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向海经济,焕发丝路新风采
作者:刘一颖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17年第12期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北海,既位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又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北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广西发展格局及“一带一路”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那么北海将如何利用优势,加强港口建设,发展“向海经济”?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如何为企业搭台?在城市旅游发展思路转变的背景下,北海如何打造“全域旅游”?北海将如何深化与东盟的合作?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北海市李延强对此进行了一一解答。 两个港区成为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依托
2017年4月,中国国家*视察北海时首提“向海经济”,强调: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那么,在此契机下,北海将如何加强港口建设,发展“向海经济”?
李延强介绍,北海、市积极响应,出台实施《关于打造向海经济的行动方案》,提出以“四城、三路、两港、一枢纽”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向海经济”示范区。具体以银滩新城、海洋新城、铁山港新城和合浦新城“四城”;北铁公路、滨海公路、合湛铁路“三路”;铁山港和国际邮轮母港“两港”;以及北部湾城市群海陆空联运交通枢纽“一枢纽”为落脚点,全力打造“向海经济”。李延强强调,其中“两港”是北海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依托。 走在*视察过的铁山港上,可以看到,这里的可建港岸线长达40公里,可建1~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0个以上,建港条件良好。李延强谈到,铁山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将重点推进进港铁路支线、航道、泊位建设,把铁山港建设成为发展以石化、临港新材料、能源、建材等大型临港工业为主,船舶修造、临港加工、海陆联运、海洋渔业基地为辅,港航服务、高新技术等多产业并举的综合性、多功能亿吨现代化大型港区,成为发展临港产业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按照世界一流邮轮母港标准,石步岭港域将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国际邮轮母港,推进石步岭港区邮轮码头和侨港客运港建设。
因海而生,向海而荣。北海还将抓住口岸资源,实现扩大开放的机遇,推进通关便利化,并申报水产品、水果进出口的指定口岸,争取设立北海“国检综合试验区”。凭借北海在“一带一路”、北部湾城市群“一湾双轴、一核两极”中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广西关于“南向通道”建设的战略布局,开通重庆至北海港的“五定班列”,推动北海与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的无水港建设;努力构建面向东盟、辐射中国西南中南、紧密联系粤港澳台、陆海统筹、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由此,北海发展“向海经济”的宏大画卷将徐徐展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搭台 企业唱戏
铁山港、银滩中区、中信·北海第一城……在北海很多重大项目的现场,都能看到李延强调研和检查工作的忙碌身影。为了推进项目高效建设,北海市成立了重大项目策划与推进工作组,实行“推进项目半月会”制度,坚持每月举行项目开竣工仪式,形成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三大产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52.7%,电子信息产业从不足百亿元发展到千亿元,占据广西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半壁江山。2017年上半年,三大产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00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84.9%,而工业拉动地区产值增长6.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9.3%。中电、中石化、诚德等一批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较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入驻北海,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逐步完善的产业聚群。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正涌入北海。“在促进产业发展上,我们持之以恒地在硬件和软件上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李延强介绍,除了形成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的工作机制,北海还围绕产业发展和园区布局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降低成本措施,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项目融资模式,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比如推动惠科移动智能终端项目通过“直补+直投+基金+企业+银行”的模式进行融资等等。北海市在研究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痛点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并向企业给予了充足的发展条件。
“全域旅游”为北海旅游业添色彩
北海地处亚热带,生态环境优良,素有“城市氧吧”之称。蓝天白云、海岛沙滩、老城古镇、海丝文化、疍家民俗、滨海风情组合成了魅力无限的北海。“无论是喜爱自然风光,还是偏好人文历史的游客,都能在北海找到好去处。”李延强热情地说道。
旅游业已成为北海一张亮丽的名片,2016年初,北海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是广西唯一入选的设区市。那么在城市旅游发展思路转变的背景下,北海如何打造“全域旅游”呢?
李延强介绍,北海、市作出了实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的战略部署。首先,打造精品,升级核心景区带动全域发展。推进北海银滩和涠洲岛开发建设;打造侨港、高德、曲樟等特色名镇、名村、名街;建设北部湾邮轮母港和邮轮码头客运中心,开拓国际国内邮轮旅游航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精品。
其次,强化支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中信·北海第一城、银滩中区标志项目、涠洲岛西角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3家五星级酒店、6个亲海高端度假酒店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批特色民宿酒店正在开工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求;启动建设一批主题乐园,建设“北海绿廊”,打造“黄金北岸”,加快市区北岸景观再造和旅游步道建设。
此外,北海将紧跟时代步伐,推进北海智慧旅游大数据建设。游客将在北部湾旅游集散中心获得服务,享受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等带来的便利。 把握时代先机,深化与东盟的合作
北海拥有中国走向东盟的便捷出海通道,与东盟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海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连续10年保持正增长,东盟成为北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1980~2016年,东盟有6个国家、51家企业到北海投资,实际利用外资44万美元,主要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1993~2016年,北海共有22家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6亿美元,投资集中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家,领域涵盖电子信息、农业综合开发等。
“北海把握‘一带一路’合作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带来的机遇,将继续推动北海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完善北海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体系,促进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李延强谈到。
开拓东盟市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北海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北海正积极引进新加坡的金融企业、马来西亚的电子产业、印尼的农业加工产业等进入产业园区,尝试构建“多国飞地”,打造利用外资新高地;开通更多连接东盟各国的国际航班,推动无障碍旅游的进程;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渔业资源开发合作,建立海外海水养殖基地、水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基地……发展的脚步,总是铿锵有力,北海将把握时代先机,奏响与东盟深化合作的澎湃乐章。