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反思,不属于艺术美的范围

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反思,不属于艺术美的范围

来源:宝玛科技网
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反思,不属于艺术美的范围

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反思,不属于艺术美的范围。真正的艺术之美应该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没有了这个基础,所谓“三昧”(玄妙境界)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我们都知道在北宋时期形成的中国画特点,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但从宋代到明清乃至当代,我们欣赏古画大多局限在文字上去理解它,看图片时几乎全是依靠脑子里已经存在的印象来想像。其结果是,很少有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世间万物的体会与感悟,而缺乏精神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因此产生了许多“假大空”式的文艺复兴及其以后的抽象派绘画作品。当然这并非否定艺术创造者本身的能力或素质问题,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所选择的创作方法脱离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因而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因为主客观关系错位的前提下,艺术必然呈现虚无缥缈的状态,更谈不上给予人心灵深处的震撼。如果用主客关系辩证的观点进行考量,那么,纯粹依赖主观性的“灵魂”创造,将导致内容的贫乏、思想的苍白。一般说来,只有富含哲学意味的画面才最终需要依托理性思维加以引申。在这些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的用思辨引领创作路线,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时候某些艺术表现形式仅凭主观臆断便会被误读,其结果势必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既然艺术创造活动归纳起来讲究灵感,如果想要超越技巧使作品尽善尽美,我觉得应该首先避免对灵感本身的过度崇拜,追求直觉往往比较适合;其次在理性的引导下捕捉灵感,当遇见创作契机时不妨放开手脚,让想象力随着激情澎湃地飞舞,相信每一幅杰作均

- 1 -

由灵感的挥洒催生;再次需要坚持对优秀艺术遗产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挖掘,运用这种方式方法获取到的创作营养肯定比凭借灵感来得丰厚。倘若能做到上述两点,即便手法单一亦能够畅游百川。纵观历史长河,真正令人称道的艺术珍品绝非寥寥数件,而恰恰是各门类中平淡的创作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经典作品,创作者的艺术能力与才华均由此可窥斑见豹。诚然,那些满怀热忱和虔诚步入艺术殿堂却收效甚微的人不计其数,可谓“多少有志之士愁颜满腮”。我曾采访过好几名从业近20年的青年艺术家,无论在哪个画种的创作方面他们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熟稳健之余仍显稚嫩急躁,比如部分刚走向职业道路的朋友认为:只要把作品拿出去展览就可以了!似乎“独善其身”就足够了。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