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41卷第3期 世 界 农 药

2019年6月 World Pesticides ·15·

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谭海军, 谢 波

(苏州艾科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昆山 215300)

摘要:植食性害螨每年都给农业和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随着常规药剂抗性的不断增强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开展,近年来新上市的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广谱、高效、低毒和安全等特点而逐渐受到关注。对β-酮腈衍生物类杀螨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环境影响与残留、作用机理与活性、原药与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β-酮腈衍生物;丁氟螨酯;NC-510;腈吡螨酯;乙唑螨腈;柑橘树杀螨剂 DOI:10.16201/j.cnki.cn31-1827/tq.2019.03.03

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5(2019)03-0015-07

New Acaricides Beta-Ketonitrile Derivativ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TAN Haijun, XIE Bo

(Suzhou AC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phytophagous mites usually cause enormous damage to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very year. As increasing resistance of conventional acaricides and progressing campaign of pesticide “dosage reduction and efficacy improvement”, a new class of acaricides, beta-ketonitrile derivatives, was launched in recent years. It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s for its unique mode of action, broad acaricidal spectrum, high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excellent safe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residue, mode of action and bioactivity,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eta-ketonitrile derivatives are reviewed. Key Words: beta-ketonitrile derivatives; cyflumetofen; NC-510; cyenopyrafen; SYP-9625; citrus acaricides

植食性害螨具有体型小、隐蔽性强、孵化换代快、繁殖能力强和易于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每年都给农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随着植食性害螨对常规药剂抗药性的不断产生和增加,以及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开展,迫切需要开发一些新型杀螨剂。其中,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以其新颖的化学结构、独特的作用机理脱颖而出,先后有多个品种开发上市。

日本大塚化学株式会社首先于2007年在日本市场推出了第一个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丁氟螨酯(cyenopyrafen)[2]。随后,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09年和2015年上市了同类杀螨剂腈吡螨酯(cyflumetofen)[3]

和乙唑螨腈(SYP-9625)[4]。此外,由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发的2个同类高活性杀螨剂NC-510[5]和SYP-108[6]也正在开发之中。上述5个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化学结构见图1。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对各个生长阶段叶螨科的靶标害螨表现出了很高的选择活性,其作用快速且持效期长,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且与现有杀虫、杀螨剂多无交互抗性[1],适合用于害螨的综合治理。以上述5个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杀螨剂为例,从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环境影响与残留、作用机理与活性、原药与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对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进行了简要梳理。

作者简介:谭海军(1985—),男,湖南常德人,工程师,从事精细化工技术与应用的工作。E-mail:tanhaijun@foxmail.com。 收稿日期:2019-05-09。

·16· 世 界 农 药 第41卷

图1 5个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化学结构

1 化学结构

从化学结构上对活性基团进行分析,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都具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通式。其中,当R3在α位时,β与γ间为双键,即为β-酮腈类化合物,如丁氟螨酯和SYP-108;当R3在γ位时,α与β间为双键,即为β-酮腈衍生物类(或丙烯腈类)化合物,如腈吡螨酯、乙唑螨腈和NC-510。β-酮腈类化合物中都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丁氟螨酯和SYP-108均为外消旋体;β-酮腈衍生物类化合物中含有双键,存在顺反异构体,腈吡螨酯和乙唑螨腈分别为E-构型和Z-构型,而NC-510正在开发中(Z-构型的活性更高[5])。各杀螨剂的基团分解如表1所示。

3.2 残留限量与检测

日本、巴西、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关于丁氟螨酯的残留限量,日本和韩国先后提交了关于腈吡螨酯的残留限量。其中,日本官方对丁氟螨酯的残留限量[12]如下:银杏、坚果类0.01 mg/kg,橘子、山芋、西瓜和果蔬0.2 mg/kg,枇杷0.3 mg/kg,西红柿0.4 mg/kg,部分葫芦科蔬菜0.5 mg/kg,茶叶10 mg/kg,其他1~25 mg/kg;对腈吡螨酯的限量(建议)[13]如下:西瓜和柑橘0.05 mg/kg,茄子0.7 mg/kg,桃子0.1 mg/kg,茶叶60 mg/kg,其余为2或10 mg/kg。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制订乙唑螨腈的残留限量,高燕[10]根据试验调查建议乙唑螨腈在棉花上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05 mg/kg。

