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来源:宝玛科技网


部编版八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基础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褶皱(zhě) 劫难(jié) 骨骼(9é) ...B. 遗骸(hái) 蟾蜍(yú) 撞击(zhuàng) ...C. 两栖(xī) 深渊(yuān) 鸟臀(tún) ...D. 追溯(suó) 衍射(yǎn) 溅到(jiàn)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 )

A. 颗粒 覆盖 山麓 海枯石烂 B. 膨胀 携带 渲嚷 目空一切 C. 致密 追溯 调零 天衣无缝 D. 次第 海棠 帷幕 消声匿迹 3. 下列句子中,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1)所有陆地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4.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________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________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________ 阅读题

(一)阅读《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完成下列各题。

①六足四翅的昆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三亿五千万年。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体的轮廊,复眼只要0.01秒钟就可以了。因为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测....量飞机相对地面飞行速度的“飞机对地速度计”。

③苍蝇的一只复眼约有三千只小眼,是一种蜂窝型结构。人们仿照它研制出一种新型照相机“蝇眼”,一次能拍摄1329张照片,分辨率每厘米达4000线。

④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大约在三亿年前就升入高空,比爬行类、鸟类要早五千万年。蜻挺翅膀的提升力,按体重比例计算,比目前最好的飞机还大三倍。科学家采用塑料制成“昆虫飞机”,安上发动机就能飞上天。这种用无线电操纵的“昆虫飞机”可以用于航空摄影、探测气象、山区运输等。

⑤苍蝇一类双翅目昆虫,后翅的痕迹器官-楫翅,飞行时每秒钟振动30次,是天然的导航器官。科学家依据楫翅的导航原理,制成“振动陀螺仪”,其体积是传统陀螺仪的五分

1

之一。还研制成“振弦角速率陀螺”等新型导航仪器,用于高速飞行的火箭、飞机,自动平衡各种程度的倾斜,稳定飞行。

⑥小小萤火虫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普通的电灯的效率只有6%左右。荧光发出的热,只有一摄氏度的四十万分之一,这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随着对萤火虫发光的深入研究,制成了应用于矿井的闪光灯和水下照明灯,以后还将用来探知外星是否有生物的存在,以及癌症的早期诊断。

(选自《时文精选》(第五辑)有删改,作者:杨书培)

5.此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B.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 C.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 D.昆虫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 6.第②段中加点词“这一原理”指代什么?

7.此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B.列数字 作比较 C.举例子 打比方 D.举例子 分类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堞,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都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

2

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节选自秦自民《鲜红末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蝴蝶漫谈之口器与传粉》,(《百科知识》2019年04A期)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密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9.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专家观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蝴蝶与花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 B.蝴蝶是情绪敏感的生物,\"明日黄花蝶也愁”,菊花凋零也会引发它的愁绪。 C.地球生物圈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地球,人类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D.通过传授花粉,蝴蝶对维持当今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

1.A(B.蟾蜍chú;C.两栖qī;D.追溯sù) 2.A(B.喧嚷;C. 凋零;D.销声匿迹)

3.B(①“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不确定的意思。几乎,指将近于;接近于;差点儿。根据词义和句意,应用“似乎”;②由“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可以分析应用“一直”;③如果……就…… 属于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应用“可”;④由“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可分析,应用“应该”) 4.(1)做比较(列数字)(2)举例子(3)打比方 5.A

6.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

3

7.B 8.B

【解析】A.有误,原文是“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所以“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原文是“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说法太绝对化。D.有误,原文是“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与原文不符。 9.A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CD.正确。B.有误,第二段引用苏轼的诗句,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的原话,是为了说明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10.B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有误,“明日黄花蝶也愁”引用诗句说明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此项说法错误。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