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简介
PET/CT简介
Contents
1.
概述........................................................................................................................................... 2 1.1 PET、CT、PET/CT概念 .......................................................................................................... 2 1.2 PET/CT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简述 ........................................................................................ 3 2.
PET原理及结构 ........................................................................................................................ 4 2.1 PET原理 .................................................................................................................................. 4 2.2 PET结构 .................................................................................................................................. 6 3.
CT原理及结构.......................................................................................................................... 7 3.1 CT原理 ................................................................................................................................... 7 3.2 CT结构 ................................................................................................................................... 8 4. 5. 6.
PET/CT原理及结构 .................................................................................................................. 9 PET/CT软件结构及功能 ........................................................................................................ 12 PET/CT操作过程概述 ............................................................................................................ 14 6.1 PET/CT扫描操作基本采集概述 .......................................................................................... 15 6.2 PET、CT图像融合操作概述 ................................................................................................ 15 7. 8. 9.
PET/CT临床应用检查流程概述 ............................................................................................ 15 PET/CT图像质量注意事项 .................................................................................................... 18 PET/CT市场情况简介 ............................................................................................................ 18 9.1 PET/CT市场保有量统计 ................................................................................................... 18 9.2 PET/CT市场保有量国别结构统计 ................................................................................... 19 9.3 PET/CT市场保有量品牌结构统计 ................................................................................... 20
1
锐视康
PET/CT简介
1. 概述
1.1 PET、CT、PET/CT概念
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缩写。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扫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两个光子被两个探测器探测到并判断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系统探测到大量的符合事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出不同符合线方向上的事件量,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内正电子核素聚集分布的断层图像。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系统(X-Ray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简称 。用X射线发生器发射的 X射线对人体投射,经探测器测定透射人体后的X放射量,对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出不同透射方向上的放射量,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组织密度和成分分布的断层图像。