表1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按结构通式的基团分解

杀螨剂

R1

R2

R3

R3位置

图2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结构通式

丁氟螨酯

α

2 理化性质

杀螨剂β-酮腈及其衍生物多为白色固体,熔点80~110 ℃,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适合制成SC、SL和EW等剂型。各杀螨剂的部分理化性质[5,7,8]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杀螨剂含有酯基,不能与碱性农药和铜制剂混用施用。

SYP-108

α

3 环境影响与残留

3.1 环境影响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属于低毒农药,对鸟、鱼、蚕、藻低毒,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有益物种几乎无影响,在土壤和水里快速降解[9,10],不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对作物安全、环境友好。丁氟螨酯在水环境中主要代谢生成邻三氟甲基苯甲酸和邻三氟甲基苯甲酰胺[11]。

腈吡螨酯

γ

乙唑螨腈

γ

NC-510

γ

第3期 谭海军等: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17·

表2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部分理化性质

杀螨剂 丁氟螨酯

熔点/℃ 77.9~81.7

溶解性(g/L,20 ℃)

水2.8×10-5 (pH 7);环己烷5.2,甲醇99.9,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苯 > 500.0

SYP-108 腈吡螨酯 NC-510 (Z-型) 乙唑螨腈

84.0~86.0 106.7~108.2 94~95.5 92.0~93.0

易溶于丙酮 水 3.0×10-4

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

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丙酮、甲醇、 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溶于石油醚、 庚烷,难溶于水

碱性条件下水解

SC、EW

稳定性

弱酸条件下稳定,随碱性加强而水解 加快。高温至293 ℃稳定 碱性条件下水解

54 ℃热贮14 d稳定,碱性条件下水解 碱性条件下水解

SC、DC SL SC、EWEC 主要制剂

李敏敏[11]建立了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在农产品、土壤及水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顾建明等[14]使用拉曼光谱分析仪快速分析食品中的丁氟螨酯残留。崔淑华等[15]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腈吡螨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C18 2种基质分散净化剂净化。高燕[10]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MS/MS)分析乙唑螨腈在棉花、土壤中的残留的方法,用二氯甲烷-甲醇溶剂对样品进行净化。

衍生物类杀螨剂作用位点单一,作用谱相对较窄,要避免长期单一使用而产生抗性。

图3 丁氟螨酯在害螨体内的代谢活化

4 作用方式与活性

4.1 作用方式

与甲酰苯胺类杀螨剂pyflubumide[16]作用靶标相同,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是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II抑制剂[17-19],其本身为活性物前体,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代谢去酯成羟基化合物而产生活性[9,18]。以丁氟螨酯为例,去酯化后将产生活性代谢物AB-1[18],如图3所示。这种羟基化合物再作用于呼吸电子传递链(作用方式可能与pyflubumide不同[20]),以较低浓度就可以扰乱线粒体蛋白复合物II (即琥珀酸脱氢酶)的功能,阻碍电子传递,破坏氧化磷酸化过程,阻止害螨细胞利用能量,从而使害螨麻痹、死亡。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的杀虫、杀螨剂不同,理论上不存在交互抗性[20]。β-酮腈及其衍生物及其去酯化羟基化合物在叶螨科害螨体内的抑制作用很强,而在其他昆虫和节肢动物体内的抑制作用很弱[9,18,19],这说明该类药剂对叶螨科害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害螨天敌和传粉昆虫等非靶标生物安全。需要注意的是,β-酮腈及其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作用方式以触杀为主,兼具胃毒作用,大多数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渗透活性很弱[21]。丁氟螨酯可让成螨在24 h内完全麻痹,同时具有部分杀卵作用,刚孵化的若螨能被全部杀死[7]。

