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五章 教学策略

第五章 教学策略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五章 教学策略

本章学习目标:

1、明确概念图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学习绘制概念图的一般方法,能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并对其进行评价。

3、概述合作学习的意义,观摩教学实况,学习和模仿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4、探讨和解决当前教师组织探究性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5、简述STS的定义、特性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本章教学重点:四大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难点:概念图的制作;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STS教育的实施。 概述: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instructional strategy)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

广义的教学策略分为

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狭义的教学策略:即用于某种学科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概念图策略

提供素材,以问题引入课程:发给学员每两人一份“基因的分离规律”现行高中教材。

提问: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自交、侧交、表现型、基因型„等,也很重要,你怎样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讲完后是否让他们背诵概念?你怎样获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

近年来,为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西方国家流行一种学习策略----概念图策略。

一、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策略的开发是以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符合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需要的三个条件。(见书P80)

奥苏伯尔主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接受系统的知识,而这种系统知识的接受可以是积极主动的,即通过理解其意义而接受。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学习和他的“认知结构同化论”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因为新知识和他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观念相互发生影响,并由于在所学习的新材料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新旧意义产生同化作用而形成一个更进一步分化的认知结构。在他看来,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教学的最高原则是,根据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二、概念图的由来及特征 (一)举例说明

概念图的概念图

光合作用概念图

(二)高考概念图新题型介绍

构建概念图是2004年生物学高考尝试使用的新题型,也是国际上正在讨论和使用的题型。该题型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是该类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

构建概念图类试题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的例题是施农农先生(2001年)介绍的一种。

[例题]利用以下词汇表中的各个术语,构建一个概念图,表示细胞是如何维持其内环境的平衡的。这些术语包括:自动过程、能量、浓度梯度、耗能过程、扩散、渗透作用、协助扩散、质子泵、钠钾泵、吞噬作用和外排作用。也可附加一些概念。

[答案] 略

高考生物学试题中构建概念图试题的形式与上面介绍的有所不同,它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概念图,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给予补充,例题如下。编制这类试题的关键环节是,设法使考生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对考生的答案加以,由于概

念图中间省略了一些步骤,因此设法保证考生所填答案的唯一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例题]

如图示意的是人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部分)。 试按图中标号填写有关内容: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⑾__________⑿__________ ⒀

注:①⑤⑥⑦⑨表示过程,②③④⑧⑩表示物质,⑾表示能量,⑿和⒀为高能化合物。 [答案] ①消化(酶分解) ②蛋白质 ③肝糖元 ④肌糖元 ⑤脱氨基 ⑥⑨有氧呼吸 ⑦无氧呼吸 ⑧尿素 ⑩脂肪 ⑾热量 ⑿ATP ⒀磷酸肌酶

(自生物学通报:依兰,高考生物学命题技术拾零2005(2):56)

三、概念图的制作

提供相关资料: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实验研究 徐洪林等 生物学通报 03(3):38 材料准备:3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每组一张大纸,小纸片若干。胶水(或胶纸)、铅笔、小刀各一。

1、概念图制作要领及规则。

2、学员活动:小组合作,绘制 “基因的分离规律” 概念图。 3、展示作品,交流、分析、比较,评出最优作品。 4、学员作品展示、分析、交流:

讨论:你认为这个概念图的制作有何优点和值得修改的地方?

“基因的分离规律”概念图示例

5、小组发言:本小组在参与概念图制作过程中有何体会?

第二节 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为什么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为了使学生成为人类社会中最能生存的人

“我们要为学生终身的幸福作想,使他们成为人类社会中最能生存的人,因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十分重要。”

英国人类学家 Aahley Montagu

(二) 利于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学

教学活动中往往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课程指导之间的互动,而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学最容易忽略。如何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学模式,是现代生物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模式。

推荐阅读网上文章:《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坦

二、教学实况观摩----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示例

献课教师:成都市玉林中学生物教师吴敏 献课内容:《激素调节》

听课地点:成都玉林中学(或播放吴敏老师《激素调节》课堂教学实录) (一)观摩前的准备:

1、发给每人一份《激素调节》一节教材,供观摩前讨论用。

2、学员代表发言:结合本次对“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学习,如果让你讲授《激素调节》,你准备怎么安排这部分内容? (二)观摩后的讨论:

1、本节课在那些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关于倡导“合作学习”精神?

2、除体现“合作学习”精神外,本节课还在哪些方面较为成功地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 3、本节课还存在哪些不足?

(三)教师总结观摩教学和讨论结果

第三节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我们面临的矛盾:课时少、探究性实验数量多且耗时。 二、如何解决面临的矛盾

(一)整合有联系的多个探究性实验,拉通完成,即可省时,又能让学生抓住实验之间的内部联系。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就整合了“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两个实验。 (二)不能仅仅追求数量,只要学生能真正做好一、两次探究就是成功。

教材中编入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应该是供教师选择的建议,在教学中应该有所选择。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数量、密度要合理,要选择最具有探究价值、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生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 (三)爱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大胆假设,鼓励标新立异观点的充分阐述

三、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一)个人探究:适于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学习。

(二)小组探究:适于较复杂、内容多、耗时长的探究性学习。 (三)小组划分的方法

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本人必须是一个探究者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与学生的关系。 (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组织教学能力。 (四)注重教学反思

五、“探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探究性学习系列活动1) 主讲教师: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何德明 授课内容:“探究性学习”研究 授课地点:本校

六、“探究性学习”教学现场观摩(探究性学习系列活动2) 献课教师: 成都12中教师 闵洋

献课内容: “触手---触手”反射时间的测试

献课地点: 川大附中(或播放闵洋《激素调节》课堂教学实录) 观摩后讨论:1、谈谈授课者在引入课程和结束课程方面的特点。

2、如何挖掘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因素——对于如此简单的一个实验,授课者采取了哪些手段,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

探究?

七、探究性实验实作(探究性学习系列活动3) 主讲教师:江海平

授课内容:怎样组织和指导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授课地点:本校教学楼生物实验室

八、课外教学实践报告:就你指导的一次探究性学习,写出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第四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一、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定义、实施的重要性 二、学习材料提供并讨论:

学习材料: 珍爱生命、关注社会、抗击禽流感 (见《学生学习讨论和实验资料》P51) 讨论: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STS 教育思想的?

三、评价:教师能及时抓住当时的热点问题,进行STS 教育,这是教材上所没有的。但教师善于捕捉、发现、引申问题。所以新课标给了教师创新的更自由的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