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系统的英文简称。 PET采用正电子核素或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为显像剂来了解全身组织、脏器功能及代谢变化。将某种物质,一般是生物生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标记上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如F18,C11等),注入人体后,通过对于该物质在代谢中的聚集,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的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PET可以宏观的显示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是当今生命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CT利用X线断层观察特定部位(或精确部位)形态学特点(解剖结构、形态、大小、密度),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及显示病灶细微结构变化。
PET/CT是将两种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使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CT的结构显像融合于一体,形成优势互补,一次检查扫描既可获得PET图像,又可获得相应部位的CT图像,并可将两种信息进行融合,这样在对病灶进行定性的同时还能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
2
锐视康
PET/CT简介
面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速,准确,全面发现病灶。
PET犹如大海中的航标,CT犹如航行图,从而能准确,迅速找到目标。
1.2 PET/CT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简述
1967年,Hounsfield构想出CT扫描仪这种装置,1968年获得专利,到了1972年,他研制出一台能够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大脑断层图像的CT。1973年制成X断层扫描机(XCT)。
PET及PET/CT发展历程
年份 1927年 事件 Dirac.PAM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5年后Anderson. C观测到第一个正电子。在这些物理实验后不久,对正电子发射体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就已开始探索。 Ernest Lawrence发明了能产生β+核素的回旋加速器. 经过不断的改进,第一台用于生长短半衰期正电子核素的医用小型加速器在伦敦Hammersmith医院启用。 David E.Kuhl等证实用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可产生正确的横断层图像。 Gordon Brownell等建立了第一台医用正电子照相机。 James S.Robertson等设计出一种环状的、不连续的探测器来进行正电子断层显像,从而迈出了断层显像的第一步,但却不知用什么数学算法进行图像重建。 Hounsfied GN发明了X线CT。 受其启发,Phelps、Hoffman和Terpogossian放弃了原有的设计,建立了一台最早的可行断层显像的PET扫描仪原型(PETT Ⅱ) 1976年由Dr. Phelps和Dr. Hoffman设计,由ORTEC公司组装1932年 1957年 1970s初期 70年代初 1973年 1976年 3
锐视康
PET/CT简介
生产了第一台用于临床的商品化的PET扫描仪(ECAT)面市。 80年代始 PET生产厂家CTI与西门子、Scanditronix和GE公司合作,大公司的介入使PET扫描仪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ADAC、Hitachi、Shimadzu、HAMAMATSU等等。 80年代后 多种正电子显像剂的研究逐步拓展,18F-FDG在脑显像和心肌存活显像,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显像中的成功应用使PET逐步受到临床的接受和青睐。 1992年 PET应用于临床 1995年 Townsend等开始研制PET/CT 1998年 匹兹堡大学安装原型机 1998年以来 美国开始将PET检查逐项列入医疗保险范围, 2000年 PET/CT在北美放射学年会推出 2001年 PET/CT应用于临床试验 2002年 北美放射学年会推出16层CT的PET/CT 2003年 推出16排CT的PET/CT商业化产品,大公司都停产了单PET产品 2004年 排 CT(计算机层析扫描仪)通过 FDA审批 2005年 自2005年1 月起,美国实施了新的PET显像的医疗保险范围,又一次促使了美国的PET/CT市场、PET/CT临床应用的发展。 2006年 含有排CT的PET/CT系统进入市场 现在许多国家将PET或PET/CT项目检查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2. PET原理及结构
2.1 PET原理
PET部分由PET扫描架、探测器环、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系统、图像工作站组成。以及相应的图像重建和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等构成。
在PET扫描过程中,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生β+衰变产生正电子,正电子与组织中的电子发生湮灭,产生两个具有511KeV、但向相反方向飞出的一对 光子。
PET利用其封闭环绕型探测器阵列对这些背对背的光子进行符合测量(即电子准直),符合测量形成投影线图(即SINO图),见图PET工作示意。
原始的符合数据经空间分类与重组后形成SINO图并送给后续的PET图像重建软件处理。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像重建,由投影SINO图数据求解重建出待测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断层图。
将重建出的诸断层图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三维图像。
计算机和工作站及相应的各个软件包的功能是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监控、图
4
锐视康
PET/CT简介
像重建和图像处理,并实现临床上各种操作和诊断的要求。
5
锐视康