SYP-108属于正温度系数类型杀螨剂,有较好的持效性,但不如丁氟螨酯[22]。乙唑螨腈属于负温度系数类型化合物[23],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5~35 ℃范围内对害螨具有优异防效。 4.2 生物活性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对叶螨属、小爪属和全爪属等叶螨科类害螨具较高的选择活性,对其他类螨虫和鳞翅目、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的活性相对较差,可广泛用于果树、蔬菜、茶树、棉花、玉米和观赏植物等叶螨科害螨防治。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对各生长阶段的害螨均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如表3所示。一般说来,该类药剂对幼、若螨的毒力要高于对螨卵和成螨的,腈吡螨酯和乙唑螨腈对若螨和成螨的毒力突出,而乙唑螨腈的毒力最高。

β-酮腈衍生物类杀螨剂与其异构体在高浓度时

·18· 世 界 农 药 第41卷

的生物活性大致相同,但低浓度时活性有差异:在高浓度降为1~1.25 mg/L后,腈吡螨酯的异构体(Z-体)对红蜘蛛的活性下降明显[25, 26];在浓度为2.5 mg/L时,乙唑螨腈对朱砂叶螨的活性优于其异构体(E-体)的[24]。推测这可能与不同构型对与作用靶标结合时的空间位阻不同有关。

表3 β-酮腈衍生物对不同生长阶段叶螨的LC50/EC50

(单位: mg·L-1) [21,24]

品种 螨卵 若/幼螨 成螨 丁氟螨酯 9.12 0.24 4.73 SYP-108 18.76 1.49 3.67 腈吡螨酯 >2.50 >0.20 0.41 乙唑螨腈

1.16

0.12

0.22

除了对靶标螨虫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NC-510还对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小麦、大豆、棉花和蔬菜的蚜虫、雌性瓜蓟马成虫、西瓜蓟马、日本臂纹粉蚧等显示出了较高的生物活性[5,27],具有一定的应用扩展前景。

5 原药生产供应

5.1 合成路线

如图4所示,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I)可通过R1,R2-取代的β-酮腈或β-羟基丙烯腈(III)与α-取代酰氯(II)缩合得到[2-6]。当合成丙烯腈类杀螨剂时,反应中的溶剂和缚酸剂会对产物的构型有影响[24,25]

:使用极性非质子溶剂二氧六环和吡啶时得到E-型产物,使用低极性溶剂甲苯和无机盐碳酸钾则得到Z-型产物。生产合成腈吡螨酯和乙唑螨腈原药时可根据其构型选用不同的反应条件。腈吡螨酯的Z-型异构体在乙腈或甲醇等极性溶剂中,经有机碱吡啶或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可转换得到E-体[25],即腈吡螨酯。

图4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合成路线

其中,R1,R2-取代的β-酮腈或β-羟基丙烯腈(III)可通过相应的R1-取代乙腈(VI)与R2-取代甲酸乙酯(V)或R2-取代吡唑酮(IV)反应得到。R1-取代乙腈(VI)则可由R1-取代氯苄氰化得到,R2-取代甲酸乙酯(V)和R2-取代吡唑酮(IV)可由R2-取代羧酸分别发生酯化和酰胺化反应得到。 5.2 原药分析

丁氟螨酯、腈吡螨酯和乙唑螨腈原药可用乙腈溶解,以含乙腈和水的溶液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外标法来测定其主含量[28-30]。 5.3 原药供应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现均处于专利保护期,已上市的原药品种均为其创制公司或关联企业生产供应。其中,丁氟螨酯原药为日本大塚化学株式会社旗下公司日本欧爱特农业科技株式会社登记生产,腈吡螨酯原药为日产化学株式会社登记生产,乙唑螨腈原药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关联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登记生产。此外,Dhanuka Agritech Ltd.也于2015年在印度获取了丁氟螨酯的原药9(3)登记,为该原药的生产供应做好了准备。

