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XUE JL W(UE CANKAO 热点分析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及考点分析 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530022) 刘长庚 等电子粒子是指含有相等数目电子的微粒。如果 如下:H O多个H 变为H。( ,少个H 变为OH ; 具有相同的重原子(原子序数不小于4)、具有相同通式 NH。多个H 变为NH[,少个H 变为NH 。 和相同价电子的微粒称之为等电子体。等电子粒子涉 2.18电子的微粒的记忆 及知识点多,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1)类似于1O电子微粒的记忆方法,以Ar为中心 故在近几年高考推断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然而,等电 的18电子微粒有:S2、Cl一、Ar、K 、Ca抖;利用氢原子 子微粒和等电子体的种类及数目比较多,学生难以记 或氢离子组合得到的18电子微粒:HCI、H S、PH。、 忆。本文尝试总结等电子原理内在的规律以便于记忆, SiH 、HS一、()2 。 并结合相应高考题目进行解析。 (2)18电子也可以看成“9+9”:9电子微粒可以看 一、等电子微粒 成1O电子的分子少一个氢原子,即:一F、一OH、NH 、 许多教辅材料按微粒的类别对等电子微粒进行分 CH。一;可以两两组合为18电子微粒,如F2、H ()2、 类。本文是按某个微粒的电子数进行变换和重组,使重 N2H 、C2H 、CH3OH等。 组前后的微粒的电子数相等来区分。近年来1O电子微 粒和18电子微粒是高考备受青睐的热点,本文给出如 3.等电子微粒在高考中的考查 下记忆方法。 为巩固提升对上述10电子和18电子微粒的掌握, 1.10电子的微粒的记忆 下面通过高考题目对此知识点进行例析。 (1)原子序数为10的是Ne,以此为中心的前后元素 【例11(2007年江苏)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 的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1O电子微粒。如:N 、 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 00一、F一、Ne、Na 、Mg2 、Al。 。 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 (2)H只有一个电子,Ne前面的元素的原子可以与 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氢原子组合得到10电子微粒:HF、H。O、NH。、CH 。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3)H 是一个裸露的质子,核外无电子,记忆规律 A. B. C. D 玻璃深埋地下。 3.不溶于水的油状易挥发溶液 废洗液,可用KMnO4氧化法使其再生后使用。少 不溶于水的油状易挥发溶液(如CS2、乙醚、苯等), 量的废洗液也可加废碱液或石灰使其生成Cr(OH)。沉 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不慎引起火灾。少量的乙 淀,将沉淀深埋于地下即可。 醚、苯可放在盘中在通风橱内自燃销毁,不可燃的少量 卤素实验中的Br。、HF有腐蚀性,不能随意排放。 的该类物质可放在通风橱内自行挥发,大量的应回收。 Ba要用Na C03吸收或用Na S203(海波)还原后,再用 酚类的若大量应回收,少量应加废碱性溶液反应后排入 水冲走。如有剩余的HF,应在安全的地方将瓶子打碎, 下水道。废草酸溶液应在H SO4中加KMnO4氧化后 用CaCO3小心中和,然后用大量水冲走。 用大量的水冲人下水道。 无机碱液如NaOH、NH。的水溶液,用1:1稀HC1 四、注意事项 溶液中和后用大量水冲走。也可留作酸性气体的吸收 1.处理废渣废液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强氧化剂(如硝 剂。 酸盐、高氯酸盐、重铬酸盐、过氧化氢、过氧化钠)和强还 2.含重金属的废液 原剂(如有机物、镁、铝、锌、硫、磷等易燃物),这些易形 含酸性铜、汞、铅的废液先用碱把pH调至6以上, 成爆炸物。如Na 02遇水激烈反应产生热量发生爆炸。 加入过量的Na2 S生成硫化物沉淀,将沉淀物深埋地下。 2.凡用完的试剂的空瓶,必须洗净后才能废之,以 也可在加过量NazS的同时加入FeSO4作为共沉淀剂, 免别人洗瓶时发生意外事故。盛放过剧毒物的容器处 过量的s2一和Fe抖沉淀,从而吸附HgS共沉淀下来,以 理后应打碎深埋地下。同时空的盛放过可分解出气体 便能比较完全地清除Cu 、H 、Pb。 离子。单一Cu。 的试剂的瓶子,其产生的气体与瓶子中的空气混合,可 离子溶液可加Fe粉回收Cu。 能形成爆炸物,非常危险,应置于阴冷地方并远离火源。 含镉废液,要把pH值调至9左右,可生成cd(OH)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 沉淀,对于铅、镉离子废液处理通常用混凝沉淀法中和 全,另外尽可能在教学中提高实验的效果,也尽可能应 沉淀。可用碱或石灰乳将Cr3 、C 、Pb。 生成cr 用“以废制废、变废为利”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处理废气、 (OH)。、Pb(OH) 、Cd(OH) 沉淀,同时加入FeSO,作 废渣和废水,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达到节能 共沉淀剂也可和前面讲述的一样用过量Na S和FeSO4 减排的目的。 共沉淀除去。 (责任编辑 罗 艳) 89 E-mail:zxjxckIk@163・com I学教学参考 热点分析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本题是对1O电子微粒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准 确复述1O电子微粒,掌握10电子微粒之间的反应并能 熟练应用。 根据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且 NH +H2O NH3・H2O NH++OH一,易知B 为NH。