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匮)-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2006年第6期 J.N ̄ITItWIIST价 圈唧 |_o扛N▲1咖 rI璐(Ph 1 No.6. 甘肃省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股票市场融资状况分析 马海涯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内陆,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对象之一。甘肃省能 否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足够的资本4t.h.。改革开放以来,甘肃 省的资表市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通过股票发行直接融资规模总体上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上-,tr ̄司再融资能 力差、融资结构极不合理,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甘肃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甘肃经 济腾飞和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因此必须全面分析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关键调】股票市场;融资;再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6)06—0115—05 一、甘肃省股票市场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5年12月底,甘肃省上市公司总数为l9家,其中深市8家、沪市11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 数的1.4%,占西北五省的20.9%。总股本599099万股,占全国的0.86%;其中流通股本269116万股, 占总股本的44.9%;非流通股本329983万股,占总股本的55.1%;总市值2004602万元,占全国的0.63%。 历年累积募集资金总额98.92亿元,占全国国内募集资金总额的0.98%。甘肃省上市公司全部发行A 股筹资,没有B股和H股。 甘肃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分布在农林牧业、商贸、金属非金属冶炼等传统行业。其中农林牧业4家, 占总数的21.1%;饮食商贸业5家,占26.3%;建材金属非金属冶炼3家;煤炭电力2家、化工2家、IT 电子电器2家、其他企业1家,而信息技术产业、交通运输、能源、仓储等产业分布很少,甚至没有。 甘肃省共有14个地州市,19家上市公司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仅兰州市就有11家,占总 数的58%。另有5家分布在武威,嘉峪关、白银和酒泉,其余3家省外注册。 甘肃省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31家、证券服务部22家、期货经纪公司1家、证券从业人员 400多人。截止2005年12月,投资者开户302997户,占全国的0.41%,其中机构开户180户。占总开 户的0.06%。个人投资者开户302817户,占99.94%。2005年,所有的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0876元,每股净资产为2.875元。 二、甘肃省股票市场融资的特点 从2000年以来,甘肃省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收稿日期】2006—10—15 [作者简介】马海涯(1970一),女(回族),宁夏吴忠人,讲师,硕士,从事金融学研究。 一1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通过股票发行的直接融资规模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甘肃省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12月,6年累积的募集资金6372亿:元,占全国5645.07亿元的 .1.13%。但从2001年起,除2004年有增长之外,其余年份募集资金总额呈逐年递减趋势(如表1所 示),且下降幅度逐渐扩大,降幅超过全国水平,甚至2003年、2005年度募集资金总额为零。 裹1 2000-2005年全国、甘肃募集资金情况 时间 全国股募集资金 甘肃省募集资金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2000 1527.02 70.9 33.23 279.2 2001 l 82.13 —22.6 9.67 —68.9 2002 918.91 —28.6 4.64 —5.5 2003 819.39 —12.1 0 。-100 2004 835.60 1.9 18.7 6 2005 362.02 —56.7 0 —100 合计 5645.07 66.3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小,呈明显下降趋势 自1994年“陇原第一股”甘长风上市到2005年12月以来的10年中,甘肃19家上市公司先后有8 家上市公司通过配股方式再融资19.18亿元,配股融资2次以上的只有3家上市公司;通过增资发行再 融资的上市公司只有兰州铝业1家,募集资金10亿元;总共再融资规模只有29.18亿元,占募集资金总 额的29.5%,而且2000年以来除2004年以外,再融资急剧下降,甚至2003年、2005年无再融资。 (三)股票融资结构不合理 股票融资方式有三种。第一为首次公开募集,简称首发融资;第二为配股融资;第三为增发融资。 配股融资与增发融资合称为再融资。所以股票融资结构有两个层次,首先是首发融资,其次为配股融资 与增发融资。 从2000年起至2005年12月,甘肃在股票市场上共筹集资金66.3亿元,其中首次发行募集资金 45.3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8.3%,后续再融资2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31.7%。其中,从甘肃资 本市场诞生以来,先后有蓝星清洗、祁连山、三毛派神、兰州民百、三星石化、铜城集团、亚盛集团、长城电 工、国投电力9家公司通过配股募集资金24.69亿元,占再融资的71.2%,只有兰州铝业增发募集资金 10亿元,占再融资的28.8%(见表2)。 衰2 2000-2005年甘肃股票市场累计募纂资金结构衰 募集资金 首发募集 再融资 时间 总额(亿元) 配股募集 增发募集 金额(亿元) 比例 金额(亿元) 比例 金额(亿元) 比例 2000 33.23 26.91 80.9 6.32 19.1 0 0 2001 9.67 6.68 69.1 2.99 30.9 0 0 2002 4.64 4.64 100 0 0 0 0 2003 0 0 0 0 0 0 0 2004 18.76 7.07 37.7 1.69 9 10 53.3 2005 0 0 0 0 0 0 0 合计 66.3 45.3 68.3 11 16.6 10 15.1 由此反映出甘肃股票市场融资结构以首次公开发行募集为主,后续再融资结构以配股募集为主。 而这与相对较为成熟、发达国家的股票融资结构以再融资为主,再融资中又以增长募集为主的特征正好 ● - 相反,这反映出我们的融资结构不合理。例如1997年美国股票发行筹资总额为224838.5亿美元,其中 首次公开募集资金80150.4亿美元,占筹资总额的35.6%,而同期后续再融资144688.1亿美元,占筹 一1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资总额的64.4%;又如在,再融资中配股融资仅占再融资总额的lO%左右。 三、甘肃省股票市场融资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甘肃省工业经济效益差。