已商业化的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原药规格为:丁氟螨酯97%,腈吡螨酯95%,乙唑螨腈98%。

6 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6.1 制剂的登记

日本大塚化学株式会社最先于2007年在日本获得20%丁氟螨酯SC (商品名Danisaraba)的登记,用于果树、蔬菜、茶树和观赏植物等的叶螨科螨虫防治。接着,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欧洲销售公司Certis Europe在荷兰上市同样的制剂(商品名Scelta),BASF在美国与加拿大上市18.7%丁氟螨酯SC (商品名Nealta Miticide)。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最先于2008年在日本和韩国获得30%腈吡螨酯SC (商品名Starmite)、15%腈吡螨酯+7.5%唑螨酯SC (商品名Starmite Plus)和10%腈吡螨酯+6.5%哒螨灵SC (商品名Valuestar)的登记,用于果树、蔬菜、茶树、菊花和药材等植物的全爪螨、锈螨和跗线螨等害螨防治;后来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又在中国取得了30%腈吡螨酯SC的登记。30%乙唑螨腈SC (商品名宝卓)首次于2015年在中国获得登记。

其间还有多个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单剂和复配在韩国登记,包括10%丁氟螨酯DC、10%丁

第3期 谭海军等: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19·

氟螨酯+0.8%阿维菌素DC、14%丁氟螨酯+2.5%唑螨酯SC、8%丁氟螨酯+3.5%溴虫腈DC、25%腈吡螨酯SC、20%腈吡螨酯+3%乙唑螨SC、20%腈吡螨酯+5%氟虫脲SC、20%腈吡螨酯+4%溴虫腈SC和10%腈吡螨酯+6.5%哒螨灵SC等,防治对象为果树、蔬菜、茶树和花卉等植物的植食性螨虫,以及蓟马和木虱等害虫。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产品在中国的登记情况见表4。还有一些处于田间药效试验阶段的登记产品,如用于防治豇豆和观赏玫瑰叶螨的30%腈吡螨酯SC,用于防治柑橘树红蜘蛛的复配制剂35%丁氟螨酯+联苯肼酯SC和40%丁氟螨酯+螺螨酯SC。

表4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制剂在中国的登记情况

制剂产品

施用 作物

防治对象

用药量 80~133 g/kg

使用时间

施药次数与安全间隔期

20%丁氟螨酯SC 柑橘树 红蜘蛛 在若螨发生盛期或害螨危害早期施药。施用时应使作物叶片 每季最多施用1次, 正反面、果实表面以及树干、枝条等部位充分均匀着药。

安全间隔期21 d 每季最多施用2次, 安全间隔期14 d

30%腈吡螨酯SC 苹果树 二斑叶螨、 100~150 mg/kg

红蜘蛛

20%乙唑螨腈SC 柑橘树 红蜘蛛

棉花

叶螨

50~100 mg/kg 112.5-225 mL/hm250~100 mg/kg

靶标发生始盛期

发生初期,平均每片叶活动螨数量2~4头 发生初期或始盛期,一般有棉螨株达20%以上 发生初期,平均活动螨数:春季2~4头/叶, 秋季6~8头/叶

每季最多施用3次, 安全间隔期不低于7 d

苹果树 叶螨

6.2 制剂的应用开发

除了上述的登记制剂产品外,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还有不少新单剂、新复配和新应用相继被开发报道。

6.2.1 单剂的开发

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对各个生长阶段叶螨的优异防效,可用于不同的作物的敏感及抗性害螨防治。最近的研究表明:5% SYP-108 SL [31]对柑橘树和苹果树各生长阶段的叶螨均有较好防效,速效性也较好;20%丁氟螨酯SC还对苹果树山楂叶螨[32]、梨二斑叶螨[33]、大棚黄瓜红蜘蛛[34]、甜瓜瓜叶螨[35]、月季红蜘蛛[36]、铁皮石斛红蜘蛛[37]、蝴蝶兰红蜘蛛[38]等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30%腈吡螨酯SC还对柑橘全爪螨[39]

