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来源:宝玛科技网
Optometry&Glasses Fitting 在图5中,平行光线射入透镜后照射到光屏 上,然后自上而下由A点移动到B点,再移动到C点 时,在焦点之内光屏上的像也是自上而下移动,在 焦点之外光屏上的像却是自下而上移动。通过上图 可以看出,光屏在焦距之内时像与物呈顺动关系, 光屏在焦距之外时像与物呈逆动关系。 顺逆变化,使检影无法进行。 为什么在有瞳孔的状态下就能看到顺逆影动 呢?要想让检影进行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人眼 视网膜上的图像无论是近视状态还是远视状态都保 持运动方向一致,只有视网膜上的运动方向统一, 才能保证检影者看到不同的影动,才能根据影动情 通过以上试验,下面的情形就容易理解了。 在没有瞳孔情形下的近视眼,当平行光线进入 眼内到达视网膜上时,因为视网膜在屈光系统焦 点之后,所以在视网膜上的光斑与检影镜呈逆动关 系。 况来判断人眼的屈光状态。人眼的瞳孔能做到这一 点,在瞳孔直径适当大小时会产生特殊的焦深作 用,有了焦深就能让平行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上的 像在一定的范围内始终保持顺动状态。 如果在模拟眼上加上带小孔的光阑,此时的情 逆动光斑的图像在眼屈光系统的焦点之外,再 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出眼外,检影者看到的是逆动关 系,两次逆动事实上也就变成顺动。就好比把一件 物体倒过来之后,再倒过来一次,也就是相当于正 立了。 况就改变了,模拟眼无论是在近视状态下还是在远 视状态下, “视网膜”上光斑都是呈顺动状态,这 显然是光阑产生的作用。当然,这个光阑的孔径是 有一定要求的,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形成顺动状态。 有了不管是近视还是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产生顺动 光斑的这个基础,再进行检影验光就变得可行了。 由此说明,在没有瞳孔的状态下,近视眼在进 行检影验光时看到的影动是顺动的。 在没有瞳孔情形下的远视眼,当平行光线进入 眼内到达视网膜上时,因为视网膜在屈光系统焦 点之内,所以在视网膜上的光斑与检影镜呈顺动关 系。顺动光斑的图像在眼屈光系统焦点之内,再经 眼屈光系统折射出眼外,检影者看到的是顺动状 近视的结果是顺动加逆动,结果是逆动,远视眼的 结果是顺动加顺动,结果还是顺动,验光人员可以 依据这些变化进行验光操作了。 不少验光人员都知道小孔会产生焦深等作用, 但小孔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让逆动光斑变为顺动,这 种现象值得探讨。 态,两次都是顺动,其结果还是顺动状态。 这说明眼睛在没有瞳孔的状态下,无论近视还 是远视,在检影时都是呈顺动状态,根本就看不出 (全文完) 作者单位:安徽无为老明昌眼镜店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徐斌/文 在主觉验光中,交叉圆柱镜经常被用来精确测 量散光的度数和轴向。目前,交叉圆柱镜常用的检 相等,都是45。。交叉圆柱镜上的主子午线用红点 和白点来表示:红点表示负柱镜轴位置,白点表 示正柱镜轴位置。交叉圆柱镜的度数有±0.25D、 ±0.50D、士0.75D、土1.OOD。检查散光常用交叉 圆柱镜的度数是士0.25D。 查方式分为手持式交叉圆柱镜和综合验光仪的交叉 圆柱镜。本文以手持式交叉圆柱镜说明这两种交叉 圆柱镜检查的方法和原理是相同的。 1交叉圆柱镜的结构 交叉圆柱镜是由一对屈光度数相等、符号相 反、柱镜轴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平柱镜磨合在一起组 2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虽然理论上交叉圆柱镜可以判断散光的有无, 并确定散光的轴向和度数,但是在实际验光中,交 成的。交叉圆柱镜的手柄或转轮离开正负轴的角度 叉圆柱镜主要用来验证初步检查结果中散光的轴向 112中国眼镜科技杂志’9‘2011 /, 、、 验光与配镜 和度数是否准确。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先确定散光 手柄与试验柱镜的轴重合。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 的轴向,然后再检查散光的度数。它检查散光一般 是在球镜的MPMVA和红绿双色试验完成后才开始 的。此时被检眼已经接近完全矫正,如果还有残余 翻转前,交叉圆柱镜与试验柱镜相叠加的效果,相 当于将试验柱镜逆时针方向转一定角度。翻转后, 相当于将试验柱镜顺时针方向转相同的角度。同 时,翻转前后球镜度数未改变。显然,翻转前交叉 圆柱镜和试验柱镜合成散光的散光轴更接近被检眼 的散光轴。因此,被检者在比较两面的清晰度时, 会因为翻转前残余散光小,认为翻转前视标比较清 楚。 散光,理论上其最小弥散圆也应该在视网膜上。 2.1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方法 插入交叉圆柱镜,使手柄与试验柱镜的轴重 合。翻转交叉圆柱镜,请被检者比较两面的清晰 度。如果两面同样清楚,重复确认后,提示试验柱 镜的轴是在正确的位置上。如果两面的清晰度不一 样,说明试验柱镜的轴向不正确,向清楚面时,负 一柱镜轴(红点)的方向转过一个角度。重新把手柄 调至与试验柱镜重合,继续翻转两面,直到两面同 样清楚为止。 