PET/CT简介
2.2 PET结构
PET部分由PET扫描架、探测器环、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系统、图像工作站组成。以及相应的图像重建和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等构成。
6
锐视康
PET/CT简介
3. CT原理及结构
3.1 CT原理
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被该层面部分吸收的剩余X线;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各方向不同强度的X线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转变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将采集的各方向的数字信息经运算处理,得出扫描层面各点(体素)的数字(扫描所得信息经过计算而获得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大小该体素物质的密度和组成决定),排列成数字矩阵,
按矩阵排列,矩阵各点数值大小形成了图像,该图像就是人体的形态学特点图像(解剖结构、形态、大小、密度),即CT图像,最后调节窗宽、窗位,经显示器或照相机输出,用于临床诊断。
CT图像可以用不同的灰度来表示,以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脑室、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7
锐视康
PET/CT简介
3.2 CT结构
CT硬件部分由操作台、检查床、X射线控制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组件、探测器、扫描架、图像处理单元计算机等装置组成。
8
锐视康
PET/CT简介
CT软件系统:
基本功能软件包括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照相等常规工作的软件。 特殊功能软件包括故障诊断软件、特殊扫描软件(如动态扫描、快速连续扫描、高分辨率扫描等)、图像特殊处理软件(如三维表面重建、模拟内窥镜等)、定量分析软件等。
4. PET/CT原理及结构
PET/CT则是将PET和CT有机结合在一起,使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螺旋CT的结构显像融于一体,使用同一个检查床进行扫描,一次检查既可获得PET图像,又可获得相应部位的CT图像,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这样在对病灶进行定性的同时还能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PET与CT的结合起到了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互为对照的作用。PET通过与CT结合,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CT与PET结合,则提高了对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同时,用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可以大大缩短检查时间。
将PET和CT结合到一起,不仅保留了经典解剖影像的作用,还加入了先进分子影像的功能,二者的结合远优于各自单独的价值,因此PET/CT对指导肿瘤和心脏、脑部疾病的诊治更具优势。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
9
锐视康
PET/CT简介
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
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
PET/CT重建的图像可同时显示横断、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的层面,并可任意改变重建的位置和层厚,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PET/CT系统中,由CT扫描获取病人平面像和断层图像,传输到PET子系统,为后续PET扫描提供床位规划,提供PET衰减校正所需的基本 “定位像”和 “衰减图像”,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完成PET图像和CT图像的融合。由于是‘本同机配准’,因而可获取配准精度很高的CT和PET的融合图像,形成有效的PET/CT检查项。融合后的PET/CT图像数据传输到图像融合/临床分析工作站,该工作站有多种临床处理协议,可方便对病人图像数据的处理、诊断与定量分析,具有DICOM3输出功能。本产品软件界面全部为英文界面,但有中文报告系统,可打印报告与胶片。
图 PET/CT总体方案示意图
10
锐视康
PET/CT简介
11
锐视康
PET/CT简介
5. PET/CT软件结构及功能
软件方案如下图所示。软件系统包括CT软件系统和PET软件系统。CT软件系统运行在CT扫描工作站上;PET软件系统运行在PET图像处理工作站上。
CT软件系统包括摄影控制软件和图像分析软件。摄影控制软件有患者信息登录功能、向扫描架发出准备命令的功能、从扫描架接收重建CT图像的功能、将
12
锐视康
PET/CT简介
CT图像保存在硬盘及显示CT图像的功能。图像分析软件有辅助医生对CT图像进行诊断的功能。
摄影控制软件图像分析软件CT扫描工作站
PET图像处理工作站(群)包括: PET扫描与图像重建工作站、PET/CT图像存储服务器、PET/CT图像处理工作站。PET扫描与图像重建工作站上运行PET扫描软件、PET扫描协议编辑软件、PET质量控制软件、PET/CT运动控制软件、PET数据校正软件和PET图像重建软件。PET/CT图像存储服务器上运行PET/CT图像存储软件。PET/CT图像处理工作站上运行PET/CT 图像管理软件、PET/CT图像融合分析软件、PET/CT胶片和报告输出软件。
PET扫描软件主要完成病人信息注册、PET/CT扫描协议选择、CT定位扫描、预扫描和扫描、PET多床位2D和3D静态扫描等功能。
PET扫描协议编辑软件主要完成PET扫描协议的创建、删除、修改等功能。 PET数据校正软件主要完成PET数据的衰减校正、衰变校正、死时间校正、位置校正和散射校正等功能。
PET图像重建/重切软件主要完成FBP和OSEM两种PET图像重建方法,提供滤波器、截止频率、迭代次数、子集个数等PET重建参数选择等功能。
PET/CT图像存储软件主要完成PET和CT图像的DICOM文件存储和检索功能。 PET/CT图像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病人研究和序列信息的显示,选择病人进行临床诊断和数据导出功能。
PET/CT图像融合分析软件主要完成PET/CT图像融合和图像分析功能,包括融合图像缩放、平移、旋转、调节窗宽窗位、过滤、颜色、测量、ROI、注释、CT值和SUV值显示、统计值、剖面图、动画、用户自定义显示模版等。