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30%乙唑螨腈SC [40-42]可有效防治柑橘全爪螨、始叶螨、锈壁虱,蔬菜朱砂叶螨,以及花卉、豇豆、草莓的二斑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作物安全。 6.2.2 复配的开发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扩展杀虫谱,降低使用成本,延缓害虫抗性,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开发新的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复配制剂、桶混组合以及综合防治方案。

目前对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产品复配的

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⑴ 与某些杀螨特性表现不理想的杀螨剂复配,这些杀螨剂或速效性不太好,持效性较差,或对螨卵或成螨的防效不理想,如乙螨唑、螺螨双酯等;⑵ 与内吸和/或渗透活性好的杀虫杀螨剂混用,以弥补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如与溴虫腈、螺虫乙酯、双甲脒、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复配;⑶ 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杀螨剂复配,以实现协同增效并延缓害虫抗性,如与硝虫硫磷、联苯肼酯、嘧螨酯、苦皮藤素、锡和氟虫脲等复配;⑷ 与其他能扩谱增效的杀虫、杀螨剂复配,由此实现对害虫、叶螨科以外害螨的一次性防治,如哒螨灵、甲氰菊酯、唑螨酯和N-多取代-1,2,3-噻二唑-5-甲脒类化合物[43]等;⑸ 与杀菌剂、或兼具杀螨作用的杀菌剂等其他类型农药复配,如嘧菌酯[44]等。

由此开发的各种复配制剂及桶混组合被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茶叶、棉花、花生、玉米、中草药、橡胶和观赏植物等植物的各种螨、虫及病害的防治。但需要注意各组分在复配或混用时可能存在交互抗性,如哒螨灵可与腈吡螨酯混用,而与丁氟螨酯混用或轮用则会产生交互抗性[45]。

此外,基于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对叶螨科害螨的高选择性,对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将该类杀螨剂与害螨天

·20· 世 界 农 药 第41卷

敌用于综合防治,如乔岩等[43]使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防治草莓二斑叶螨,具有增效作用。

7 结 语

作为一类全新的前体杀螨剂,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作用机理,通过在动物体内快速水解后,选择性地抑制靶标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II,对各个生长阶段叶螨科害螨具有高活性,对害螨天敌等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与现有杀虫、杀螨剂多无交互抗性,适合用于害螨的综合治理。先后已有丁氟螨酯、腈吡螨酯和乙唑螨腈等品种的多个单剂和复配产品上市,对减轻抗性螨虫危害,确保农林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β-酮腈及其衍生物类杀螨剂的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性。因此,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复配制剂和桶混组合,同时结合天敌对害螨进行综合治理,对减少农药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克服和延缓害螨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NOBUYOSHI TAKAHASHI, HIROFUMI NAKAGAWA, YASUHIRO

SASAM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acaricide, cyflumetofen[J]. J. Pestic. Sci., 2012, 37(3): 263-2

[2] SATOSHI GOTODA, NAOKI ISHII, YASUHIRO SASAMA, et al.

Acylacetonitrile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caricide containing the same compound: JP, 2002121181A[P]. 2002-04-23.

[3] OGURA T, MURAKAMI H, NUMATA A, et al. Preparation of

ethylene derivatives pesticides: US, 6063734A[P]. 2000-05-16. [4] 李斌, 于海波, 张弘, 等.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WO,

2010124617A1[P]. 2010-11-04.

[5] MURAKAMI HIROSHI, TAKII SHINJI. Acrylonitrile compounds:

WO, 2007100160A1[P]. 2006-03-03.

[6] 刘长令, 李洋, 张弘, 等. 取代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

101628881B[P]. 2010-01-20.