,A为H O。考虑到C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故 C为NH4+,D为()H。 南题意知,E为10电子的阳离子,应在Na 、M 、 Al针范围内。又由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 种白色沉淀,可排除Na 。因此,A,B,E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NH。+2H。O+M 。。一Mg(OH)。++2NH 或:3NH。+3H2O+Al 一Al(OH)3 +3NH+。 【例2】(2009年北京)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 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 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 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 性,只能与酸反应 B_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 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 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 一l价的元素 解析:本题是对18电子微粒的考查。要注意含18 电子的气体氢化物,且能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的只有H。S,不难得出甲为H。S。选项A,其钠盐有 Na S和NariS,其中NariS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碱 NaOH等反应,故A不符。选项B,(=)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与() 的摩尔质量相同的乙为:CH。OH、H。S、 Sil 和N。H 等,但CH。OH和Sil 只有极性键,故B 不符。选项c,第2周期ⅣA族元素为C,CH。OH符合, 但CH。OH不是CH 的同系物,相互矛盾。选项D,H。S 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H/S),18电子的H 0 分子中 元素的质量比也为1/16(H/O),则丁为H:()2,且H。()2 中氧元素的价态为一1价,符合。故本题推断合理的选 项为D。 二、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它在历年竞赛 中备受青睐,其相关题目构思巧妙,难度有加大的趋势。 只有多钻研等电子体的内在规律和应用,才能对此类题 型应付自如。 1.考查等电子体的书写 【例31(2010年广西化学竞赛)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分子(包含带有电荷的离子)它们的原子数相同,分子 中的电子数也相同。这些分子(称为等电子体)具有相 90 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12・6总第125期 似的几何结构和物理性质。( 的等电子体是 ; Nj1分子的几何构型是 ;(BN) 晶体(n是一个 很大的数目)结构类似于 。 解析:将O 拆开,一个氧原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可以换作N,所以( 的等电子体为NO;在周期内,位 于中间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左右相邻元素的原子 序数的和的一半,根据此特点,可以得到N2的等电子 体CO (直线型),(BN) 的等电子体是( ) 。 答案:NO;直线型;金刚石或石墨。 2.考查等电子体的结构 【例41(2006年我爱奥赛杯)化合物A的分子中 原子的连接顺序为N—S—F,A与 为等电子 体,空间构型为 ;A可以结合一个F一成为阴离 子B,B的空间构型为 。 解析:A为3原子价电子为18的微粒,与S 、( 、 NO 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V形;A结合F一变成4 原子价电子为26的微粒,B为三角锥形。 3.考查等电子体的性质 【例51 (2010年浙江化学竞赛)下图中,A、B、c、 D、E、F在常温时均为气体,A、B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 G、H均为含氧化合物,其中反应生成的水及含铜化合物 均略去,反应条件未注明。 试根据上图各物质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 ; (2)写出物质C和Y的电子式:C 、Y ;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 ; (5)在上述各步反应中,有两种物质既做氧化剂又 做还原剂,它们是 、 。 解析:这是一道改编自高考试题的竞赛题,解推断 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眼”。本题的“题眼”在Cu与Z反 应能得到两种不同的产物且两种产物可以相互转化,可 以推测Z为HN()3、E为NO、F为N(=)2,进而推得D为 0。、H为H O。由A和 反应生成NO可知:A为N。 或NH。;由题目中条件知A、B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若 A为N。,则B为CO,没有物质可以与碱石灰反应同时 得到N 和C0;所以A为NH。,进而推测B为其等电子 体CH 。 答案:(1)CH COONH ;(2)c的电子式: ::c:: : Y:[Y: Ng 厂.: . : :。 0.. . :N N2- ;(3) -4NH 3+5+ 024NO+6H2O;(4)3Cu+8H +2NO 一3Cu +2NO十 +4H2O;(5)Na2O2;NO2。 (责任编辑 罗艳)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