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

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4年第1 1期 Quality education ■ 蕊 镙岁{-语文 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 姚海蓉 (宁夏银川兴庆区第十二小学,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说明探讨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的必要性,接着从教 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三方面阐述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的方法,最后说明了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 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弘扬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中华传统文化是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精神的浓缩,是自古以 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积攒起来的智慧结晶,也 【文献标识码】A (二)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要在小学教育过 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年轻一代越来越 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一个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 轻视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很多优秀的传统也因此渐 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中华传统文 渐消失,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文明得以 化渗透。例如,将班级作为单位,通过布置教室,适当地创设传统 继承和发言,是学校教育应该担负起来的社会责任之一。 文化的空间情境——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思想家的画像和书法 家撰写的警句墨宝;在黑板报上开辟“今日传统文化”专栏,以“文 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 学知识——传统文化展现”为主要的模式,每天更换传统文化宣传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小学教育逐渐偏离了最根本的“育人” 内容,以此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另外,各科教师也应该重视 的教育目的,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逐 在教学语言使用和教学内容导入方面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语言情 渐明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教育,能够使学校和家长重视德育 境和学习情境,可以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和学生分享一个传统文 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也能够使教师们体会到教书育人的自豪 化小故事,也可以在美术和音乐教学内容导入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优 感;学校也会因为学生的成长而更加坚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美的古代音乐作品,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浓厚,还 (二)帮助教师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特征,但学校教 I三)从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育是教师面对多个学生的集体型教育,这使得课堂教学成为进行教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个人品行修养是指导个体发展的重点内容。 育的主要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受,很多要求学生保持 展现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就意味着德育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 纪律的教学规则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 题之一,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范本, 渗透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因此,从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是可行的。例如, 以“三礼”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基本的仪态 为契机,进行教学方法的开拓和创新。 教育、仪表教育和礼仪教育,如礼貌用语、礼貌的肢体语言、发型、 (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以“礼”为基础,以“德”为主线,表现在学校 着装、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以及公德心、爱心、教育中,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能够 孝心等。 “三礼”教育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人手进行的德育教育, 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习惯养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学校里的违 对学生细节行为的矫正效果最好,在德育教育日趋结构化的小学教 背校规行为明显少了,学生们在行为举止方面也更加得体,学生之 育中, “三礼”教育的实施能够填补德育教育的漏洞,为学生的行 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为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的增多显得更加和 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模板。 谐,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就此建立起来。 三 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教师作为教学责任人自身的素质提高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的方式 (一)从教育管理方面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 权威他人”,因而要在小学 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教育活动进行的主要规则,要进行中华传 超过父母,教师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统文化渗透,就必须先从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人手。例如,学校可以 教育阶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教育的主力——小学教师,其群 针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专门的“读经…讲史”课程,使中华 体本身就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们 的师德和师表管理,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教师、学生都重视的必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一、学校应该对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采办加强管理,不准统一购买或变 相发动学生购买教材,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本校小学生实际阅读水平 和需求出发,从本校最为有利的课程资源出发,先易后难,循序渐 进,编写出轻松易读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另外,学校还应针对中 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进行课程结构的重组和教师岗位的多样化 安排,进行教师培训,使在校任职的每名教师,都能够胜任“中华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二)采用渗透式教育方式而不是强制学习 众多的国学典籍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很好的学习教 材,因此很多学校以“读经”作为主要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方式, 久而久之,读经教育必然会陷入“课堂教育”的怪圈,一遍遍的朗 读和背诵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使学生心生厌烦。因此, 即便是学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经史教育课程,也不该采用强制学习 的方式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而是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 (下转第110页) 2014年第1 1期 Curriculum research 潍黼 谬夕{-语丈 践中,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从而不断 其次,针对这种语言,他们有着很大的隔阂,从而使得文言文教学 突破常规去寻根究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2.鼓励学生勤于质疑问难,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需要 适当地利用情境教育方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学生必定有着与教师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来扮演古 十分差异以及不同的见解,教师需要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甚至是幼 文中不同的角色。学生参与其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加强 稚的意见,对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要在教学中多多引导。 使得真正优秀的学生可以以点带面,通过他们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来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比较恰当的评价。总之, 思维的活跃。 三、小结 开展创新教育是目前教育界首要的任务,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 教师应该乐意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同意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另辟蹊 到实际中。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径,独创新路,大胆去标新立异,学生进行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逐 教师在语文实践教学之中,只有努力地提升语文课堂,创新培养学 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生的创新性思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论述的四 3.教师提问尽量合理以及科学。合理以及科学的提问才能够 点方法,只是从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其中难免有所不足。四 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动脑筋。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 点方法应该在实际之中进行综合利用,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 要得到提升,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学生的活跃性。 行相应的改变。教师只要掌握好在语文课堂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上鲁迅的《药 时,问“在你们眼里药是什么?你们对于 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出活跃、舒适的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性思维的 药又是什么感觉?”让学生结合实际以及自己的想象,不同的学生 培养自然就水到渠成。 就有不一样的问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创新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高中语文教 参考文献 [1】蔡亚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技 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将课文内容合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 7). 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无法逾越课本知识的 与生活,2010(【2】黄洪海.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局限,尤其是在语文这门开放性课程上面,单纯地理解和记忆标准 11). 答案在很大程度上面只是对于同种题型的了解,这就导致学生多数 新一代(下半月),2013(【3]郑玲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UJ.考 缺乏变通性以及创新能力。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创造性、 发展性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动画、视听优势, 利用其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 试周刊,2010(55). [4]刘文会.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Ⅱ】.安徽 7) 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 文学(下半月),2009([5]邓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U】.新课程学 有趣,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导入创设情境中去。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比较难点的教学方面便是对于学生的文言文 教学。笔者常年从事语文教学,经过不断地摸索,终于对于语文教 学之中文言文教学有了一些心得。首先,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当 代的学生而言,白话文简单易懂,相对而言文言文就比较难以理解。 习・上旬,2014(5) [6】肖惠珠.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考试周 刊,2009(42). (编辑:刘 影) (上接第153页) 法进行渗透式的教育。 (三)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 并且重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真 正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衣食住 参考文献 行方面的行为礼仪,也有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修养,无论是艺术文 …1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Ⅱ】l课程教育研究, 化方面,还是生活习俗方面,都有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中国传统 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主线。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渗透中 2014(6). 【2】王晶.浅析小学教育阶段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Ⅱ1.才智, 华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重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不单单从 02). 学生的德育教育或者文化教育角度进行渗透,而是应该进行全面的 2013(【3]叶小钢.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美育IN】.中国艺 渗透性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 的重要意义。 术报.2O14—3—7.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对小 【4】卢一慧.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的探索【c】.国家教师 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12). [5]安晶.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太原职业技术学 学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可以通过教育管理 院学报,2010(1). 的改革、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德育教育方式的更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姚海蓉,女,1969年生,本科,校长,现任教于 的渗透。同时,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教师对 宁夏银川兴庆区第十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 (编辑:陈岑) 学生成长的榜样作用,避免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沦为“课堂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