120 mg/L;氨氮 25 mg/ L;总氮30 mg/ L,pH 7。
1.4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钾比色法;总氮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亚硝氮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硝态氮采用酚二磺酸紫外分光光度法;MLSS和MLVSS采用恒量烘干法。
污泥的亚硝化活性以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污泥的氨氮降解量表示,测定方法为取出污泥漂洗后装入2L烧杯中,将预曝气的基质溶液装入烧杯,持续曝气,定时测定氨氮含量。反应开始时氨氮浓度为100mg/L,反应过程污泥浓度为0.5g/L,pH维持在7左右。
污泥的硝化活性以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污泥的亚硝氮降解量表示,测定方法为取出污泥漂洗后装入2L烧杯,将预曝气的基质溶液装入烧杯,持续曝气,定时测定亚硝氮含量。反应开始时亚硝氮的浓度为30mg/L,反应过程污泥浓度为0.5g/L,pH维持在7左右。
污泥的反硝化活性采用缺氧环境下硝态氮的比污泥降解速率表征,测定方法为将污泥置于密闭摇瓶,将所用基质溶液装入摇瓶,定时取样测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斜率即其降解速率。硝态氮初始浓度100mg/L,反应过程污泥浓度控制在1g/L,pH维持在7左右。
2.结果与讨论 2.1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表2-1为不同初始溶解氧条件下反应器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结果比较。 好氧段DO由1提高到2时,反应器氨氮去除率显著提高,由47提高到99,DO提高到4时,反应器氨氮去除率达到100,反应器达到完全硝化。
2.3污泥活性研究 2.3.1亚硝化活性
在好氧阶段控制不同的DO条件下,污泥的亚硝化活性不同。DO由1提高到4,反应器中的悬浮相和附着相污泥的亚硝化活性均呈增大趋势。DO的增大
为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悬浮相污泥的硝化活性。同时,DO的增加,增强了混合液中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渗透作用,进而提高了附着相污泥的亚硝化活性。
2.3.2硝化活性
在好氧阶段控制DO为2条件下,反應器中的悬浮相污泥和附着相污泥的硝化活性均为最大。不同于DO对两相污泥亚硝化活性的影响,虽然好氧环境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但在 DO2升至4时,悬浮相和附着相污泥的硝化活性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在DO为2时最适合微生物生长。
2.3.3反硝化活性
在DO由1升至4时,反应器中的悬浮相污泥反硝化活性显著下降,而附着相污泥无明显变化。悬浮相污泥反硝化活性下降了3.9,而附着相污泥仅下降了0.7。DO浓度上升,反硝化活性下降,而附着相污泥反硝化活性没有因DO浓度的提高而受太大影响,这是由于生物膜内部依然存在着有效缺氧区,虽然混合液中DO浓度较高,反硝化菌的生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3结论
(1)在DO为4mg/L时,反应器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100%。 (2)在DO为2mg/L时,反应器总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50%。 (3)DO由1mg/L提高到4mg/L,反应器中的悬浮相和附着相污泥的亚硝化活性均增大;硝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DO为2mg/L时均达到最大值;反应器中的悬浮相污泥反硝化活性显著下降,而附着相污泥则无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荣宏伟等.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 [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2, 18(5), 53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