[7] BCPC (British Crop Production Council). e-Pesticide manual version

6.0 [DB/CD]. Hampshire: BCPC (British Crop Production Council), 2012.

[8] 李斌, 于海波, 罗艳梅, 等. 乙唑螨腈的合成及其杀螨活性[J]. 现

代农药, 2016, 15(6): 15-16, 20.

[9] NAOTAKA HAYASHI, YASUHIRO SASAMA, NOBUYOSHI TAKAHASHI,

et al. Cyflumetofen, a novel acaricide – its mode of action and selectivity[J]. Pest Manag Sci, 2013, 69(9): 1080-1084.

[10] 高艳. 哒螨灵在黄瓜、土壤中与乙唑螨腈在棉花、土壤中的残留分

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5.

[11] 李敏敏. 杀螨剂丁氟螨酯残留分析及环境降解行为研究[D]. 哈尔

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12] 厚生労働省医薬・生活衛生局生活衛生・食品安全部. 食品、添加物等

の規格基準の一部を改正する件について[EM/OL]. (2017-02-23)[2019-04-17].https://www.mhlw.go.jp/file/06-Seisakujouhou-11130500-Shokuhinanzenbu/0000152665.pdf.

[13] 厚生労働省. シエノピラフェン(案)[EM/OL]. (2008)[2019-04-17].

https://www.mhlw.go.jp/shingi/2008/01/dl/s0130-13g.pdf.

[14] 顾建明, 黄英钊, 翟丹晖. 一种利用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丁氟螨酯的

方法: CN, 105136773A [P]. 2015-09-17.

[15] 崔淑华, 程刚, 李瑞娟, 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

和水果中腈吡螨酯残留量[J]. 分析测试学报, 2017, 36 (1) :42-46. [16] MOTOFUMI NAKANO, NORIAKI YASOKAWA, AKIYUKI SUWA,

et al. Mode of action of novel acaricide pyflubumide: effects on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J].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15, 40(1): 19-24.

[17]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Mode of

action classification [EB/OL]. (2016-04)[2018-09-30]. http://www. irac-online.org/documents/moa-structures-poster-english/?ext=pdf. [18] NAOTAKA HAYASHI, YASUHIRO SASAMA, NOBUYOSHI TAKAHASHI,

et al. Cyflumetofen, a novel acaricide – its mode of action and selectivity [J]. Pest Manag. Sci., 2013, 69(9), 1080-1084

[19] KUNIMITSU NAKAHIRA. Strategy for discovery of a novel miticide

cyenopyrafen which is one of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inhibitors [J]. J. Pestic. Sci., 2011, 36(4), 511-515.

[20] TAKASHI FURUYA, KOZO MACHIYA, SHINSUKE FUJIOK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caricide, pyflubumide [J].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17, 42(3): 132-136.

[21] 宋玉泉, 刘少武,柴保山, 等. 高活性化合物SYP108杀螨活性

研究[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 2010: 440-444.

[22] 李洋, 刘长令, 田俊峰, 等. 新型2-酰基氰基乙酸类衍生物

SYP-108的研究[J]. 农药学, 2010, 12(4): 423-428.

[23] 韩翔. 安全、高效杀螨剂乙唑螨腈的创制与应用[J]. 中国农药,

2018, (1): 47-50.

[24] HAIBO YU, YAN CHENG, MAN XU, et al. Synthesis, acaricid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yrazolyl acrylonitrile derivative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6, (51): 9586-9591.

[25] HAIBO YU, MAN XU, YAN CHENG, et al. Synthesis and acaricidal

activity of cyenopyrafen and its geometric isomer[J]. ARKIVOC,

第3期 谭海军等: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21·

2012, (VI): 26-34.

[26] 陈小阳, 刘兴平, 刘谦和, 等. 腈吡螨酯及其异构体的合成与生物

活性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4, 44(6): 17-19, 31.

[27] 周勃, 柳爱平, 刘兴平, 等. NC-510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 精

细化工中间体, 2015, 45(1): 16-18.