PET/CT胶片和报告输出软件主要完成胶片和报告编辑和打印功能,支持胶片和报告图像排版、管理胶片和报告页,并提供报告预览等。
PET质量控制软件主要完成每日性能检测、校正参数校准和PET/CT融合因子校准等功能。
PET/CT运动控制软件主要完成设备的状态监视,以及对检查床和机架等运动
13
锐视康
PET/CT简介
机构的控制等功能。
PET图像处理工作站和CT扫描工作站通过网络连接,它们可交互DICOM3格式的图像数据。
PET软件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合理的临床采集与处理协议包括大脑、心肌与全身等临床协议,多种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定量和半定量分析工具),可自动生成临床报告。该软件系统支持DICOM3标准。
6. PET/CT操作过程概述
完整的PET/CT扫描必须采集两组图像:即PET和 CT各采集一组。由CT提供基本组织结构像和衰减校正所需的“衰减图像”,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完成PET图像和CT图像的融合。
工作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诊断两大部分,即:
先进行病人数据采集---即先CT平片定位扫描,再CT扫描,之后再PET扫
描;
然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并诊断,打印报告等。
14
锐视康
PET/CT简介
6.1 PET/CT扫描操作基本采集概述
启动PET/CT,先启动CT后PET,(关闭时,先关PET,后CT),进行CT与PET的各自自检,包括球管预热和CT探测器校正。
首先进行病人登录,在采集计算机上输入病人姓名、年龄、注射PET药物活度剂量等病人信息,引导病人上检查床并摆好体位,必要时,使用相关附件(头托,脚托,绷带,等)进行辅助固定。调节检查床进行激光定位。
开始采集,在CT扫描软件控制面板上先执行CT平片定位扫描,后执行CT螺旋扫描,再后使用PET扫描软件确认PET扫描区域并执行PET扫描,其各自扫描时间和扫描层厚等参数由扫描协议提供/描述。这些参数包括CT扫描的电流电压、层厚,以及PET扫描的床位个数、时间、扫描模式等。
6.2 PET、CT图像融合操作概述
根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处理协议和图像显示模板,图像处理参数包括重建范围,重建滤波器参数,切片厚度,显示窗口的窗宽窗位等,通常诸参数缺省值接近最佳值,可直接使用或做个微调。
具体使用方法详述:
1)对自动校正后的投影sino数据进行图像重建,选择合适的重建参数包括:重建范围,重建滤波器参数,迭代子集个数,迭代次数等。
2)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显示,包括以下参数/模式选择: 切片方向(人体横切,矢状,冠状),重切切片厚度,调节显示图像的窗宽窗位,动画(MIP)显示,联动定位,选择颜色等。
3)分析与报告打印,包括以下内容:
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显示CT值和PET的标准摄取值(SUV,standard uptake value ),选择若干重要断层图像,连同诊断所见一起发送彩色打印机进行打印。也可进行胶片打印及远程数据传输。
7. PET/CT临床应用检查流程概述
任何疾病检查,在临床上都有标准的流程,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检查流程操作,才能检查出最精准的检查结果。
15
锐视康
PET/CT简介
流程一:预约检查。接到医生开的PET/CT检查单后到PET/CT中心预约,分别为:预约登记、划价、交费;
请根据约定时间前来检查,由于放射性物质容易挥发,请受检者准时赴约;如不能按时前来,请提前24小时来电重新预约时间,否则显像剂损失。
流程二:收集病史。请受检者出示所有检查报告、ⅹ片、CT、MRI或超声等。医生将询问及记录病人病史、诊治经过、影像学检查资料等。腹部、盆部有些部位需要做特殊处理,这是需要病史来决定的,例如口服造影剂、大量饮水、是否需要延迟显像、憋尿和某些部位的CT薄扫等等,这些对接下来的读片以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流程三:测量身高、体重。测身高:以确保不超过PET检查床的最大载重量和PET-CT仪的扫描孔径,以保证使感兴趣区得到最佳显示。 体重:注射物质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使用显像剂量。
流程四:测血糖。进行血糖测定, 因为注射的显像剂是一种特殊的葡萄糖,血糖过高会影响到显影,故需要测量血糖,一般需要将血糖控制在7.0一下,血糖过高过低,医院都会及时处理。
向病人解释检查步骤和注意事项。
16
锐视康
PET/CT简介
流程五:注射显像剂。静脉注射显像剂,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用不同显像剂。注射后请按指定地点安静休息,不要与人交谈,避免紧张体位。检查项目不同,注射后等待时间不同。医师将告诉您具体显像时间。
流程六:注射后休息。注射好显像剂之后,需要安静休息,目的是让显影剂分布到全身,一般PET-CT会有专门的休息室:注意休息时不要到处走动,不要过多说话,不要太多的运动,一些部位的活动,会影响到该部位的显像剂代谢,影响显影。
流程七:接受检查。PET/CT检查前排空小便,排尿时请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和衣裤,如有污染请告知医生。轻装上阵,不带任何饰品;上检查床前请先取出体表的金属物品(如腰带、项链、首饰、硬币、钥匙等)。
整个检查过程大约要30分钟;检查完毕,医生或技师观察图像质量是否满意,认可后病人离开;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延迟显像扫描或CT增强扫描,CT增强检查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流程八:报告结果。一般情况下三个工作日取报告,如有特殊情况请跟主任详细说明,当天或次日即可出报告;需要持预约单领取报告;对诊断报告需咨询者,请有关人员解释。PET-CT尽管是一种高科技的检查,总的诊断准确性在95%以上,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学设备。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PET-CT检查时需要安静的躺着,对患有幽闭恐怖症、焦虑症及儿童病人在检查前最好使用一定剂量的肌松剂、镇静剂或一般麻醉,确保检查顺利完成和图像质量。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小孩、情绪不稳定或急性持续痉挛者,在没有得到妥当解决时应禁止做pet ct检查。 PET/CT检查前需要注意事项: ①预约登记;
②您应该在检查前一天禁酒、禁做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运动,进清淡饮食; ③到医院进行pet ct检查前,需带齐资料(病史记录、康复有关情况、影像学检查资料如CT、MRI、ECT等)备查;