45 1O 2.2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原理 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被检者看到视标清晰程 度不同,说明翻转前后被检眼残余屈光不正度的大 小不同。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前,被检眼已经 存在残余散光,插人交叉圆柱镜后,根据矢量相加 的原理会形成新的残余散光。比较翻转前后残余散 光的大小,就可以说明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的 原理。 翻转前 翻转后 如图3所示,当试验柱镜的轴与被检眼的散光 轴一致时,插入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的残余屈光 不正度大小相等,轴向不同。被检者会认为两面同 样清楚,表明试验柱镜的轴是在正确的位置上。 2.3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的方法 插入交叉圆柱镜,使其任意一个轴向(红点或 白点)与试验柱镜的轴重合。翻转交叉圆柱镜,让 被检者比较两面的清晰度。如果两面同样清楚,重 复确认后,提示试验柱镜的度数是正确的。如果 翻转前 图1 翻转后 两面清晰度不一样,说明试验柱镜的度数不对, 如果红点与试验柱镜轴重合时清楚,说明负柱镜 的度数不够(欠矫),可增加一0.50D C,同时增加 +0.25D s(为保持最小弥散圆始终在视网膜上)。如 如图1所示,翻转前,交叉圆柱镜屈光度可表 示为+0.25Ds/一0.50D C X 45。翻转后,交叉圆柱 镜屈光度是+0.25DS/--0.50DC X 135。分析可知: 翻转前后,交叉圆柱镜的球镜部分没有变化,只是 柱镜部分发生变化。因此,对被检眼总的残余屈光 不正度,只用分析翻转前后柱镜部分的变化量就可 以。 果白点与试验柱镜轴重合时清楚,说明负柱镜的度 数过矫,可减少一0.50D C,为保持最小弥散圆始终 在视网膜上,同时增加一0.25DS。重复翻转,直到 两面同样清楚终止。 2.4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的原理 经过前面的检查,可以确定散光的轴向, 但有可能存在残余散光,同时最小弥散圆应在 视网膜上,需要进一步确定散光的度数。为了 解释方便,假设被检眼此时残余散光是+0.25D S 器 翻转前 翻转后 /一0.50D C×1 80。它会在视网膜前形成水平 焦线,在视网膜后形成垂直焦线,并且最小弥 散圆在视网膜上,如图4a所示。加入士0.25D 交叉圆柱镜,翻转前交叉圆柱镜的屈光度是 0.25D C X 180/+0.25DS X 90。在水平子午线, 未加入交叉圆柱镜前,被检眼是+0.25D远视。交 -如图2所示,假设试验柱镜的轴位于180。,被 检眼的真实散光轴位于l0。。插入交叉圆柱镜,使 叉圆柱镜水平方向的屈光度是+0.25D,加入交叉 圆柱镜后矫正被检眼水平子午线的屈光不正。在垂 2011’9‘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13 Optometry&Glasses Fitting 直子午线,被检眼是一0.25D近视,交叉圆柱镜垂 直方向的屈光度是一0.25D。因此,加入交叉圆柱 镜的效果是矫正被检眼的残余散光,并在被检眼视 网膜上形成焦点(图4b)。翻转后,交叉圆柱镜的 屈光度是+0.25DC×180/-0.25DS X 90。加入交叉 于被检眼的残余散光。例如,如果交叉圆柱镜的负 轴(红点)与试验柱镜轴重合时清楚,说明试验柱镜 的负柱镜度数不够(欠矫),需要增加一0.50D C,同 时 ̄21+o.25D s(为保持最小弥散圆始终在视网膜 上)。 3讨论 圆柱镜后,在水平子午线,使被检眼的残余屈光不 正度变为远视+0.50D,在垂直子午线,使残余屈 光不正度变为近视一0.50D。加入交叉圆柱镜的效 果是使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增加,最小弥散圆变大 (图4c)。 视网模 3.1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前提条件 般认为,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是在球镜的 一MPMVA和红绿双色试验完成后,才开始的,此时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但是,通过对交叉圆柱镜 检查散光原理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交叉圆柱镜 检查散光轴向来说,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是非必 要条件。而对于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来说,最 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是必要条件。 3.2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时,试验柱镜与被检 眼散光轴垂直的情况 在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轴向时,有时会遇到一 种特殊的情况:当试验柱镜与被检眼的散光轴垂直 时,翻转交叉圆柱镜,被检者也会认为两面同样清 楚(模糊)。 试验柱镜 交叉圆柱镜负轴 试验柱镜 / -散光轴 axis / 翻转前 \ \ 翻转后 散光轴 j 叉圆柱镜负轴 如图5所示,试验柱镜的轴与散光轴垂直。