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
课堂
摘要:“双减”在内容与改革方向上主要面向学生的学科作业精简,以及学生的课外成长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关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需要响应号召以外,还应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与优化,以此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保障。本文结合“双减”的相关要求,并结合高效课堂环境的构建要求展开不同角度的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科教学工作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减负策略;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引言:在“双减”背景下,少数教师对“双减”的解读不深,未能深入思考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管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些许调整,但对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学生依旧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学改革的顺利落实,也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影响。在“双减”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建构进行深入思考,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素质教育已经发展几十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体系的逐步完善,现阶段的学科教学需要全面、科学、合理,即要面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素质训练。一些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科教学的发展模式和素质教育模式,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的教学模式中素质教育的权重较低,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素质的提高。因此,
在后续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优化和创新教学理念,使学科教学工作面向学生素质教育。
2、教师指导有限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全面实施,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通常把练习材料布置为课后作业。课程作业,大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在课后完成的作业。这部分作业虽然给学生以良好的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但是由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刚刚起步,在一些逻辑思维的认识上还不具备完全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每个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不能有一个完全的掌握,针对性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作业完成的效果也由此可见一斑。
3、数学教学中欠缺创新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的设计,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教学中的难度,学生的不同学情,要有不同的分层设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的不同,掌握程度的不同,以及课上接受能力的不同,课程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创新题目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实现课上课下的创新设置。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过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知识理解的差异性以及能力的提升的差别,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差别缺乏理性的设计和创新的设置。这样就造成有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简单易懂,但学生上得比较枯燥。教师似乎每节课都比较顺利,但是学生在课上素养的落实,缺乏真实有效的设计。无论是课程题目的难度还是课上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课后延伸环节在教学后家校合作的创新设置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有待教师去研究解决。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调整数学课程结构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一旦缺失其中的某一环节,便会对学生随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在课上讲解新知,对知识的巩固练
习则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如此,若学生在课上存在的学习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便会在练习中遇到困难,不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影响学习效率。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更为合理地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设计等,确保学生能建立对知识的完整认知,并在经历自主思考、探索、想象及归纳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中,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特点,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来完成相应的课程理论学习任务。在开发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生个体单元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小组成员能够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理论探索和学习。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思考教师设定的主题任务,在相互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团队写作能力和理论探索能力。
3、情景创设,深化知识应用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并且知识结构复杂,在“双 减”背景下,教师首先需要改变传统单向传递的知识“灌输”模式,将数学课堂向互动、多向探究、多元思考的网状结构转变,使学生能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双减” 的落实,并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景引导下不断获取知识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如此不仅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还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为例设计问题: 现有一个长方体结构的房间,其长宽高分别为5m、3m、2m,房间的一面墙上有两扇 1m×0.5m的窗户与1扇1.9m×0.5m的门,请问粉刷房间共需要多少涂料?学生在课前已经充分掌握有关立体几何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进一步深化
学生的认识,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与直观想象等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结束语:立足分析“双减”背景,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分析。通过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情景创设、开展合作实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措施促进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构建,实现教育的升级转型,助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7):52-54.
[2]周娜.“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246”高效课堂模式[J].山东教育,2022(13):42-44.
[3]颜煜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园,2022,15(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