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较低 从1999年到2002年,全省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O.27元、O.26元、O.13元、O.O8元,呈下 降趋势;2003年2O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O.1O元,平均每股净资产收益率为一1.35%;2004年至 2005年两年间,1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从0.103元下降到0.087元,每股净资产从2.94元下降 至2.87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2005年19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亏损,其中3家为ST股,3 家盈利公司创造了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九成的神话。造成甘肃省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不高的深层原 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整体实力不强。据统计,全国上市公司总资产达42366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资 产31.3亿元。甘肃省上市公司2005年总资产规模405.96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O.96%,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资产21.37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上市公司以国有控股公司为主,公司股权结构极不合理。19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股东持股 比例占51%以上的有13家,占68.2%。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十分严重,导致上市公司一方面受到来自 上市企业主管部门或控股股东公司的过多行政干涉,经营的性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难以形 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被大股东控制,流于形式,很难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 束,造成有的上市公司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有的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有的管理失控,违规挪用公 司资金等。而且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来,上市时带走了优势资产,留给控股股东的资产质 量差,社会负担重,造成其经营上的困难,影响了融资能力。例如海龙科技为了上市,把优质资产放到了 上市公司,存续资产和富裕人员留在集团公司,由于集团离开上市公司无法生存,因此形成大量关 联交易,并产生巨额的资金占用,造成上市公司“失血”。 3.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与地区资源、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不相吻合。甘肃省上市公司集中分布在农林 牧业(4家),饮食商贸业(5家),建材、冶炼、冶金业(3家)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的公司占上市公司的 63.2%,而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能源、仓储业等产业分布比例很低,甚至没有。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与地 区资源、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不相吻合,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缺乏新的利润增 长点,所以利润水平较低。 (二)拟上市公司培育工作滞后。后备资源不足 东部上市公司资源争夺战悄然升级的时候,甘肃资本市场上市步伐却销声匿迹,造成种状况的直接 原因是上市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目前,甘肃省共有股份有限公司200多家,而拟申请上市的公司仅有 15家,待发行企业l家,无在审企业,进入辅导期的有3家,已通过辅导期的仅1家,严重的后备资源短 缺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甘肃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股票发行市场发行的变迁 从2001年7月开始,我国的新股发行废止了带有明显计划行政色彩的审批制,实行国际通行的“核 准制”。发行的改革使新股发行时不再考虑地区、行业、机构等各方面的“平均”,而是以企业自身的 水平作为评判标准。由于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工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整体质量 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正在起步阶级,企业整体表现 低迷,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因此在申请发行新股方面本身存在明显的劣势。 而且从2001年起,我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也进行了重新调整,配股募集资金的条件调整为: 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增发募集资金的条件则是不低于1O%, 且距前次发行满1年。如此高的再融资条件,使上市质量整体水平较低的“陇股”很难跨入再融资的“门 坎”。甘肃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见表3: 一】】7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衰3 2001—2005年中期甘肃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情况 (四)2001年以来股票市场的低迷影响 和El本破灭之后陷入“失去的10年”窘境一样,我国股市从2001年6月以后也进入了“失 去的5年”,在这5年中,中国的股市持续数年低迷,股指不但创下998点新低,而且新股发行被迫停止, 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双双丧失。在这样一个大的气候环境下,甘肃股票市场的发展更是雪 上加霜,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信心下降到了冰点。 四、建议 (一)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责无旁贷。在这一方面,甘肃省首先应继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积极 推进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改革,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具体来讲,从新上市公司入手,从政 策上要求申请上市的公司大幅度降低国有非流通股份比例;同时对新设立的股份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 元化,优化股权结构。