④检查前需要禁食6小时,(预约上午检查者不要吃早餐、预约下午检查者不要吃午饭)。做心肌检查例外。避免服用高糖类物质,也不要输用含葡萄糖的液体和药物;也不可注射口服CT显影增强剂。
⑤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血糖浓度测定,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
⑥接受心脏检查时可能需要口服葡萄糖。
17
锐视康
PET/CT简介
PET/CT检查后需要注意
①尽量多喝水,以利于18F-FDG的代谢而排除体外,一般2-3个小时后,可以将注射到人体的显像剂残留通过尿液全部排除干净;
②一般检查完后显像剂代谢完后,建议最好不要接触孕妇和婴儿,这个时间段一般是指是检查后6个小时内;
③接受检查的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应主动向petct中心的医务人员说明情况,医务人员才能为病人作妥善安排,并对检查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8. PET/CT图像质量注意事项
1)对于有存在金属植入物的PET/CT检查,则应该小心查看CT和PET结果,防止金属的CT伪影干扰。
2)进行PET/CT扫描时应该避免使用CT造影剂(如钡、碘)。如果将造影剂用于 CT, 则不能将该CT图像用于 PET 衰减校正,如果需要使用造影剂,应在标准PET/CT扫描之后再进行一次造影剂CT。
3)当患者最宽部位超出有效CT扫描视野时(通常最宽部分为沿着两个胳膊和脊柱、肩部和上臂,以及穿过臀部的直线),50厘米视野范围外的组织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患者携带的金属物品应尽可能取下。 4)请告知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躺在检查床上保持不动。
9. PET/CT市场情况简介
9.1 PET/CT市场保有量统计
2002-2011上半年我国及几个主要国家的PET/CT市场保有量统计如下表和图所示:(截止2012年12月我国PET/CT保有量约200台)。
表 2002-2011上半年全球PET/CT市场保有量统计(单位:台) 国家 2002年 美国 法国 中国 日本 18
锐视康
2004年 1255 57 40 120 2007年 2958 137 270 2009年 4083 190 117 374 2010年 4786 246 132 425 600 50 14 63 2011上半年 5295 297 143 460 PET/CT简介
韩国 英国 德国 其他国家 全球合计 8 52 55 235 1077 32 61 69 216 1850 74 145 153 312 4138 103 193 201 451 5712 146 252 237 5 6784 177 306 265 9 7581 资料来源:欧盟医疗器械统计委员会,环球产业资讯网, 注:2002年的数字包括PET的统计,2004年以后的数据指PET/CT。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1 月起,美国实施了新的PET显像的医疗保险范围,
又一次促使了美国的PET/CT市场、PET/CT临床应用的发展。2002年4月日本同意了公共医疗保险覆盖FDG PET检查。
从全球市场保有量看,2002年为1077台,2004年为1850台,2007年为4138台,2009年为5712台,2010年全球PET/CT市场保有量为6784台,同比增长18.8%,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PET/CT保有量为7581台。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077413818505712758167842002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0年petct保有量2011年上半年
图12 2002-2011年上半年全球PET/CT保有量统计
资料来源:欧盟医疗器械统计委员会,环球产业资讯网,注:2002年的数字包括PET的统计,2004年以后的数据指PET/CT。
9.2 PET/CT市场保有量国别结构统计
PET/CT市场保有量国别结构统计如下图所示:
19
锐视康
PET/CT简介
德国, 3.5%英国, 4.0%其他国家,8.6%韩国, 2.3%日本, 6.1%中国, 1.7%法国, 3.9%美国, 69.8%
图13 2011年上半年全球PET/CT保有量国别结构
资料来源:欧盟医疗器械统计委员会,环球产业资讯网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PET/CT保有量占据全球近70%的份额,其次是日本,占6.1%左右,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远远小于我国的韩国占2.3%,而中国仅有1.7%。
中国的人口数量巨大,经济总量巨大并且发展很好,因此,PET/CT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9.3 PET/CT市场保有量品牌结构统计
PET/CT市场保有量品牌结构统计如下图所示:
西门子,33.4%GE, 48.5%飞利浦,18.1%
图13 2011年上半年全球PET/CT品牌占有率结构
20
锐视康
PET/CT简介
资料来源:欧盟医疗器械统计委员会,环球产业资讯网
从全球范围来看,GE是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为48.5%,其次是西门子,为33.4%,Philips占到18.1%。
截至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PET/CT厂家分布情况:美国GE公司67台,德国西门子公司46台,荷兰Philips公司19台。
飞利浦19西门子46GE670102030台4050607080
图14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PET/CT厂家分布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环球产业资讯网,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中国采购的PET/CT型号列举 公司 设备 PET/CT(CT 层,强化型) PET/CT(CT 40层) PET/CT(CT 16层) PET/CT(CT 6层) PET/CT(CT层,增强型) PET/CT(CT16层,通用型) PET/CT(CT 4层) PET/CT(CT16层,增强型) PET/CT(CT 16层) 型 号 Biograph Biograph 40 Biograph 16 Biograph 6 Discovery VCT Discovery STE Discovery ST Gemini TF Gemini GXL 西门子Siemens 通用电气GE 飞利浦Philips 资料来源:环球产业资讯网
21
锐视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