加 入交叉圆柱镜,虽然翻转前交叉圆柱镜的负轴位于 +aX1S 45。,翻转后位于135。,但是交叉圆柱镜的负轴 与试验柱镜和被检眼散光轴的相对角度(45。)没有 改变,因此翻转前后的残余散光的大小是不变的。 3.3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时.最小弥散圆不在 视网膜上的情况 从视网膜成像理论解释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 数的原理。检查前,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两条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是在球镜的MPMVA和红 绿双色试验后进行的。这时,如果存在残余散光, 最小弥散圆应在视网膜上。但是,在实际验光中由 于眼睛调节的影响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出现 在使用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时,最小弥散圆不 焦线分别在视网膜的两侧。加入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在于:翻转一面时,同时移近两条焦线的距离,最 小弥散圆变小。在另一面时,同时移远两条焦线的 距离,最小弥散圆变大。当最小弥散圆变小时,视 标比较清楚时,表明此时交叉圆柱镜的镜度更接近 在视网膜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影响交 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数的准确性呢? 114中国眼镜科技杂志‘9’2011 /、 验光与配镜 视网膜 由于在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最小弥散圆的位置没 有改变,所以翻转前最小弥散圆小,视网膜上椭圆 形的像也小;翻转后最小弥散圆大,视网膜上的焦 线也相应长。被检者会认为,翻转前视标清楚,翻 转后视标模糊。检查者可以得到正确的检查结果。 但是,如果选择E字视标检查,被检者有可能会认 为翻转后视标清楚。这是因为翻转前被检者所看到 的视标是整体模糊,翻转后视标是竖线清楚,横线 模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叉圆柱镜检 查散光时应选择“点群”视标而不是普通的E字视 标。这样被检者可以通过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判断视 标的清楚程度。总的来说,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度 图6 在实际验光中,可能会出现最小弥散圆在视网 膜前或在视网膜后的情况。本文以最小弥散圆在视 网膜前的情况来说明。如图6所示,在未插入交叉 圆柱镜前,被检眼的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两条 焦线也在视网膜前。插入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图 数时,在最小弥散圆轻度偏离视网膜的情况下,如 果选择“点群”视标是不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的。 参考文献 [1】刘晓玲.验光技术 [2]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 嘲 ts髓. and bb帅’ Vi ̄ual Op 6a)交叉圆柱镜减少眼睛的散光,两条焦线的间隙 变小,最小弥散圆变小,在视网膜上呈椭圆形的模 糊的像。翻转后(图6b)交叉圆柱镜增大被检眼 的散光,最小弥散圆变大,两条焦线的间隙变大, 其中一条焦线被移到视网膜上。在一般情况下,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验光配镜中心 关于验光误区的探讨 徐靠赦/文 1误区一:验光就是加加减减 的原镜度数较低或眼睛处于视疲劳状态,验光就要 谨慎了,防止光度过高给患者带来不适。 验光时,患者回答的语气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 患者对光度的接受度。这些技巧要在验光中慢慢领 悟。 有的验光人员认为验光就是对度数进行加或减 的处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验光必须 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和领悟。因为患者存在个体差 异,验光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灵活的方法。 验光除了让患者在辨清视标方向的同时,还要 考虑到患者对光度的承受度。比如在辨认视标的 方向时,患者对视标辨别较快,证明患者的视力清 2误区二:询问患者某行视标的方向是否清晰 在验光时,通常验光人员会询问患者某行视标 的方向是否清晰,这种提问也是验光误区之一。向 患者提问“能分清哪行视标的方向”或“某一行视 晰,如果辨别视标的速度较慢、间隔时间较长或个 别视标辨认错误,证明患者的视力不清晰,如果患 者对度数非常敏感就证明光度可能过高或原镜光度 太低,如果只加光度,视力提升不明显,证明患者 标的方向能否分清”,与“是否清晰” 是不同的 概念。在验光时,应该以能辨清视标方向为标准, 2011‘9‘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