其次,继续大力推进行业整合,通过重组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引 导和支持上市公司与省内优势资源、支柱产业的嫁接与整合,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 大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行业、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依托优势资 源,大力培育和加快企业上市。建国以来,国家先后在甘肃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现代大中型企 业。甘肃省也成为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甘肃可以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和加快企业上市。例如 积极帮助申请上市企业结合改制重组冲销不良资产,盘活土地资源;优先帮助重组后存续的国有企业, 减轻公司社会负担,促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进一步加大完善上市公司管理结构和 企业管理模式的支持力度。 (--I通过扶持。培育有创新能力、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潜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荐民 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推动甘肃地区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对甘肃来说,西部大开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向要、争项目、 争投资、争资金上,则极易使地区经济陷入一种等、靠、要的“依赖”中,形成只关注支持而忽视 自身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倾向,贻误时机。必须借鉴东部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推进制度创新,深化 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其成为甘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为此,首先必须思想,更 新观念、开放务实、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扫除和上的障碍。比如切 实解决市场参与主体资格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使它们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其次转变的工作作 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预期。第三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允许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东部民营企业,参与甘肃的发展,制定优 惠,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从而不断壮大非国有 经济,并且通过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联合与渗透,激活国有资产存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跨行业, 跨地区的联合,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民营企业集团,最终实现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第四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 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I三)提高涵养资本的能力 一1】8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肃资本市场欠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资本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本外流和企业经营效 果差。由于甘肃投资环境不佳,投资效果低,因此很难吸引资金流入,甚至留不住原有的资金,资金大量 外流。再加上企业盈利能力弱,亏损面较大,所以无论是自身资本积累和资本生成,还是吸引利用外资 都处于劣势,涵养资本的能力较差。 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二是科学地 规划。进行高起点的设计、改造,使经济布局更为合理;三是改善环境(包括税收减免、行业禁入的放 宽等),通过设立经济开发区、优质农业开发区、保税区等逐步由点到面进行总体推进;四是转变角 色,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通过简化手续,降低交易费用,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服 务环境;吸引企业来甘肃投资。五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人们的开放意识,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 义,形成自由的开放环境,吸引资本、人才的不断流入。 (四)加快甘肃企业债券市场的研究和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为市场提供资产和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 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2003年以来,企业债券市场受到了前所米有的瞩目,管理层也表明了态度,随 着市场环境的改善,甘肃省必须及早着手,积极推动甘肃企业债券的研究和发展。首先,鼓励企业债券 市场在发行主体、组织方式、品种方面进行创新;其次,强化发行主体的治理结构和诚信意识;第三,加快 甘肃企业债券有关咨询、评估、担保机构体系的建设。第四,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联合其他西部欠发 达省、区,积极向要,在企业债券的发行方面向西部倾斜,例如可以实行差异化门槛,以支 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与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李至斌,刘健.货币、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李健中.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杨清震.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陈育宁.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z].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8]王洛林,魏后凯.我国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路及发展前景[J].中国工业经济,2001,(3). [9]施光耀,储兴华.中国西部——甘肃资本市场纪行[J].中国证券报,1998,(10). [10]徐盛鹏.对云南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的若干思考[N].云南日报,2005—03—17. (责任编辑肇英杰 责任校对 宗正) 一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