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课酲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中课程体系的探讨和研究
♦肖楚丽
(邵阳学院)
【摘要】我国未来医学领域的重大改革内容,基本以发展全科医学为主,而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是临 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主要以六大医学主题 内容为学习框架,辅以医学课程的基本原则与实践,全面发展学生全科医学的综合能力。就此展开简要分析,浅 谈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意义,以及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几点建议,供参考。【关键词】全科医学课程体系临床专业改革实践目前,我国的医学领域需要大批注入全科医生这一 新鲜血液,所以,培养全科医生是医学教育界的首要任 务。培养全科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就以本科教 育为主。近年来,我国多所医学专业的院校加大对临 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探
情况,采取实用性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全科医学专 业的理论性强度较高,兼具实用属性,因此,在全科医
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 例,在保障全科医学专业医疗质量外,还要具备一定的 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索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与实践手段,引起了医学界
各专家及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课程体系的全面建 我国虽然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课程体系进行 设,关系着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的未来 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主要的教学思路还是没有脱离原 发展,影响着全科医学生的专业水准。有的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学生被迫接受繁多而深奥的
医学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缺乏相对应的实际操作, 一、医学课程体系的基本建设与理念
课程体系是我国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完成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胜任医疗工作。这些状况 的出现,大多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体系中,
1. 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较弱每一门课程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
标,同时还要将专业特色展现出来。关于课程体系的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 定制,要将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作为主要内容,并遵循课 中的课程体系改革无法跟上医学领域发展的脚步,对于 程体系的各项原则。医学事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更是无法满足。我国现阶
段的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原有的教育课 1. 突出全科医学专业的特色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全科 程体系为中心,侧重将学科型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
医学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作为一个的医学专业方 式,表面性的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收获甚微。向的全科医学,能够充分展示医学生自身独特的职业素 2. 课程体系改革设计偏失养、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技能结构全面性特色。此外, 全科性医学专业的教育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其 他医学专业,是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专业特色的完美 展现。
2. 体现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
21世纪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里程碑,期间推 出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策略深深影响了国内的教育课程体 系。全科医学专业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也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医学卫生的调整和改革,在全科医学生的 培养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体现在 课程体系建设上,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
3. 健全课程体系与理论实践
我国对于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 设并不完善,因此,建立一套健全且统一的课程体系是 一个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虽然国外关于全科医学专 业方向学历教育有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却不符合我
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中的课 程体系设置改革中,依旧照搬原有的教学程序,从最基 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到临床医学实施的实践,遵循最原 始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程序的设置上没有任何创 新。为了全面提高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了一些 辅助的医学选修课程,但是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做支 持,以致于选修课程的开展尚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医学专业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市场要坚守在医疗 的第一线。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医 疗前线的全科医学人才。但是,多数医学院校在该专 业的课程改革上,只抓住了课程本身的中西内容,忽视 了教学的课程与医疗岗位之间联系。根据统计,目前 的医学教育课程内容千篇一律,所有病症的讲解都是由 病发概念、病因构成、疾病原理、临床表现、鉴别诊 断、治疗手段这几个课题内容组成。但是,这一套医 学教育程序与医疗岗位的实际工作性质相差较大,不利 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今后的医疗工作。
3. 课程体系教材相对滞后
自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学科流传入中国之后,便得
(下转第119页)
国国情、教育背景以及教学资源,等等,所以,我国需
要创建出属于中国的教育课程体系,坚持我国教育
到了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发展。 方针,实事求是,根据国内各地区、学校与师生的实际114
01/2018
下旬刊中国校外教育I四、拉格朗日乘子法
下面我们给出乘数定理(不给出证明)及其应用。
定理 2 ( 课暇探索
LagrangeMultipliers )综上,
在
上的连续函数,
的最值在/的边界
+
设是定义
,xm)=0,/=l,2,…吵
关于v
kgrm#乘数法提供了多元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取最值的一种普适
的解法,在约束条件是不等式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换元将其变为等式条件。
五、小结
导数的应用还有许多,由于篇幅,关于导数其他方面的应用 就不再赘述,但是导数应用所要用到的基本的思路与原理都是大同小 异的。本文着重讨论了在求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以及拉格朗日乘数 法中导数的应用。而上文提到的乘数法后来又被推广为Mr条件,这
也
是
g,.(xPv处或函数L =/=1
2,“、的偏导数都为0时取到。
例3.设实数从c满足fl2+62+c2+Mc = 4,求a+6+c的最小值
解:记/(,) = “ +办+ ,(,办,c) = «2+62+c2+
flMcgaMc-4
L = /-Zg = a+b+c-A(a2+b2+c2+abc-4)2a+bc
—=1 - 2Xb - Xca = 0 ^ A =-------db 2b+ca—=1 - Xc^ab = 0 /l = —!—— dc 2c + ab
-〇(a-b)(2-c) = 0故一!一=-2a + bc 2b+ca
同理可得 0-c〇(2-4 = O 和(c-^(2-6) = 0
-—
2 - 贝 有^■ = 1 一 2 — 又厶 = 0 => 又=—
ljda
/lflc
Mixiwg
方法的理论基础。
若 参考文献:[1] 曹俊哲.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电子制
作,2013,(06): 180 —181.
[2] 蒋开宽.浅述导数的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科
技信息,2009,(26): 99.[3 ] . . ,
[ ]. - , 2012.
J
J
CvetkovskiZInequalitiesTheorems
techniquesandselectedproblemsJAseanheartjournalOrg
(上接第114页)但是,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的人才培 养过程中,相关的教材内容却赶不上临床医学专业全科 医学方向的发展,没有一套较成型的全科医学系列的教 材,导致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相对滞后,导致医学专业 的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内涵,导致无法将全科医疗的工作 理念融入其中,不利于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 培养。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优化措施1. 打破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摈弃过去陈旧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以医疗岗 位为根本的新型教育课程体系。关于医学教育课程的 改革,首先,要对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 做一个全面性的整合;其次,要建立出一个适应全科医 学专业以及服务于医疗岗位所需求的全套课程体系;最 后,针对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就器官结构、疾病诊治 等方面,实行临床实践应用技术的教学,结合医疗岗位 的工作性质,将医学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 促进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 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遵循原则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有一 定的原则。首先,改革的课程体系要遵循医疗岗位的 职业特点以及专业素养,淡化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 提升教学课程的实用性,突出医学生参与实践的重点; 其次,改革需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国情,有针对性的 发展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最后,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注 意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教好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外,还要围绕着医学专业开展多样化课程,让学科型的 课程体系向综合型转换,增加学生对整体医学知识的学
习,同时,还便于联系其他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医学生 的综合全面发展,利于医学生收获教学效果的和社会 实践。
3.编制全新且实用的课程教材
教学大纲是完成对全科医学生培养的基本前提,规 范全套的教学大纲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以及增加教 学内容的实用性。而教学的教材,是实施教学工作的 指导工具,医学院校需要编写或选择与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吻合且与教学大纲匹配的教材,要求具备科学性、实 用性、超前性。
四、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是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改 革的重要部分,它能有效补充我国目前医学领域上全科 医学人才的缺口,也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道路上的新探 索。临床医学针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还要针对 我国国情,响应国家对医疗建设策略的号召,培养大批 应用型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联英,陶立坚.医学教育全球化探微[].中国
高等医学教育,2003,(04): 16 —17.
[2] 鲍勇.解析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大力培养
J
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实用全科医学, 2004,(01): 1 — 4.
[3] 杨韵菲,张瑾.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
育的若干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7,(01):
J
J
12—13
[4] 林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中华
医学教育志,2006,( 26 ): 94 —96.
J
01/20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