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吉林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理论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为实践的发展提 总在庆祝建党9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远瞩,对党所面临的 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灵魂,是党 的建设科学化的动力保障。党的思想理 论建设存在几个必然的要求:其一,坚定 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以马克思 供新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回应与答案,永 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其四,坚持 新的历史条件作了深刻分析,精辟阐述 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点,进 而系统分析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规 思想理论建设的世界眼光。时代需要党 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一方面,要深入学 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律和实践路径。总强调:办好中国 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党的建设科学 化水平。党一贯的宗旨和主张,新的历 史条件及使命,决定了党必须以全方位 的不懈的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使党 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不断达到 新的境界。 一主义为中国党所追寻的最高理想。 其二,坚持思想理论建设的实践性。“坚 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 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 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 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 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 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方。另一方面,人 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 都应当成为我们必要的学习资源。 二、干伍——党的建设科学化 的组织保障 、思想理论——党的建设科学化 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 都不会得到成功”。其三,坚持思想理论 建设的创新性。“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 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 的动力保障 90年的与党的建设的历史说 战略资源”。总的讲话,把人才战略 路探索的新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商品经济引 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来,提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 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 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论是理论层面还 是实践层面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 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作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在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我们党制定 正确的路线、方针、提供了现实依据,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改革 “七一”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条道路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 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科学和正确,之所以能够引 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 会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 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必将会越来越 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将会越走越宽广。 (执笔人:贾云泉) 责任编辑/王永生 的最终取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主张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的基础 ,进一步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 结合起来,确立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 改革的目标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把计划 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 念,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姓“社”姓“资”的无休止的争论中 彻底出来,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前无 古人的理论突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最具 特点和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党团结和带领 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20l1年第8期 7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地位提到了新 以良好的党群关系推动党的建设 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必须“以更 的高度。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方针规定 了党的用人原则在于:其一,五湖四海, 任人唯贤。党所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 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团体利益,这种崇 高的目标决定了党的用人原则反对“小 圈子”、个人势力、任人唯亲,相反,党以 科学化的根本原则在于:其一,把人民 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了人民、依 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 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我们把 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 上”。其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 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是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党是受人民的重托来领导整个社会,领 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 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把反斗争进 行到底”。其三,牢记权力的人民性。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 利益,为人民服务,而非牟取私利的 I_. 具,同时行使权力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 督,反腐倡廉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其 无私的理想、平等的原则、开阔的胸襟, 海纳百川,吸纳、选择和扶持一切具备 条件的人才成为党的干部选拔与培养 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级干部都要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 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 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永葆党人政治本色。” 五、制度体系——党的建设科学化 的长久保障 “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 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 对象。其二,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党 所选拔的干部无疑应当具备良好的政 导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因此,执政党 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期望 为目标,以人民力量为依托,尊重人民 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经 治素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 念。“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 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 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 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实践领导、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 总还高度强调了人才之德,要“形 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 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其三,青 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其三,尊重人民首 稳定性、长期性。”党的建设的成果需要 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中国是一个庞大 的社会,事务之重之繁杂,决定了执政 方式必须鼓励社会创造与社会参与。 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和释放人民的首创 落实到制度层面,使其不因个人因素而 改变,这关系到党的长治久安,是党的 年干部,勇担重任。总在通篇讲话 中两次满怀深情地提到青年问题,对青 建设科学化的长久保障。总强调: 其一,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 年干部的发展寄予厚望,托付之重,感 人至深。其四,尊重人才,人尽其才。 国家的人才战略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总指出:“全党同 精神,中国的发展将不断获得新的解 放、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必将成为国家 建设之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需要以制度建 设为引领,才能将管权、管事、管人落到 实处。其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完善 党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 最为丰富和宝贵的资源。 四、反腐倡廉——党的建设科学化 的根本保障 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 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 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 力量所在。党的建设科学化,要从根本 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而是 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 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 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 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 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 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 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党群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化 的先决保障 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 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 制。其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总 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制度约 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 对党的先进性最大的危害。反腐倡廉 关系到党的兴亡、国家的长治久安,是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障。总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工作 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一,惩防并举、注重 预防。惩治是反的利器,但还需要 从源头治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人民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 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 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 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执笔人:周笑梅) 机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 设,有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反体 责任编辑/王永生 党最大的优势,是党存在的根基,是党 的建设科学化的先决保障。 系。其二,警钟常呜,把反腐倡廉建设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斗争将 8 j;‘{刍 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