[28] 吴春先, 王广成, 高立明, 等. 丁氟螨酯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

法的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 36(增刊1): 85-88.

[29] 李晓昀, 姜宜飞, 任晓东. 腈吡螨酯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

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 36(增刊1): 7-9.

[30] 黄鑫, 于雪骊, 等.乙唑螨腈(SYP-9625)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7, 9: 45-48.

[31] 宋玉泉, 刘少武, 刘洋, 等. 5%SYP-108 SL杀螨活性研究[C]//

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 2011: 26-28.

[32] 张坤鹏, 宫庆涛, 武海斌, 等. 新型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防治效果[J].

农药, 2016, 55(1): 67-69.

[33] 岳长安, 宋清, 王素侠. 20%丁氟螨酯SC防治梨二斑叶螨药效试验[J].

山西果树, 2014(4): 16-18.

[34] 潘林芳, 朱秀芳, 吴向阳, 等. 大棚黄瓜红蜘蛛药效防治试验[J].

上海蔬菜, 2015(6): 58-59.

[35] 王爽, 刘勇, 肖春, 等. 5种药剂对三亚地区甜瓜瓜叶螨毒力测定试

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7): 84.

[36] 张海, 虞虓峰. 20%丁氟螨酯悬浮剂防治月季红蜘蛛药效评价[J].

上海农业科技, 2015(5): 150, 158.

[37] 钱斌彬, 史骥. 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铁皮石斛红蜘蛛的防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7): 156.

[38] 林谷园, 董文勇, 章淑玲. 蝴蝶兰红蜘蛛药剂防治筛选[J]. 江西农

业学报, 2014, 26(1): 118-120.

[39] 门友均, 唐明丽, 张素英. 腈吡螨酯对柑桔全爪螨的室内毒力及田

间防治效果[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4): 23-25.

[40] 刘少武, 宋玉泉, 张俊龙, 等. 30%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不同害螨

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药, 2018, 17(3): 18-21.

[41] 戴爱梅, 乌兰, 陈先荣. 乙唑螨腈对豇豆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蔬菜, 2018(7): 67-70.

[42] 周晓肖, 江景勇, 邱莉萍, 等. 乙唑螨腈对草莓二斑叶螨的控制作

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11): 2003-2005.

[43] 杨维清, 李洪洋, 任川宏, 等.一种含腈吡螨酯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 106857557B [P]. 2017-06-20.

[44] 胡月, 蓝月, 庞泽兴, 等. 10%丁氟螨酯·嘧菌酯水乳剂高效液相色

谱分析方法[J]. 农药, 2017(11): 807-808,811.

[45] 冯楷阳. 朱砂叶螨对丁氟螨酯的抗性形式遗传及抗性稳定性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7.

[46] 乔岩, 张正伟, 张 涛, 等. 联合应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防

治草莓二斑叶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34(4): 514-519.

(上接第7页)

为制备试验中的杀菌剂47的Borsche 噌啉合成反应。此杂环化技术通常从邻-重氮芳香酮(例如81)产生4-羟基噌啉(例如82)。通过酮的烯醇化进行环化,然后在重氮基上加烯醇。化合物82的羟基被氯取代,随后被4-氟苯基取代生成防霉剂47 (图14)。

6 总 结

如本文所述,许多哒嗪衍生物对多种杂草、害虫和真菌病害有很好的活性。它们结构多样,作用机制多种。有趣的是,所有有关的哒嗪农化产品都是通过化学合成。含有哒嗪环的天然产品非常稀少,好像生物在进化中产生非常少的能形成N-N键的酶。已报道在作物保护领域有生物活性的仅有的天然存在的哒嗪衍生物为除草活性的pyridazocidin ()。

图14 通过Borsche噌啉合成路线合成化合物47

与吡啶或嘧啶等其他杂环骨架相比,对于哒嗪来说有非常少的已知名称的合成反应。而其中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